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大佬彼得·林奇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大體意思是,社會是分圈子的,而所有的圈子又都有壁壘。圈外人試圖闖入,若用力過猛,抑或投機取巧,最終的下場,是被壁壘上方的滾滾落石砸成粉末.
看過投名狀的都知道,龐青雲哪怕獻上兄弟的人頭,最終還是被自己嚮往的圈子絞殺
今天猴哥推薦的電影,雖然很「精彩」,燃爆,但其隱藏在裡的內核卻是在闡述「圈子」——《致命切割》
故事的發生地泰國,就是那個動輒上演人妖生死戀,最後反轉能驚掉老司機下巴殼子的國度。
一. 神秘的紅色雨衣屠夫
燈紅酒綠的芭堤雅,除了妖嬈豔女,還有難以治癒的寂寞.
有人享樂,有人買醉,酒吧內有人撫慰著脫衣物女朗,雨夜中也有人在車裡把玩著未成年妹子。
夜幕中,這座享譽世界的玩樂之城,透出無盡曖昧..
一樁兇殺案打破了芭堤雅的平靜。兩個孩童在水邊玩耍,發現河面飄蕩著一隻紅色行李箱,便用竹竿去戳。
原以為箱子裡會有點值錢的東西。
但打開的瞬間,裡面卻裝著一具裸體男屍。
被殺的是一名有孌童癖好的老外。兇手殺人手法極度殘忍,老外除了背部被捅了幾十刀之外,生殖器也被無情割去。
最主要的是,兇手沒有留下一點線索。
因為兇案過於血腥,又加上死的是「國際友人」,頓時該事件登上芭堤雅的頭版頭條,整座城都議論紛紛。
然,就在警方一籌莫展之際,又一起殘忍的兇殺案爆發。一樣的作案手法,一樣的紅色行李箱。這次被殺的是一名「體面」的老師。
兇手似乎是故意在挑釁警方,這次在行李箱內嗎,留下一盤現場錄像帶。
錄像帶內,不僅有那位老師在性侵一名女學生的畫面。還有著穿著紅色雨衣的兇手自己,和那場極度殘忍虐殺老師的現場直播.
毛骨悚然,全城迅速陷入驚恐之中。紅色雨衣屠夫的名號,也迅速在整個芭堤雅四散開來。
上峰部長嚴厲要求刑偵隊長儘快破案。
然而就在這時,部長的兒子卻又被紅色雨衣屠夫虐殺了...
屠夫究竟想幹嘛?
二. 監獄裡的臥底阿泰
阿泰是個苦命的鄉下孤兒。很小的時候,他與一個同樣不幸的哥們,因為在老家闖下滔天大禍。
不得已,倆人扒車逃到了芭堤雅。
初來匝道,處處受人欺凌,又不得已,阿泰背叛,拋棄了那個一同來芭堤雅的好哥們。
阿泰的夢想是當一名警察。
他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會經常幫助「老爹」,也就是現任的刑偵隊長辦事。儘管自己的女友小小非常討厭老爹,也很排斥阿泰每每暗地裡幫老爹除掉一些警察不方便出面的「罪犯」!
但阿泰總覺得,是「老爹」在他初來芭堤雅貧困無依的時候,幫助過自己。這份人情要還。
且,他絲毫不曾懷疑,自己在幫「老爹」辦案時,那個警察是怎麼被打死的。為何那個警察的死,要讓他背負數十年的刑期。
看著阿泰對「老爹」的無比信任,女友小小欲言又止..
為了老爹,阿泰在監獄內不惜將自己的朋友殺死。
只因為,這是老爹的命令。
阿泰的最終結局又會如何呢?
三. 困境中的線索
部長兒子被屠夫虐殺。這讓部長雷霆大怒,
上面威脅隊長說,十五天必須破案。若不,你私底下的那些陰暗事,到時候也不會再有人替你掩蓋.
隊長一籌莫展。毫無頭緒。
這時候,他忽然想起,一位負責監獄犯人心理問題的女警曾告訴他,在某次與犯人做心理疏導時,一個犯人曾透露出一個「紅色行李箱」的心結。
而這個犯人就是阿泰。
阿泰也不止一次的說,自己有可能知道紅色雨衣屠夫是誰..因為當年一起來芭堤雅的髮小,就是被紅色行李箱帶走的。
這也是阿泰多年無法釋懷的心結。
但隊長總覺得,這只是阿泰為了想出來和小小在一起,故意編的故事。畢竟,紅色雨衣屠夫在監獄裡已經也很出名..
再說,隊長壓根不想阿泰出來。
然部長的兒子被殺後,面對上頭的雷霆震怒,就算是一根稻草,隊長也要緊緊抓在手裡。
四. 阿泰的返鄉調查之旅
隊長將阿泰從監獄放出來。給了阿泰一部手機,一些錢,讓他在15天之內找到兇手。
並告訴他,近期不要與女友小小聯繫。他會幫忙照顧。
阿泰返鄉後,種種線索指向,都顯示紅色雨衣屠夫,就是自己的兄弟。
譬如,那個被殺的第一個外國孌童變態男。就是曾經對他們圖謀不軌的人;
譬如,那個被殺的老師,就是強迫兄弟口交的人渣;
譬如,最後被殺死的部長兒子,其實是他們的同鄉玩伴。因為他經常欺負兄弟。
雖然種種證據顯示,屠夫就是那個對自己唯命是從,無比忠誠的兄弟。但阿泰還是很開心。
因為「老爹」說了,只要抓住兄弟,阿泰以前犯下的事就可以一筆勾銷,還能當刑警,與小小雙宿雙飛了。
但,隨著阿泰繼續的調查,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寫到這裡,說一下這部電影,豆瓣上有網友說,同類型的片子,遇見它最多四分。
但看猴哥寫的清潔,中部是不是又有點流水帳。
難道是劇情不夠精彩?
解釋一下,因為這部電影的跳躍幅度太大,並且反轉,伏筆過多,稍微撿精彩的情節刻畫一下。就會暴露。
總之,最後的反轉就是老司機,也接受不了。如果劇透的話,相信是會遭天打雷劈的。
自己去看。
這部電影的主題,核心是什麼?
阿泰的人設是個窮苦孤兒,但他內心裡一直不想受人歧視。唯一的方式就是進入一個正常人生的軌道。而為了這些,他不擇手段。
譬如,從小的時候,可以為了跟富人家的孩子玩,而不承認自己的兄弟,且還為了納投名狀,把兄弟打一頓。後來更是為了混進芭堤雅的圈子,將自己兄弟出賣。
長大之後,又為了向乾爹效忠,在監獄內不惜殺死身邊的朋友。雖然他的內心會感到懺悔,但這都是突破做人底線的表象。
而做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進入一個他曾夢想的「圈子」。
但後來呢,他一直想守護的人,他一直想拋棄的人,呵呵!
人生來是不平等的。但人追求上升的理想又不是錯誤的。但,在追求的時候,率先要做的是不能突破道德底線,若不必將會被反噬。
做人該如發電站一樣,起初蓄水,沒有價值。但到了一定水量,就可以發電了。日積月累,積沙成塔,當積蓄的東西越多,對這個社會結構的認知越清晰的時候,也就是「破圈」的日子!
想看的,後臺回復片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