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者》既有環環相扣的懸疑情節,也有細膩動人的情感表達,同時揭示了毒品的危害,通過深刻的故事關照到小人物的命運,從而展現大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現象,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實題材作品正在上演。
5月1日收視率數據
以一個涉毒的快遞包裹引出一段愛情故事,以這段愛情故事揭開隱藏在背後的製毒販毒網絡,在臥底與警方和毒販的較量之中,一個盤根錯節的販毒集團正在浮出水面,毒品的危害歷歷在目,製毒販毒分子的罪惡也昭然若揭。
可以說,國產電視劇螢屏很久都沒有這類題材的影視作品了,直到《破冰者》的出現。
自開播以來,《破冰者》表現亮眼,憑藉稀缺的題材類型和細緻的內容呈現,成為近期衛視平臺上獨樹一幟的存在。
既有環環相扣的懸疑情節,也有細膩動人的情感表達,同時揭示了毒品的危害,通過深刻的故事關照到小人物的命運,從而展現大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現象,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實題材作品正在上演。而回歸到影視創作,一切則要源自一個「愛跟戲較勁」的「處女座」團隊。
製片人於金偉,一位從業28年的資深電視人,在2016年IP劇風潮正盛的時候,卻堅持頂住壓力選擇了《破冰者》這樣一部原創現實題材作品。「原創始終是這個行業裡最有價值的東西,最終還是要回歸創作本身,雖然這兩年我們也的確經歷了痛苦的過程。」
這是她的創作理念,更是她身為電視人的責任和堅守。
為此,於金偉攜手志同道合的主創團隊——藝術總監鄭曉龍、編審李曉明、導演餘淳、編劇蔣丹、演員羅晉、潘之琳等人,一起開始了這段新時代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用他們的堅守和付出讓觀眾看到了國產現實主義題材的新花。
總製片人 於金偉
在戲裡,緝毒英雄們為了維護人民利益英勇破冰,在戲外,於金偉的團隊也同樣堅持著「內容為王」的創作規律,開啟了他們的「破冰之路」。
都說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在《破冰者》這部劇中,編劇蔣丹和編審李曉明老師共同為這部劇提供了靈魂內核。曾經師從著名編劇劉和平老師的蔣丹,借用劉和平「在歷史的空白處寫戲」的說法來描述《破冰者》的劇本創作技巧,她稱之為:在新聞的空白處寫戲。
正如不少觀眾笑稱《破冰者》是「一個毒快遞引發的案件」,實際上,劇中譚逗逗的這一經歷其實源自一個真實的新聞故事。同樣,劇中靳遠的特殊身份背景和臥底經歷,也都是源自編劇對「新聞空白處」的關注。「這兩個人物的原型都是基於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新聞,我做的是在新聞基礎上去發散故事進行創作,我相信現實中也一定會有這樣的人存在。」
作為一部以緝毒為故事線的影視作品,在創作初期,《破冰者》的創作策劃團隊就曾經前往浙江、湖南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採訪調研。在後期歷時3年的劇本創作中,又曾前往南京禁毒支隊進行採訪,為這部劇提供了最真實和豐富的作品基礎。但同樣也因為題材的特殊性,編劇坦言創作中最大的兩處難點,就是警察和販毒集團鬥智鬥勇情節,以及因為題材特殊性要對劇情進行合理規避。
「要把緝毒故事和都市生活比較好的結合在一起,讓這個故事更緊張,更有懸念,更好看,同時還要跟生活比較貼合,在細節上真實可信,要完成這些肯定是難度大。」幸而團隊中有於金偉和李曉明兩位經驗豐富的電視人,經過他們對劇本方向的嚴格把關和錦上添花,經過7稿不斷完善,最終成型。
雖然在外界看來,《破冰者》是一部「強情節加情感」的影視作品,但製片人於金偉和編劇蔣丹都堅持認為,這部劇的內核始終是現實主義。蔣丹表示,現實題材與其他類型作品最大的區別就是對人物命運的關照,用小人物體現大情懷,展現時代人物的命運,這也是《破冰者》最非同尋常的意義所在。
「命運」這個詞在蔣丹的採訪中被多次提及。「我覺得真正好的現實主義題材是能關照各個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以展現人物命運為主。這部劇我們寫的就是一個被毒品摧毀的人物命運,看他如何努力讓自己的人生走向正軌,通過人物命運去揭露毒品的罪惡這樣一個社會現象。」
「這個項目最初選演員時是2016年初,那時候我真的深深地感覺到被市場『鄙視』的壓力。」當時,《破冰者》的劇本打磨了快三年,已經是一個在平臺方能「一眼過」的完備劇本。然而,當時的市場氛圍卻讓於金偉在談演員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兩岸三地都談到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很多演員聽說我們是個原創劇本,既不是大古裝、大IP,也不是大女主、大男主,就不跟我聊了。」為了找合適演員,於金偉和導演餘淳也在內地跑了不少地方:「還有一些演員倒是願意進組,但條件是要求帶導演、編劇甚至是重新牽頭『組盤子』。」為了看似可以的市場預期,放棄對項目的品質控制,多年的行業經驗告訴於金偉,這種方法不可行。
「那我就想,還不如回歸本質,用品質說話去做一部好劇。選演員只選最對的,不選最貴的。」在2016年初選定羅晉時,他主演的《錦繡未央》還沒有播出。不過在監製鄭曉龍導演看過他的表演、聊過角色之後,認定了他的演技,於是便迅速拍板定下。
女主潘之琳在平臺的評價體系中,還算是一位新人,但是於金偉還是決心請她來演:「她是一個驚喜,潘之琳真的是位有表演能力的演員,很認真很配合,對作品非常付出,角色表現非常到位。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做呢?」
回想當初堅持原創、死磕演員經歷,於金偉用了「苦掙苦扎」四個字。
她感慨於過去一位老領導說過的話:「社會的進步需要拿著火把和利劍的人,但是誰拿著火把和利劍,誰就要傷痕累累了。」好在,她堅持了自己的判斷,讓《破冰者》等到了如今市場的雲開霧散。
其實,於金偉對於項目、市場的準確預判,並非偶然。
她入行28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做過中國第一代電視劇發行人,後來又到北京電視臺做過製作,當過購劇人。
作為中國第一代電視劇發行人,她對這個行業最深的體會是:「這些年來留下來的作品,或者被別人記住的作品,都是那些反映現實題材的。」於金偉說,即便是古裝戲,被認可的也是腳踏實地反映一段歷史的題材劇:「你要想做更高層次的東西,你得有情節、有情感、有情懷,得有自己的原創和創新。」之所以選擇拍攝緝毒警察的題材,也是因為這是一個為了千千萬萬素不相識的人,在和平年代甘願去犧牲自己的職業,這種職業情操,讓於金偉為之動容,她堅信這是可以感染到觀眾的精神內核。
《破冰者》在當前的熱播受到了多方肯定,因為這樣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作品類型,正是當前行業鼓勵的影視創作方向。
近年的國產劇難出經典,但把時間退回到二三十年前,國產電視劇既有《紅樓夢》《西遊記》《圍城》《四世同堂》那樣堪稱經典的名著改編作品,也有叫好又叫座的《渴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一系列優秀現實題材作品。
作為行業發展的親歷者,於金偉很嚮往那個時代的作品:「我經歷過《渴望》的播出,那時候收視率能達到五十多,《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有三十多的收視率,我印象特別深,這在現在不可想像,那些作品一旦被觀眾記住就是經典。」於金偉說,好作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好故事,好人物,有情懷,有社會共鳴,在這個基礎上,還要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思考。「而如今那些所謂懸浮劇很難這樣,很多東西看了就忘,就跟快餐一樣,沒有什麼營養。」
來源:北京晚報、烹小鮮
洪濤去向已定,丁誠公布湖南衛視五大優勢達到「次元級領先」
衝進晚間黃金檔前三 揭秘《魔都風雲》的「吸睛」之道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