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郭皇后(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字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安平廣宗(今河北邢臺)人,荊州南郡太守郭永第二女。早年孤身流離亂世,後成為曹丕的妻子,曹魏王朝第一任皇后。在位恭肅節儉,動合規矩,諡號文德皇后。
郭女王祖上世代為長吏,父親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郭女王生於漢靈帝劉宏中平元年(184年),生而有異象,具體有何異相不得而知。真的異相我認為不會有,有的恐怕就是一種官僚世家的自身優越感。郭皇后年少時聰悟過人,郭永以此女奇慧,他沒有請什麼術士給自己的女兒看相,而是自己說出了他對女兒的希望,說:"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為女兒立字。但是,郭女王的命運是坎坷的,她少小時就失去了父母,又趕上黃巾起義,國家大亂。至此她的優越生活一落千丈,顛沛流離中她由官宦人家的小姐淪落為銅鞮侯家的婢女。
29歲,建安十八年五月,在曹操被封為魏公的同一年,郭女王才進入曹丕的視線中。她因其美貌、善舞而得以進入曹丕東宮,而我們要知道的是,此時的郭女王已經不再是一個妙齡少女,她只比甄后小兩歲,比曹丕要大三歲,但是就是這樣,郭女王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還是吸引了曹丕。很快,曹丕就找到了為什麼喜歡她的原因,這是因為郭女王有個十分突出的優點,一個女人不常具備的優點,她很善於謀略,而且她的計謀常常是好主意,經常被曹丕採納。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都出現了許多智謀之士,但要說女性謀略家,恐怕只有郭女王一人而已。三國中的女人,往往是作為英雄的陪襯所存在的,大多數女人,如大小喬,孫尚香,不是花瓶就是籌碼,其命運往往操控於男人之手,一旦離開丈夫身邊在史書上幾乎沒有留下任何事跡,能夠幫助丈夫成就事業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郭女王的聰穎明慧、理智冷靜很快引起了曹丕的注意,並且嶄露頭角。為曹丕奪取魏王世子之位多有助力,很受曹丕器重。
曹丕的女人很多,除了甄后、郭后、任氏外,正史記載他還有李貴人、柴貴人、陰貴人、李夫人、潘淑媛、朱淑媛、仇昭儀、徐姬、蘇姬、張姬、宋姬等。就連退位的漢獻帝劉協,也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曹丕,當然這個目的很明顯,就是換取劉協後半生的平安。而這其中,郭皇后是和曹丕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的,而這種感情源於二人對於政治的共同追求,可以說他們是非常有共同語言的一對。
▲電視劇 《軍事聯盟》曹丕、郭女王劇照
曹丕此時正和曹植爭了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家中有這麼一位謀略家在出謀劃策,恐怕曹丕沒有不喜歡的道理。曹丕漸漸發現他和郭女王之間已經產生了一種依戀,這種依戀源於他們政治上的合作。所以曹丕對郭后,還有一種夥伴的感情,就像對夏侯尚、吳質等「腹心爪牙」一樣,是他心中值得信任的人。在繼承魏王前戰戰兢兢的日子裡,這些人對他的支持,猶如長夜中的一絲光亮,讓曹丕感念一輩子。曹丕是個愛憎極其分明的人。有人說他氣量狹小,對厭惡的人非常殘忍——把得罪過他的鮑勳、楊俊等都置之死地。作為帝王這麼小心眼,睚眥必報,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但是既然是「愛憎分明」,他的「愛」也是一樣強烈。對喜歡的人,他毫無保留地給了他們至高的榮寵和信任,郭后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兩人深厚的感情,不是其他姬妾可以比擬的。
▲電視劇 《軍事聯盟》曹丕劇照
郭女王之弟任曲周縣吏,斷盜官布,按法將處死刑棄市,當時曹操駐譙,太子曹丕留守鄴城監國,掌管此事的是魏郡西部都尉鮑勳。曹丕多次親寫書信竭力懇請鮑勳私下赦免郭氏之弟,然而鮑勳不敢擅縱,將案情具上呈許都朝廷。此事致使曹丕對鮑勳態度大變。
曹丕36歲時,曹操逝世,曹丕繼任為魏王,郭女王被封為魏王夫人。
甄氏的聰明,更多的表現在家庭內部,而郭女王卻擁有參與政治鬥爭的智謀。《三國志》記載:"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在曹丕與諸兄弟爭奪魏王世子的過程中,郭女王屢出奇謀,為丈夫出謀劃策,所以史書中才將曹丕的登位加上了一句"後有謀"。畢竟,皇位爭奪中有太多不能對外人言的陰謀詭計,所以僅一句"後有謀"就代表了許多,可見郭女王在政治上的才智真是頗為了不起。郭女王的謀略,為曹丕的最後勝出乃至最終稱帝鋪開了一條廣闊的道路。其實幾百年後,入宮多年一直還是才人的武則天也就這一問題諮詢已經成功上位的徐妃。徐妃告訴她,以色侍君短,以才侍君長。武則天聽了以後,大受裨益,從此,一改往日的蘿莉形象,成功地走上了女強人之路。
同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稱帝,建立魏國,是為魏文帝。這時的甄氏39歲,郭女王37歲。曹丕如願以償地當上皇帝,不用說,郭女王在他心目中是旺夫之極。因此,在隨後的冊立皇后問題上,曹丕遲遲沒有做出決定,他事實上已經偏向了與自己情投意合的郭女王。不久,退位的漢獻帝劉協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也送進了曹丕的後宮。這兩位劉貴人按照輩份,應該算是曹丕的外甥女,更何況是遜帝之女,曹丕即使不寵愛,情面上也決計不會過於冷淡。而對年紀已將四旬的甄氏來說,更糟的還不僅僅是同樣已不年輕的郭女王。自打曹丕稱帝,他身邊的美女便層出不窮。希望鞏固權位的將相大臣們都上趕著把自己家的美女尖兒們往魏宮裡塞。很快,在這群年少的美女中,又有李貴人、陰貴人成為曹丕的新寵。
期間,曹丕將甄氏留在鄴城,只帶著能夠給自己出謀劃策的郭女王出徵,並一直把郭女王帶到了洛陽,和郭女王一起同心協力地策劃漢獻帝禪位事宜。遠在鄴城連丈夫的面都見不著的甄氏,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絕境。甄氏既是曹丕正室,又是曹丕長子長女的生母,更大得婆婆卞太后的歡心,順理成章甄氏應該成為曹魏後宮的皇后。可是事實卻讓很多人驚訝不已。曹丕僅封甄氏為"夫人",卻同時也封郭女王為"貴嬪"。在曹魏初年有夫人、昭儀等五等,後增為十二等,以貴嬪、夫人為最高,以下依次為淑妃、淑媛、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貴嬪是曹丕設立的新的等級,地位僅次於皇后。也就意味著此時郭貴嬪的地位已經超過了甄夫人。
▲電視劇 《軍事聯盟》郭女王劇照
甄氏是正室,還生了長子長女,這在封建社會中應該說是為妻最有利的條件她全部都具備了,卻僅僅得到比一個沒有生育任何子女的妾相同或稍低的封號,可見這時的甄氏的處境已經比較危險了。
更糟糕的是,整整兩年都沒有見過自己丈夫一面。俗話說見面三分情,她連丈夫的面都見不到,而且丈夫在封后的問題上的猶豫不決也給人太多的想像空間了。這時曹丕對她的感情基本上已經沒有保留多少了。在曹丕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失意的甄氏便"有怨言",曹丕得知後憤然大怒,由洛陽遣使者前往甄氏獨居的鄴城舊宮,賜死甄氏,令將其屍體"被發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曹丕對甄氏起殺機,歷來都被認為是有人在曹丕的面前對甄氏進行詆毀,這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郭女王。從史載的郭后為人來看,她不會是坑害甄氏最起勁的第一人,不過她代替了甄氏應得的地位,所以矛頭便指向了她而已。甄氏最終被賜死,主要原因還是曹丕對其已不剩多少感情。
歷代文人愛美人,甄氏恰好是一位絕色美女,而那些文人又向來喜歡把這種罪責歸於後宮爭寵,一定要找個女人來背罪責。因此,郭女王才會被編排成在曹丕面前進讒言進而殺害甄氏的首犯。
▲電視劇 《軍事聯盟》甄宓劇照
從我來看,甄氏和郭氏,兩個人都非常聰明。
其一,甄氏懂得在戰亂時期勸家人不要張揚炫富,而是救濟鄉鄰,亦懂得在曹操攻下鄴,曹軍進袁府披頭散髮,掩去美貌,都是亂世自保之道,可見其多智。
其二,郭女王受寵於曹丕,有部分原因是她一直充當曹丕軍師的角色,岀謀獻計。曹丕對他那些在爭儲君之位中出過力的老兄弟們都很好,由此對郭女王更多些寵愛,也在情理之中。甄氏沒混進曹丕的核心決策層,這是她和郭女王不同之處。
曹丕不顧郭女王家中無人,自身又無子嗣,力排眾議立她為後,無疑真愛。但其實,從帝王心術,這些不會造成外戚幹政,反而對郭后是加分項。
而且,甄后和郭后的聰明不在一個等級上,甄后的小聰明多用在後宮,郭后的大聰明多用在前朝。其實我覺得,就連曹丕智謀也未必及郭后,郭后若不是大仁大善之人,必是大奸大惡之人。問題是郭女王所圖謀的無非曹丕一人,郭女王生性儉約,對宗室約束甚嚴,郭氏外戚雖然榮譽尊貴,可並沒掌握大權。跟她仰慕的漢明德皇后一樣,根本找不到黑點。(明德皇后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漢明帝劉莊的皇后,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著有《顯宗起居注》一書,開創了「起居注」這一史書體例之先聲。)
因為,郭皇后雖然是一個有智謀的人,但是她從來不幹政,這才是真正的大智大慧,因為她十分清楚曹丕的立場和底線。立後前頒發的《禁母后預政詔》和此前的《典論》都反映了曹丕一貫的思想。「婦人與政,亂之本也」「三代之忘,由乎婦人」,曹丕再寵愛郭皇后,一旦她染指權力,一定會被厭棄。郭女王不僅有智數,頭腦還很清醒,輔助丈夫登位,自己當皇后之後,便非常安分地做著皇后的本職工作。相比後世許多存著非分之想的宮廷女性,非常難得。最終自己得以善終,家人相安無事,是個很好的結局。
對比甄氏,其實甄氏對他人受寵有怨恨之語,為什麼曹丕會如此暴怒?結合曹丕陰鬱多疑的性格特點,也換做他的立場來聽,他極有可能想的是:「之前也沒見你出過什麼力呀?為啥現在要這要那?」郭女王行事上本分謹慎,不爭不搶,幹得多,要求的回報少,敢用真心去賭曹丕的真心,這跟她之後領養的是甄氏的兒子,同樣不乏是種勇氣。甄氏在與曹丕的關係裡,尋求的是自身和兒子的保障,在那個年代,這是無可厚非的事。而郭女王賭性更大,她賭的是曹丕的真心,畢竟曹丕要是對她不好,恩將仇報,她無疑淪為笑柄,連甄氏都不如,沒兒子沒娘家沒指望。這世上聰明漂亮的女子太多,對中意之人大多也真心相待,但像郭女王那樣能賭贏真心的,太少太少。真愛,本來就是不常見,是稱之為奇蹟的東西。
曹丕初稱帝時,中郎棧潛上疏諫言妾不可以做正妻,應當選擇那些世代大族之家的淑媛,但曹丕仍選擇立郭女王為皇后。郭女王自此成為曹魏王朝第一位在任皇后。
▲電視劇 《軍事聯盟》郭女王劇照
當時郭女王見到群臣的反應後,認為自己的群眾基礎還不夠牢靠,人心還不附,便以退為進,向曹丕進了一道謝表:「我既沒有娥皇女英的節操,也沒有齊國姜後那樣的品德,確實不足以充當皇后的尊位、擔當掌管皇家後宮的重任。」這當然是面子工程,曹丕和郭女王早已熟悉對方的路數,他們互相配合把戲演了下去。曹丕對於郭女王的謝表不答應,堅持認為,你不做皇后,誰做皇后?而事實證明,郭女王是善於權謀,但是未必善於權謀的女人就都會做出危害國家的事來。
郭女王原來住在東宮,被立為皇后以後,雖然備受曹丕寵愛,但卻更加謙恭。對婆母卞皇后關懷得無微不至,孝名遠揚。常仰慕漢明德馬皇后的為人,並且遏制自己家族在朝政的勢力,不讓其滋長蔓延。
曹丕的後宮各位嬪妃貴人有時有了過失,郭皇后常常彌補,掩飾她們的過失,她總是向曹丕講事情的始末詳情,曹丕倘若有所遷怒,至為之頓首請罪,因此六宮沒有怨言。
郭皇后生性節儉,不事享樂,而且嚴格約束娘家人。她的親兄弟都在戰亂中喪生,她便將自己的從兄郭表改立為父親的繼子,郭表被起用為為奉車都尉。
郭皇后外家的姻親劉斐要與別國人定婚(別國,或指封國之外,或者吳蜀),郭后聽說這件事,就敕令親戚們說:"嫁娶之事,應該安守本分,只要門戶匹配的鄉裡好人家就可以,不能趨炎附勢,與高官貴族攀龍附鳳。"
郭皇后的外甥孟武想納妾,郭皇后堅決制止,說:"如今適齡的女子少而男人多,應該讓她們嫁給為國徵戰的將士。你們本已有妻,就應該與妻子和睦,不可以倚仗權勢假借因由將她們娶來作妾。如果族人中有誰違反這規矩,我一定要給予重罰。"同時還經常敕戒郭表、孟武等人:"漢室那些外戚,極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都是由於驕奢糜費,對此不能不謹慎啊!"
40歲,曹丕親徵東吳,郭皇后留在許昌永始臺。當時大雨接連百餘日,樓臺城牆多數被洪水淹沒衝垮。大臣們奏請郭皇后離開皇宮,換個地方住。郭皇后卻說:"從前楚昭王出遊,妻子貞姜留住漸臺,江水暴漲,昭王就派人去接她,可匆忙中卻忘了帶令符,貞姜便堅決不肯離開,直到被大水淹沒。如今皇帝身在遠方,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那樣的危險,為什麼要換地方呢?"大臣們聽後,誰也不敢再勸了。
41歲,曹丕又東徵孫吳,到達了廣陵郡,郭皇后則被留在了曹氏故裡譙縣的行宮。當時,郭表留在行宮當警衛,便想動用公家的建材築壩攔水捉魚。郭皇后知道後便勸阻他說:"河流首要的應當保證運輸軍糧的船隻暢通,況且現下又缺少木料,家中負責經辦這些事的奴客不在,而你卻又要私取官府的竹木建造攔水的堤壩。如此說來,你這個奉車校尉不就是'捕魚校尉'了嗎?"這一切的行為都為郭皇后贏得了皇宮內外的尊敬。
郭皇后雖然在封后前幫助曹丕出謀劃策,但是做了皇后之後,她非常小心的不讓自己陷入到政局之中。這從曹洪的遭遇可以看出一二。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從弟。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曹丕少時曾對其有所求借而不獲,因此非常恨曹洪。
42歲,曹洪舍客犯法,曹丕便下令把曹洪本人下獄處死。大臣們都束手無策,連卞太后都沒有辦法。所以卞太后找到郭皇后,對她說"如果曹洪今日身死,我明日便敕帝廢后了。"在被太后以廢后威脅之下郭皇后才不得已,出面為曹洪說情。她多次痛哭於曹丕面前,請求皇帝開恩,最終曹洪僅被免官削爵,保全了性命。
曹丕曾經專門頒發過"禁母后預政詔","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這個旨意看起來是曹丕在針對母親卞太后而設。可見曹丕對後宮幹政是多麼深惡痛絕,可是在郭皇后求情的時候他又放了水。
這個例子看上去,卞太后都不可以改變兒子的決定,郭后做到了。甄洛是長子和公主的生母,說出一些怨言就被殺了,而郭皇后在曹丕下達禁令後都明顯幹涉國政,曹丕仍然不以為意。可見郭女王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不低。
至此,大臣們對於這位女主,心中只有佩服,都暗暗豎起了大拇指!雖然嘴上不說,但是他們心中對於郭后的認知,已經逐漸清晰化。這是一位曠古少有的賢后,甄后的賢德只是在後宮中,而郭后的賢德無時無刻不體現在國家的興亡上。郭皇后在為曹丕的魏帝國辛勤的付出著,她想為丈夫多分擔一些憂愁,而減輕曹丕的痛苦,她把所有對曹丕的愛都化作這種力量,變成了對曹丕默默地支持。
郭太后只屬於魏國,只屬於曹丕,她一直守護在曹丕的身邊,用自己並不寬厚的臂膀護衛著魏國的未來,她用這些努力回報著曹丕對她的真情。
文德郭皇后:以「女王」為字號,人如其名,
卻是三國中女王般的存在 連載1
敬請關注下期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