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深圳為什麼能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高新企業雲集的深圳南山區(3 月 27 日攝) 梁旭攝

  「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夠趕上深圳的發展速度,這是中國通往世界的一個南大門。」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在《向深圳學習》的序言中如此寫道。

  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1300多萬常住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從GDP不到2億元到成為超過新加坡、香港的經濟中心城市,從「三來一補」重鎮到「創新之都」……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蹟。

  深圳為什麼能?深圳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一手締造的現代化城市。回望40年,「深圳奇蹟」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點石成金」的創造力。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深圳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以堅定的政治定力為社會主義探路、為改革開放排雷,成為中國道路「守正創新」的精彩樣本。

  正如國外學者評價:深圳「展示了中國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一個本土化的、在創立初期飽受爭議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試驗田,變成一個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發展樣板」。

  深圳為什麼能?深圳的創業者、奮鬥者感慨,深圳是一個「規則說了算的城市」。務實平等、市場導向,法治化、市場化發揮「看不見的手」作用,營商環境成為這座城市突出的優勢。

  作為中國最徹底、規模最大的移民城市,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後孕育開花,形成了千帆競發、百花齊放的新文化景觀——移民文化。在「來了就是深圳人」形成的新興城市裡,「規則說了算」「讓市場說話」,恪守秩序成為共識,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融入匯聚形成深圳改革創新的突出優勢。

  深圳為什麼能?這座面向未來發展的「全球標杆城市」,正揮灑自己獨特魅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是中國主動擁抱世界、主動融入世界,率先與國際接軌的先行者。依託毗鄰港澳的地理區位,依靠市場經濟的制度框架,深圳敢於競爭、善於合作,成為開放式創新的發源地、競爭中成長的受益者。

  一個個全球創新企業在這裡成長。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同比增長13.1%。面對疫情衝擊和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科技巨頭們依然迸發出澎湃的創新能量。

  一個個源頭創新的種子在這裡播撒。從有望成為創新利器的大科學裝備,到「一飛沖天」的大疆無人機,再到爭做人工智慧3D傳感賽道領跑者的奧比中光,「創客」們在這裡揮灑汗水,打破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一個個跨界融合的火花在這裡碰撞。「微信+」連接地鐵、電影院、醫院等線下場景,「機械臂+」暢想咖啡店、餐館、客廳等消費級應用,「無人機+」布局美景航拍、農業植保、快遞投送等功能……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無中生有,蓬勃生長。

  40年來,深圳是一面鏡子,映照中國改革開放的篳路藍縷和巨大成就。40年來,深圳是一把標尺,為世界標註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力度、速度、高度。

  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正從過去的「單項冠軍」向「多項全能」發起衝鋒。今天的深圳,徵衣未解,改革創新再出發。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使命,鞭策深圳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記者 葉前 孫飛 詹奕嘉)

  相關連結:

  瞭望丨不惑之年再出發

  瞭望丨西前海與東深汕兩翼齊飛

  瞭望丨他們和深圳一同改變命運

相關焦點

  • 人海瞭望丨喬井:立場
    老五叔功不可沒,做了個政協委員,逢年過節也能進縣招待所坐一坐了。(刊於《微型小說選刊》1995年第12期)人海瞭望丨魏邦良:飯局人海瞭望丨司玉笙:哭靈人海瞭望丨謝志強:紅地毯把說實話的村民與不說實話的縣官弄到一塊,就會有矛盾,就會有故事,這個故事就叫《立場》。
  • 網際網路+林草丨白龍江3393米高寒瞭望哨有了科技眼
    網際網路+林草丨白龍江3393米高寒瞭望哨有了科技眼 2020-12-24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丨併購十年:順大勢謀雙贏——專訪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沃爾沃...
    為什麼吉利併購沃爾沃會取得成功?為什麼十年後的今天又要重組業務?為什麼中國汽車產業「市場換不來技術」?中國汽車產業能否在「新四化」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帶著這一系列問題,《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專訪了李書福。    「對於大趨勢,    心裡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瞭望》:十年前,當吉利控股決定併購沃爾沃汽車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看好,為何你要力排眾議?
  • 瞭望|「書寫成長,描摹時代」——訪弋舟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程青《瞭望》:你寫了不少關於成長的小說,似乎為你們那一代人畫像,為什麼選擇這樣的主題?弋舟:成長的過程是時間的蹤跡,而對於時間的敏感,在我看來算是一個好作家根本的能力。如果要我細數啟發過我的作家和作品,我會發現,原來都能以「時間」的名義確立——《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不折不扣的成長小說,它寫成長,寫時間,《紅樓夢》何嘗不是呢?
  • 瞭望丨奮力競爭新賽道
    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為支撐的產業正逐漸賦能各個領域。量子科學、基因編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領域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迭代。未來產業,正活力迸發。《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歷時數月,深入相關企業、政府部門調研,採訪多位專家學者、投資人、企業負責人和政府官員,共同「把脈」未來產業。
  • 2020年深圳春季茶博會丨心心念的薄荷塘、老班章、曼松都能喝到!
    雲門天成展位號2020春季中國(深圳)國際茶業博覽會時間:2020年7月16-21日(五天)地點:深圳會展中心7月剛好迎來深圳春季茶博會,此時此刻正是我們今年茶品最齊全的時候,如果等到秋季再喝恐怕又會因售罄而錯失好幾款好茶。本次參展春季茶博會,我們帶來了多款易武原始森林古樹茶以及望天高幹,讓你全方位體驗「純粹易武味」的魅力。我們可以從薄荷塘、曼松一路喝到隔壁的老班章,再到革登。
  • 深圳,為什麼是深圳?
    對什麼是深圳這個問題了解的越多,就越會由心底泛出疑問:為什麼是深圳?地緣先機今天回頭看,深圳的發展如同走在康莊大道上,但只有置身在那個跌宕起伏的改革年代,才能真正體會到深圳發展的艱難。不止步於當下業務,總是將目光投向未來,進化力是深圳企業的基因。在這座因改革而興的城市中,企業也善於在奔跑中不斷變革,這種特質在伴隨深圳共同成長的中國平安身上尤為明顯。在2018年的中期業績說明會上,馬明哲提出「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的戰略,要構建五大智慧生態圈。
  •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牢記經濟特區使命,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王偉中分別接受新華社《瞭望》雜誌和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專訪牢記經濟特區使命 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周年。
  • 《瞭望》四問荊州巨型關公像搬遷:是否「用浪費制止浪費」?
    來源:瞭望原標題:瞭望丨四問荊州巨型關公像搬遷◆拆除巨型關公像,意味著上億元投資打了水漂;若是搬移則需追加1.55億元資金,巨型關公像搬遷是否「用浪費制止浪費」?  ◆關公像為何能繞過審批?  ◆法規規劃為何綁不住形象工程?  ◆「醜得千奇百怪,醜得實至名歸」的「文化地標」們,何時能夠絕跡?
  • 「在深圳,我不敢講粵語。」
    根據深圳全市辦理居住證數據統計:目前,深圳全市的居住證發證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其中非廣東籍的居民有847萬人。也就是說,在深圳的外來人口裡面,廣東人的比例其實還不到20%,你在深圳街頭碰到的5個人裡面,可能有4個都不是廣東人。幾個生活在深圳的朋友也表示,自己身邊幾乎沒什麼廣東人。
  • 名偵探柯南1032集:瞭望餐廳登場,新一和小蘭曾在這裡約會
    那就是米花中央大樓的瞭望餐廳,這點可以從場景的對照看出來,正樹的桌子上有著一個正方形的桌布,這個桌布的一個角是垂下來的,他旁邊是玻璃是透明的,可以瞭望城市的美景。柯南一度變回新一的時候在這裡和小蘭約會過,當時他們所在的桌子上也是有著一個角的布垂下來,這個相似度非常高了,是巧合的概率很低,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在這裡可以和所愛的人一起可以瞭望美麗的夜景,繁華的城市。
  • 《瞭望》新聞周刊今日刊文 詳解「南京更新」
    原標題:《瞭望》新聞周刊今日刊文,詳解「南京更新」   深厚的
  • 深圳為什麼?香港怎麼了?
    為什麼是深圳?王老師: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深圳為什麼能從一個「野孩子」成長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勁的增長體,源動力是什麼?來到深圳以後,又能感受到深圳與內陸其它城市的不一樣。雖然同屬南方,但深圳自帶廣東地區敢闖、創新,以及義無反顧為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的特質。在深圳能感受到所有人都在努力,所有人都一心一意為更好的生活在奮鬥。並且這座城市在鼓勵人才的機制和氛圍上,是內地任何城市都不能比擬的。
  • 深圳首演丨《吉屋出租RENT》中文版致燃來襲,通往RENT世界的「鑰匙」已備上!
    2020年1月4日-1月5日江蘇廣電荔枝大劇院北京站2020年1月9日-1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石家莊站2020年1月15日-1月16日石家莊大劇院2020巡演城市:北京丨上海丨深圳……(……持續更新中)2020巡演城市:北京丨上海丨西安……(……持續更新中)2020巡演城市:上海丨杭州丨成都丨西安丨廣州丨深圳……2020巡演時間:持續更新
  • 淺談深圳的蜘蛛(一)
    深圳蜘蛛名錄》,截止我投這篇稿的時候,深圳的蜘蛛種類已達36科289種。文末可以點擊下載深圳蜘蛛名錄~下面開始簡單簡單介紹深圳那些常見的or不常見特別的蜘蛛,先從清明節我新紀錄的幾個種開始說起吧。 首先是清明第一大收貨:捕鳥蛛!
  • 深圳周邊5家高顏值特色精品民宿,玩較場尾海景沙灘丨巢裡巢外
    01丨深圳較場尾巢裡巢外民宿(巡鄉小院店)深圳巢裡巢外民宿(巡鄉小院店)是以現代簡約風格加精緻鄉野園林為主題的精品高端民宿,開業於2019年12月。02丨深圳巢裡巢外民宿(深圳方寸地店)方寸地,意為一寸見方之地,存吾心足矣。在方寸地,換一個空間,體驗夢想中的生活,每天一覺起來,儘是可以聞見的清香綠意。
  • 惠濟區實驗小學 疫情下的閱讀之路系列課程——環球瞭望
    相信在看了疫情系列閱讀課程——環球瞭望後會給我們一點啟發。河南商報 杜世民 通訊員 崔顯元課程簡介疫情下的閱讀系列課程共有四個系列,分別為「科普小達人」、「環球瞭望」、「文化之旅」以及「與經典同行」,其中「環球瞭望」課程是立足於疫情新聞來開展的,目的在於讓孩子們通過新聞發現真相,初步了解新聞性語言的特點,並嘗試說新聞
  • 瞭望丨守護青藏高原「藍寶石」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呂雪莉李琳海
  • 《瞭望》新聞周刊專訪高松校長 探究華南理工辦學理念和育人模式
    近日,為破譯華南理工大學辦學「密碼」,新華社記者鄭天虹專訪高松校長,專訪報導刊登在《瞭望》新聞周刊與新華社客戶端。報導全文如下:上世紀90年代,珠三角近60%的企業負責人或技術核心骨幹出自華南理工大學。比如,當時我國彩電行業的「三巨頭」:TCL總裁李東生、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康佳集團前總裁陳偉榮。
  • 深圳原副市長唐傑:為什麼深圳經驗內地沒法學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專訪深圳原副市長唐傑:為什麼深圳經驗內地沒法學文 | 馬克 王博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