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臺對「北影」孫立軍校長的採訪
入秋後的「坊口村」,也確是「多事」。然並非是什麼壞事,都是喜事,一個接著一個,好不令人欣喜。猶記中秋佳節之際,坊口「第一屆鄉村電影節」在村民們的歡笑中圓滿謝幕;緊接著是,「靜西谷」近十套民宿在「坊口」落成並營業;而在前不久,吹拉彈唱、敲鑼打鼓聲再次響起,「老戲臺」又「熱鬧」起來,迎來了「晚春老人公益食堂」揭幕的周年慶典。
這次慶典,齊集了「坊口村」的村民,省、縣、鄉的各級領導,「北影」的師生,「靜西谷」的工作人員,也同時得到了人民日報社、北京電視臺、保定電視臺、法制網等20多家媒體的特別關注。各路人馬,紛紛趕至京西「坊口」,為「公益食堂」慶生。
坊口「晚春老人公益食堂」
「公益食堂」籌建是個偶然
一座普普通通的「公益食堂」,何以引來如此多的關注?這還要從去年夏天在「坊口」發生的一件故事講起。那是夏日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向來熱衷社會公益的「北影」孫立軍校長,帶著他的幾個學生,組織了「走 一起去看」的公益騎行活動。
孫立軍校長看望「坊口村」老人
偶然間,他們造訪了位於北京西郊的「坊口村」,他們開展藝術寫生,為老人們畫像;他們入戶走訪,詢問村民們的夢想。通過和村民們的親切交談,孫校長了解到,許多村民都有這樣一個心願:家裡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老人們年紀大了,自己做飯又不很便利,希望能在村裡辦一個「公益食堂」,解決老人們的吃飯問題。
村中二十多位老人趕至「公益食堂」就餐
這一切被向來樂善好施的孫校長看在眼裡,痛在心中。經過他與他的團隊「凡悲魯公益組」的認真研討,終在去年10月,「凡悲魯公益組」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坊口老人協會、坊口村委會、靜西谷(安廈投資)共同發起、籌建了坊口村「晚春老人公益食堂」,
並捐助5萬元作為食堂運作的啟動資金,使村中年逾77歲(含77歲)的老人能夠免費到「公益食堂」用餐,這一善舉,不但給予了村中老人莫大的便利與溫暖,而且也減輕了村民贍養老人的負擔。
孫立軍校長在「水包美術館」
而新近落成的「水包美術館」所展出的藝術家的作品拍賣所得收益,將部分用於支持「晚春老人公益食堂」的再建設,這就使「公益食堂」的建設在資金的源頭上有了保障。
上「老戲臺」卻不「戲說」的發言人
一座廢棄了三十餘載的「老戲臺」,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在坊口「第一屆鄉村電影節」舉辦之時,即已新機重啟,而在「晚春老人公益食堂」揭幕的周年慶典上,它更是成為了整個「坊口村」的焦點。各級領導,眾多公益代表、媒體、愛心人士,紛紛上「老戲臺」發言,表達自己的那份最真切的感受,並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北影」副校長孫立軍發言
人民藝術家,「北影」副校長,「坊口榮譽村民」孫立軍:「我在這裡想要說的話實在是太多了,千言萬語也說不盡,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努力。同時也希望各級政府關注坊口,關注坊口現象,使這樣的一種模式,推廣到我們祖國的各個角落。
到明年,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時候,我們能特別自豪地說,在坊口,我們不僅是老有所養,更做到了老有所樂。因為物質的扶貧,是可以解決的,而解決精神的貧困,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坊口村」宋躍武書記為孫立軍校長頒發榮譽證書
懷來縣宣傳部副部長張軍:「每一次來坊口,都能發現亮點,這是令人興奮的地方。」
「坊口村」宋躍武書記:「衷心感謝靜西谷團隊,你們的付出,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孫老師籌建的「公益食堂」使老年人不再孤獨了,老人們聚在食堂裡吃飯,有說有笑,他們有說有笑,我們也很開心。」
「坊口」老人齊聚「古戲臺」
「坊口老人協會會長」「晚春老人公益食堂」負責人宋德江:「衷心感謝孫老師及孫老師的朋友們,籌建公益食堂,使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資深媒體人、北京電視臺主持人國培源:「我們都知道給自己家裡的老人做飯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別說長期給一群老人做飯了,但宋德江做到了,他比水泊梁山的宋江還多個德字,我們掌聲鼓勵!」
寓示著年年豐收的「倒缸儀式」
「靜西谷」公益代表,《2020年「凡悲魯」坊口公益計劃》的發布者無慢君:「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晚春老人公益食堂在我們坊口村的落成,意義重大。回望過去,這即是收穫;展望未來,這確是希望。」
人民日報社主編蘇顯龍:「媒體要重點關注農村的公益事業,這是一個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愛心人士陳慧:「我來到坊口村採訪村民,無意中,看到夕陽下,美麗的村莊裡,一群老人互相攙扶著走進了公益食堂,那一刻讓我內流滿面……孫院長是拿他的生命,拿他滿腔的熱血來做公益,做的是真公益。」
與會者「古戲臺」前留影紀念
「酒香也怕巷子深」
對於這樣敲鑼打鼓式地做公益,可能有人會不理解,不理解為什麼做公益,非要請各級領導來站場,請各大媒體來曝光,這樣的張揚,難道不是沽名釣譽嗎?
「北影」的孫立軍校長有感於此,他曾坦言道:「我做了許多公益,但也有人認為這都是在作秀。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持續不斷地做下去,做個幾十年,上百年,有那樣想法的人,就不會再說什麼了。」
他還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言語:「我對公益的理解就是,你哪怕捐一塊錢,只要有這份心就可以了。」細細想來,這種不論捐獻財貨多少,單論捐獻心意的理念,是極為恰當的。
孫立軍校長躬身踐行「坊口公益」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說,只要東西或產品很好,即使它處在一個很偏僻的位置,通過自身的優秀品質,總能使人們(消費者)知道它。
話雖如此,然在當今這個既重聯繫,又重效益的市場經濟時代,現實往往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產品、理念如不注重傳播,不注重影響力的打造,那很可能最終湮沒無聞,任憑你有再有益於人的想法,也無從實現了。
在此,不能不提及的是孫立軍校長的筆名「凡悲魯」。「凡」即梵谷,「悲」即徐悲鴻,「魯」,即魯迅。梵谷,純粹的畫家,畫作充滿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徐悲鴻,除是畫家,也是教育家,桃李滿天下;魯迅,新文化的掌舵者,舊思想的掘墓人,勞工階層的精神領袖。
孫立軍校長給「坊口」村民畫像
如果我們對孫立軍先生為代表的「凡悲魯公益組」所做的這些「公益事業」不很理解、甚至懷疑的話,我們或可從「凡悲魯」這一稍顯奇異的筆名中一窺端倪,因為孫立軍校長已用行動證明了:
這一名字既是他社會角色的現實折射,也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如果又有人說他做好事是為了留名,那麼,它留名的唯一理由便是為了鼓舞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參與其中,畢竟「孤掌難鳴」而「眾人拾柴火焰高」嘛!
「靜西谷」開發的特色民宿
坊口的「新陳代謝」加快了
「彈指一揮間」,「靜西谷」團隊正式進駐「坊口村」開發民宿已有三年,回首這三年,即是「坊口村」村貌發生大幅度改變的三年。
「長城院子」「空中院落」「竹子居」「臥雲居」等二十間充滿藝術氣息和時尚元素的民宿,裝點了古舊的村落;民宿引來的遊客,也促使這古舊的村落煥發出了新的發展生機。可以說,「坊口村」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新陳代謝」。
孫立軍校長籌建的「最小民宿」
而孫立軍校長的「凡悲魯公益組」的不經意間造訪,他帶領學生定期到「坊口」寫生,募捐籌建「公益食堂」,出資建設「最小美術館」「最小民宿」,不斷將公益事業推向前進,則將此「新陳代謝」明顯地加快,並勢必最終孕育出新的「山鄉巨變」。秋天確實是「多事」的,因它不止於收穫,更在於播種,願「坊口」來日秋實纍纍!
相關連結:
孫立軍老師簡介
孫立軍,男,漢族,1964年10月生,兩歲開始畫畫,筆名「凡悲魯」,河北保定人。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中國動畫學會副會長等職務。
其為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中國動畫界的領軍人物。曾創作過多部動畫作品,導演過動畫電影《小兵張嘎》《歡笑滿屋》《快樂奔跑》《巴特拉爾傳說》《兔俠傳奇》《終極大冒險》等,有《大型動畫電影〈小兵張嘎〉劇本創作》《影視動畫動態造型基礎》《美國迪士尼動畫研究》等專著行世。
「水包美術館」簡介
「水包美術館」,是世界上最小的美術館,僅有22㎡,落成於2019年10月20日。前身是用於儲水的「大水包」,始建於70年代初,周身系用600年的長城磚砌成。水包北邊有口古井,村民將水汲取上來存儲,供給全村用水。80年代初,古井枯竭,大水包棄用。荒廢多年後,村民將水包原水龍頭的位置鑿開成門,儲存雜物。
2019年,「凡悲魯」與「靜西谷」共同提出了「用藝術振興鄉村」的理念,遂將「大水包」改造成為美術館。它既保留了原有的造型結構,頂部採用自然光,節能環保,又用於定期展陳、拍賣藝術家以「坊口」為母題的藝術作品。拍得款項,將部分用作公益,資金回流支持坊口「晚春老人公益食堂」的再建設。
開閉館時間:日出開館,日落閉館。
「最小民宿」簡介
9㎡,一張床、一書桌、一衣櫃、一茶塌、一衛浴、一露臺、一庭園、一宇宙。
陸九淵講「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禪宗講「心無所礙、本無一物」「心有為無、自性本空」。
9㎡的社會公益:小小9㎡,既是民宿,也是公益,最小民宿部分收益將支柱坊口「晚春老人食堂」。
最小民宿地址:河北省懷來縣瑞雲觀鄉坊口村。
「2020年凡悲魯坊口公益計劃」
為延續2019年坊口「公益食堂」的公益事業,繼續造福坊口村民,也為「坊口村」有更好的發展,「坊口村」的公益組織「凡悲魯公益組」和「靜西谷」,聯合發布了2020年「凡悲魯」坊口公益計劃」,內容如下:
一、「建設美麗鄉村,從我做起」。我們將會定期組織義工在「坊口村」撿拾垃圾,形成示範效應,帶動村民自覺參與其中,並形成撿拾垃圾的良好習慣,逐步改變坊口村的村容、村貌。
二、嘗試著讓來「坊口村」旅遊、學習的旅人、社會公益者一起參與到撿拾垃圾、共建美麗鄉村的活動中來,擴大「活動」的影響力,感召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三、募集資金,共籌「村史館」「鄉村文化館」,重塑「坊口村」的本土文化。
四、積極聯繫鄉鎮政府有關領導,定期評選「最孝」「最美」的家庭及先進個人,形成典型、示範效應。通過踐行,嘗試用中華傳統的「勤、儉、孝、友、信」文化,重塑「坊口村」的倫理道德。
——關 於 靜 西 谷——
路 線 圖
註:靜西谷(坊口村)距離北京城區約80公裡,需要行車1.5-2小時左右,請大家注意行車安全。
聯繫方式和地址
靜西谷電話:
13621332017(微信同號)
地址:
河北省懷來縣瑞雲觀鄉坊口村
歡迎關注 掃碼預定
聯繫電話:13621332017(微信同號)
想要了解靜西谷更多,歡迎關注靜西谷媒體號:
微博:靜西谷
https://m.weibo.cn/u/5621575139
vue:坊口記
https://m.vuevideo.net/share/user/dashunsu
抖音:坊口記
http://v.douyin.com/2dUr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