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鋼琴演奏只是一項音樂技能
那就大錯特錯!
鋼琴演奏是一種舞臺藝術,作為演奏者,要保持演奏的個性,抓住每一位聽眾內心深處的情感,甚至引領情緒。
那麼,對於正在學習鋼琴的孩子們來說,演奏的個性要怎樣培養呢?
僅僅是學習通用鋼琴教材,局限於「五個手指五個音」的範圍,疲勞戰術式練習,以彈得快、響、少錯音作為衡量好壞的直接標準嗎?
對於鋼琴教育這個問題,當今世界頂級鋼琴大師鄧泰山先生之徒崔鴻根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加拿大蒙特婁音樂學院鋼琴博士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教授
魁北克華人音樂家協會主席
崔鴻根教授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在本科十二年的專業訓練後,留校任教。2003年,遠赴加拿大蒙特婁音樂學院深造,師從當今世界頂級鋼琴大師鄧泰山先生。六年留學生涯先後以全優的成績取得了蒙特婁音樂學院碩士、博士學位。
崔鴻根教授是國內有史以來以純古典音樂與純爵士音樂同場演奏的第一人。世界頂級鋼琴大師 鄧泰山 大師曾評價他:「他是為鋼琴而生的 ,有著如大山一般的才能,只需一部分足以閃耀於世。」
很多人對爵士樂概念不深,會覺得同樣是音樂能有什麼不一樣。
爵士鋼琴演奏最困難的部分在於 即興演奏,學習古典鋼琴的學生們對此應該深有體會。
其實,古典時期的鋼琴協奏曲,理論上華彩部分是鋼琴家即興演奏的,但由於行業細分,對古典鋼琴的學生也不再如此要求,現在也很少有人這樣做,願意即興演奏的鋼琴家在世界上也並不多見,奇妙的是這些鋼琴家幾乎都擁有深厚的爵士鋼琴功底。而爵士鋼琴的練習恰好對應了崔鴻根教授對鋼琴教學的創新理念。
「曾有人這樣形容爵士樂,說它就像中國的書法一樣,第一筆下去,到最後一筆,中間不能停,停了就壞了。」崔鴻根講述著完全古典與純粹爵士樂的碰撞,「也許,古典音樂需要一種天賦,而爵士音樂則更需要音樂智商。熟悉古典音樂的人去彈奏爵士樂的一個好處,就是在技巧上會比古典音樂要簡單許多。當古典音樂彈奏成熟以後,演繹爵士樂就會變得隨心所欲。而熟練的彈奏則會創造出很多新的東西,繼而刺激你的靈感,促進你繼續創作。」
一個人的freestyle需要強大的個人能力,而一個團隊的freestyle更需要默契配合,崔鴻根先生曾這樣理解團隊合作:「我們三個人在一起,互相刺激著對方奔向同一方向,走到頂峰、達到飽和之後,就會慢慢走下來,最後收尾。這是一件一氣呵成的事情,就同書法一樣,好壞就在於從頭到尾沒有瑕疵。」
崔鴻根教授2003年遠赴加拿大蒙特婁音樂學院深造,接受了許多西方式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學教育中自然也多以啟發為主。
「因為,每個人從小的音樂環境不一樣,接收的資源不一樣,各自的靈感和天賦也不一樣,所以同樣一首曲子,你去啟發他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東西,連老師們都會覺得很驚訝。所以現在我大多數的教學,都是採用啟發式的去引導學生,告訴他這首樂曲的背景,應當理解的情緒,和它所要表現出的色彩。」崔鴻根說。
他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 一 定 要 有 想 象 力 。因為人們眼睛看到的畫面是非常直觀的,而耳朵聽到的音樂卻是極其抽象的。如果能用耳朵聽出情緒和顏色,則會非常困難,而這就是崔鴻根現在最著重培養學生一個方面。
在現今的音樂領域中,學習鋼琴的學生未來該何去何從,崔鴻根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我認為音樂就是即興。它是一種人本能對環境、對心情演奏的表現。在快節奏的今天,人們可能很少再去鑽研於古典鋼琴樂,那麼,爵士鋼琴也許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免費申請巴赫音樂欣賞群
讓聆聽巴赫變成美好生活
還可加入古典音樂分享群
群裡每天分享音樂與資料
掃描下方圖片微信二維碼即可申請
助手72小時內會通過申請
如果沒有通過可再次申請
通過微信後務必耐心等待
元旦後開設蕭邦莫扎特群
你為何要申請巴赫音樂微信群?
巴赫創作音樂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每個人的成為孤獨聆聽者?還是通過音樂讓人們相互理解,幸福生活在一起?建立巴赫微信群的原因,並不複雜——那就是通過巴赫的音樂,讓古典音樂把人團聚在一起,然後一起慢慢成長,不斷學習古典音樂知識,讓每日聆聽變成一種習慣的美好生活方式。我們的巴赫群正在開設巴赫1000計劃,在未來1000天免費帶大家欣賞巴赫作品、分享相關研究資料!除此以外,申請巴赫群的所有朋友,都有機會加入古典音樂群,以及未來建設的蕭邦、莫扎特等群!
溫度古典音樂欣賞群介紹
大家好,寒冷冬季,音樂最溫暖!🌨 我們的古典音樂微信群會每天帶大家免費欣賞古典音樂、分享音樂資料、講解一些欣賞的方法!讓音樂溫暖微信群的每個角落,每天都有新的感動和進步!也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轉發,邀請朋友!也歡迎跟我們一起分享!我們的資料分享也將按照重要程度,進行評分:🌟🌟🌟🌟🌟(五顆星為最重要)。歡迎大家及時保存各類資料,如有遺漏,歡迎相互轉發,減輕我們的負擔。
貝多芬音樂欣賞指南
「力量」——貝多芬音樂的象徵!
一個生命浸透貝多芬精神的人
貝多芬晚期作品何以不同凡響?
貝多芬一生最匱乏的是什麼?
《第五鋼琴協奏曲》的雙重幻想
談《克萊默版貝多芬協奏曲》
關於貝多芬你不知道的17件事
傅雷簡評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為何拒絕了海頓的要求?
《致愛麗絲》到底是獻給誰的?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完全賞析
紀念富特文格勒丨談貝多芬交響曲
她彈出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貝多芬
一口氣聽完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
普通樂迷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入門
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
為什麼貝多芬的畫像總是面帶怒容?
「古爾德先生,你確實質疑貝多芬!」
貝多芬《第二鋼琴協奏曲》欣賞指南
讀圖志丨可惜貝多芬長得不像他爺爺
貝多芬是我們必須攀登的珠穆朗瑪峰
立秋時節來聽《「田園」鋼琴奏鳴曲》
彼岸的原光丨《第32號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1806年丨聆聽「柔美三巨著」
「從來沒有讀過歌德,怎麼彈好貝多芬?」
莫扎特音樂欣賞指南
戀愛中的莫扎特
淚如泉湧的莫扎特
上帝派來的莫扎特
傅雷與傅聰談莫扎特
莫扎特真的很窮嗎?
電影中的莫扎特歌劇
傅雷丨莫扎特的藝術人生
莫扎特一生真正愛過的女人
「你愛我嗎?」莫扎特問父親。
莫扎特書信丨永久恬靜的泉源
《安魂曲》「痛哭之日」的特點
莫扎特《安魂曲》詳細分析
陳丹青丨不強迫孩子聽莫扎特
那些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大師們
楊燕迪丨六個層面解讀莫扎特
莫扎特、舒伯特都曾為錢發愁
莫扎特唯一談到哲學與死亡的信
解讀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
莫扎特精神與《肖申克的救贖》
「我的舌頭已經嘗到了死的滋味」
莫扎特為何不當面表揚貝多芬?
如何安慰短暫又痛苦的塵世生命
愛因斯坦論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
古典音樂紀錄片丨莫扎特(上、下)
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
他說:「莫扎特就是我們的太陽!」
電影中的莫扎特丨讓子彈飛丨走出非洲
楊燕迪丨莫扎特的兩個深層人文向度
「莫扎特的死與其說太早了不如說太晚」?
哪怕是最複雜的時候, 也顯得那樣簡樸
「我唯一的目的是儘量掙錢,越多越好!」
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
莫扎特的沉思丨他的奏鳴曲各不相同
欣賞莫扎特音樂的最佳時間和地點吧!
時而陰霾的天空中,一抹明媚可親的光線
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參觀薩爾茨堡註定要下雨,是因為莫扎特?
莫扎特說:「人心高貴,也可以成為貴族!」
「世上最可貴的是時間,最奢靡的是揮霍時光」
「莫扎特對孩童太容易,對音樂家太困難。」
貝多芬音樂演奏指南
貝多芬與鋼琴踏板
貝多芬與鋼琴藝術
有關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論貝多芬和聲的主要特徵
郎朗丨貝多芬奏鳴曲的秘密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
從音樂思想角度理解貝多芬
紀念貝多芬丨鋼琴奏鳴曲導論
貝多芬音樂中幽默因素的運用
貝多芬的音樂風格與音樂精神
《告別》奏鳴曲的分析與演奏
論當代貝多芬演奏中踏板的使用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貝多芬晚期奏鳴曲演奏技巧指南
《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創作成因
什麼是奏鳴曲式丨莫扎特和貝多芬
趙曉生解讀貝多芬奏鳴曲系列(一)
趙曉生解讀貝多芬奏鳴曲系列(二)
貝多芬最後三部鋼琴奏鳴曲導聆(一)
巴赫音樂欣賞指南
論巴赫音樂的精髓
巴赫的理智與柔情
巴赫《馬太受難曲》
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
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
彈好巴赫的七個步驟
為何練巴赫很容易取暖
周海宏沒有聽到朱曉玫
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
如何演奏巴赫《英國組曲》
如何彈好巴赫《創意曲集》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淺談
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
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
「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如何體現巴赫演奏的「中庸」風格
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
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演奏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有感
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
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史懷哲與巴赫丨音樂中的詩人和畫家
從巴赫本身出發,表達作品內在情感;
席夫談巴赫丨我很少選擇偏激的速度
演奏巴赫復調鋼琴作品的八點要求;
《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鳴曲》詮釋
我為什麼不喜歡朱曉玫的《哥德堡》
聽周海宏、陸倍文談朱曉玫之後談朱曉玫
巴赫平均律最後一首(前奏曲的音樂美)
「巴赫的音樂就像永恆的和諧正與自己對話」
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
巴赫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
你也是從這兩首小步舞曲開始聽巴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