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人的2020:低谷反彈、尋求破局、趁勢轉型

2020-12-20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付豔翠、李小反,編輯 | 馮羽

對於餐飲人來說,2020年註定是不凡的一年。

一言蔽之,「今年,有63%的民營餐飲品牌受到了疫情影響。」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透露。

衝擊之下,有人六年白幹,還賠進去半套房;有人全國門店每天少賣10萬元;有的門店前一天還在排隊,疫情一來,店裡只剩三桌客人......這是今年餐飲行業遭遇的真實境況。

所幸,餐飲行業向來賺取的都是辛苦錢,這也練就了餐飲人不甘寥落、勇於打破困境的心態和韌勁。

他們或押房、押地找錢,或靠外賣業務回血;有的商家乾脆關掉賠錢門店,優先保證現金流;亦或是斷臂求生,轉型做To B業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更重要的是,疫情也給了餐飲人修煉內功的機會。在後疫情時代,餐飲人更加注重起服務、產品品質和營銷。私域流量、加盟、跨界、企業服務等,也都成為餐飲人全新的角逐場。

向來時勢造英雄,危難也是孕育英雄的溫床。

正像仔皇煲創始人薛國巍所說,今年對於餐飲人來說,無異於二次創業。但疫情也會倒逼他們變得更強壯。「很多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在這種惡劣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已經被證明有足夠的競爭力。」

要衝破黑暗,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前行,重建行業秩序,重構市場格局。時代車輪滾滾向前,若干年後再回首,2020年不過是餐飲界的一個小插曲。

01 再遇低谷

「上海新增一例本土確診病例。」

這條消息是11月9日18時通報的。看到這條消息時,在上海浦東從事本幫菜創業的餐飲人吳磊(化名)仿佛大冬天被澆了一盆冷水,心裡「咯噔」一下。「太嚇人了,病例就在我們餐廳周邊。」

當時,他正準備迎接晚高峰的到來。那段時間餐廳生意不錯,七八百平的場地,每天的流水都能有5萬元左右。突如其來的新增病例,讓吳磊壓力激增。

不過,比起第一次面對疫情,吳磊雖然恐慌,卻不再像春節時那樣不知所措。對他來說,這一次的當務之急是保證店內員工的安全。

吳磊在第一時間停業整頓,讓員工隔離,並對餐廳用具進行消毒。一周後,在有關部門安排下,員工開始排隊做核酸檢測,而吳磊也開始等待開業通知。

彼時,新增的確診病例讓餐飲人的心情再次跌落低谷。吳磊的心情,柳葉刀燒烤北京交通大學店店長白雪峰也深有體會。

今年5月,全國疫情得到控制,柳葉刀燒烤的生意也逐步恢復。顧客壓抑的需求被釋放出來,不少人甚至在店裡待到凌晨才離開。

白雪峰也不催他們,看到店裡有人氣的樣子,他越來越有信心。那段時間門店出現用工荒問題,他幾乎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有時候工作到凌晨一兩點,「但心裡還是有點開心,幹勁十足。」

正當他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壞消息又傳了過來。

6月12日,北京地區新增了確診病例,大家又進入了高度的防控狀態。「前一天店裡還排著長隊,第二天就只剩三桌客人了。」時隔半年,白雪峰依舊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

今年,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三四月份,白雪峰甚至能感覺到,就連顧客周身都被低氣壓圍繞著。「幾個人一起吃飯,就各玩各的手機,或者自己喝悶酒。」

作為店長,白雪峰很清楚門店面臨的壓力。沒有收入,還要承擔房租和員工工資等成本。「每天都在賠錢,心情非常沮喪。」

那段時間,柳葉刀燒烤總經理謝雲嫣身上的壓力更大。年前,柳葉刀燒烤剛剛裝修好交通大學附近的門店,準備年後開業。另外,他們還租下了六道口的一個門店,打算年後裝修。「設計圖紙都畫好了,只等著年後開工。」謝雲嫣稱。沒想到,年初被迫停滯了幾個月的線下消費場景,讓他們損失的房租成本高達幾十萬。

北京夸父炸串集團創始人袁澤陸回憶起那段日子,也是感慨萬千。那段時間,他們全國的門店每天少賣10萬元,一直持續了大約兩個月。

為此,他做過最壞的打算,「不知道這種狀況會持續多久,只能先盡力保住團隊。」如果撐不下去,他甚至想過歸零,一切重來。

事實上,很多餐飲人困於外部環境,都不得不投降「繳械」。

「今年,有63%的民營餐飲品牌受到了疫情影響。有創業公司面臨業務調整,甚至處於洗牌狀態。」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透露。

幸運的是,一切都在好轉。12月7日,上海浦東兩個小區也下調為疫情低風險地區,關門一個月的吳磊也終於看到了希望。最近,他已經開始整頓餐廳,準備重新開業。

低谷之後,會迎來反彈嗎?

02 咬牙堅持

對於中小餐飲品牌來說,疫情難熬。而疫情恢復期的日子,也不太輕鬆。

「疫情之後的井噴期根本不存在。」北京的餐飲創業者易辰(化名)對「創業最前線」說道。

雖然北京的疫情已經好轉,但他餐廳的生意還沒完全恢復。

上周五下午六點半,易辰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攝影功能,在門頭溝一家商場的餐飲區走訪了一圈。他所在的商場平層有30家餐廳,但客人總數卻少得可憐。「30家餐廳,一共只有14個客人。我家有4個、另一家6個,還有一家餐館坐著4個客人。」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位置的好壞,直接決定餐廳的命運。因此,疫情給位置環境不理想的店鋪帶來的則是成倍的打擊。

在易辰看來,疫情不僅改變了人們外出吃飯的習慣,用戶的剛性需求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商場閒逛的用戶減少,抱有目的性的消費人群卻在增多,這就讓餐廳的新增用戶越來越少。

易辰向「創業最前線」透露,從7月開始,餐廳新辦會員和儲值的數量急劇縮減,到店的客人中,90%以上都是老顧客。

而且,顧客的就餐時間也在縮短。

易辰明顯感覺到,隨著冬天的到來,以及剛性需求的變化,壓桌的客人越來越少。「基本上吃完就走,人氣很難聚攏。」他表示,去年同期,每桌的消費時間大概在一個半小時,而現在40分鐘就已經開始翻臺。

如今,大家的生活已恢復正常,但是對活動和宴請的需求正在降低。「人們已經接近八個月不聚會,消費者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很難更改。」這也讓易辰這種體量的餐廳難上加難。

易辰表示,到現在為止,他們門店的業務只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0%。「一家600平米的門店,現在每個月的流水甚至不到30萬。而之前最差的時候也有58萬元,好的時候能做到80萬元。」

他們團隊的流動性也開始增大。去年同期,易辰有三家店面,76個員工。今年則關閉了一家店面,按照同期的表現,剩下的這兩家店面應該還有50個員工。但現在,整個店面只有26個人。這意味著,餐廳員工數量銳減65%。

事情似乎已經到了最壞的境地,但易辰卻不敢宣布「死亡」,而是在咬牙堅持。

「私房菜品類的餐飲屬於重資產行業,一般小的店面都要投資70萬左右,大的店面需要投資二三百萬。」他表示。

一般來說,餐廳的回本周期是在18個月到30個月。去年,易辰還沒收回成本,今年年初又因外部因素而虧本,這就導致餐廳雖然步履維艱,卻「死不起」。

「因為前期已經把錢都砸進去了。」易辰表示,今年上半年他虧損了90萬元, 6月新增病例至今,又虧損了近55萬元。「六年白幹,還賠進去半套房。」

創業者吳磊也做好了開業後會虧損一段時間的準備。「疫情剛結束,但大家對疫情是否會反彈抱著觀望的態度。」

只要疫情得到控制,餐飲人就能堅持下去,並穩步開店,這是目前最值得慶幸的事情。

03 迎來轉機

「這樣的場景在去年不過是平常的一天,今年卻讓我等了整整半年。」8月8日0點19分,白雪峰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前一天,對他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這是今年店內桌位擺放正常以後,第一次出現排隊的情況。他忙到半夜,下班已經是第二天凌晨。不過,他心裡是激動的,長達半年的黑暗過後終於迎來轉機。

這也是無數餐飲人的心聲。而這一切,不得不歸功於他們的頑強自救。

現金流為王,這恐怕是創業者經過疫情得到的最大教訓。今年2月,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曾對媒體表示,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個月。

四處找錢,是無數餐飲人的縮影。彼時,薛國巍的目標也是找錢。「押房子押地,也要找到錢,手裡有錢才能活下來。」

他跟各大銀行談貸款,找投資人求助,最後從銀行貸了幾百萬元。並且,他把賠錢的八九家門店全部關掉,從多方面維持正向的現金流。

為了回血,主打線下的餐飲店紛紛做起了外賣。

那段時間,袁澤陸每天都召集加盟商想辦法自救,有一次他偶然看到,有火鍋店宣傳可以把食材買回家吃火鍋。他受到啟發,「炸串也可以送到顧客家,不用非得等著他們上門。」

在之前的經營中,袁澤陸一直鼓勵加盟商做私域流量,沒想到正好在疫情期間派上了用場。憑藉之前積累下的粉絲,他的加盟商在朋友圈裡紛紛賣起了炸串。

為了方便用戶下單,他花5萬元做了一個有贊商城,還和閃送合作,為顧客配送到家。

「小吃類的外賣流量本身就不高。」考慮到炸串品類的外賣受限,袁澤陸臨時對幾家門店的外賣業務進行微調,和另一家米粉品牌合作賣米粉。

其實,加上包裝、配送等成本,綜合算下來,外賣的成本並不低。「不考慮利潤,先保證資金流。」他的想法很簡單。

3月,寫字樓裡逐漸有員工恢復工作,柳葉刀燒烤也開始做外賣。這還要得益於疫情期間送愛心餐的經歷。

柳葉刀的兩個創始人都是醫生,疫情期間,各家餐廳關門,醫院食堂的員工也沒上班,醫護人員加班辛苦,吃不上熱飯,考慮到醫生就餐不便,他們開始給北京市各大醫院送愛心餐。「最多的時候,一天送五六百份。」白雪峰表示。

他們的自救也頗有成效。

燒烤、火鍋、炸串、奶茶,被稱為黃金四大品類,這四類不像炒菜在家就能吃到,外賣配送很受歡迎,業務恢復較快。

袁澤陸表示,新中關購物中心的一家店,一天曾賣了2000多元。和米粉品牌合作時,每家店每天也有一兩千元的收入。

「大家在家裡封閉了一兩個月,會很期待燒烤。」白雪峰表示。

結果如他所料,他們的生意比同行恢復得好。「我們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0%左右,其它品類才恢復了60%至70%。」白雪峰預估道。

同樣恢復較快的品類還有快餐。薛國巍表示,仔皇煲今年下半年的業務情況比較可觀,營業額和利潤同比和環比都增長近10%。這一結果超出了他的預期。

「無論如何,先活下去。」這幾乎是疫情期間所有餐飲人的期待。

04 積極求生

相比於上述三位的自救方式,餐飲創業者趙亮的決定更加決絕,無異於鋌而走險。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糾結,今年5月,趙亮決定「斷臂求生」:轉讓現有大型門店,如火鍋、烤魚等,只留下粉面、炸雞等低成本品類的門店,同時轉型做To B業務,幫助餐飲企業做品牌營銷、招商加盟等。

因為在門店上的投入巨大,他做出轉型決定後,一度引起了團隊和股東的不滿。但趙亮很堅定,「誰也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他對團隊說道。

而且,相比於小品類,火鍋、烤魚等品類的成本較高。從今年的大環境來看,很難拓展加盟業務。「加盟商出於大環境、資金成本等因素考慮,可能會暫緩、或放棄加盟計劃。」趙亮對「創業最前線」表示。

最主要的是,他預感到,中國餐飲的連鎖化、規模化將是一個趨勢。很多不加盟的企業也開始做加盟,「就像沉睡的獅子和大象開始驚醒一樣。」

趙亮設想,未來,餐飲行業的模式可能不止是單純的直營或者加盟,或許還會有更多模式誕生,供應商、品牌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會相互穿插。對於餐飲行業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轉折點。

另外,這個賽道模式更輕,不需要過多投入。因此為了企業發展,他只能忍痛斷臂,砍掉這些「累贅」的業務,保留盈利較好的快餐類品牌,同時利用企業的剩餘價值,做To B業務。

即便沒有「斷臂」,很多餐飲企業仍然需要盡最大可能節省成本,用以保存彈藥和體力。

最近,有一位客人曾向易辰抱怨,為何宮保雞丁這道菜的量變少了。

「在後廚,所有菜品都要標準化和量化,比如雞丁多少克、蔥多少克、配料多少克,都有標準,這樣才能保證味道。」易辰說道。

他找來傳菜的員工詢問,後者告訴他,今天唯一的區別就是,菜倒在盤子裡時比較扎堆,沒有攤開。

之前,像這種因為視覺造成的誤會,他一定會跟顧客解釋,但是現在他不再這樣做。「客戶說我們錯了,我們就是錯了。」易辰說道,「因為即便解釋了,他們也不信。」

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易辰送了客人一道涼菜,並告訴他,下次一定注意。「我們不敢任性,怕失去任何一個顧客,所以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11月底,易辰給員工開會時傳達了一個指令:不要問顧客為什麼需要,只要他們有需求,能滿足的就一定要滿足,哪怕是無理要求。

他根據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對菜品進行了調整,細微到要將小桶飲料換成大桶。

為了留住顧客,餐飲人似乎變得有些「卑微」。

易辰舉例稱,有客人第一次點他家外賣時,反饋飯菜中有塑膠袋,讓他們全額賠付,他們賠了。三天之後,這個客人又點他們的外賣,這次說裡面有蟲子,他們也全額賠償。

第三次,這個客人點外賣時,易辰一邊拍視頻記錄,一邊跟著外賣小哥去送餐,「就是要讓他現場告訴我,菜品裡到底有沒有東西。」

結果這個客人哭著求他千萬別把視頻曝光,並願意十倍賠償之前的損失。「我不是你,我只希望你離我們家店遠一點。」易辰如是回復。

作為一個小老闆,易辰將身家性命都寄托在了僅剩的兩家餐飲店上,堅持對他來說既是一種信念,同時也是無奈之舉。

05 內功為上

業務停滯的幾個月裡,既有挑戰,同時也是餐飲從業者「修煉內功」的機會。

袁澤陸發現,經過疫情後,用戶對食品安全更加關注。在大眾點評上,很多評論中都會提到「乾淨」這個關鍵詞。

「一方面是疫情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年輕消費者對餐飲的要求也在變高。」袁澤陸表示,哪怕是地攤產品,他們也想要品牌店的質感服務和體驗。

為了提升產品品質,柳葉刀燒烤專門設置了產品研發部。「天天研究怎麼做出更好吃的燒烤、怎麼讓各店的出品保持穩定,並形成標準化。」謝雲嫣表示。

為保證食材安全,他們有專門的採購部定期對食材來源進行檢查,甚至跑去內蒙古跟牛羊肉廠家直接對接。

他們還做了一件事:標準化。從2月開始,他們聯繫上遊供應商、代工廠,商量將產品做成標準化的半成品,送到門店後,員工簡單加工即可,由此保證各家店口味的統一。

還有餐飲企業大刀闊斧地調整組織架構。

疫情期間,薛國巍在內部實施KPI激勵策略。門店考核由原來的固定績效工資變成和利潤掛鈎的浮動績效工資,並將顧客在大眾點評的評價也加入到KPI考核中,以此激勵員工重視起門店利潤,並做好服務,增加客戶復購率。

不過在餐飲行業,只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還不夠,營銷也是重點。

今年7月,柳葉刀燒烤專門成立了用戶增長部門,負責門店的拉新。

受疫情影響,餐飲門店的自然客流沒有往年多。這時候,就需要盡力保持用戶黏性。為提高用戶活躍度,柳葉刀燒烤發起了一系列活動,比如鼓勵用戶點評就餐體驗,並分享到朋友圈、抖音、快手、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

在鼓勵之下,很多客人願意主動分享自己的就餐經歷。這樣一來,就能通過老用戶帶動新用戶,以達到自然增長和裂變的效果。

完成拉新之後,如何留住用戶更是關鍵。謝雲嫣表示,柳葉刀燒烤每個月都會推出新品,通過迭代產品來提升用戶的復購。

另外,他們的每家門店都有社群。在社群裡,店長會每天與用戶交流,收集他們的意見,並不斷調整、改進菜品,以形成正向循環。

「做好產品,維護好品牌形象,比重金砸廣告的效果更好。」謝雲嫣對「創業最前線」說道。

吳磊也在營銷上下足了功夫。

今年6月,吳磊上海浦東的新店開業,他連續做了半個月的線上、線下營銷活動。

「顧客在線下的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後就可以享受打折,消費400元打7折,消費500元打6.6折。另外,辦會員卡還可以送錢或打折,比如充1000元就送500元,或者不送錢最低可以打6折。」吳磊稱。

為了吸引客流,他下了「血本」。在猛烈的促銷攻勢之下,銷量確實不錯。但是,促銷停止後,或許因為跟促銷價有些差距,門店的銷量一度小幅下滑。

幸運的是,因為產品和服務有保證,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並趨於穩定。「7至9月,店面每月流水能達到100萬至200萬。」吳磊表示。

但是,營銷也並非無止境、無目的的營銷。

「宣傳是要有目的性和載體。」易辰表示。這個載體,可以理解為餐廳的顧客數量。如果一家餐廳只有寥寥幾位顧客,營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人氣的缺失,會形成口碑上的惡性循環。」他說道。就好比一家店人氣爆棚,顧客會下意識地覺得這家店生意好,做的東西一定不會差。但如果某家店只有星星散散幾個人,顧客復購的欲望就會降低。「顧客不會問原因,他們只看現象。」

06 合縱連橫

行業的慘澹終將過去。在餐飲市場不斷復甦的同時,也正在釋放出更多潛力,催生出一波新趨勢。

「最明顯的是疫情加劇了行業的馬太效應。」楊歌表示,除長春、大連、北京等新增確診病例的城市,東南沿海城市的餐飲頭部品牌,在4至7月已處於迅速恢復狀態,5月中旬恢復到50%,6月中旬已經能恢復70%-80%。在7月底之後,大部分餐飲頭部品牌恢復到85%以上,甚至有品牌實現了100%的恢復。

與此同時,出於對現金流和快速佔領市場的考慮,頭部餐飲品牌的加盟意識正在「覺醒」。

曾經只有一兩家加盟商的仔皇煲,今年已經陸續開始在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招合伙人。薛國巍介紹,其在南京已經有2家加盟店開業,還有兩家門店在裝修;合肥已經開出5家加盟店,1家門店在裝修;常州、無錫也都有在裝修的加盟店。

在此背景下,隨著餐飲供應鏈越來越成熟、細分,品牌方也不再需要所有環節都親力親為,向專業的第三方公司尋求合作也成為新趨勢。如從營銷、供應鏈、外賣運營等方面,藉助專業第三方的服務,以解決規模擴張過程中財力、人才、資源方面的不足。

比如趙亮,他公司轉型做To B業務後,從6月到現在,To B業務的營業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星瀚資本投資企業象撲的日子在今年也變得更好過。

象撲是杭州一家餐飲一體化服務商,前兩年,其主要以線上的流量管理為主。今年,象撲開始幫助餐飲品牌做線上、線下運營。在線上,他們不僅可以做流量運營,幫助企業獲客;也可以幫餐飲企業做廣告投放、IP營銷、市場推廣等工作。

在線下,象撲幫餐飲企業從零開始,做培訓、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等工作。今年,他們給餐飲企業做代運營,共管理著50個品牌,近1000家線下店。「公司已經迅速從100人以下,發展到150多人。」楊歌說道,疫情加速了餐飲公司To B業務的發展。

新流量也成為餐飲人的角逐點。楊歌表示,今年開始,商家從爭奪電商、圖文平臺、微商等傳統流量,正轉變成針對私域流量的競爭。

事實確實如此。今年,吳磊也格外注重私域流量的留存。比如,在線上外賣業務中,他們會給消費者一個帶有二維碼的小卡片,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加商家微信,給5星好評就可以拿到3至5元返現紅包。「好多人就喜歡貪這樣的小便宜,這也是抓住了這部分消費者的心態。」

這樣不僅能提升外賣排名,還能快速建立私域流量,實現更多不同的餐飲玩法。

07 時勢英雄

毫無疑問的是,作為民生之本,餐飲市場未來仍然大有可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全國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

外來者爭相入局,無論投資人楊歌,還是薛國巍、趙亮等創業者都認為,明年的餐飲行業競爭都將更加激烈。

易辰也很清楚,真正困難的日子是2021年。因為餐飲秩序被打亂,很多初出茅廬的從業者衝進這個市場,餐飲業將更換新的規則和方式。「大波動之後,一定會有人去改變這個市場。」

事實上,傳統的純餐飲業態已被打破,餐飲的邊界越來越寬,跨界發展正成為一種新趨勢。

11月中旬,白酒龍頭企業五糧液被傳出進軍餐飲業,以25萬港元的月租租下香港最貴街道的旺鋪開餐廳,租期為三年。5月9日,愛奇藝成立北京格芮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軍餐飲業的勢頭明顯。

不可否認,疫情下,雖然不乏經營不善、忍痛轉行的餐飲人,但這也為餐飲市場釋放出更多潛力。

「畢竟死不了,還得想辦法活下去。」易辰向「創業最前線」透露,明年他會根據現有的市場著手拓展自己的小項目,拿出公司的單品獨立設置品牌運營。

吳磊的店鋪是在今年6月開業。這家店鋪的前主人曾從事龍蝦生意。因為疫情,門店被空置了4個月,每月12萬的房租直接壓垮了對方。因為接手方需要一次性交夠48萬元的房租,以及10萬元的轉讓費,小、中型規模的餐飲人根本沒人敢接手。

「經過多次溝通,我們的團隊沒交轉讓費就接手了這家店。」吳磊也很為那天的成果感到欣慰。考慮到前期還要做營銷和拉新,或許兩三個月就要砸進去160萬元。這樣一來,節省一筆10萬元的開支也顯得彌足珍貴。

今年以來,很多旺鋪都在無條件轉讓。「平常租一個不錯的店面,光是轉讓費就高達30萬-40萬,有的店面甚至要50萬。」吳磊表示。

但是今年,很多門店老闆為了快速出手,都省去了轉讓費。吳磊準備趁著「行情好」先佔坑。他計劃再租下三家店面,明年大幹一場。

其實頭部品牌也早有動作。海底撈2020年上半年新開173家餐廳,九毛九上半年新開55家餐廳。

薛國巍最近也已經做好準備,爭取今年年底前將疫情中的損失彌補回來。他計劃明年要開100家門店,未來5年開出500家線下店。

誠然,2020年對於餐飲人來說是「至暗時刻」。

不過,凡是不能殺死你的事物,最終都會使你更加強大。「如果這一次能扛過去,未來應該還會繼續奮戰在餐飲一線。」易辰表示。

相關焦點

  • 餐飲A股,如何破局?
    廣州酒家是十多年來唯一上市的餐飲A股,餐飲+食品雙輪驅動,拳頭產品是月餅,輔以速凍和腊味,成功破局,可視為餐飲業轉型升級樣本。01、4萬億大市場, 4隻A股1月15日,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922.HK)登陸港交所,首日暴漲56.36%,遠甚於海底撈昔日表現。
  • 2020逆境破局,商業空間的重塑與升級
    2020逆境破局,商業空間的重塑與升級來源:聯商網2020-05-28 14:29經歷新冠疫情這場史無前例的震蕩後,商業空間的重塑與升級成為了重中之重,商業創新、視覺營銷、商業設計、數字服務、智能體驗,這些商業空間配套蘊含巨大商機
  • 中航「健身+餐飲」服務新模式,或成健身行業轉型突破口
    (原標題:中航「健身+餐飲」服務新模式,或成健身行業轉型突破口)
  • 展望2021年,餐飲品牌如何破局重生,進化升級!這場峰會給你答案!
    2020中國餐飲 私域增長破局峰會  暨第四屆重慶1219知食節  在重慶·喜來登盛大召開!、「破局增長」;源於我們對知識的敬畏、對美食的敬畏、貴人的感恩;做餐飲的「破圈者」,就是要懂得吃苦堅持、奮發向上。」
  • 聯想集團副總裁阿木:智能化轉型是破局VUCA時代的最好武器
    圖: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2020年,突發的疫情疊加不確定性的因素,一度讓實體經濟幾乎按下「暫停鍵」。阿木在演講中表示,VUCA時代對企業的策略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 ...龍餐飲數位化轉型發展百城論壇,共話餐企快速復甦之路,重燃2020!
    (原標題:天財商龍餐飲數位化轉型發展百城論壇,共話餐企快速復甦之路,重燃2020!)
  • 智能化轉型是聯想在VUCA時代下的破局之道
    日前,中國第三屆組織發展高管峰會在北京舉辦,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下簡稱阿木),在峰會上發表主題為《VUCA時代的數據化戰略轉型》演講,認為智能化轉型是通往VUCA時代的成功路徑。 VUCA時代即「變幻莫測的時代」。
  • 餐飲破局攻略26羅芙威宮裴雷:挺過疫情打造婚禮新世界
    庚子新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倒閉餐飲業進行改變,當下餐飲企業最大的目標就是在疫情結束之前活下去。為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採訪業內大咖,也許從他們各自企業的應對中,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餐飲破局攻略》。
  • 傳統餐飲轉型婚禮堂的最大阻礙
    這是餐飲老闆的婚禮堂會更多在設計方面的著眼點。而在運營過程中,往往會更倚重傳統社會餐飲的相關部分人員及架構,而忽視了在婚禮相關專業方面的團隊。然而,這一點,則會成為轉型成功且運營良好的婚禮堂路上的絆腳石。畢竟,價值觀最大的特性之一,是很難被改變。而且,成功次數越多、時間越長,越難被改變。流 程企業基因的第二部分是流程。對於傳統餐飲企業來說,想要更加成功轉型成為婚禮堂企業,則更多的會受到流程上的挑戰。
  • 思變破局,轉型升級蓄力崛起
    □文圖/房琳閭斌鮑蕊娜    這裡是黃河入豫第一鎮,地處豫、晉、陝三省之交,一個「雞鳴聞三省」的地方;這裡有礦藏豐富的金、銀、銅等有色金屬,「中國金鎮」之名享譽全國;這裡也是靈寶市創新破局,產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區……    這裡是豫靈鎮,鎮域面積183.6平方公裡,總人口將近10萬。
  • 生意不好做,如何破局?
    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責任編輯 | 智勇內容來源:2020年8月13日,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紅餐網聯合主辦,紅餐品牌研究院、微盟智慧餐飲承辦的「2020中國餐飲營銷力峰會商業思維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餐飲企業,如何破局?餐飲企業如何實現自增長?我們今天的主題叫「破局,復甦」,昨天到這個酒店(峰會舉辦地)之後我很確信復甦完全沒有問題。
  • 天財商龍詳解餐飲企業應如何做好數位化轉型!
    在這個後疫情的時期,餐飲人最關注的是「生存」和「發展」兩大主題,所以,餐飲圈子裡如今最火爆的兩個詞,當屬「行業復甦」和「數位化轉型」了。行業復甦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但究竟什麼是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轉型究竟怎麼去做?這些問題依然困擾著很多餐飲人。
  • 報復性消費終究沒等來,餐飲人還能思考些什麼?
    17年前的非典疫情過後出現了一次消費強力反彈。於是,這次新冠肺炎一導致城市停擺,商戶們就開始基於一個基本期待:越是被壓制就越是會爆發。基於此,大家猜測這次新冠疫情過後也會有一次「報復性消費」。   已經有業內人士預估,從營業額角度看,到12月份全國餐飲平均能恢復80%到90%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加之疫情在北京、成都、上海、天津等多地的反彈,餐飲企業依然會面臨比較困難的局面。   活著依然是大多數仍然在營業的餐飲企業的首要追求,現金流管理之所以在疫期被反覆提及正是因為它是活下去的關鍵。
  • 數十家餐飲品牌共商數字經營之道 美團外賣2020商家沙龍·北京站...
    9月22日,美團外賣2020商家沙龍全國行—北京站在美團總部順利舉辦。南城香、韓時烤肉、醬骨頭、曉壽司、管氏翅吧、蜜雪冰城等50餘家本地優質餐飲品牌到場,參會商家就外賣經營的獲客、營銷、品牌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據了解,本次沙龍活動由美團外賣學院主辦,是繼「春風行動」系列動作後,美團面向餐飲商家推出的又一重要舉措。
  • 天財商龍餐飲數位化轉型發展百城論壇助力餐企快速復甦之路
    從2019到2020年的餐飲行業跌宕起伏,競爭格局的激烈,環境的變化,以及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讓眾多餐飲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同時也加速了餐飲行業新一輪進化的歷程。新形勢下,餐企應該如何提升,才能不被時代拋棄?提升盈利和抗風險能力的關鍵又是什麼?
  • 7位餐飲創始人齊聚探討餐飲轉型變革之路
    (贏商網報導)3月10日下午,餐飲O2O《新餐飲 新消費》新書發布會暨餐飲人新春交流會在胡桃裡中心城店圓滿舉行。   7大新銳品牌胡桃裡、松哥油燜大蝦、宴遇、雲味館、大龍燚、探魚、蛙來噠等品牌創始合伙人悉數到場,深圳眾多知名餐飲人也受邀出席活動,共同探討新餐飲時代餐飲轉型變革之路。
  • 人生低谷時,悟透這4句話的人,可觸底反彈,福報自來!
    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片坦途,這輩子,總要受些磨難,受些苦楚。能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魯迅先生說:前路很長,也很艱難,但是不要怕,不怕的人才有出路。人生低谷時,不要灰心,不要氣餒,堅持去做,終究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人生低谷時,悟透這4句話的人,可觸底反彈,福報自來!
  • 【報導】北京餐飲元氣恢復、金融機構持續發力助力餐飲、老字號...
    鼓樓馬凱餐廳經理呂永傑介紹,餐廳每日要接待近3000人,中午要營業到15:30左右,晚上要延長營業到23:00左右。 20萬貸款救活了一家夫妻店 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餐飲行業復工復業情況報告》披露,2020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14609億元,同比下降32.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42.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3119億元,同比下降30.2%。
  • 預見2021年民營醫療:洗牌、破局和變革
    好不容易熬過疫情之年,很多人寄希望於2021年能迎來觸底反彈。然而,反彈的很可能不是醫療行業,而只是從業人的僥倖心理。事實上,民營醫療新一輪的洗牌,從2015年起就啟動了,整個行業的下行通道並未關閉,煎熬期還得繼續。
  • 成都餐飲人2020年最後一節必修課來了!
    範兒姐帶大家翻翻看吧~  2020第11屆四川網際網路+餐飲峰會  11月25日在成都東大明宇豪雅酒店舉行  今年的主題是  「川味新商業」    四川網際網路+餐飲峰會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成都範兒、天虎科技聯合發起,2015年起連續舉辦至今,旨在為四川餐飲業創新發展助力,輻射數十萬四川餐飲人,成為四川省內規模最大的餐飲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