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大連出現新冠疫情時,遼寧警察學院大二學生蘭思喬在接到學校提前放假的通知後返沈,卻不料家鄉也出現了確診病例。看到在社區工作的父親整日忙碌的背影,聽到那不分晝夜隨時響起的電話鈴聲,蘭思喬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緊張。她悄悄許下心願:成為一名志願者,替父分憂,為社會作貢獻。
1月9日,瀋陽市第二輪全民核酸檢測工作進入收尾階段,蘭思喬做志願者的願望成為現實。當日下午,她與父親共同換上防護服,戴好口罩和防護面罩,走進瀋陽市實驗學校小學一部的臨時核酸檢測點,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攜手抗擊疫情。
看到父親終日忙碌 她「坐不住了」
2020年進入歲末,大連突然發生新冠疫情。「學校給我們做了全員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趁著疫情沒有大面積擴散,學校就宣布了提前放假的決定。」蘭思喬說。2020年12月21日晚,她回到瀋陽。彼時,家中還是一片祥和,親友們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悅中。
蘭思喬經常在網上搜索有關大連的視頻,關注著校園的動態,但沒過幾天,瀋陽也出現了疫情。疫情就是命令!蘭思喬的父親蘭立明是瀋河區朱剪爐街道剪爐社區的社區書記。在居家隔離期間,父親的早出晚歸、奔波忙碌,蘭思喬都看在眼裡。「父親常常天沒亮就出門,好幾次後半夜才回到家。在瀋陽市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後,父親更忙了。即使回家休息,他也在不停地打電話,溝通、安排工作。」蘭思喬說,經過了幾天的核酸檢測工作,她覺得父親「老了許多」,「我是一名預備警員,當時就想,應該做點兒什麼,替父親分憂,為社會盡一份責任。」
察覺到父親的為難 她吐露心聲
1月8日晚,在家休息的蘭思喬聽到了父母的對話,當時父親正在為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發愁。原來,為了保證不漏一人,在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的最後一天,瀋河區朱剪爐街道和風雨壇街道成立了臨時收尾核酸檢測點,為轄區內不會使用手機掃碼的老年群體和沒來得及參加社區集中檢測的人員進行檢測,但需要每個社區派一名工作人員前去支援。
「父親所在的社區一共有14名工作人員,除了父親外全是阿姨。父親說大家最近太辛苦了,為了做檢查、錄數據,經常後半夜才下班。有的阿姨乾脆在社區打地鋪,而那些家裡有小孩的,通通把孩子甩給了父母……」父女連心,蘭思喬懂了父親的為難。「爸,明天讓阿姨們都休息吧,我去支援!」蘭思喬對父親說。
4小時錄入百餘份信息 她盡職盡責
1月9日中午,蘭思喬與剛剛完成轉運工作的父親一同來到瀋陽市實驗學校小學一部。在該校的體育館裡,核酸檢測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進行著。蘭思喬被分到信息數據錄入小組,父親則在場內負責保衛和統籌工作。在與上一班崗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接、培訓後,蘭思喬正式上崗。
工作的第一步是穿好防護服。「我是第一次穿防護服,父親告訴我怎麼穿,他想幫忙來著,但我沒用。」蘭思喬小心將防護服從袋子裡取出來,「中間有個拉鏈先拉開,因為是一體的,所以要先從腳穿起。拉鏈外層還有一層膠膜,撕下來後粘上,才能起到密封效果。」不一會兒,戴上帽子的蘭思喬只露出一張臉,「護目鏡有點勒,所以我換上了鬆緊帶的面罩。」最後,蘭思喬還讓父親在後背寫上「遼警 蘭思喬」。
「我的工作就是做登記,為居民手寫紙質登記表。填表本身不是很複雜的工作,但身份證號、電話號都是最基本的基礎信息,不能出差錯。填寫時既要求速度也要求準確率,挺緊張的。」從12時到崗到16時結束,蘭思喬為百餘居民錄入了信息。其間,她沒喝一口水,也沒上過廁所,「之前父親就提示過我,防護服是一次性的,脫下來就作廢了,所以不敢喝水,中午也沒敢多吃。」工作中,這對父女倆都默默堅守在各自崗位上,沒有交流……
1月10日早,記者在蘭思喬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有幸加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防護服穿上去很麻煩但也很可愛,和老爸一起戰鬥在前線,為人民服務,提前盡到自己警校學員應盡的責任!」(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關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