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貴姐和阿安雖然是單親家庭,但是貴姐的娘家人卻各個都比他們有錢,貴姐17歲出來打工,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供自己的兩個弟弟上學,弟弟讀書之後,飛鴻騰達,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家境富裕,這一貧一富的畫面對比,在電影的一開始的生日宴(貴姐母親的生日宴)中已經表現得很明顯。
在電影中,有兩個老人,一個是貴姐的母親,一個是跟貴姐同住一座公寓的梁婆。梁婆是一個孤寡老人,有一個女兒,有一個孫子,但是七年前,女人出了車禍去世,女婿也帶著孫子另娶,從此以後,在這個世界上梁婆再也無親無故。
電影的一開始,也用一組梁婆日常生活的畫面展現她的孤獨,梁婆裡面有一個梁婆靜坐的畫面,這種靜坐中體現了一個孤寡老人精神生活怎樣的空虛!——這就是為什麼她要去買個電視機,因為時間太難打發了啊!這也是為什麼她用省吃儉用的錢去買首飾給她外孫。而當她見外孫的要求被拒絕,在回來的車上她動情地對貴姐說:「將來我死了,也要保佑家安讀……將自己在親情上的寄託轉移到張家安身上,我們看見這個孤寡老人對親情的迫切渴望。
同樣是年紀差不多的老人,貴姐的母親子孫滿堂,兒女孝順,兒子還挺有出息。她可以在生病住院的時候挑別醫院的粥有藥水味,孫女送來的魚片粥有魚骨,一定要吃燕窩粥,就在這個病房的「飯桌」 上,老太太吃著燕窩粥,想起了女兒對這個家的貢獻,又體現出無限的溫情。
不過,梁婆也並非無依無靠,至少作為鄰居的貴姐把她當成朋友,電影在中秋晚上的一頓聚餐中結束,貴姐母子把阿婆接來家中,坐在一起吃柚子。最後的臺詞是貴姐說柚子很甜,阿婆點頭說:「還有很多汁!」我們於是發現生活和電影都是一樣,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平凡細節中流露出來的脈脈溫情,竟是如此甘甜。
《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海報畫面製作的也比較用心,是梁婆和貴姐一起走路,相視一笑的情景。
梁婆和貴姐是鄰居,二人由陌生人發展成朋友,最後形同母女,食物成為見證這段關係逐漸升溫的關鍵。
貴姐一開始認識梁婆,只是在超市裡面的偶然碰面,貴姐為梁婆引路,梁婆也只是當貴姐是超市女工,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加,二人慢慢熟絡起來,貴姐的觀熱情、善良慷慨逐漸感染了阿婆。
梁婆是一個獨居老人,生活極度地節儉,用炒牛肉後留在鍋底的油繼續炒菜,買10塊錢的牛肉就能吃兩頓,因為生活太過無聊,想去買一臺電視機解悶,最後因為超市的商場要收70塊錢的送貨費,也不捨得買一臺電視機,最後還是貴姐兒子幫他搬上樓的……為了感謝貴姐和家安幫她搬電視回家,她大方地送上一袋幾百塊的冬菇……
冬菇在兩廣地區是贈與他人常見的一份手禮,好一點的冬菇好幾百塊錢,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不在於金錢的多少,而在於情誼的分量。
中秋節那天,貴姐和梁婆到菜市場買菜,回來路上言笑晏晏,和梁婆之前獨自去市場買牛肉的陰翳形成鮮明對比。
中秋賞月當晚,三人圍坐一桌賞月,桌子上擺著一個大大的柚子,張家安負責把它開皮。中秋吃柚子是-項傳統習俗,柚子圓圓的,有團圓之意,「柚子" 諧音同「佑子」,代表人們希望得到月亮保佑,蘊意吉祥。
家安嫻熟地剝開柚子,與那個面對榴槤東手無策的少年判若兩人,他在成長——更能體諒母親的不易,並學會力所能及地減輕母親生活上的負擔。
可以說,食物在這部電影中,無形中暗示了各個人際關係之間的牽引與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