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年古廟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銘清晰可見,解開梁祝化蝶真相

2021-01-09 網易


  

「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梁祝

  《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白蛇傳》、《孟姜女傳說》、《牛郎織女》並稱為中國四大愛情故事,更是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想必大家也聽過許多樂器演奏的《梁祝》,各種舞蹈版本、舞臺劇版本等等,都可以看出這一段中國民間傳說的流傳之廣。突然有人就開始好奇,歷史上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嗎?他們化蝶的傳說是真的存在嗎?

  不少考古學家跋山涉水地尋找梁山伯和祝英臺的蹤跡,想要去探索這段神話的真實故事。有關梁祝的古蹟,現在已經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但是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最後在浙江有一座千年古廟:梁山伯廟,引起了專家的特別關注,這座廟和這段梁祝化蝶的傳說是不是有關係呢?


  神話傳說中的梁山伯

  在古時候女兒家十幾歲便要許配人家,但是在此之前是必須要待在家中,不可以在外面拋頭露面的,大戶人家的女兒都被藏在府中最深的秀樓之中,只有貼身丫鬟隨身照顧,而小姐都是在秀樓中學習女紅等技藝,外人是一律見不著的。

  傳說古時候祝家莊的祝員外有一個女兒名叫祝英臺,她卻和一般的大家閨秀不同,她常常喜歡偷偷打扮成男裝模樣去大街上,看看這世間的稀奇玩意。這一年又到了學堂招生的時候,祝英臺竟然萌生了想去念書的想法,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當然是不允許祝英臺這樣做的,祝員外對此也是極其的反對。

  可是祝員外拗不過調皮的女兒,最終同意她與丫鬟打扮成男人模樣去念書,祝英臺欣喜若狂,立馬就收拾行李和丫鬟上了路,一路上歡聲笑語。

  途中在一處亭子休息時,有一位優雅翩翩的少年上前搭話,兩人聊了許久才發現是去往同一處學堂念書,於是結伴而行,這位少年就是梁山伯,梁山伯的家境較為貧寒,此次讀書考取功名,希望可以衣錦還鄉。


  三年的同窗時光過得非常的快,祝英臺慢慢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即將離開學堂時祝英臺對梁山伯說出自己是女兒身,梁山伯大驚,同處三年竟然沒有看出來,但是話一說破,梁山伯知道祝英臺是女郎竟然欣喜不已,愛慕之情表露無疑,二人就此定下一回家梁山伯就去祝家提親。

  多年不見父母一回家祝英臺滿心歡喜,但是進了宅子看見的是滿院子的聘禮,父母告訴祝英臺他們已經答應要將她許配給馬文才,祝英臺自是不願意,告知了父母與梁山伯的情緣。

  祝員外覺得梁山伯家境貧寒配不上祝英臺,便把她囚禁起來。丫鬟好不容易將信息帶給梁山伯,梁山伯知道後傷心欲絕,不久便吐血身亡。丫鬟告知祝英臺梁山伯去世的消息,祝英臺心痛不已,將婚服穿好,當晚來到梁山伯的墓前,懇請他帶自己走,這時大風突起,墳墓竟然裂開,祝英臺跳入墓中,一對蝴蝶從墓中飛出,纏綿飛向天上去,一對佳人為情而終化蝶去,成為一段民間佳話。


  種種跡象表明梁山伯確有其人

  《寧波府志》也曾記載了這段梁祝化蝶的故事,大量的文獻中也曾出現過類似的記載,總不會都是巧合,現在各地都有祝英臺墓或者梁山伯墓,合葬的梁祝墓比較少,其實是符合舊時的風俗,這兩人沒有訂婚按照規矩是不能葬在一起的。

  但是浙江的那座古廟可以存在千年,可能會發掘出一些真實的歷史文獻或者歷史痕跡,於是專家對古廟開始了更深的探究。當人們在廟堂西側取土時,竟然意外地挖出一處深坑,坑底泥土之下隱約可見一些古樸的青磚,這是不常見的,可以說這土層之下肯定是有古墓。

  這不禁讓考古學家們大喜,果然,再往更深處挖掘,一座古墓展現在了考古學家的面前,經過初步勘測,專家們認為這座古墓是晉代的墓,距今上千年而且保存的十分完好,甚至於墓地主人的部分骨骼和一些隨葬品都還在,最讓人振奮的是有一塊記載墓主生平的墓志銘亦完好無損,上面的文字都可以清晰地看見。


  根據墓志銘的記載上說此墓墓主為晉代鄞州縣令梁山伯,梁山伯出身會稽,學成之後入仕為縣令,為官期間梁山伯清正廉明,受到人們的敬仰和擁護,但是後來因為治下的鄞州經常發生水患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的辦法,梁山伯為此憂心不已而勞累逝世了。

  梁山伯確有其人,但他不是祝英臺的梁山伯

  經過反覆的確認和文學典籍的比對,歷史上是有這麼一位人物存在的,再次根據他的歷史文獻記載,這位梁山伯確有妻室,但是梁山伯中年便喪妻了,也沒有孩子,妻子也不叫祝英臺,那麼看來這位梁山伯不是傳說中的那位為愛化蝶的痴情郎,而梁祝化蝶可能也只是一段讚美偉大愛情的神話故事而已。


  這位梁山伯確實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有志之人,在他治理下當地百姓生活的非常和睦,為了百姓和民生問題勞心勞力,是一位好官,才有祖祖輩輩的人們為他修建廟堂祭拜。

  人人都嚮往美麗的愛情故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至死不渝仿佛成為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這段故事流傳至今也出現了不少版本,甚至於很多文學典籍中也有不同說法,但是化蝶之說卻是很多版本中都存在的,這是人們對於愛情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和祝願。

  可能千百年前有這麼一段故事,一對佳人因為世俗無法相愛相守,互相陪伴,鬱鬱而終,人們看見了都心生愛憐,不忍心將他們分開,於是說那纏綿的蝶兒就如同這對佳人,生生世世相許相伴,為這段愛情補填上一個美好的結局。


  這世間愛情總是容易讓人嚮往美好,人們也都期盼愛情有美好的結局,那就讓神話繼續流傳下去,真假與否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浙江古廟挖出梁山伯墓,墓志銘記載生前往事,揭開了梁祝化蝶真相
    古代中國有四大民間愛情故事,分別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以及《梁山伯與祝英臺》。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是這四部中唯一一部在國際社會上多產生了廣泛影響的作品,如今已被中國官方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 浙江古廟發現梁山伯墓,墓志銘清晰可見,專家公布梁祝化蝶實情
    在感動的同時人們也不禁要發問,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是真實存在於歷史當中的嗎?不少的考古學家們帶著這些疑問去追尋梁山伯和祝英臺的蹤跡,想要挖掘出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真相。後來專家們對一座位於浙江的梁山伯廟進行深入考察,專家們發現在廟內有一處深坑,這個深坑地下埋藏一座千年古墓。
  • 23年前浙江出土梁山伯墓,梁祝化蝶是否能驗證?專家:並非同一人
    02專家經考證後認為,其中大部分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影響而命名,不能證明該地為梁祝故事之源。而在這些古蹟中,浙江的一座千年古廟:梁山伯廟引起了專家特別的關注,不知道能否驗證梁祝化蝶的傳說。23年前,位於浙江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了一座晉代墓葬,該墓葬的位置、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身份基本吻合,被專家們判定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 梁祝傳說:從連理枝、比翼鳥到「化蝶」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這一對生前未能結合的戀人,在死後化為蝴蝶,以致江浙民間的吳語中至今仍稱田間常見的菜粉蝶為「梁山伯」。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化蝶」也是全曲的最高潮。不過,似乎無人解釋的問題是:他們最後為何是化為蝴蝶,而非諸如蜜蜂之類的其它昆蟲呢?
  • 梁祝化蝶,究竟化的是什麼蝶?
    不過小編認為在虛構的故事中尋求其在現實中真實還原的情況,本身就是一個求知的過程。這樣的問題,既有想像力又有現實意義。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說大約形成於三國以後六朝以前的東晉時代,至今已流傳1600多年之久,而浙江寧波上虞是梁祝傳說的發祥地,當地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梁山伯廟去燒香,拜拜多情祝九娘;少年夫妻許雙願
  • 梁祝化蝶,中國式愛情自慰
    一曲《梁祝》,千古絕唱。潸落了多少悲楚的淚水,激濺起無數悽美的情愫。它讓人唏噓,讓人惋嘆,讓人膜拜。有人說梁祝的愛情主導過中國民間情感舞臺的千年輝煌。  《梁祝》的故事說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杭州求學,邂逅青年書生梁山伯,梁祝二人過從甚密,義結金蘭。同窗三年,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性。英臺臨走,山伯送行,一路上英臺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未悟。最後,祝英臺表示家有小九妹,願為山伯做媒,望他早來祝家。
  • 化蝶飛,君相隨——電影《梁祝》
    處於當下,又是一個沒有太多未看電影可供選擇的晚上,仲卿點開了《梁祝》開始回顧經典。1994年上映的電影《梁祝》改編自我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它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古代經典的民間四大愛情故事,這些故事不僅表達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也是流傳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文化典範
  • 梁山伯與祝英臺主題曲《遠方》,何潤東董潔為愛殉情雙雙化蝶
    在中國古代眾多的愛情故事中,梁祝化蝶是排在首位的,其後才是牛郎織女、白蛇傳。梁祝化蝶是一個美麗悽婉、虐心動人的愛情故事,在眾多有關梁祝的影視作品中,小編最喜歡的就是2007年何潤東、董潔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了,不僅畫面故事吸引人,還有劇中哀傷的音樂。
  • 梁山伯遇到的祝英臺,會是明朝「穿越」過來的嗎?
    故事結尾的化蝶情節具有極強的神話傳說色彩,而一說起神話,我們必然會想到「虛構」,可是,梁祝這個故事真的一點真實性都沒有嗎?浪漫的「化蝶」收尾是否一開始就存在?梁山伯和祝英臺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嗎?他們是否真是「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戀人?
  • 溱洧風情 ‖ 洧水河邊的愛情傳奇——新密梁祝傳說
    ,在新密也有墓葬,這在全國是唯一的;第三是楊河上有欄橋,「欄橋相會」是梁祝後續故事中的重要情節,其它地方都沒有遺址,只有新密有欄橋。考古新發現梁祝化蝶遺蹟在新密 □ 熊堰秋 楊建敏 鄭州晚報4月8日報導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新密市民協在日前進行的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採風活動中
  • 愛來啦重走梁祝化蝶路 連結千古情緣 刻畫杭州愛情符號
    梁祝化蝶是一個美麗、悽婉的民間愛情傳說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會杭州訪師求學。自此英臺開始了女扮男裝的求學生涯。
  • 經典盤點 | 有一種愛情叫梁祝,有一種堅貞叫化蝶
    在這之前已經有大量影視化的梁祝故事被搬上了螢屏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1954年,袁雪芬與範瑞娟領銜主演的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越劇史上的裡程碑作品。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回十八、樓臺會、哭墳、化蝶,都成為著名的折子戲,整部戲是經典中的經典。1963年,由李翰祥編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轟動一時、影響深遠,影片在港澳臺及海外的票房一再創新高,特別是在臺灣創造連映180多天,創下中西電影最佳票房紀錄。全部歌曲皆採用黃梅調演唱,曲曲流傳皆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全片黃梅調金曲數十首已成永恆經典。
  • 梁山伯與祝英臺真有其人其事嗎?
    否定真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人認為:梁祝、白蛇傳、牛郎織女、孟姜女的故事合稱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並編成戲劇。儘管戲劇和故事都十分動人,但畢竟只是傳說,因此事實上是不存在其人其事的。還有一說:梁山伯和祝英臺在歷史上的確是確有其人的,但他們根本不可能認識。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
  • 千古愛情永流傳 微山湖畔的梁祝傳說
    這塊墓碑高1.84米,寬0.82米,雖久埋於地下,但碑上的刻字依然清晰可見,這塊碑叫做「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碑文詳細記載了梁山伯、祝英臺身世、故事和重修梁祝墳墓的情況。在梁祝文化研究學者吳琦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當時出土墓碑的原址,由於碑刻的出土,此處也被定為遺址加以保護,據吳琦介紹,雖然「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是在2003年挖掘出土的,但這塊碑以及它所記載的內容,在此之前,當地百姓也並不陌生。同窗三載的深情,十八相送的纏綿,最後雙雙化蝶的悽美……梁山伯與祝英臺纏綿感人的愛情故事,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 海底「梁祝」,情深永駐!
    青島海底世界精心打造的海底「梁祝」水下表演將在春節期間隆重上演!您或許欣賞過越劇、黃梅戲等各種戲劇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或者看過各種電影版本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或者聽過小提琴協奏曲等各種樂器演奏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取材於中國經典民間愛情故事的各種版本「梁祝」,給我們帶來無限感慨和遐想。但在海底世界演繹這段浪漫、纏綿的愛情故事,您肯定是沒看過的。
  • 駐馬店「傳奇天中」系列第三部旅遊動漫《梁祝化蝶》呼之欲出
    動漫劇本《梁祝化蝶》殘陽如血,千年攜手終一別。昨夜相依同指月,轉瞬花成雪。緣已矣,情為絕。夢裡相思難遞,多情空自悲切。十裡春風——《梁祝化蝶》插曲溪草青青 春來百花香,彩蝶飛舞 翩翩少年郎。紅螺山下 流年暗中換,促膝並肩 我把相思藏。深情相送 誰知我惆悵,卷盡珠簾 樓臺月如霜。不思量 自難忘,天易老 情易殤。
  • 梁祝化蝶, 三大導演的蝴蝶夢
    故事依然不離開傳統民間故事的基調,但用越劇的表現形式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更影響了黃梅調影片在香港的崛起與發展,李翰祥的那版《梁祝》便是傳承。   大家覺得這一建議很好,又補拍了一場「思兄」,雖只增加了短短四句唱詞,卻把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烘託得更為濃烈。《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當時的蘇聯專家一再表示「你們中國要拍彩色電影,再過3個五年計劃再說,現在拍好黑白片就行了。」
  • 海底「梁祝」,情深永駐!
    關鍵詞:青島海底世界  國內首創水下《梁祝》  影像投影系統+高新動漫技術  梁山伯與祝英臺  高難度演繹  多種表演  類型:遊玩「鼠」實不易的2020年已是過去,「牛」轉乾坤的2021年悄然來臨。期盼已久的春節小長假既要吃得過癮,自然也要玩到盡興咯!
  • 海底「梁祝」,情深永駐!
    ~猶記去年今日,「2020.02.02」被稱為千年一遇罕見對稱日,小情侶們紛紛許願長長久久,好事成雙。從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到梁祝的化蝶紛飛,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從古至今從未變過。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 國內首創《梁祝》海底水下大片?速來圍觀!
    ~猶記去年今日,「2020.02.02」被稱為千年一遇罕見對稱日,小情侶們紛紛許願長長久久,好事成雙。從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到梁祝的化蝶紛飛,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從古至今好像一直從未變過。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