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抱一
12月28日,央視曝光了竊聽產業鏈,有不良居心者利用設備竊取公民的信息,只要在被竊聽者身邊放置這樣一個GPS定位器,你的信息就會被販賣竊取。
這讓人感慨,在當今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早已沒有秘密。
不光是這些見不得人的黑色產業,還有現在手機上的APP也在手機後臺收集我們的隱私。
比如有時候和朋友聊天聊到一些旅遊地或者美食,不一會兒刷APP的時候就會推薦出來。
有時候講到什麼產品或者吃的,隔不多久就會被推薦。
個人隱私保護需要加強,用戶信息洩露現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2018 年美國Facebook 用戶先後面臨個人敏感信息和私人照片洩露的威脅;萬豪國際集團旗下酒店資料庫遭受黑客侵襲,5 億入主客戶的信息被洩露。
以隱私政策形式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中國消費者協會「APP 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發現,有 86.8%和 62.3%的 APP 要求使用人開放讀取位置信息權限和訪問聯繫人權限。
受訪者被要求讀取通話記錄權限的比例也達到了 47.5%。對於市面上大多數 APP 來說,多數權限都並不必要,在隱私政策中也沒有體現出要求該權限的目的,而且用戶在安裝和使用手機 APP 時很少有人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隱私政策合規依舊問題突出。
面對當前的全球隱私危機,單靠行業自律和監管已經遠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隱患。
技術沒有對錯,關鍵看怎麼用,如果我給我自己的車裝定位器,當然希望能夠監聽,這樣丟失了可以更快地找回來。如果我把定位器裝到別人的車上,那就是犯罪了。商業機密企業要有足夠的保密意識,設備好壞在於使用者,如果用在失常老人兒童定位戶外救護,抓捕犯罪分子。
首先,移動 APP 的普及性極其高,涉及用戶群體龐大。2019 年第 44 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8.47 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 99.1%。
手機 APP 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重要工具,據報告統計我國手機即時通信 APP 用戶規模已達 8.21 億,佔手機網民的 96.9%,其他類型的 APP使用人數也基本超過 6 億。
國家應該儘快加大查處力度,將這類損害消費者的生產和使用者清除乾淨,並將他們繩之以法,嚴懲、嚴判!還人民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
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隱私等違法行為,保護個人信息,應該從生產源頭開始堵截。
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數位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網民數量不斷增加,諸多數據報告均顯示用戶的隱私保護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是財富之源,有人相信資本會面對它而不心動,會在普通民眾不知情時主動向每一個數據來源者提出購買使用權申請並付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