分享|經論講堂:絲路歲月裡的大人物與小人物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榮新江

引言

7月27日,中國絲綢博物館邀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榮新江教授作客「經綸講堂」,講述「絲路歲月裡的大人物與小人物」。

整個「絲綢之路」是個宏大的敘事,有許多偉大的歷史人物,但也有一些舉足輕重的小人物貫穿其中,雖然過去的歷史以男性生活為主,但是絲綢之路上也有許多女性,前年主講人在日本買了一本與「絲綢之路上的女性」有關的書,這是非常少見的主題,因此本次講座也將絲路歲月中少數的女性故事穿插其中。

1.張騫:鑿通西域的第一人

如果沒有張騫通西域,李希霍芬也無法將漢代這條主要對外通商路線,定名為「絲綢之路」。因此,絲路歲月上的第一個大人物非張騫莫屬。

張騫原本是個逞兇鬥狠的亡命之徒,當國家需要人手去西邊開拓時,膽子大的張騫就是不二人選。張騫通西域本來是漢武帝對抗匈奴的軍事需求,但在佛教徒的眼裡,卻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開端。

我們今天在所有關於「絲綢之路」的書裡,一開端都會看到敦煌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這幅畫的右邊是甘泉宮佛像及漢武帝拜見金人,內容是依照佛教史跡畫所繪,記錄漢武帝派霍去病攻打匈奴休屠王后,獲得了兩個祭天金人。這件事雖然記載於正史中,但沒有人見過兩個金人的模樣。佛教徒將這段歷史畫在佛教史跡捲軸畫的第一段,聲稱漢武帝因為不知金人的名號,所以派張騫去西域探詢。這其實是佛教徒編造的故事。

張騫在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時,世界上還沒有佛像,因為當時沒有人敢為偉大的佛塑像,佛像出現於公元前1世紀晚期,可能由印度西北的希臘工匠首次造出。敦煌323窟的壁畫,將兩位金人的形象畫成佛,造型是隋朝到唐朝初年的模樣,並非漢朝時的打扮,也說明是佛教徒改造的佛教的歷史。

在這幅畫裡,張騫跪著向武帝辭行,身旁還有兩位隨行者,唐朝已經有透視畫法,我們可以看到畫面裡的使者們越走越遠,越走越小。當時武帝派遣300人出使西域,畫面裡的一個人幾乎代表著一百人的形象,這300人出發後不久就遭到匈奴俘虜,但代表著漢使的旌旗仍然清晰可見。

張騫被匈奴俘虜後,也沒有丟掉漢旌,表明自己帶有的使命。

莫高窟323窟,張騫出使西域圖

莫高窟323窟,甘泉宮佛像及漢武帝接見金人

匈奴人在秦末南下進攻中原,因此從漢高祖到漢文帝,都會派遣使者出使匈奴,並帶著許多珍貴的絲綢,以維持雙邊穩定。當時西北的月氏人,屬於高加索白人,曾經比匈奴還強大,但被匈奴打敗後,被趕到伊犁河流域生活。

張騫從位於今西安的首都長安出發,經過甘肅與寧夏後,遭到匈奴俘虜。匈奴人不殺來使,而是要他們娶妻生子,同化人質。

張騫被俘虜10年後,順利脫逃,順著月氏人的腳步來到伊犁河流域,而隨行的300人因通婚與時間流逝,逐漸融入匈奴。

月氏人在伊犁河流域又被烏孫人打敗,逃到今天的阿富汗北邊阿姆河流域,便在此定居。張騫隨著月氏人的腳步來到阿姆河流域後,沒有能夠說服月氏人東進攻打匈奴,但掌握了西域、河西走廊一帶匈奴的實力狀況。

後來,張騫第二次被匈奴俘虜逃脫後,帶著胡人妻子與兒子回到漢朝,將西域的狀況稟告朝廷。

在張騫被俘虜的這10年間,漢武帝派了衛青、霍去病等人去攻打匈奴,等到張騫回來以後,漢王朝更熟悉掌握了匈奴人的實力,便派霍去病一舉進攻,拿下河西走廊,同時把漢長城修築到敦煌以西。

漢代長城的範圍

漢長城直達敦煌以西,包含馬圈灣、羊圈灣等地,是修築距離最遠的長城,南邊設有陽關、北邊設有玉門關,城牆外是疏勒河,再往北是草原。

「玉門關」的名稱由來,來自武帝打通西域前,承擔運載玉石者的遊牧民在此地傳入玉石,因此在先秦典籍裡,將轉運玉石者叫做「禺氏邊山之玉」,所謂的「禺氏」就是月氏人,這個地方也就命名為玉門關。

外來的商人們必須經過陽關和玉門關,才能進入絲綢之路,因此關口都有重兵把守,每30裡設置一個烽燧。當外國的使節一進入玉門關後,漢朝會以食宿全包的方式招待,而漢朝的使者一出玉門關,也需要受到外國同樣的招待,但是許多西域小國資源不足,漢朝的使者待遇也每下愈況,絲綢貿易為西域國家帶來的經濟價值,就愈加重要。

玉門關

當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赴西域,聯絡烏孫夾擊匈奴時,張騫攜帶了大量的絲綢和金幣,他的副使們將中國絲綢運出,範圍橫跨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地,也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地區。

敦煌出土的絲綢

兩漢時的世界局勢,大致可分為四大帝國:東方的漢朝、西邊的羅馬帝國、中間的貴霜帝國、波斯的帕提亞帝國。四大帝國在擴張領土的同時,通過張騫通西域,打開了絲綢之路,為往後世界的經貿與歷史發展都帶來重要影響,實屬絲路歲月裡的第一大人物。

四大帝國分布圖

2.娜娜槃陀(Nanai-vandak):粟特商人的代表

斯坦因在1907年來到敦煌找尋藏經洞寶藏時,剛好碰上道士王圓籙外出化緣,在等待的同時,他前往玉門關考古,撿到一個郵包。這個郵包來自於一位粟特人信差,他一路從武威、張掖、酒泉收信,準備往西邊寄送,他在玉門關旁一個長城烽燧休息時,不小心將郵包遺落,過了1千多年後才被斯坦因發現。

粟特文已經是死的文字,郵包裡的8、9封信,經過一百多年後,現在大致解讀出了5封,內容最完整的就是2號古信札,寫信人叫作娜娜槃陀,他是來自中亞撒馬爾罕的粟特商人。娜娜是粟特人信奉的女神之名,槃陀是「僕人」的意思,這個名字就是「信奉娜娜女神的奴僕」的意思。西方學者曾編了一本有關粟特人姓名的手冊,「娜娜槃陀」是最普遍的名字。

2號古信札描述粟特人經商做生意的方法,由於中國古代有關商人的記錄很少,這封信,是研究絲綢之路商業貿易的重要史料。

敦煌壁畫的「商人遇盜圖」描述了絲路貿易的驚險。當時絲路上有很多的盜匪,因此粟特人經商往往成群結隊,成員多時可達200人,並僱用遊牧民族當護衛隊,隨著經商路線,沿途建立據點後,再各自分頭經商。

莫高窟45窟「胡商遇盜圖」表現的粟特商隊

2號古信札的寫信人娜娜槃陀是粟特在涼州大本營的聚落首領,他描述他派遣商團到河南安陽後沿路運送和購買貨物的過程,以及商隊成員在洛陽,碰上匈奴人南下,生計成為困難,他還派了一部分商人到敦煌、酒泉、金城(蘭州)。

信裡記載他們帶著貴金屬金銀和鍮銅(黃銅),還有絲綢、鬱金香、香料、胡椒等。比較特別的是,粟特人稱呼絲綢為「pyrcyk」,于闐語和粟特語都屬於伊朗語系,這是他們稱呼絲綢的方式。

粟特人建立據點穩定生活以後,他們的家眷也會同行。

3號古信札是一位粟特婦女寫的一個訴狀。她的丈夫出外經商3、4年未歸,把她和女兒留在敦煌,她感嘆所託非人,將要求祭司把她送回家。學者分析她的丈夫早已被強盜殺了,只是她不知道。

粟特人信奉瑣羅亞斯德教(祆教),有任何官司都需要到瑣羅亞斯德廟(祆祠)審判,所以每一個商業據點都有祆祠。一旦商人失去救濟或遭遇不測,祠廟方與祭司就會將無家可歸的婦女、孩子們帶回家鄉,在古代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經商體制。

粟特文1號、3號古信札

斯坦因在安迪爾(Endere)也發現了一件佉盧文契約文書(No.661),契約中買賣的也是粟特人娜娜槃陀,由于娜娜槃陀的名稱相當普遍,是否為同一人不得而知。但我們能根據粟特古信札、敦煌吐魯番文書、粟特胡人首領的涼州薩保史君等墓葬出土文物,了解粟特人的絲路經商之道。

3.吳客:經絲綢之路出使西域的南朝人

在鄯善縣吐峪溝出土、現藏東京書道博物館的《持世經》卷一,有尾題寫作:「歲在己丑,涼王大且渠安周所供養經,吳客丹楊郡張烋祖寫,用帋廿六枚。」記錄著公元449年,大涼王「沮渠安周」統治高昌時期,有位來自丹陽郡(今江蘇南京)的吳客,他幫助涼王沮渠安周寫供養經。吳客在高昌協助涼王沮渠安周寫供養經,他抄經的殘片,在今天吐魯番的文書裡,堪為國家一級寶藏。

繼匈奴之後最強大的國家是柔然國,高昌王國是柔然國的附屬國。當時南朝歷經宋、齊、梁、陳四代,劉宋是第一個朝代,建都於建康(今天的南京)。升明二年(478),劉宋派遣驍騎將軍王洪軌(一作範)出使柔然,打算與柔然合作,兩面夾擊北魏,在王洪軌出使前,劉宋王朝曾派遣使者吳客前去探路。

吐魯番出土《高昌國送使文書》所記使者路線圖

當時中亞的囐噠國非常強盛,西方史書中稱他們為「白匈奴」,因為他們是白人,又和匈奴一樣強悍。當時許多小國遭受囐噠國攻打,也只能求助於柔然國,但後來柔然國不願再出兵協助,小國們就向北魏求援,但北魏也不願意出兵,後來的中亞和西域(包括塔裡木盆地)就都成為囐噠國的領地。

吳客是歷史上沒有記載的小人物,可是這兩張殘片,讓我們了解當時南朝宋國、柔然國、囐噠國及其他小國在絲綢之路上的交流,除了經貿交流,由於戰爭的緣故,這張一葉的紙片上竟然記錄了5世紀後半葉東亞、中亞、北亞、南亞各個之間的交往。

4.唐玄奘:佛教漢傳的重要人物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玄奘像

絲路歲月上,還有一位大人物,就是西行求法的玄奘,也就是後來的三藏法師。

唐玄奘從長安出發以後,經過涼州到敦煌,當時唐朝政局不穩,不能讓人隨便出關,唐玄奘靠著幾個信徒協助,從敦煌偷渡到達印度。

其中一個弟子叫做石盤陀,「石」姓代表他從塔什幹來,是位粟特人,他的粟特文名稱是「盤陀」,其中一定省略了文字,就像固原發現的史射勿,字槃陀一樣。「射勿槃陀」,射勿是神名,槃陀是僕人的意思。

唐玄奘取經時,先在涼州講經。當時有位高昌人曾在涼州聽過玄奘講經,將唐玄奘推薦給高昌國王,高昌王很喜歡玄奘,想將他留下,唐玄奘只好絕食抗議,並與高昌王達成協議,他答應高昌王取經後,回到高昌國做三年國師。

由於唐玄奘取經至少需要花費20年,經過許多國家,高昌王便傾盡全國之力,為他準備二十年的行裝。還修24封國書,以及致贈每一個國家的禮物,包含幾十批最高級的絲綢,給玄奘打通道路。

高昌王是突厥汗國可汗的女婿,唐玄奘帶著絲綢給突厥汗國,突厥可汗下了一道命令,令全中亞各國讓唐玄奘通行無阻,唐玄奘過了鐵門關後,進到印度。

玄奘在這20年間,從東印度、中印度、繞到南印度取經完成後,遵守與高昌王的約定,打算回到高昌去,當他路過和闐時,聽聞唐太宗已在貞觀14年,派兵滅高昌國,高昌國成為了唐朝直屬的西州。玄奘失去了高昌王的協助,只好寫信回朝廷,當時唐太宗正在討伐高麗的路上,便派玄奘回國編寫《大唐西域記》一書。

這本書雖然是佛國書,但目的是為國家發展所作,因此唐玄奘將整個西域的風土人文也交代得一清二楚,當作唐太宗向西方發展的指南,後來有很多去西邊取經的和尚們也拿此書當做旅遊指南,歷來在沿路也發現了很多隨看隨扔的抄本,敦煌也發現了五個《大唐西域記》的寫本,壁畫的工匠們也根據這本書畫下了許多經典的佛教故事,對我們今天了解佛教歷史相當有幫助。

唐玄奘回長安的時候,帶著150顆釋迦牟尼的舍利、印度各地佛像的雕刻,以及657部梵文佛經。他將佛經翻譯完了以後,放到了大雁塔的地宮裡,形成一個巨大的寶藏。唐代的佛教僧人有不同的稱呼,例如教佛法的叫作法師、教戒律的叫作律師、教坐禪的叫作禪師,並沒有很多人有「三藏法師」的稱法,「三藏法師」代表必須精通各部經書,而在唐代只有很少幾個人有這樣的稱法。

現在的「三藏法師」的稱法叫泛了,這是來自於《西遊記》小說。最早追隨唐玄奘取經的石盤陀,也就是孫悟空的原型,我們在敦煌的榆林窟、莫高窟看到的唐僧取經圖,都有一個胡人跟著他,就是石盤陀。

5.漢商李紹謹與胡商曹祿山:絲綢之路上的普通商人

在吐魯番,出土了一個唐代官司文件,記錄著絲路歲月裡,有兩位來自長安的普通商人,一個是漢商李紹謹,一個是胡商曹祿山,在西域經商所產生官司的糾紛經過。

鹹亨二年(671)某月,粟特胡人曹祿山在高昌縣狀告京師人李紹謹(又名李三),事由為乾封二年(667),曹祿山兄曹炎延與漢商李紹謹自京師出發,經安西,至弓月城做買賣,同行者還有曹果毅及曹二(又名曹畢娑)等胡商以及曹炎延的外甥居者。

李紹謹在弓月城向曹炎延借了275匹「練」,「練」是最高級的絲綢,交貨當天,曹果毅及曹二也在場。後來,李紹謹、曹祿山及外甥三人接著一起前往龜茲,曹果毅及曹二繼續留在弓月城,以後這兩人的去向不明。

鹹亨元年(670)四月,安西陷於吐蕃手中,李紹謹一行人隨安西都護府從龜茲撤回高昌,鹹亨二年(671),曹祿山發現其兄曹炎延失蹤,懷疑被李紹謹殺害,因此一狀告上高昌縣府。李紹謹僅承認他與曹炎延一起去了弓月城,沒有承認借貨物一事。

這一篇官司文件記載了雙方辯詞,以及安西都護府根據當時掌握的線索,向做保的曹果毅及曹二追問事情的經過,讓我們了解當時的安西都護府及唐朝政府維護絲綢之路的關津制度。

6.于闐從德太子:胡人學習漢制的典型人物

莫高窟第98窟東壁供養人像,有兩個題名。第一身為李聖天題名:「大朝大寶于闐國大政大明天子……即是窟主」;第二身為曹氏題名:「大朝大于闐國大政大明天冊全孝皇帝天皇后曹氏一心供養」。

莫高窟第98窟東壁供養人像

這記錄了于闐國王李聖天與皇后曹氏在敦煌供養佛教的情形,他們的兒子就是于闐的從德太子。10世紀後半葉時,于闐國正在跟疏勒的黑韓王朝打仗,一共打了40年,于闐國王把孩子留在敦煌,當有使者或高僧來到敦煌時,于闐太子就會相迎接待。

公元967年,于闐太子繼位為于闐王,是為「尉遲輸羅王」,于闐國持續與疏勒的黑韓王朝打仗,于闐國俘虜了一隻會跳舞的大象,打算把這隻象進貢給宋朝,尉遲輸羅王用于闐文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這封留存在敦煌的信件表現出他學習唐朝制度的情況。

這封信由于闐文寫成,但格式是按照唐朝的書信格式,每一個字縫和重要的地方都要蓋上漢字印,尉遲輸羅王在信裡,還工整的寫了一個很大的「敕」字。信中還提到于闐國送給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的禮物是:中等玉石一團重四十二斤、純玉石一團重十斤、玉石一團重八斤半,總計玉石三團,共六十斤半,除了玉製品,還有一些馬。信裡的一些內容與《宋史外國傳》的內容完全相符。

于闐國產玉,至少從南朝劉宋開始,所有的皇后配戴的玉都來自于于闐,所有皇帝的印璽,也都必須是于闐玉所造,于闐玉成為正統皇帝與皇后的象徵。

于闐從德太子尉遲輸羅王篤信佛教,莫高窟裡收藏了很多他在敦煌讀的佛經,還有他供養的佛塔,現在放在甘肅省博物館裡。我們從敦煌壁畫中,看見胡人向漢人學習的經過,以及于闐玉對中原文化的影響。

于闐國王大師從德供養彩繪木塔

結語

中國絲綢博物館今夏舉辦的「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以13個人物,讓整個絲綢之路的大敘事,鮮明生動了起來。

我們透過張騫、使節吳客、娜娜槃陀、唐玄奘、漢商李紹謹與胡商曹祿山、于闐從德太子等人,了解從漢朝到宋朝,漢人與胡人、男人與女人,在這段歲月中,有關軍事、戰爭、法律、經商與佛教的種種故事。

來源:新華號 絲綢之路周

相關焦點

  • 著名紀錄片導演秦川做客《絲路講堂》
    著名紀錄片導演秦川做客《絲路講堂》 每日甘肅網11月6日訊據嘉峪關日報報導(記者張杰)10月30日,著名紀錄片導演、甘肅省文學院專業作家、甘肅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秦川做客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絲路講堂》,向我市百餘位傳統文化愛好者講述
  • 「佛系遊臺灣」之文殊講堂聽法師授課,原來可以這樣講經
    原來,還可以這麼講經!還是要檢討下,我和夫人兵分兩路,我去逛高雄市區去了(後面再分享我的獨自閒逛,也很有意思),夫人去聽課,並參加晚課,我們約好了晚上九點在文殊講堂門前會合。文殊講堂外面的公示欄慧律法師身受高等教育,又深契佛理,講經時往往以科技知識印證經典教義,能夠近取譬喻而不離第一義諦,深入淺出而融合時代脈動,因此廣受知識青年的歡迎,爭相邀請蒞校演講,如臺大、師大、交大等二十多所極負盛名之大專院校,皆蒙其普施法雨。
  • 電影《「大」人物》:大人物的對面,是笑臉相迎的小人物
    近日無聊,又看了2019年上映的電影《「大」人物》。再次看這部電影,已然完全沒有了當初王千源飾演的孫大聖追擊囂張跋扈的犯罪分子趙泰(包貝爾飾演)的爽感。或者換句話說,重看電影,才真正明白電影為什麼要命名為「大」人物。是的,一部警匪電影這樣命名,自然會有所深意。什麼是大人物?
  • 「住在雙流,就是住在幸福裡!」星空講堂分享雙流幸福故事
    11月23日,一場以「住在雙流,就是住在幸福裡」為主題的第18期星空講堂在西航港街道中公未來學習城中公書館多功能廳舉行。此次星空講堂由區委宣傳部聯合成都傳媒集團時代出版社主辦,活動圍繞「中國航空經濟之都」「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雙流城市形象,聚焦雙流弘揚發展「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立體呈現多彩豐富的雙流態度和雙流向上的城市精神。
  • 分享|經論講堂:帆過浪有痕——「南海一號」考古
    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孫鍵引言7月27日下午,國絲邀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孫鍵作客經綸講堂,主講「帆過浪有痕——『南海一號』考古」。我們在陸地上時,無線電、光波、雷達等電磁波的速度是每秒30萬公裡,例如語言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概是每秒340米左右,但在水中,所有的電磁波都會快速衰減,我們只能依靠聲波,聲波在水裡比空氣中傳遞大概快了3倍,但跟電磁波和光波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回聲信號的誤差,就是我們尋找沉船時要克服的困難。
  • 曠世奇珍《絲路山水地圖》(附高清全圖)
    《絲路山水地圖》的畫面中雖然沒有畫出反映各地風土人情的人物、動物形象,以之為母本的明代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圖》和彩繪本《西域土地人物圖》,卻畫了很多的人物、動物形象。經多年披沙剖璞,專家們確認,《絲路山水地圖》全面反映了明朝與西方的陸路交通,充分展示了明代中葉中國人豐富的世界地理知識以及在科技、文化上的成就,它的珍貴性是不可比擬的。明顯帶有明代中葉吳門畫派的印跡的山水畫風格,也讓它的藝術價值不容小覷。
  • 官宣丨對話大師,絲路國際電影節大師班系列活動等你分享
    大師班,在電影節裡是個很特殊的存在。它不僅僅停留在大銀幕上,還穿透那塊幕布,帶人去看看,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它又不是用專業艱深的行業術語、數據來傳達思想,而是由電影大師們現身說法,從銀幕後走出來,告訴觀眾,銀幕之下,電影還有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 你是「大人物」我是「小人物」電影《Hello!樹先生》影評
    「樹」跟小梅兩情相悅、談婚論嫁,本以為從這裡開始,「樹」將迎來所有他遲到的希望與美好。  但電影的魔幻主義在於「樹」在結婚前夕因為弟弟沒有借到皇冠婚車,跟弟弟打了起來,並把早已布置好的婚禮現場給燒了。  從此,他的幻覺越來越嚴重,直至徹底的瘋癲。
  • 經開電影嘉年華開啟光影盛宴,絲路電影與時代同行
    在這個大背景下,為積極營造「處處皆光影,相約在長安」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濃鬱氛圍,加快推進經開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10月9日上午,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經開區電影嘉年華開幕式暨主題觀影活動在熙地港奧斯卡影城舉辦,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明利,市文旅局國內交流處相關負責人及轄區內社區工作者代表、居民代表參加。
  • 2017絲路音樂風線下活動 季忠平「約定」音樂分享會
    為什麼不說話這是我的愛情宣言我要告訴著世界雪 一片 一片 一片 一片拼出你我的緣分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不讓你的臉夢裡相對》獲選為CHANNELV中文TOP20榜中榜最佳年度製作歌曲 《絲路》專輯於第九屆金曲獎獲7項提名MTV音樂臺最風光頭號人物《懸崖》王祖賢首度為齊秦拍攝《懸崖》之音樂錄影帶IFPI排行榜第一位連續六周冠軍 "懸崖"臺灣ICRT Top20冠軍 "絲路"獲選香港電臺「最佳國語銷售專輯
  • 西安美女導演將城牆元素拍成文藝電影 亮相絲路電影節分享處女作經歷
    將家鄉最馳名的文化符號西安城牆作為電影裡不斷閃回的符號,串起城牆根下三戶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這是西安美女導演馬詩漫的處女作《老牆》的主線。近日,馬詩漫帶著自己的新作回到西安亮相絲路國際電影節,並作為西安導演的優秀代表在電影節青年論壇上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引來業界關注的目光。
  • 《雪豹堅強歲月》熱播 小人物中盡顯中國夢
    主人公從空有一腔熱血的紈絝子弟,最終成長為傳奇的抗日英雄,周衛國的思想也進行了巨大的轉變,從洩私憤到救國,小人物懷揣著愛國心,走上了英雄之路。在弘揚中國夢的同時,該劇以優良的製作水準和跌宕起伏的情節,成為了媒體與網友關注的焦點。
  • 王迅:我想用小人物的心態去演大人物
    「無所謂小人物大人物,你把這個人物演活了,他就是真人物。」01.莫名其妙地闖入影視圈每個人都只能過短暫的一輩子,而作為一名演員,在這一輩子裡能比別人多一些不同的感受,這是一種幸運。」今年已經44歲的王迅,對待年齡的問題也十分坦然:「你現在演小夥子,年齡大一點演父親,再大一點演爺爺,總之你有事幹,然後你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呈現也挺好的。」他眼中演員最大的幸福就在於,在不同的階段可以體驗不同的角色和經歷。
  • 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的對接點在哪兒?
    在接受南都記者的訪談中,高洪雷詳敘了肇始於遠古的蓬萊遠洋貿易的發展史;回顧了徐市(徐福)、張保皋、張騫等東北亞海上絲路史上的傳奇人物;勾勒了隋唐時期蓬萊港「日出千杆旗,日落萬盞燈」的極致繁盛;慨嘆自宋朝開始北方港口的衰落和南方港口的崛起;同時剖析了明、清兩朝實行「禁海令」而導致中國喪失「制海權」的真正原因。
  • 四川人藝話劇《蒼穹之上》如論講堂首演圓滿成功!
    四川人藝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創作的優秀現實題材話劇《蒼穹之上》,由世紀明德&劇萌文化聯合主辦,於2019年3月1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上演
  • 話說世界系列:中印文化交流通道 海上絲路與佛教傳播
    義淨在蘇門答臘所待的城市裡有超過1000名僧侶。這些僧侶的學習內容和在印度是相似的,他們的制度與儀式也是相似的。他們還能閱讀梵文經典。正因如此,義淨建議中國僧人若要去印度學習佛教,最好先在蘇門答臘待上一兩年。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視頻角度獨特、選材新穎,使用 「領」「變」「新」「移」「友」五個單字精煉概括主旨,通過人物群像烘託時代氛圍,做到了以「小短片見證脫貧攻堅大奇蹟」。該系列短視頻通過人物訪談這一主要表現形式,加入大量的航拍、跟拍與人物特寫,在真實、細緻地記錄了數個扶貧一線人物典型的同時,也全面、立體地展現了脫貧攻堅這一宏大主題。
  • 「佛系遊臺灣」之文殊講堂有「奇緣」,慧律法師如此平易近人
    接上文,我們二人到了高雄文殊講堂。文殊講堂的上午很清靜,我們從正門走進去,正門的右側就是文殊講堂的接待室。文殊講堂101室101室裡有兩位忙碌的工作人員,說起話來是溫柔臺腔。文殊講堂的前廳講堂內部格局共分八層,層層各具視聽網路、空調設備。系統相連,脈絡互通。視聽則採五十寸閉路螢幕,並裝置舞臺音響,立體傳聲流轉,使講堂活動實況可隨一樓而遍至各樓,使在講堂者皆能如臨現場。天花板採雙管照明,光線充足。全樓殿堂以大理石鋪設而成,宛若琉璃,光淨明亮。一樓大殿一樓大殿供奉巨幅西方三聖及玉佛,為大眾聽經聞法之處。
  • 講述「小人物」的奮鬥與堅守,這檔節目記錄了新時代年輕人的別樣「絲路青春」
    由芒果TV和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我的青春在絲路·八月季》正為我們找尋著答案。節目將鏡頭定格在14位奔走世界各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揮灑汗水、逐夢絲路的中國青年建設者們,通過記錄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中國青年在當地的工作和生活,全新呈現了新時代年輕人對青春的感性認知與實踐,並向觀眾打開了多層面的認知路徑。
  • 跟著最美人物做志願 2019年徐匯區道德講堂 華涇鎮網絡直播專場活動
    跟著最美人物做志願 2019年徐匯區道德講堂 華涇鎮網絡直播專場活動 2019-11-19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