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話說丨乾隆為了這套地圖忙活了四年,把京城每間房子都畫上了

2020-12-28 澎湃新聞

地圖話說丨乾隆為了這套地圖忙活了四年,把京城每間房子都畫上了

2020-03-28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北京脈搏 北京脈搏

《乾隆京師全圖》(1750年)

全圖

《乾隆京城全圖》把每一個王府、院落,每一個房間都畫上了,是當時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繪畫最完整的一個京城全圖,可以說是世界之最。清朝在編修文化典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貢獻。

隆福寺附近

《乾隆京城全圖》為日本興亞院華北聯絡部政務局調查所1940年縮印本。清海望、郎世寧、沈源的繪製。是清代乾隆時期大規模地圖測繪工作的產物,完成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

鼓樓附近

《乾隆京城全圖》原圖存於請內務府造辦處輿圖房,1935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發現。原圖由51帙拼合而成,每帙長84釐米,寬26釐米,圖幅總長1402釐米,寬1326釐米,比例尺約為1:650。

景山附近

1940年7月,日本興華院聯絡部政務局調查所將該圖縮印出版,比例改為1:2600,以《乾隆京城全圖》為名,裝訂成17冊,附解說及索引。同年,故宮博物院亦以《清內務府藏京城全圖》為名,比例尺為1:2400,影音為散頁函裝,共208張,附「排列圖」。

北海附近

《乾隆京城全圖》幅面之大、內容之詳,在中國現存古代城市圖中首屈一指,堪稱空前絕後。在近幾十年內曾多次影印出版,發行量大,各大圖書館幾乎都有收藏。

蒜市口附近

《乾隆京城全圖》以北京城區為範圍,圖中主要表現官署衙門、王宮府第、街衢道路、寺觀廟宇、水道湖池、橋梁、民居房舍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採用平面與立面相結合的方法,表現建築物的分布位置與結構形態。

更多精彩文章(可點擊查看):

57段北京記憶,還原一個曾經有過的時光

98張航拍照片,俯瞰最原生態的北京城

稻香村糕點大全,112種總有一款適合你

曾經的大興縣

24幅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圖(2016-2035)

曾經的大宣武

中南海裡什麼樣

馬明書法作品展

北京烤鴨趣談(漫畫版)

細數老北京的「八大」門

-歡迎關注或轉發至朋友圈-

原標題:《地圖話說丨乾隆為了這套地圖忙活了四年,把京城每間房子都畫上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沒有人造衛星的古代,人們怎麼畫地圖?
    在更早之前的古代,那時候的人們很難站在高處一覽城市全貌,更無法藉助高至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開啟上帝視角來繪製世界地圖。所以,古人到底是怎麼畫地圖的?古代畫地圖:握緊3要素最早的地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石板上的地圖依然清晰可見。下面的陶土碑是古巴比倫的一副地圖,以及把其中的地圖信息提煉出來的樣子。
  • 《絲路山水地圖》是「圖」還是「畫」?
    人類地圖的起源是因為尼羅河水患每年都要衝垮田界,為了田地所有者能確分各自的權益,進而繪製地圖。古代中國也有類似傳說——大禹治水,為明確被大水衝掉地界,4000年前大禹把九州地圖分別刻制在九個大鼎上。戰國時,管子還強調打仗必須先熟悉地圖。
  • 你經常看到的成都地圖 都是這群人「畫」的
    他們所繪製的新版成都地圖,不久前獲得了我國地圖學界最高獎項裴秀獎銅獎。為了採集數據自學無人機成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是地理信息行業中的佼佼者,在省內排名前列,主要工作是勘察、測繪地理信息等的處理和應用,包括成都市衛星、航攝影像處理,大比例尺地圖編繪、印刷、更新,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等。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所以儒家最早設想制度「五服」,畫成地圖就是一個正方形,由內到外分別是五百裡一層,最裡面一層就是「畿服」,王都所在,國君所居。 以後,人們的地理知識擴大了,才知道天下沒有如此方方正正的劃分範圍。
  • 清朝地圖的由來
    比利時人南懷仁給康熙帶來一份世界地圖《坤輿全圖》,讓康熙眼界大開,異常痴迷。如果不是皇帝,康熙甚至都想去西方留學了。作為一名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康熙「大一統」的思想同樣根深蒂固,伴隨著清軍入關後的多年經營,尤其是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剿滅噶爾丹後,康熙很想知道自己的地盤到底有多大、都長什麼樣子。最刺激康熙的就是與沙俄的戰爭。
  • 怎樣畫一張地圖?
    視頻文字稿: 怎樣畫一張地圖? 用紙筆勾勒出道路大概的方向、周圍建築物的輪廓,寫上路名。這樣就得到了一張簡單的地圖,但是你照著它可能連自己家都找不到。 因為你的地圖不能準確地描述道路的長度、方位等信息。
  • 明日開團丨《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查地圖聽故事看漫畫,這才是「活」學成語啊!
    有句話說,一個單詞用上三次,這個單詞就是你的了。通過這幾個遊戲環節,孩子在玩中學習,能快速的理解成語、記住成語。4. 這樣一環扣一環下來,孩子對「倒戈相向」的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真是「打颱風都打不掉了」!下面,我們再全面地審視一下《藏在地圖裡的成語》這套書,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它的獨特之處。
  • 古代地圖是怎樣「畫」出來的
    但是,在製作大範圍地圖時,地球的球面導致的變形嚴重影響了準確度,地圖質量大打折扣。北宋的《禹跡圖》是現存最早的按計裡畫方製作的地圖。此時,裴秀時代已經過去了700多年,成圖質量依然不可直視。明代的全國地圖是羅先本1541年前後繪就的《廣輿圖》,也採用了計裡畫方製圖。怎樣把地球的球面表現在二維平面上?這就催生了地圖投影。
  • BTV北京衛視《京城美食地圖》探秘人人饞餄餎面
    在北京,判斷一個吃貨是否合格,就要看《京城美食地圖》裡的推薦美食吃過幾家。「不辜負吃貨們飢餓的眼神和垂涎的口水」可以說是《京城美食地圖》這檔欄目的宗旨,在吃貨界也被稱為「美食教主」。
  • 重磅推薦丨中國古地圖輯錄:康雍乾盛世圖
    約在3000年前,我國人民已經能夠使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地圖的製作日益普及、發展。單就唐宋時代而言,當時定製,全國各府州每三年或五年都要繪製一次本州地圖上報尚書省,唐宋兩代以600年、300州,平均每四年造送一次計,即有州圖共45000幅,再加上其它官繪或私人製作的各種地圖,數量將更多。
  • 數字時代的古舊地圖搜尋記:用語言學和資料庫打開地圖寶庫
    「寧」在近代官話中讀nieng,根據漢語韻尾合併的規律m →n →ng,無論官話還是本地話,nieng都不可能讀成niam(或接近的niem)。 1554年《航海與旅行叢書》中的Niampo西洋人的漢字轉寫,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母語讀漢字,並不一定要與實際字音一致。
  • 高二學生手繪地圖惟妙惟肖,地理老師坦言:這樣的地圖自己也畫不出
    戴佳樂畫的世界地圖。 記者沈樑  一張手繪世界地圖,出自一名高二學生的日常作業。地圖猶如照片複印一般,惟妙惟肖。據了解,這張地圖的作者,繪製地圖的時間只需20分鐘。  學生:20分鐘畫好一張世界地圖  記者在學校午休時間,見到了這張手繪地圖的作者,南通市第二中學高二(3)班的戴佳樂同學。雖然因為疫情,一隻白色口罩遮住了她半張臉,但露出的一對明眸,炯炯有神。  戴佳樂介紹,這份手繪地圖是她地理的課後練習,創作日期在4月底。她說:「這是我的第二稿,第一稿自己覺得不滿意。
  • TOI 磁性世界地圖拼圖帶你去「旅行」,這幅地圖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都備一套!
    TOI磁性地圖,開啟孩子認識世界的大門。對孩子來說,成人版地圖過於複雜、枯燥,不容易理解。今天帶來一款有意思的兒童地圖,可拼、可玩、可學、可畫,玩得停不下來。世界地圖足足有100個拼塊,中國地圖有46個拼塊。不論是中國地圖還是世界地圖,孩子一下子就被拼塊上面的卡通圖案萌化了。每一個拼塊上都有當地的地標建築、動物、特產等等。精心設計的手繪圖案,呆萌可愛,顏色鮮豔明快,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 房子再小,世界地圖少不了,但多年後讀了這套書才知道,原來只是看了熱鬧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看世界,除了地圖,我還給大家推薦過很多地理類書籍,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旅行、遊記主題。系統全面的兒童地理百科書雖然一直在找,但一直都沒找到特別滿意的。所以,當看到北鬥製作的這套《藏在地圖裡的國家地理·世界》(全4冊)時,我覺得我終於等到了,就是它了。
  • 地圖上的海怪形像史
    這些水柱是辨識鯨魚身份的重要標誌,彼時的航海家們在海上往來,目睹了鯨魚在波濤中若隱若現的龐大身軀,以及噴水的特性,便按照陸地上的獸類來想像鯨魚,給它添上了近乎熊類的肥碩四肢,利爪,考慮到它的水獸特性,其頭部與身體的過渡地帶甚至還有豪豬一般的鬣,還在其趾間畫了鴨蹼,海怪的想像由此滋長,而且顯得煞有介事。
  • 坤輿萬裡顧盼間——古代地圖小史
    九鼎圖像上的內容,明代楊慎和清代畢沅都作過考證,畢沅認為:「禹鑄鼎象物,按其文,有國名,有山川,有神靈奇怪之所際,是所圖也。」據此可知,九鼎是見於文獻記載的、刻繪有九州山川形勢的原始實物地圖。由此可知,唐代賈耽的原圖畫出了幾百個屬國,宋代進行了大規模壓縮、省略。刻有華夷圖的石碑背面還有另外一幅著名的宋代石刻地圖——《禹跡圖》,這是現存較早的畫有方格的地圖。「禹跡」是水利事業的代名詞,該圖重點標註了長江、黃河、海岸線等水系信息。在圖的左上方寫有標註:「禹跡圖,每方折地百裡,禹貢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
  • 最美大學校園地圖!華師女神
    華大女神地圖創作好後,呂麗君就交給了羅劍老師。告別母校,呂麗君走上了工作崗位。一年之後,2016年6月2日,2016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中國華樂春令營迎來馬來西亞80名華裔青少年。呂麗君創作的華大女神地圖印製在華樂春令營的活動手冊上。這幅極富創意的華大女神地圖受到海外華裔的一致好評。
  • 【地圖說】從《龍嶺迷窟》聊聊漢代地圖
    在天地圖上以瀟水流域為參考物,「長沙國南部地形圖」所表示的大致位置。在發掘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三幅未注名的帛制地圖,雖然當時它們遠沒有西漢直裾素紗襌衣和千年女屍(就是大名鼎鼎的千年不腐—辛追夫人)引人注目,但是卻還是讓國內地圖學屆興奮不已。
  • 《地圖》期刊上的子午道
    子午道一圖的圖文已刊載在《地圖》期刊今年第五期上,由於《地圖》是面向大眾的非學術性刊物以及篇幅限制,刊載時刪減了其中的學者爭議部分和參考文獻,地圖為清晰起見也幾經修改,最終以灰度圖形式定稿。現將期刊上刪減的部分文字和此地圖的渲染變遷一併列出如下,以供參考:《地圖》2020年第五期封面圖文頁地圖頁初稿
  • 明代以來佛山歷史地圖的變遷(下)
    經緯的應用和地圖精度的提高實出於阮元意料之外,故阮元在序言中頗為得意地說道:  古人不曰志而曰圖經,故圖最重。宋王中行等《廣州圖經》不可見亦,今則一縣一州為 一圖,沿海汛又為長圖,按冊讀之,粲然畢著矣。  其中「古人不曰志而曰圖經,故圖最重」這句話成為日後廣東各地府州縣誌輿圖序言中的套語,可見阮通志為後代廣東各地修纂府州縣誌所起的矩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