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
有王菲那英二十年後的合體,
有多位流量明星飽含深情歌頌著新時代,
有幾大分會場以山海為背景的驚豔,
然而,最讓人意猶未盡又印象深刻的
則莫過於這個節目。
在這個特設的《國寶回歸》環節,
國寶介紹人張國立,
自稱「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院長,
還有香港世貿集團許榮茂先生,
共同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一件意義非常的國寶,
流失海外八十餘載,
歷經數十年終於回家。
這件國寶就是《絲路山水地圖》。
創作於明代,上世紀30年代流散到日本,
2017年,由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以1.33億元收購,
並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時光回溯至500年前的明朝,
微弱的燭光下,
嘉靖帝正御覽著一幅寫意式的圖畫。
這是一幅「手卷」。
青山綠水,重山連綿,
錯落有致,山間雄關蕭寺,
還精確標註出多個地域名稱。
圖的背面,寫有《蒙古山水地圖》,
這時的蒙古只意味著曾屬四大汗國的後續王朝,
中國更早已是大明的天下。
在這幅長達30米,山水畫卷般的絹本圖上,
是東起嘉峪關、西至麥加,
自華夏而至天方(麥加,也泛指阿拉伯)的萬裡絲路,
記下的是千年絲綢之路最後的輝煌。
| 國寶名片 |
《絲路山水地圖》繪於絹本之上,
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
採用中國古地圖傳統方式——手卷式,
由宮廷畫家以明代中葉吳門畫派風格的
青綠山水技法繪製而成。
它繪製於明代中後期,
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
(今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
遼闊地域範圍內的
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
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坐標,
許多絲路上的重要城市,
如中國的敦煌、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
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
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標註。
|《絲路山水地圖》神奇在哪裡?|
以前說《千裡江山圖》時,
咱們說過它約有11.91米長,
相當於四層樓之高,
是《清明上河圖》(約為5.28米)的兩倍。
那麼30.12米長是什麼概念?
《清明上河圖》的長度,約為5.28米;
《千裡江山圖》的長度,約為11.91米。
所以,《絲路山水地圖》的長度相當於:
3張《千裡江山圖》,
6張《清明上河圖》!
然而,現圖也只是原圖的
四分之三,
另外四分之一,近10米長的部分則被人割去了,
地理範圍應是天方到魯迷
(今天的伊斯坦堡)。
《絲路山水地圖》的繪畫藝術水平十分高超,
其繪畫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時的青綠山水畫法。
《絲路山水地圖》主要用礦物顏料石青、石綠繪製,
用大青綠畫法,著色濃鬱,裝飾性強。
因為使用礦物顏料,
雖經歷數百年而色澤鮮豔奪目,
幾乎不減當年。
《絲路山水地圖》的畫面中雖然沒有
畫出反映各地風土人情的人物、動物形象,
以之為母本的明代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圖》
和彩繪本《西域土地人物圖》,
卻畫了很多的人物、動物形象。
或手牽駱駝,或背負行囊,或騎馬行走,或席地而坐,
衣服則有紅、白、綠、赭等色,
有的地方還畫有伊斯蘭風格的野地帳篷
……
這些都證明著當時的中國人
對西域地區的風土人情有著相當透徹的了解。
| 從無人知到震驚世人 |
《絲路山水地圖》原藏於明朝內府,
20世紀30年代流出國外,
被日本著名收藏機構藤井有鄰館收藏。
當時,有鄰館把這幅地圖當作清代山水畫收藏。
2002年,國內收藏家到有鄰館徵集中國文物時,
偶然發現了這件被命名為《清代青綠山水畫手卷》的作品。
因為此圖從來秘不示人,
幾乎沒人知曉它的真實身份。
但憑著直覺,還是將它購回國內,
然後委託由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梅村進行研究。
經多年披沙剖璞,專家們確認,
《絲路山水地圖》全面反映了明朝與西方的陸路交通,
充分展示了明代中葉中國人豐富的世界地理知識
以及在科技、文化上的成就,
它的珍貴性是不可比擬的。
明顯帶有明代中葉吳門畫派的印跡的山水畫風格,
也讓它的藝術價值不容小覷。
《絲路山水地圖》的重新被認識,
屬於21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的重大新發現。
它是唯一可與世界四大地圖相媲美的大地圖。
(《伽泰羅尼地圖集》、《大明混一圖》、《混一疆理歷代國都這圖》、《毛羅世界地圖》)
下面就來看看這幅圖的全貌吧,
注意要將手機旋轉過來哦!
高峰林立,湖海縱橫
嚴關漫道,鎮寨相接
百國連綴,千城錦繡
萬裡絲路,一卷而出
《絲路山水地圖》裡有膽略和魄力,
也有中國人對於世界的嚮往。
雖咫尺之間,
仿佛世界山川風土盡收眼底。
我們應該慶幸,
在經過千百年的滄桑和浮沉之後,
還能欣賞到如此絕世孤品。
參考文獻:亮寶樓《中國古代地圖的華彩樂章?——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圖片來源於絲路遺產,版權歸原作者。本號文章,歡迎分享,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