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宋朝著名的豪放派的詞人,他出生於衣冠南渡以後的山東,以弱冠之齡起事,參加耿京的起義軍,後率眾南歸,出仕南宋朝廷,此後四十餘年力主北伐,是有名的主戰派,一生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是希望恢復中原。可惜鬱郁不得志,因此其詩詞以愛國、豪邁、悲壯為主,風格多變。
辛棄疾·志存高遠,可惜無處施展才華
由於南宋大部分時間以偏安為主,辛棄疾的主張無法切合朝廷方向,所以受到排擠,大部分時間都是賦閒在家,既不能入朝展現自己的才華安邦治國,也不能身著戎裝收復中原。
在賦閒期間,辛棄疾創作了大量的類似唐邊塞詩一樣的詞,這闕《破陣子》就是其中之一,全詞看起來慷慨激昂、意境深遠、豪邁悲壯。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陳同甫,即陳亮,南宋主戰派之一,與辛棄疾喜好相投,但是一樣鬱郁不得志,大部分時間賦閒在家。所以兩人有很多的詩作唱和,另一方面也是抱團取暖、互相安慰。
辛棄疾·理想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在科舉制度產生以後,讀書成為職業。他們最大的志向就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也就是封妻蔭子、名垂青史。但是很多的人都是沒有辦法,只能賦閒在家,變為文人,最後發展出文人雅士,互相唱和,聊以慰藉。
這闕詞就是辛棄疾給陳亮的一首,從身邊的劍回想起當年軍營盛況,畫面從身邊拉到遙遠的戰場,再話鋒一轉述說自己壯志,緊接著從劍裡倒映的白髮,把意境又從戰場拉回現實,一句可憐白髮生顯得無助、悽涼、卑微,壯志難酬,即沒有了卻君王天下事,恢復山河,也沒有贏得生前身後名。
前面的醉裡則是引子,用酒醉勾勒出軍營,給人酒後如夢似幻的感覺,彷佛作者自己回到了當初的戰場,騎著寶馬、鏖戰沙場八百裡,為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而已。但是劍裏白發即殘忍又無情,讓作者立刻清醒,看清了現實,到頭來啥都沒有。可憐吶!
引起共鳴因為並不是辛棄疾一個這樣
這個景象不僅僅是辛棄疾、陳亮以及南宋文人、更加是自有儒生以來的的大部分文人的共同願景,他們都希望建立功名,出將入相,從蘇軾的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期盼到陸遊的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哀嘆一樣,終宋一朝,文人們渴望像盛唐時期一樣可以建功立業,但是一句可憐白髮生將他們的願景夢境一起擊碎,所以能夠引發去巨大的共鳴。因此這一首詞的關鍵詞就是可憐二字。
白髮二字描寫時間流逝,與王勃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對比,更加直白有力,歲月是把殺豬刀,已經兩鬢白髮,當初的理想怎麼樣了?還能怎麼有,這又何止可憐!
歪史認為,作為有抱負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們的最高志向,但是做到這沒有幾個人。到頭來只能一個可憐來總結,道盡了一幹文人的辛酸、卑微與無助。懼怕現實中的自己又不得不活在現實中。理想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己如有天壤之別,可是又能怎麼樣?
可憐自己未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治國平天下就是出將入相,從三五歲起,學成文武藝、貸與帝王家就是他們終極目標,可是,君王的目標卻不是需要他們治國平天下,而是維護君王的統治。君王眼中的天下是一家一姓之天下,是君王一姓私產,讀書人眼中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這個天下有他們一份,所以了卻君王天下事也是了卻他們自己的事。
這個就是造成大部分人壯志難酬的根本原因,讀書人和君王的出發點不一樣的,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讀書人不可能了卻君王天下事,連自己的事也不能了卻。陸遊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現象不是某一個人的寫照,韓愈一封朝諫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也不是一個人處境,而是大部分讀書人的處境。
君王的天下事和讀書人的天下事根本不是同一個事情,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兩人出發點不一樣,最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就不一樣,這就是第一個可憐,讀書人永遠沒辦法達成治國平天下的目標,因為讀書人想了卻的天下事恰恰不是君王想了卻的。
韓愈有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抱怨之詞,他認為沒有人識貨是最根本的原因,但是這個並不正確,歪史認為是伯樂需要的馬不一定就是千裡馬,或許跑八百裡的就夠了。
可憐自己英雄遲暮白髮生
古代儒生的夢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理想化的境界,可是另外矛盾之處就是忠孝不能兩全。長期以來的理想化,潛意識讓大批的儒生認為老子天下第一,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錯覺。
這種錯覺造就了第二個可憐,奔波多年得到的不是當初自己想要的。就像每一個人都努力的活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一樣,當雄心壯志無法實現,往事不堪回首,可是往事並不如煙,一旦對比,現實和夢想產生的強烈的衝擊猶如黃鐘大呂,帶領所以有類似境遇的人產生共鳴。
這個錯覺也就是很多失意文人都如同深宮怨婦一樣,總感覺自己逢才不遇、時運不濟。而又無處發洩,只好以詩詞來感嘆伯樂不常有、千裡馬常有的際遇。可是辛棄疾的這闕詞完全跳脫出怨婦的範疇,沒有一點哀怨的意思,高明之處就在於可憐白髮生一句,承接上句自己夢想和願望:我也有著雄心壯志,只是已經有了白髮!既然如此,那願望和夢想會怎麼樣,還需要多說嘛?完美地呼應了夢境,又掩飾了上句,無所作為的抱怨,不矯揉造作。
所以這一闋詞,看似豪邁悲壯,實則幽怨哀嘆,猶如妙齡少女顧影自憐一樣。實是可憐得很!
本文歪史原創,讀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有感而作,謝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