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想表達什麼樣的心境

2020-12-23 歪史

辛棄疾是宋朝著名的豪放派的詞人,他出生於衣冠南渡以後的山東,以弱冠之齡起事,參加耿京的起義軍,後率眾南歸,出仕南宋朝廷,此後四十餘年力主北伐,是有名的主戰派,一生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是希望恢復中原。可惜鬱郁不得志,因此其詩詞以愛國、豪邁、悲壯為主,風格多變。

辛棄疾·志存高遠,可惜無處施展才華

由於南宋大部分時間以偏安為主,辛棄疾的主張無法切合朝廷方向,所以受到排擠,大部分時間都是賦閒在家,既不能入朝展現自己的才華安邦治國,也不能身著戎裝收復中原。

在賦閒期間,辛棄疾創作了大量的類似唐邊塞詩一樣的詞,這闕《破陣子》就是其中之一,全詞看起來慷慨激昂、意境深遠、豪邁悲壯。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陳同甫,即陳亮,南宋主戰派之一,與辛棄疾喜好相投,但是一樣鬱郁不得志,大部分時間賦閒在家。所以兩人有很多的詩作唱和,另一方面也是抱團取暖、互相安慰。

辛棄疾·理想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在科舉制度產生以後,讀書成為職業。他們最大的志向就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也就是封妻蔭子、名垂青史。但是很多的人都是沒有辦法,只能賦閒在家,變為文人,最後發展出文人雅士,互相唱和,聊以慰藉。

這闕詞就是辛棄疾給陳亮的一首,從身邊的劍回想起當年軍營盛況,畫面從身邊拉到遙遠的戰場,再話鋒一轉述說自己壯志,緊接著從劍裡倒映的白髮,把意境又從戰場拉回現實,一句可憐白髮生顯得無助、悽涼、卑微,壯志難酬,即沒有了卻君王天下事,恢復山河,也沒有贏得生前身後名。

前面的醉裡則是引子,用酒醉勾勒出軍營,給人酒後如夢似幻的感覺,彷佛作者自己回到了當初的戰場,騎著寶馬、鏖戰沙場八百裡,為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而已。但是劍裏白發即殘忍又無情,讓作者立刻清醒,看清了現實,到頭來啥都沒有。可憐吶!

引起共鳴因為並不是辛棄疾一個這樣

這個景象不僅僅是辛棄疾、陳亮以及南宋文人、更加是自有儒生以來的的大部分文人的共同願景,他們都希望建立功名,出將入相,從蘇軾的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期盼到陸遊的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哀嘆一樣,終宋一朝,文人們渴望像盛唐時期一樣可以建功立業,但是一句可憐白髮生將他們的願景夢境一起擊碎,所以能夠引發去巨大的共鳴。因此這一首詞的關鍵詞就是可憐二字。

白髮二字描寫時間流逝,與王勃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對比,更加直白有力,歲月是把殺豬刀,已經兩鬢白髮,當初的理想怎麼樣了?還能怎麼有,這又何止可憐!

歪史認為,作為有抱負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們的最高志向,但是做到這沒有幾個人。到頭來只能一個可憐來總結,道盡了一幹文人的辛酸、卑微與無助。懼怕現實中的自己又不得不活在現實中。理想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己如有天壤之別,可是又能怎麼樣?

可憐自己未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治國平天下就是出將入相,從三五歲起,學成文武藝、貸與帝王家就是他們終極目標,可是,君王的目標卻不是需要他們治國平天下,而是維護君王的統治。君王眼中的天下是一家一姓之天下,是君王一姓私產,讀書人眼中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這個天下有他們一份,所以了卻君王天下事也是了卻他們自己的事。

這個就是造成大部分人壯志難酬的根本原因,讀書人和君王的出發點不一樣的,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讀書人不可能了卻君王天下事,連自己的事也不能了卻。陸遊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現象不是某一個人的寫照,韓愈一封朝諫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也不是一個人處境,而是大部分讀書人的處境。

君王的天下事和讀書人的天下事根本不是同一個事情,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兩人出發點不一樣,最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就不一樣,這就是第一個可憐,讀書人永遠沒辦法達成治國平天下的目標,因為讀書人想了卻的天下事恰恰不是君王想了卻的。

韓愈有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抱怨之詞,他認為沒有人識貨是最根本的原因,但是這個並不正確,歪史認為是伯樂需要的馬不一定就是千裡馬,或許跑八百裡的就夠了。

可憐自己英雄遲暮白髮生

古代儒生的夢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理想化的境界,可是另外矛盾之處就是忠孝不能兩全。長期以來的理想化,潛意識讓大批的儒生認為老子天下第一,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錯覺。

這種錯覺造就了第二個可憐,奔波多年得到的不是當初自己想要的。就像每一個人都努力的活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一樣,當雄心壯志無法實現,往事不堪回首,可是往事並不如煙,一旦對比,現實和夢想產生的強烈的衝擊猶如黃鐘大呂,帶領所以有類似境遇的人產生共鳴。

這個錯覺也就是很多失意文人都如同深宮怨婦一樣,總感覺自己逢才不遇、時運不濟。而又無處發洩,只好以詩詞來感嘆伯樂不常有、千裡馬常有的際遇。可是辛棄疾的這闕詞完全跳脫出怨婦的範疇,沒有一點哀怨的意思,高明之處就在於可憐白髮生一句,承接上句自己夢想和願望:我也有著雄心壯志,只是已經有了白髮!既然如此,那願望和夢想會怎麼樣,還需要多說嘛?完美地呼應了夢境,又掩飾了上句,無所作為的抱怨,不矯揉造作。

所以這一闋詞,看似豪邁悲壯,實則幽怨哀嘆,猶如妙齡少女顧影自憐一樣。實是可憐得很!

本文歪史原創,讀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有感而作,謝絕抄襲。

相關焦點

  • 初中語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在教師考試中會涉及到不同類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選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一篇著名的詞,作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本詞以豪放的筆法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你們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一、教學目標1.能夠簡述全文大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並背誦。
  •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與陳亮,一對失意主戰派的同病相憐
    他在福建任上並不順遂,因為他對屬下要求嚴格,很不對那些散漫慣了的屬官和州縣令的胃口,時任福建安撫使林枅也對辛棄疾有意見,鬧得不太愉快。但這並未對一向雄心壯志的辛棄疾造成多大的困擾,畢竟這是十年以來再一次為國效力。這年五月, 辛棄疾的知己好友、五十一歲的陳亮,在參加了禮部的進士考試對策時, 被宋光宗趙惇親擢為第一名,也就是狀元及第。
  •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滿江紅(小住京華)》講解
    (6)《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通過場面描寫渲染將士們的昂揚鬥志和豪壯的聲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詞人想像馳騁疆場時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幸好我們還年輕、還懷有夢想,致以夢為馬的青年人之《破陣子》
    我們無法避免遺憾,因為我們在以時間為規則的世界裡永遠不可能成為勝利者,夢想都會煙消雲散。那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回憶以夢為馬的鏗鏘崢嶸歲月為主題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沙場秋點兵原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作者:辛棄疾(南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 統編教材詩詞賞析 l 角聲陣陣夢中尋,華發斑斑醉裡憶——《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
    「文能執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出自《三國演義》,常常用來形容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人,這句話正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真實寫照,他一生夢寐以求的就是親率百萬雄師,馳騁沙場,收復中原,為國效力,但直到辛棄疾雙鬢斑白,他的美好夙願都沒有實現,這首詞正是表達了這種複雜的情感。
  • 辛棄疾和他的朋友圈
    唯與朱晦翁、陳同甫二人交情最篤……」在辛棄疾的朋友圈中,朱熹和陳亮是最重要的兩個人。  辛棄疾南歸之前,勇擒張安國的壯舉朝中盡知,還受到宋高宗召見。朱熹年長辛棄疾10歲,當時就應聽說了辛棄疾的壯舉,並且後來還同他的門生談論過此事。兩人正式相識於辛棄疾壯年之時。在兩人的交往中,還發生過一樁朱熹截獲辛棄疾用商船販運牛皮的尷尬事。1181年春天,時任江西安撫使的辛棄疾用商船販運牛皮。
  • 【名家解讀】辛棄疾《破陣子》
    而且肅殺之氣,也是用兵之時。那麼上片呢,「醉裡挑燈看劍」吶,這是辛棄疾寫給他好朋友陳亮的一首詞。它叫壯詞,什麼叫壯詞?就壯大、豪壯嘛。何為豪壯?喝醉酒了之後,把燈挑亮了,把寶劍拿出來,在燈下看劍,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候戰場的經歷。我們前面說過,辛棄疾是個戰士,是打過硬仗的。百萬軍中取上將,如探囊取物。
  • 《王者榮耀》李白千年之狐臺詞是什麼 李白千年之狐臺詞詳情
    導 讀 王者榮耀李白千年之狐臺詞詳情 時間也抹殺不了顏值。 旅途,永無止境。 狐鳴風嘯。
  • 任志宏時間|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 辛棄疾回憶沙場往事,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傳奇愛國詞人辛棄疾,二十歲時曾為抗金義軍領袖,僅率五十騎就敢深入金營斬殺叛徒。回歸南宋後,辛棄疾原以為可以大展拳腳,收復失土;誰料到終其一生遭到朝中「投降派」排擠,再也未能重返戰場。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賞析《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辛棄疾1162》醉夢沙場,稼軒搵淚!
    愛奇藝看完《辛棄疾1162》,評價滿分。影片根據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公元1162年前後北上伐金的歷史背景,將詞人渴望建功立業、恢復中原、九州一統的豪情壯志通過加入義軍,奪取泰安、兗州等四城,百萬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的英雄事跡表現出來,於千古詞闕中走到愛國陣營面前,讓我們真切感受南宋苟安江南時,中原故土烽煙瀰漫、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危如累卵之勢,同時,也締造了南宋文人幼安、放翁類的錚錚鐵骨,與山河共冷暖的愛國情懷。
  • 辛棄疾壯志豪情的對句詞,慷慨激昂表忠心,氣勢磅礴百讀不厭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是在辛棄疾壯志難酬,自己的理想抱負得不到實現的時候創作的。下面筆鋒一轉,戰馬像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聲像驚雷一樣刺激著耳膜,表現出磅礴的氣勢,我一心知想替國家完成收復的大事,將失去的土地奪回來,能夠留下好名聲,可憐了我這個白髮人啊。將整首詞的感情推向最高點。
  • 推薦一部電影《辛棄疾1162》
    今天看了《辛棄疾1162》這部很不錯的電影,講述了辛棄疾輝煌的前半生。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是一個情感細膩,鐵血柔情的人物。
  • 千古詞人辛棄疾,一生奔波只為國,只恨英雄遲暮,報國無門
    還記得電視劇《慶餘年》剛播出的時候深受大眾追捧,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人公範閒被莊墨韓誣陷《登高》是抄襲其師的詩作那段,範閒為證清白竟然在朝堂上背詩百首,驚呆了一眾朝臣,更是讓莊墨韓當場吐血。在範閒背的詩詞裡面其中有一首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初中語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答辯
    比如每一次的課堂問答都可以視作一個口頭表達的機會等。2.請你說說詩歌的講授中有哪些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參考答案】首先,詩歌的語言較為含蓄凝練,詩歌的用詞有時還可能出現古今異義。因此,對於詩歌的講解應盡力配合圖片,圖片是一種直觀的輔助工具,通過圖片,學生即可將抽象的文字與形象的圖片關聯起來,同時也將抽象的文字與其自身的經驗關聯起來,化抽象為具體。
  • 辛棄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何意?詩詞大會30人錯,外賣哥答出
    為了慶祝勝利,漢軍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之禮,此事就被稱為封狼居胥。後來封狼居胥,也就成為了無數武將的夢想。顯然,辛棄疾在這裡引用霍去病的典故,是有意嘲諷劉義隆:實力不夠,卻還想著能封狼居胥。 理解了這些,咱們就不難選出正確答案A。一首中學時就會背的詞,卻有這麼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典故,說明在背詩詞時,有太多的朋友只知死記硬背,根本沒有想過每個字句的意思。
  • 【詩詞賞析】辛棄疾——《摸魚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書法|遠凡【作者】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 讀辛棄疾,看真英雄
    我們先看辛棄疾表達英雄情懷的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破陣子」是詞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詞題。陳同甫,是辛棄疾的好朋友陳亮。詞的首句,專有名詞叫「起拍」,寫「醉裡挑燈看劍」。我們可以想像,辛棄疾酒喝多了,抽出寶劍,仔細端詳,但見寒光閃閃。「挑燈」,是把油燈撥亮。古代點的是油燈,燈芯容易結燈花,影響亮度。挑燈,其實是挑撥掉燈花,不是把燈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