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業雲集的深圳南山區(3 月 27 日攝) 梁旭攝
「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夠趕上深圳的發展速度,這是中國通往世界的一個南大門。」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在《向深圳學習》的序言中如此寫道。
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1300多萬常住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從GDP不到2億元到成為超過新加坡、香港的經濟中心城市,從「三來一補」重鎮到「創新之都」……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蹟。
深圳為什麼能?深圳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一手締造的現代化城市。回望40年,「深圳奇蹟」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點石成金」的創造力。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深圳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以堅定的政治定力為社會主義探路、為改革開放排雷,成為中國道路「守正創新」的精彩樣本。
正如國外學者評價:深圳「展示了中國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一個本土化的、在創立初期飽受爭議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試驗田,變成一個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發展樣板」。
深圳為什麼能?深圳的創業者、奮鬥者感慨,深圳是一個「規則說了算的城市」。務實平等、市場導向,法治化、市場化發揮「看不見的手」作用,營商環境成為這座城市突出的優勢。
作為中國最徹底、規模最大的移民城市,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後孕育開花,形成了千帆競發、百花齊放的新文化景觀——移民文化。在「來了就是深圳人」形成的新興城市裡,「規則說了算」「讓市場說話」,恪守秩序成為共識,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融入匯聚形成深圳改革創新的突出優勢。
深圳為什麼能?這座面向未來發展的「全球標杆城市」,正揮灑自己獨特魅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是中國主動擁抱世界、主動融入世界,率先與國際接軌的先行者。依託毗鄰港澳的地理區位,依靠市場經濟的制度框架,深圳敢於競爭、善於合作,成為開放式創新的發源地、競爭中成長的受益者。
一個個全球創新企業在這裡成長。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同比增長13.1%。面對疫情衝擊和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科技巨頭們依然迸發出澎湃的創新能量。
一個個源頭創新的種子在這裡播撒。從有望成為創新利器的大科學裝備,到「一飛沖天」的大疆無人機,再到爭做人工智慧3D傳感賽道領跑者的奧比中光,「創客」們在這裡揮灑汗水,打破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一個個跨界融合的火花在這裡碰撞。「微信+」連接地鐵、電影院、醫院等線下場景,「機械臂+」暢想咖啡店、餐館、客廳等消費級應用,「無人機+」布局美景航拍、農業植保、快遞投送等功能……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無中生有,蓬勃生長。
40年來,深圳是一面鏡子,映照中國改革開放的篳路藍縷和巨大成就。40年來,深圳是一把標尺,為世界標註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力度、速度、高度。
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正從過去的「單項冠軍」向「多項全能」發起衝鋒。今天的深圳,徵衣未解,改革創新再出發。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使命,鞭策深圳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記者 葉前 孫飛 詹奕嘉)
相關連結:
瞭望丨不惑之年再出發
瞭望丨西前海與東深汕兩翼齊飛
瞭望丨他們和深圳一同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