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大規模工業遺址群落將變身文創藝術區,保護經典建築外觀也...

2020-12-27 湘湘愛旅行

融創·武漢1890示範區實景圖。

12月26日,記者從武漢1890全球商業發布會上了解到,漢陽鐵廠工業遺址經修復改造,將變身文創藝術區。

據介紹,漢陽鐵廠作為國家首批工業遺址,工業遺產建築物建築面積約6.2萬平方米,為目前武漢最大規模工業遺址群落。由融創中國華中區域集團參與的改造工程,建築面積約5.27萬平方米。其中,二級工業遺址17處,多為上世紀50至80年代建設;三級工業遺址16處,多為上世紀80年代後建設。原廠房內,已有大量工業構築物破損、腐蝕嚴重,改造後將以不同的修繕、維修及改造規範,對應不同級別的工業遺產進行修復。

藝術館的設計師——日清設計創始人、總建築師宋照青介紹,改造中不僅保護和還原經典建築外觀,還要對這裡的原生樹木進行保護,在設計上特意採用草坪和樹池圍合的方式,延續原生樹木給場地帶來的靜謐感受。

融創·武漢1890拾光藝術館實景圖。

據了解,為讓老房子更具活力,藝術館主體建築以鏤空陶磚為主,結合裝載難度極高的大量異形LOW-E玻璃,與紅色磚牆相互映襯,共同構建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幕牆。而這一棟建築的鏤空陶磚幕牆,使用了約10萬塊陶磚,採用4種磚形、2種鏤空花紋,孔洞誤差約2毫米,最終耗時180天打造完成。

相較於外牆,內部改造更為煩瑣而困難。有限的操控空間之中,每次只允許一臺車進入,拆除陳年工業舊跡,加固結構、牆體和屋面,加建多層空間,在不破壞主體的基礎上,實現廠房的現代化轉變,並擴增多層空間,以滿足全新的使用需求。內外連通之處,廢舊器械串聯成的圓環象徵時光之環,和不遠處的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對望,呈現出博物館與藝術館的時光穿越之意。

「融創的這次改造,不僅要保留工業遺址,還要再創造,是對歷史的修復、傳承和再造現代文明,精研與琢磨的背後傳遞出的是尊重和傳承歷史文化的初心。」宋照青說。

據悉,未來,融創·武漢1890項目整體將融合智慧商務區、藝術活力區、設計創意區、工業藝術館四大功能分區。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6日記者冷靖華)

【來源:武漢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890工業遺址再造武漢文創產業新名片
    2017年,漢陽鋼廠更是入選工信部首批中國國家工業遺址保護名錄。該處建築群,也是到目前為止武漢唯一上榜的工業遺址區域。溯源過往,對於武漢、對於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來說,武漢1890都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年份,它更是一段記憶,一個見證中國先行時代的「烙印」。而在新的經濟形態、新的大變局中,新的建築標記也將承接起這份厚重烙印。
  • 融創再樹IP標杆:武漢1890成為工業遺址改造示範
    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已然找到了連接現代城市空間與歷史文化內涵共融共生命題的「秘鑰」。12月26日,「先見1890」 融創・武漢1890全球商業招募正式啟動。按照規劃,融創・武漢1890項目立足於工業文明的源點漢陽鐵廠,保留了包括17處建築物和17處構築物在內的34處歷史遺蹟,是目前為止我國最大、遺址最集中的城市更新改造項目。
  • 南京溧水盤活工業遺址 老廠房變身工業博物館
    根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日前發布的溧水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方案,活塞廠老廠區及周邊老舊民居等將打造為創意活力街區。60年老廠房華麗變身日前,後現代工業風的飛燕文化街區吸引不少居民前來「打卡」,「90後」張英傑和朋友在廣場上的一臺廢舊工具機前拍照合影。
  • 溧水用創意盤活工業遺址 老廠房變身記憶博物館
    溧水用文化創意盤活工業遺址老廠房變身工業記憶博物館 廢舊工具機承載著溧水人的情懷,更承載著溧水城市記憶。為了給「飛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溧水區整體調整布局,於去年9月將飛燕廠搬遷至溧水經濟開發區。「這裡飽含溧水人民奮鬥的情懷、承載著溧水建築、產業、精神記憶,是溧水城市獨特的文化印記,不能『一挖了之』,要保存並傳承下去。」溧水區委主要負責人說。
  • 來駁二文創藝術區,看精彩文創,尋臺灣精神
    在駁二藝術區,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作品比比皆是。據介紹,位於高雄市鹽埕區駁二藝術特區是以倉庫和貨運碼頭為基礎改建而成的文創園區。「駁二」指第二號接駁碼頭,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目前駁二碼頭只有遊船進出,倉庫都已經改建成藝術園區。
  • 本周六,竇文濤空降,給武漢一個驚喜
    這一次,與數位重量級嘉賓——「舊物倉」創始人楊函憬、751園區副總經理嚴明丹、金鷹美術館館長卞卡一起,他們又將碰撞怎樣的思想火花,暢聊怎樣的百年武漢?12月26日,以「先見1890」為主題,一場融創·武漢1890全球商業發布會,將在琴臺大劇院舉行。現代武漢,抽枝於哪?
  • 滴,請查收這份成都文化建築圖鑑
    在這裡,從世紀經典音樂演奏會到流行音樂演唱會,從傳統戲劇表演到實驗話劇表演,都可以舉行。 圖源家琨建築網-存在建築 成都當代美術館坐落於成都市天府軟體園——亞洲已建成的最大規模單體軟體園,緊靠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獨特的區位與環境
  • 重慶工業博物館:「博商」發展理念的探索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6日訊(記者 成琪)12月12日,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工業博物館。這是重慶市規模最大、藏品最多、內容最全的第一家工業類綜合性龍頭博物館。
  • 北京朝陽區確定首批10大文化示範園,發展文創為什麼注重公益活動?
    798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前沿陣地和風向標;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依託工業遺址打造豐富的公共文化空間,通過舉辦751國際設計節等品牌活動,逐步成為融合發展園區、開放活力展區和時尚慢行街區;E9區創新工場集展覽展示、交流合作於一體,形成以文化科技融合為顯著特徵的城市文化創意生發地;吉裡(北京)藝術區精心打造勢象空間、張光宇紀念館、吳大羽紀念館、吉裡星空間等文化設施
  • 讓現在佐證歷史:我們的英雄武漢(建築篇)
    盤龍城遺址王家嘴出土的陶爵盤龍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是長江流域發現的夏商時期規模較大、出土遺存較為豐富的城邑遺址,也是武漢城市文明的源頭。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八七會議會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成為武漢地區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現已成為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和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重要課堂。-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文明日新的明證(1936年)-
  • 大河為證 薪火相傳 英雄城市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
    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盤龍城遺址的保護和發掘工作,先後啟動了盤龍城遺址本體保護工程、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建設和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配套建設工程。2018年12月,作為武漢市首家考古遺址類博物館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正式試運行開放。2020年,其基本陳列《江漢泱泱、商邑煌煌——盤龍城遺址陳列》榮獲「第十七屆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 臺灣文創園區的管理模式
    臺灣的文創園區,有相當的一部分是利用舊的城市建設遺址改造而成的。這也是世界範圍內的一種文化園區建設趨勢。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後工業社會陷井」一度成為各個國家的惡夢,自從找到了用廢工業遺址改造成文化園區的方式後,這樣的文化園區在全世界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為「後工業文化遺產」。
  • 天津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築莊王府,是清代唯一不在北京的皇親建築
    位於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82號的莊王府,原為北洋政府江西督軍李純家祠,是留存至今的本市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築之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據考證,它的前身是北京的莊親王府,是正宗王府制式建築。
  • 明年鄭州將新添一座 鄭韓故城特色遺址公園
    作為《鄭韓故城遺址保護規劃》中確定的四個特色遺址公園之一,新鄭市後端灣綜合遺址公園一期工程項目近日開工。
  • 成都影視城攝影大棚群落正式投入使用,一座「影視航母」正在崛起!
    近日電影《藏地奇兵》部分劇節已進入成都影視城攝影大棚群落進行拍攝這也標誌著成都影視城重大項目之一 ——攝影大棚群落正式投入使用劇組探班>其中最大亮點項目就要數這裡的攝影棚群落△成都影視城攝影棚群落效果圖成都影視城攝影棚群落
  • 傳承記憶華美變身 鄭州二砂文創園開園
    傳承記憶華美變身 鄭州二砂文創園開園 2020-10-22 09:26:02 來源:映象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曾經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鄭州第二砂輪廠變身生態文創公園。二砂文創園從二砂舊址上崛起新生,旨在打造鄭州工業歷史遺存文化地標、中原科技文創新經濟產業高地、國際化城市文化消費新領地。多位重量級的非遺大師,來自北京、雲南等地的頭部文創企業等籤約入駐園區。二砂廠區內有亞洲最大的包浩斯建築單體。
  • 成都:有機更新,讓歷史建築「活在當下」
    禾創藥業倉庫「變身」完美文創公園,打造出了「文創公園+產業高地+創新社區+工業遺產」多元共生的產城生態體系。完美文創公園供圖  《成都市第十八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日前出爐。今年,《成都城市有機更新實施辦法》出臺,明確要求對歷史建築進行全方位保護,提出「在城市有機更新中融入現代城市發展理念,推動歷史文化保護與文化、旅遊、體育、商業等行業融合發展,鼓勵、支持對保護保留建築進行活化利用」。  時光荏苒,歲月滄桑,這些從歷史煙塵中走來的老建築,如何在當下綻放新生?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內幾處老建築,探尋城市有機更新究竟是如何再次賦予它們全新生命力的。
  • 桂城舊倉庫變文創地標!HAI CITY,即將嗨爆全城!
    經過近一年的改造,幾棟現代化建築色彩明豔,與周邊低矮廠房形成鮮明對比。未來,這裡將成為桂城的一大網紅打卡點——南海新經濟小鎮。接下來,項目將通過佛山本土文化底蘊及製造業規模優勢,聯動「新文創+新科創+新互聯+新工業+新環保」五大新經濟業態規劃,打造「共創共享、智能增益「的新商業模式,成為佛山首個「24小時不打烊的溫度社區」。那麼,項目設計風格如何?引入哪些業態?將打造成怎樣的網紅打卡點?
  • 福建萬壽巖遺址的故事
    在福建省政協編輯出版的毛敏著《文脈流芳——福建文化遺產保護讀本》中,答案清晰可見。北京有個周口店福建有個萬壽巖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空曠的平地之間,一座孤立的小山聳立其間,靈峰洞、船帆洞、碧雲洞和龍井洞等等洞穴藏身其中。1998年,福建省屬重點企業三明市鋼鐵廠出資將其作為石灰巖採礦點,在開採過程中,發現有動物骨骼、磚瓦、陶瓷碎片等文化遺物。
  • 變身創意街區!飛燕活塞環老廠房現在竟成這樣了…
    位於溧水繁華鬧市中的飛燕文化產業街區花草茂盛,綠意盎然,原來的老廠房變成文創工作室、廢棄工具機成為綠園裡的小品、磚頭砌成的鏤空牆增添幾分藝術感……昔日工業廠房飛燕活塞環廠創建於1958年,既見證了溧水工業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