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打牌可以是賭博,也可以是純粹的消遣娛樂,而對最有孝心的乾隆帝來說,打牌還是對母親盡孝的一種方式,這個境界就更高了。要說清朝哪位皇后最有福氣,自然非孝聖憲皇后莫屬了:首先,她生在康乾盛世的大好年代,沒受過戰亂之苦;其次,她原本只是四品官凌柱之女,13歲時被指婚給26歲的貝勒胤禛,由於父親的身份不高,當時只獲得了格格身份。說她命好,好就好在夫君最終在皇位爭奪戰中勝出,於是她便在雍正帝元年從格格升成了熹妃,很快再晉升為熹貴妃。
雖然她沒做過一天皇后,但幸運的是她生得兒子弘曆後來做了皇帝,她被尊為聖母皇太后,這個頭銜保持長達42年之久。最後,她不僅享盡人間的福、祿、壽,兒子的孝順也是有目共睹。乾隆帝對她不但敬愛有加、千依百順,因為怕母親晚年生活孤獨無聊,每次外出視察包括東巡、南巡、去五臺山都帶著老太后一同出行,沿路看盡人間繁華、嘗遍各地美食;每次遇到她的生日,皇帝一定會率王公大臣行禮慶賀,在她八十大壽的典禮上,60歲的皇帝甚至換上一身彩色服裝翩翩起舞,逗她高興。
雍正十三年(1735),胤禛辭世,按照規矩,皇帝死後三年內宮廷不準有任何形式的娛樂活動,但乾隆帝為了化解她的喪夫之痛和排遣寂寞,特意給皇后富察氏和妃子們交代了一項特殊任務—經常到慈寧宮去陪太后打牌。每天下午開始,坐下來少說也得打上8圈,后妃們陪著太后有說有笑,經常故意放和讓她贏牌,老人家自然玩得開心。乾隆帝也會經常到慈寧宮看望母后,嬪妃們都要接駕行禮,皇上忙讓大家起身:「你們替我陪太后玩牌,就是替朕盡孝道,不必多禮。」當然,乾隆帝心細如髮,也不會讓陪打的妃嬪吃虧,每次來的時候都讓太監拿許多小禮物和果品分給她們。一有空閒,乾隆帝更是當仁不讓,親自上陣陪太后打兩圈,但每次也是輸多贏少。憑一代聖君的英明神武,牌技理應不差,可乾隆帝從來不坐太后的下手,而總是選擇上手的位置。別人打牌都是看上家、盯下家,皇帝卻是看下家、餵下家,皇太后留什麼,他就打什麼,結果鈕祜祿氏每次都贏。后妃們有誇太后手氣好的,有怨皇上「不小心」放「和」的,大家吵吵鬧鬧,一家人其樂融融。
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第四次下江南巡視,杭州知府劉純煒知道太后酷愛打牌,為了討主子歡心,集合當地能工巧匠,選用黃金、紫檀、牙雕精心打造了一副紫砂陶質牌。鈕祜祿氏收到後非常喜歡,也更愛打牌了,幾乎到了「飯可以一日不吃,牌不可一日不打」的地步。而打牌可以活動肩肘腰椎,要和牌也得開動腦筋,可以藉此鍛鍊大腦機能、延緩衰老。鈕祜祿氏最終以86歲的高壽享盡天倫之樂,乾隆帝連打牌都能想到它對母后頤養天年的益處,也算盡了最大的孝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