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電影的譯名很有意思,好的譯名太重要了。
特別是文藝片。
《花樣年華》又名《In the Mood for Love》,中英文都像詩篇,在東西語境裡都可謂各得其所。
《這個殺手不太冷》更是神來之筆,如果是直譯的《殺手裡昂》,或是聳動的臺譯《終極追殺令》,文藝氣息簡直直掉三層樓,第一印象直接墮落到《××總動員》的流水線級別。
拜託,坐上豆瓣電影Top250第二名寶座的,只能是《這個殺手不太冷》,而不能是《終極追殺令》。
最近有部韓國文藝片,名字非常有意思。
片名裡有「酒神」,但是片子跟酒沒關係。
「小姐」倒是真的「小姐」。主角是老年站街女,而「小姐」這兩個字透出的些微少女的純情,又意外地跟角色很合貼。
題外說一句,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尹汝貞,生於1947年,可能是現在韓國最受歡迎的60歲以上女演員了。《酒神小姐》也為她拿到了今年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那「酒神」是哪裡來的?
電影跟酒的確沒關係,但是女主角頻繁在鏡頭前喝啤酒,以及電影收尾時醺醺然不知身在何時何處的惆悵氣氛,又的確有些「酒神」的氣質。
妙的地方在於,「酒神」與這種醺然氣質的呼應,幾乎能肯定僅僅是偶得之趣。《酒神小姐》估計是偷懶直譯了英文片名《The Bacchus Lady》。
Bacchus,即是巴克斯,是羅馬神話中的酒神和植物神。
而「The Bacchus Lady」,是「寶佳適女士」的直譯,指的是韓國一些常用「寶佳適」(韓國一種功能飲料)招攬客人的老年性工作者。
陰差陽錯的「酒神小姐」,沿用到到香港,又成就了港譯《神女觀音》。
至於原片名《죽여주는 여자》,也有網友做了解說,可解作「超級棒的女子」,同時也有「殺人的女子」的意思。
條姐不懂韓語,姑且代入英文的「killing」,居然也說得通。
想必巴別塔雖然倒塌了,但還是有些斷壁殘垣,在連接著我們這些可憐人類的心靈吧。
故事的主角,窮,沒有兒女,覺得皮肉生意比撿垃圾來得體面。日常便是在公園拉客,問著「要跟我談戀愛嗎?」「開一瓶寶佳適嗎?」這樣的暗語。一來二去,有些客人便睡成了朋友。
故事剛開始,老年站街女因為淋病去看醫生。
這樣的老年生活真是大寫的尷尬。
醫生歐巴還沒來得及開藥,就被一個領著私生子找上門來的菲律賓女人當胸插了一剪刀。
情況很亂,女主角擔心小孩出事,便生拉硬拽地把孩子帶回了自己家。
說是家,其實是出租屋。
房東是美豔的變性人Tina。除了酒神小姐,還住了一個截肢的殘疾人。
邊緣人的世界裡,與其依靠不講人情的法律,不如互相取暖。
這個小院子,對這四個現實世界裡的弱者來說,儼然世外桃源。
然而有些猛獸,是連桃源都躲不開的。酒神小姐老了,她的朋友也都老了。大家怕死,怕沒有尊嚴,最怕的是孤獨——偏偏大家都很孤獨。
她曾有一個衣冠楚楚的潔癖朋友,中風癱瘓後被出國的兒女扔給醫院,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躺在床上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另一個朋友患上老年痴呆,拜託朋友們:「我要是連你們都不記得了,你們就幫我了結吧。」
酒神小姐不忍看曾經的朋友受苦,幫他們走快一步。
她總是這樣,看到別人受難,就忍不住上前幫一幫,也不管是不是違法。就像在故事開頭,不顧「誘拐」的罪名,把差點出車禍的混血小孩帶回家照顧那樣。
有一就有二,連身體健康的孤獨老人也求上門來,請她普度。
接二連三送走朋友的酒神小姐,神情越來越恍惚。拿著死去朋友的錢,她請她的邊緣人朋友們大玩了一天。大家都很開心。
夜晚,風情萬種的變性人房東在臺上為他們表演《Quizas, Quizas, Quizas》。你一定聽過這首歌,在王家衛的電影裡,這首曲子跟那張船票緊密相連。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跟我一起走嗎?」
「如果重來一次,你還會讓自己的朋友去死嗎?」
這首西班牙語歌曲裡反反覆覆吟誦的「quizas」,意思是:「或許」。
警察將酒神小姐帶走,她在警車裡近乎自言自語地跟警察搭話:「我能不能等春天再去坐牢?我太怕冷了。保證不逃跑。反正也去不起養老院,去了監獄,不是會管我三餐嗎?」
在他們玩樂的這一天裡,背景音樂是一段十分具有上個世紀復古風情的手風琴樂。
這段嗚嗚咽咽的樂曲,是酒神小姐一生的美好回憶,是她作為「洋公主」(美軍慰安婦)的年輕時代,是那個跟她同居生子的黑人美國士兵,是那個被自己拋棄的兒子不知在何處的一生。或許可以說,這段短短的醉生夢死的手風琴,就是她一生的精魄。
「殺人」也好,「小姐」也好,都是主角身上的既定事實;但要說她是「觀音」、「酒神」這樣「超級棒」的「神女」,也完全沒錯。拯救老男人的性孤獨還不算,還要度他們出「人生」這個苦海。
片中,酒神小姐前腳跟室友討論上帝和天國,後腳卻將死去朋友的錢捐給佛寺。
雖然也滿面虔誠地合十禱告,哪裡就把神明放在眼裡了。神度人,可是沒有人見過神;「神女」度了人,卻無人度她。
鏡頭最後定在她的骨灰盒上。
骨灰盒跟其他無數罪犯的一起,整整齊齊地放在一個巨大的陳列架上。
不論如何,梁美淑終於不用再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