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與超驗主義

2021-02-23 西漂十年

在閱讀《瓦爾登湖》的時候,我們經常有這樣一種感覺,梭羅完全是站在一種超驗主義得立場上看待眼前的自然,正如他在「貝克農場」一章中針對完全沒有接受過人文教育的農夫夫妻所說的那樣:「我和他談話的時候,刻意把他當作一位哲學家,或者說想要成為一名哲學家的人。」

我們可以看出,梭羅所面對自然的態度,完全是以一種理想主義的精神,或者說明顯帶有烏託邦的色彩,但同時我們卻必須相信他的真誠。同時他繼續說:「如果人類的自我救贖要把牧場還原到原始狀態,那麼看到地球上的所有牧場都變成雜草叢生的草地,我會十分欣喜的。」這實際上是倡導人們站在理性的角度去重返自然。

站在雜草叢生的大自然中,梭羅倡導人們去解放心靈束縛,去順應狂放不羈的大自熱,讓人類在自然中自由生長。為此他說:「大自然是狂放不羈的,你也應該如此,你看那自由生長的莎草和鳳尾蕨,他們永遠都不會成為英格蘭乾草堆。」梭羅所倡導的解放人類的自我限制,解放人類在社會中被過度束縛的野性,去風雨雷電中接受自然的洗禮,從而和自然融為一體。因此他說要享受大地帶給你的快樂,但不要想著把它佔為己有。由此我說:「這不就是要把自己還給自己,把自然還給自然嗎?」

梭羅進一步解釋:「那些缺乏信念和進取心的人,他們買來賣去,始終都在原地踏步,過著奴隸般的生活。」很明顯在梭羅的意識中,人和自然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主體。它們各有各的「人格」。人只有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才能不被社會的物質屬性所侵蝕,也才能夠保持其精神上的獨立。同時人只有在把自然當作一個值得尊敬的獨立客體之時,他的佔有欲望才會站在理性的一邊,而不是窮兇極欲。因此,人和自然的相處才會得到一種精神上的相融而又完全保持其獨立屬性。由此我們才不會走向一種表面的現代化和骨子裡的奴性十足的精神淪陷,成為物慾的奴隸。

而所謂的超驗主義,也正驗證了梭羅的這種理想主義的精神生活。

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觀點是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強調直覺的重要性。被後世看作超驗主義的集大成者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雖然並未意識到自己契合於超驗主義,但他卻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著這種觀點。

梭羅的文字細膩而自然,充滿了一個敏感的作家和一個深思熟慮的哲人對大自然的至誠的感受和感動。在他的性格中,那種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獨立的精神,和那種曾經在美國的開發,尤其是西部的開發中表現出來的勇敢、豪邁、粗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繫。

所謂超驗主義主要思想觀點有三。首先,超驗主義者強調精神,或超靈,認為這是宇宙至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靈是一種無所不容、無所不在、揚善抑惡的力量,是萬物之本、萬物之所屬,它存在於人和自然界內。其二,超驗主義者強調個人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個人是社會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的革新只能通過個人的修養和完善才能實現。因此人的首要責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貴。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驗主義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認為自然界是超靈或上帝的象徵。在他們看來,自然界不只是物質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靈的外衣。因此,它對人的思想具有一種健康的滋補作用。超驗主義主張回歸自然,接受它的影響,以在精神上成為完人。這種觀點的自然內涵是,自然界萬物具象徵意義,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體現。


超驗主義的創始人愛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這句話後來成為超驗主義者的座右銘被廣為流布。它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它認為人的精神可以超越物質世界、感性世界、經驗世界的種種限制,而生活就是為了發掘自我、表達自我、充實自我。這種人文主義精神和自立主張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尤其是對於今天沉迷於物慾的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個及時的警醒。

【注釋】❶超驗主義:作為一場融歐洲與美國思想潮流於一體的思想運動,超驗主義催生了美國散文一系列經典之作:《自然》(Nature,1836)、《美國學者》(The American Scholar,1837)、《知識的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 of Intellect,1893)、《瓦爾登湖》(Walden,or Life in the Woods,1854 梭羅著),等等。

❷超驗主義主要教義:1.至善【absolute good】2.純潔無暇【unspotted innocence of nature]3.人具有神性【humanity was godlike and that evil was nonexistent appeared to be an optimistic folly]

❸超驗主義的來源:1.歐洲浪漫主義文學【the romantic literature of Europe】2.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3.德國唯心主義哲學【German idealistic philosophy】4.東方神秘主義【Oriental mysticism】

相關焦點

  • 《日晷》:超驗主義的一場文學盛宴
    早在1836年「赫奇的俱樂部」(即超驗主義俱樂部)成員最初在哈佛(坎布裡奇)集會之時,就提出了創辦一份雜誌的構想:因為在當時的新英格蘭,即使最為開明的基督教刊物,對超驗派的宗教改革思想也難以接受;而另一些內容淺顯的婦女雜誌和感傷文學雜誌又不合他們的胃口。
  • 重新認識梭羅的關鍵詞:自我,多語言學霸,關註失落,不卑不亢
    提起亨利·戴維·梭羅,大家自然而然就能想起《瓦爾登湖》以及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的主張。梭羅是著名的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1845年,在距離康科德兩英裡的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為題材寫成的長篇散文《瓦爾登湖》成為超驗主義經典作品。
  • | 梭羅
    | 梭羅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梭羅才華橫溢,一生共創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而《瓦爾登湖》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 梭羅《瓦爾登湖》序
    一下子,那裡出現了四位大作家:愛默生,霍桑,阿爾考特,和他,梭羅。1834年,愛默生定居於康城,曾到哈佛大學作了以《美國學者》為題的演講。愛默生演講,撰文,出書,宣揚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覺的卓越的人,出過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驅者身份所發出的號召,給了梭羅以深刻的影響。梭羅大學畢業後回到康城,正好是他二十歲之時。
  • 瓦爾登湖 | 梭羅和我的婆婆
    友情出鏡:格格的手機卡爺倒車時我抓拍了顯示屏裡的秋色,這張圖片在我的記憶中重疊著梭羅的影子。175年前,28歲的梭羅用28.12美元在瓦爾登湖畔為自己蓋了一個極簡的小木屋,並在那裡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與瓦爾登湖一路之隔的地方,有梭羅小屋複製品。
  • 愛默森| 梭羅的一生(下)
    他對於梭羅的一篇素描,那神韻使人無法模仿;這一篇大部分是從他的日記中摘出的,愛默森在日記中描寫他和那比他年輕些的朋友的多次散步,那友人是一個自然學家,同時也是個哲學家;然而它也是根據回憶寫出的,同時也出於真摯的感情——他在梭羅的墓前感覺到大地失去了一個獨特的心靈。他知道怎樣用梭羅自己的話來表現他。
  • 義大利|巴摩梭羅是杏黃色的
    巴摩梭羅就像一個隱喻,它就像你內心深處一直以來的夢想。劇中女作家弗朗西絲·梅耶絲從舊金山放逐自己來到託斯卡納,在那所一見鍾情的鄉間屋子裡戀愛、失戀、寫作、交友;感情生活和人生軌跡因它而發生了改變。電影的結尾,弗朗西絲說:The house protects the dreamer.
  • 十堰八旬老人夏榮鎬:紮根深山20載 帶領村民種梭羅致富
    80歲的老人夏榮鎬舉著竹竿敲打著成熟的梭羅果。「這些年收穫的梭羅果盡數留下,發展苗圃基地,育成大苗嫁接後,無償分給當地貧困農民,並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夏榮鎬說。1940年出生的夏榮鎬,1964年4月參加工作,在竹谿縣豐溪鎮政府工作32年,1996年從豐溪鎮人大主席工作崗位上退休。
  • 《鄉村牧師日記》:有文學味兒的純粹藝術,超驗主義下的苦難救贖
    超驗主義下的神聖信仰和苦難救贖超驗主義下的孤獨魂靈超驗主義主張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
  • 梭羅:成熟的另一個名字,叫孤獨
    - E N D -【 國際藝術大觀 】梭羅:成熟的另一個名字,叫孤獨!看更多走心好文章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 文壇冷知識:「小婦人」露易莎·奧爾科特、愛默生、梭羅、霍桑……竟然是鄰居?
    父親布郎遜·奧爾科特(Patriarch Amon Bronson)與愛默生、梭羅往來密切,同是當時定居康科德的超驗主義者;奧爾科特夫婦都是進步人士,反對奴隸制度,為爭取婦女權利發聲。如果你來到康科德小城,記得去睡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看看,路易莎和奧爾科特一家幾乎都安葬在這裡,這片公墓也是梭羅、愛默生和霍桑的安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