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機器人就能診斷老年痴呆症?臨床醫生:是真的!

2020-12-25 騰訊網

近日,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昆士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院的數據科學博士艾哈邁德·艾爾克南尼(Ahmed Alkenani)開發了一款聊天機器人,可用於識別處於老年痴呆症不同階段的患者,如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以及可能和極有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

艾爾克南尼說,「在老年痴呆症發病前幾年就可以檢測到患者在語言表達上的變化。我們研究發現,通過分析患者語言模式和語言表達上的缺陷,能更高效地對早期痴呆症做出診斷。這樣,臨床醫師就能夠及時幹預,從而預防或延遲痴呆症發病。」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目前,在痴呆症的早期診斷階段,臨床醫生一般通過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和蒙特婁認知評估量表(MoCA)等工具來向患者提問,或讓患者完成有助於測評認知功能的任務,從而對患者的記憶力、注意力、複述能力和定向能力進行評估。」

「因此,傳統的痴呆症篩查十分仰賴神經科醫生的經驗和專業水平,篩查結果則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年齡和教育水平限制。」

艾爾克南尼強調,痴呆症加劇後,患者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會下降。痴呆症越嚴重,患者在語言表達中使用的詞彙量越有限,同一詞彙的重複頻率越高。因此,可以利用語言特徵標記痴呆症的嚴重程度。

「我們研究所用的語言數據是從『痴呆症銀行』提取的。痴呆症銀行是一個大型語言樣本資料庫,收集了處於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症各個階段的患者在描述著名的『偷餅乾』圖片故事時使用的語言。」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這些患者在語言表達上的用詞和語法特徵與前人已確定的語言特徵結合在一起,訓練學習分類機器通過語言特徵標記這兩類疾病的能力。」

艾爾克南尼及其團隊的這項研究包括236位極有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43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21位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和243位健康成年人。與健康的成年人相比,老年痴呆症患者隨病情加重使用動詞、副詞和形容詞的頻率會上升,使用名詞的頻率則會下降。

「這一發現很有意思,因為前人的研究顯示名詞和動詞是後天習得的,與大腦不同區域關聯,而這些區域又最先受到老年痴呆症影響,也是早期醫療幹預的關注重點。」

艾爾克南尼的這項研究首次通過機器學習模型自動、準確地區分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以及可能和極有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而如果阿爾茨海默症能夠在輕度認知障礙等早期階段就被及時發現,那麼就有辦法穩定甚至減弱患者神經功能的退化。

艾爾克南尼強調,他們最終的目標是開發出能夠遠程推進早期痴呆症診斷的智能會話代理人或聊天機器人,從而取代頗具局限性的傳統痴呆症篩查方法。

原文來源:Hospital and Healthcare

原文標題:Chatbot detects speech changes typical of early Alzheimer's

相關焦點

  • 關於「耳石症」的診斷,這個錯誤臨床醫生常犯!
    「很多人認為『耳石症』——也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太常見了,臨床診斷很簡單,但大家的診斷真的規範嗎?」   在近期召開的中國卒中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CSA&TISC 2020)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科的蔣子棟教授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英國:每診斷一例老年痴呆,醫生多得55英鎊
    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近期,英國國家衛生部門提出鼓勵診斷老年痴呆的方案。政府鼓勵診斷英國國民衛生服務體系(NHS)制定出計劃——對於每個最新診斷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接診的全科醫生(GPs)都會額外得到55英鎊的報酬。英國患者協會譴責了該計劃,批評這一舉動是「對醫療實踐的扭曲」。
  • 智能管家保姆機器人|既是保姆又是家庭醫生的機器人你想要嗎?
    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人形管家保姆機器人,屬於智能家用類管家機器人。該設想機器人產品能解決基本的醫療問題並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幫助。智能家用類管家機器人行業屬於現代新興產業,有高技術、高需求、高產值的特點。
  • 《免疫系統疾病臨床檢驗與診斷》
    《臨床檢驗與診斷叢書》武湘雲
  • 「神秘博士」引發擔憂 巴比倫健康猛烈抨擊 聊天機器人是否安全
    備受爭議的醫療保健應用製造商巴比倫健康批評了首先對其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安全性提出擔憂的醫生。 巴比倫健康公司的聊天機器人可以在該公司的GP at Hand應用程式中使用,這是由衛生部長馬特·漢考克倡導的數字醫療解決方案,自去年起也被整合到三星健康中。
  • 世界首例,一滴血可提前10年確診老年痴呆症?中國也有類似技術
    2.由於對病情認知局限、診斷效率低等原因,老年痴呆症普遍確診時間較長,甚至可達10年。3.最新研究顯示,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異常,都能通過血液檢測被發現。不過仍需要在更多人群中展開臨床試驗,才能證明血液篩查技術的準確性。4.其它一些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篩查手段也在不斷出現。
  • 國內首臺心臟介入導管手術機器人明年進入臨床 | 讓機器人做心臟...
    這臺名為「提香」的機器人由梅奧心磁歷經兩年多時間研發而成。陳越猛博士介紹,低成本、高成功率的心內科導管手術機器人未來將為人類徹底徵服心律失常提供顛覆性的手術診療方案。  心臟介入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提香」  陳博士表示,機器人替代醫生介入心律失常手術,不僅可以減少病人和手術團隊的輻射損傷,降低手術人員的勞動強度,也能大幅縮短手術操作技術的學習曲線
  • 這15個醫療機器人,可能會讓醫生失業
    (圖片來源:Xenex)7、臨床訓練機器人想像一下這種操作,真人大小,很真實的血液觸感,而不是一定要失去生命,這就是臨床訓練機器人。(圖片來源:Pixabay)8、伴侶機器人並非機器人能解決的所有醫療問題都必須危及生命。
  • 老年痴呆症前兆表現及預防,應該怎麼治療?
    當他們去醫院進行諮詢時,他們發現何先生已經處於老年痴呆症的晚期,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01 什麼是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死亡率是普通老年人的三至四倍。它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症和中風之後的第四大老年人殺手。由於目前仍難以在臨床上準確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病,因此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對於易患痴呆或可疑痴呆的患者,僅需要早期治療和幹預。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 2019北京國際神經變性病學術大會 」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
  • 集納700餘萬條門診電子病歷數據,復旦兒科「小布AI醫生」進入臨床...
    更多兒科門診將有人工智慧機器人助力。日前,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聯合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共同開發的「兒科門診臨床診斷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簡稱CDSS)——「小布AI醫生」啟動多中心臨床應用。AI醫生基於先進自然語言、深度學習融合技術,從海量病歷中提取臨床專家長年累積診斷經驗、診斷路徑從海量的病歷中提取出來,形成臨床診斷模型,可以說「小布AI醫生」代表我國兒科醫學頂尖水平機構的集體醫療智慧。收納近三年電子病歷數據集成「智慧結晶」「小布AI醫生」是如何工作的?
  • 一個超聲醫生想對臨床同行說的話......
    只要臨床說明患者危重情況(不僅僅是導管室),只要趙格格在醫院,必定第一時間趕去。趙格格作為超聲醫生想說的是:溝通應該是相互的,如果診斷和臨床不符,或者患者的後續病情有變化,也請臨床醫生及時和超聲醫生溝通,超聲醫生必定趕雞不盡。        另外一點:申請單很重要,相當重要!
  • 揭秘醫生做出診斷的臺前幕後……
    許多疾病憑臨床問診加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等就可診斷,但對於腫瘤來說,其診斷一般分為五級,權威性、可靠性逐級加強,組織病理學診斷為最終診斷,也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腫瘤診斷的五個分級: 01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是指醫生根據病人的主訴,結合其症狀、體徵、主觀感受、病史等對病因、發病機製作出分類鑑別。
  • 全景醫學影像:為臨床提供優質的影像診斷,將打造全國影像診斷網絡
    切入千億級獨立醫學影像藍海市場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Medical Imaging Center 是指獨立設置的應用X射線、CT、磁共振、超聲等現代成像技術對人體進行檢查,並結合病史、臨床症狀、體徵及其他輔助檢查、綜合分析,並出具影像診斷意見的醫療機構,不包括醫療機構內設的醫學影像診斷部門。
  • 機器人醫生做手術什麼情況 機器人醫生會勝過人工醫生嗎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機器人「醫生」走上手術臺。  目前最大優勢:前列腺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各種癌症的第二位。在英國,每年新診斷出的前列腺癌就超過4萬例。現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正在改變很多歐美前列腺癌患者的命運。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子平教授:醫學影像是臨床診斷最可靠的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為診斷及病情預後評估的關鍵一環,醫院的放射診斷科無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診斷中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病人我們可以通過CT的掃描來診斷肺部的病變是不是新冠,新冠在CT掃描下有其特徵性表現,特別是對於疫區的病人做CT掃描就更有意義了。」
  • 醫療「黑科技」,「膠囊胃鏡機器人」在寧夏臨床使用
    12月24日,銀川市興慶區60多歲的患者單平珍因胃部不適,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做檢查,因其先前做過心臟手術,醫院為其做了「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20分鐘後,檢查結果顯示,單平珍患糜爛性胃炎,醫院隨即為其出具了治療方案,這是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運用膠囊胃鏡機器人為胃病患者診療的最新病例
  • 湖北首次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 何為臨床診斷病例?專家...
    今天(2月13日),湖北省衛健委官網發布的最新疫情情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布。通報顯示,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  臨床診斷病例指的是什麼?與確診病例有何區別?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 老年痴呆症:老齡化社會的「定時炸彈」
    《都挺好》劇照像諸多癌症患者的家屬不肯說出「癌」這個字一樣,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屬也在迴避「痴呆」的說法。除了少數稱其為「阿爾茨海默」的人之外,大多數人用「這個病」、「腦子不清楚」、「記性不好」來代替。一位患者的家屬說:「不能說出那個名字,說出來就像會變成真的。」「難道不已經是真的了嗎?」我問。「但你還是希望世界上不要存在這麼一種東西。」家屬答。
  • 「成都造」手術機器人解放醫生雙手
    在2017創交會上亮相的手術機器人,是他們朝向目標邁出的第一步。讓醫生坐著做手術  在一些大熱的醫療劇中,已經可以看到類似手術機器人的「身影」:在手術臺前,一臺機器以微創的方式進入人體,醫生在人體外操作這臺機器,最終完成手術。
  • 【復旦口腔雲講堂】顳下頜關節的MRI診斷分析與臨床應用
    【復旦口腔雲講堂】顳下頜關節的MRI診斷分析與臨床應用 2020-10-10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