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集的《大秦賦》,張魯一、段奕宏、辛柏青等主演的長篇巨製,曾經作為歷史正劇的最後榮光被寄予無限期待,最後卻在一片質疑聲中臨近大結局。
不得不說,《大秦賦》之所以會引起廣泛爭議,正是因為劇情一開始的幾場大型攻城戰,讓觀眾對後面劇情有了特別的期待。
現在再回想一下《大秦賦》剛開始幾集,場面夠壯觀,攻城夠熱血,服化道夠精美。
好傢夥,開頭就這麼刺激,後面秦始皇登位之後的統一之路還不得燃到爆?
帶著這種期待和誤解去追劇的觀眾,誰能想到《大秦賦》後面的劇情能這麼演?誰能想到一部歷史劇出場即高光,然後就陷入後宮秘史的感情戲去了呢?
可若要說《大秦賦》劇情爛,那也不至於,人家還是在現有的歷史記載裡合理注水,沒出多大的漏洞。
總得來說,《大秦賦》所要講的故事,從一開始就跟觀眾想像的是兩碼事。
就好比觀眾是以《亮劍》的眼光去追的劇,結果人家拍出來的卻是《父母愛情》,一場誤會而已。
不過那些原本都等著看秦始皇掃滅六國的觀眾,70集以後可以繼續追劇了。
整整70集過去,《大秦賦》終於在最後幾集裡開始播嬴政攻打六國,然後摧枯拉朽,一集就滅了韓趙兩國。
劇情就是這麼高高拿起,再輕輕放下。
再有就是,拋開前面張魯一演十三歲嬴政那段戲不談,後面其實他演得挺好。
雖然張魯一跟大家想像中那種威武霸氣的秦始皇有些不同,但陰鷙狠戾的感覺還是有的。
在《大秦賦》之前,張魯一也是被觀眾認可的實力派,說明他演技沒問題,對秦始皇的演繹不被認可,也不能全怪罪在他身上。
演員不是神仙,再好的演員也不可能每個角色都能被觀眾認可。
角色演得好不好,除了演員自身對角色的理解問題,還有劇本、導演、剪輯、甚至還有演員搭檔等方面的因素影響。
張魯一版嬴政被批評,主要他從一開始就對角色理解錯誤。
再加上劇本大部分劇情都是講述嬴政年少未親政時的事,這麼大的製作,導演也親口承認不敢讓一個少年去挑大梁,怕壓不住戲。
所以張魯一強行扮嫩這點情有可原,真不怪他。
前段時間《國家寶藏》秦始皇陵專場,富大龍飾演的嬴政一出,立即讓原本就被狠批的《大秦賦》雪上加霜。
富大龍誠惶誠恐,發文祈求觀眾不要再做比較。
其實富大龍不必如此,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今日他的嬴政演得好,理所當然該誇。往後其他角色演得不好,觀眾該罵的也不會口下留情。
對張魯一來說也同理,《大秦賦》將近大結局,好壞自有定論。不要拘泥於一個已經殺青的角色,用下一個角色去證明自己的實力才是正解。
無論如何,從目前的收視情況來看,《大秦賦》還能保持著收視前三的排名,成績還是吊打一眾流量劇的。
日常感慨一下央視的收視基本盤真是厲害,像《大秦賦》這種偏歷史向的電視劇,只要放在央視播,收視率都不會差到哪兒去,製作方就樂吧!
只不過好好的一部歷史正劇,《大秦賦》這麼演繹真的讓太多人失望。
《大秦帝國》系列原本就是走口碑線路,前幾部多多少少都有爭議,但基本也都拿到了高分。
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賦》水平差的太多,難怪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不給用。
除了版權問題,這部《大秦賦》可不就是名副其實的「大情賦」。
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