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陽
版式:鄧尖
一個創業於南京的晶片公司老闆,卻來到杭州開了它成立以來的第一場新品發布會,這個人就是楊姐的老朋友——天數智芯創始人兼CEO李雲鵬。
熟悉楊姐的讀者一定還記得他,那個從夏威夷度假中跑回去辭職的甲骨文資料庫專家——去年的6月份,楊姐曾經詳細講述過他的宏偉創業藍圖。時隔一年又四個月,李雲鵬交出了他的答卷,原本計劃要用兩年時間的AI晶片,在僅僅16個月後就拿出了正式流片。
這是天數智芯10月15日發布的首個已經正式流片的高性能邊緣端AI推理晶片——Iluvatar CoreX I AI晶片。它的誕生,標誌著天數智芯真正將AI技術轉化成產品,也意味著天數智芯從邊緣到雲端「芯雲戰略」已進入落地階段,賦能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助力行業智慧發展。
天數智芯創始人兼CEO李雲鵬
不得不說,Iluvatar CoreX I AI晶片誕生在了一個非常火熱的風口上——2019年的這個秋天似乎是一個晶片集中爆發的時刻:
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阿里巴巴剛剛在雲棲大會上發布了平頭哥的「含光800」,還有前後腳華為發布的「全球算力最強」AI晶片昇騰910,兩者都是「雲端」AI晶片,阿里的神經網絡晶片Ali-NPU更注重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華為的昇騰910則更偏重AI的「訓練」,屬於深度學習的不同階段。
看起來,李雲鵬的Iluvatar CoreX IAI晶片是一枚「邊緣端」的、更偏重應用層的AI晶片。然而,李雲鵬還補充了一句:「一顆Iluvatar CoreX I可以作為邊緣端的晶片跟阿里華為的配合,但是8顆Iluvatar CoreX I,就可以做雲端伺服器的晶片!」
一顆「淳樸」的EPU
李雲鵬並不願意用「閃光」型的數字來包裝IluvatarCoreX I,在他看來,客戶最看重的並不是那些靚麗的理論峰值數字,而是現實使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那些真實性能。
引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來概括,IluvatarCoreX I是一款「可鹽可甜」的晶片,一方面是高性能,一方面是低成本,一方面是高利潤——能達到毛利60%,而另一方面又靈活多變,具有很強可塑性。
「其他廠商是可以讓客戶平滑遷移,而我們則是透明遷移。」李雲鵬透露,由於在生態兼容性方面Iluvatar CoreX I支持TensorFlow原生框架,所以能夠讓客戶基於開發環境無痛遷移。同時,該產品還具備高靈活性和強可擴展性,能支持X86、ARM、國產處理器等不同CPU主控晶片,讓使用者能夠通過晶片、板卡級聯方式靈活擴展AI算力。
Iluvatar CoreX I還可搭載SkyDiscovery平臺形成軟硬一體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方式更靈活、功能更豐富的開發部署環境,完全可以根據開發型用戶或行業應用客戶,提供軟硬體產品,或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
而在技術與產業的融合方面,該方案目前已經得到醫療等行業客戶的實際應用,實現了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當然,如果跳出產品本身,就不得不說,李雲鵬其實是要扼住產業鏈的「咽喉」——要想做資料庫就要先做雲,而要部署一個靠譜的雲,天數智芯就必須掌控晶片。
一方面,AI晶片是眾多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核心。另一方面,成本也已經是中國雲服務廠商的心病——不僅僅是採購被限制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自己的晶片,價格和供貨就都要受制於英特爾、AMD、英偉達等廠商以及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還記得去年李雲鵬曾經說,天數智芯的AI晶片「將大大超過市場上GPU計算力,與此同時,其成本將大大低於GPU,毛利率接近甚至超過60%。」——這些Iluvatar CoreX I都已經完全實現:通過提升性能降低功耗來達到吸引客戶,並通過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
然而天數智芯並非一家單純的晶片公司,因為沒有一個客戶會僅僅買一顆晶片回家,客戶的需求是一個「全套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是一個研發晶片的公司,但不僅僅研發晶片,我們還是一家軟硬體系統公司,以及一家生態公司。」李雲鵬說。
但是,天數智芯卻並非什麼都自己做,按照李雲鵬對楊姐透露的戰略,該公司只抓住「兩端」,即上端的晶片、解決方案和生態建設,至於需要狂砸資本拼規模的數據中心,則由市場已經有的那些雲計算公司去完成。
五大應用場景
如果說,一年前天數智芯的落地還處在一個規劃階段,那麼一年之後的今天,擺在李雲鵬和天數智芯面前的路已經更加清晰:
沒錯,就是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慧園區、智能垃圾分類和智慧新零售這五大領域。其中,智能垃圾分類和智慧園區也是從軌道交通領域演變出來的新方向。
要知道,這五大領域,每個都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預算!
例如,所謂的智慧園區,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來感知、監測、分析、控制、整合園區各個關鍵環節的資源,例如識別圖片中的事物,是塑膠袋還是白紙,從而進一步實現對各種需求做出智慧響應,使園區整體的運行具備自我組織、自我運行、自我優化的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在中國的園區信息化費用所佔比重約佔園區投資開發成本的10%-15%。2018年,全國園區信息化市場規模已增2688億元左右。
2012年-2018年中國園區信息化市場規模及增長(單位:億元,%)
再看看智能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項目已經成了多地的「香餑餑」:例如,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鎮生活垃圾分類服務項目,金額約1000萬元;浙江省平湖市當湖街道城區生活垃圾「四分法」處理設備及服務項目,金額約3023萬元;四川省邛崍市城市管理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服務項目,金額約1894萬元……
而在軌道交通領域,目前天數智芯已經有了兩家重要客戶,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中國中車。而在智能垃圾分類領域,天數智芯也已經跟一家著名智能垃圾箱廠商合作。在風電行業跟一個做風電集控領域的壟斷性企業已經達成了全面合作關係……
換句話說,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尤其是對底層的軟硬體技術的需求量將會呈井噴式的增長:大量研究表明,在未來五年內,中國的AI計算晶片市場將突破兩到三百億美金。
其實,天數智芯在這些領域的具體做法並不複雜,他們只給最終客戶一個硬體「盒子」,李雲鵬並不打算去自己提供應用,而是讓生態合作夥伴去開發垂直領域的商業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團結在天數智芯周圍的「生態」。
問題來了,如果天數智芯有這麼多垂直落地領域,那麼李雲鵬要如何規劃天數智芯的終極目標?
李雲鵬想得很明白:首先,做公司就要做基礎的,最核心的那一段——如果只做應用層面的,很容易被複製。當然,這可能需要20年!
其次,公司的業務要掙錢——在整個伺服器晶片的產業鏈上,上遊的核心是晶片,中間的數據中心,即「雲」,下遊則是應用層,在這其中,天數智芯要讓出來的是應用環節,但是自己要抓住「晶片」、解決方案和生態!
李雲鵬說:「天數智芯剛剛開完務虛會,公司希望三年左右時間實現在中國整個工業製造領域構建一個基於天數智芯的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我們也希望在三年左右時間,能夠不僅僅盈虧平衡,而且能夠有足夠的利潤擴充自己的基礎投入團隊,能夠讓我們有機地發展20年,把自己的產品做到國際一流的入門水平,我覺得這是一個基礎性質的。」
20年的約定
從美國大學直接進入甲骨文,李雲鵬感覺自己是一步從純理論跨到了實踐一邊,這一步無異於一次「從達摩院到鏢局」的跨越。但他驚喜地發現,佔據著整個資料庫市場51%份額的甲骨文,其實只有1千人在做資料庫工作——而這個業務卻支撐著甲骨文12萬人的大公司,支撐著過去30多年來美國最掙錢的一隻股票,年化複合增長率甚至高達23.6%。
但是具體到他自己創業,卻並沒有那麼輕鬆。
說到晶片,這個戴著光環、夾雜著高估值、泡沫的行業原本就處在風口期,是很容易賺快錢的一個領域,然而李雲鵬卻選了一條不那麼好走的路,他想要做的是晶片行業裡很「基礎」的工作——那種需要耗時很久,但卻能建立起很高門檻的領域。
或許他的決定或多或少受了前輩的影響。
據悉,2002年南京大學搞了一個諾貝爾論壇,邀請了很多諾貝爾獎獲主和中國計算機界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清華大學姚期智。當時李雲鵬就問姚期智(當時後者還在做計算機理論最低複製性能的一個非常複雜的領域,由於太過基礎而很難看到應用場景):「業界用的也不是很多,為什麼要做這個呢?」
姚期智當時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話是,「這個事情總要有人做」,第二句是,「我們做的工作,正是因為是基礎的,它的改變是緩慢的,但是整個計算機的發展,都是和基礎領域的發展息息相關,當技術上有重要變革的時候,上層建築的變化才會有更多靈活發展的空間。」
顯然,姚期智的話對李雲鵬的觸動很大,這或許也是今天,他能決心用20年來推動中國晶片發展的重要原因。
【小白不菜】微信號:xiaobaibucai521您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QQ公眾帳號、騰訊新聞客戶端、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雲閱讀、雪球、百度號……等11個平臺同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