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專家在交流探討新時代發展過程中,電影如何講「倫理」。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
電影不僅關乎票房,關乎美學,關乎文化,它還講究「倫理」。在網絡時代,各種網絡視頻、遊戲等也會通過電影呈現,如何在新媒體形勢下的電影中保持優秀的道德倫理風尚,摒棄血腥、暴力、庸俗搞笑的價值取向,8日,第四屆(2020)中國電影倫理學學術論壇在西南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中國倫理道德文化在電影中的表現、中國電影倫理學的個案研究等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探討。
本次活動以「中國電影倫理學的學科研究與學派建設」為主題,從影像本體入手,研究和探討由影像在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產生的倫理問題,為中國和人類的影像藝術健康發展提供學術支撐和理論資源。
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中國電影學派研究部部長賈磊磊表示,網際網路時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很多人對這個世界認識的主要路徑是在通過影像媒介,確切地說是通過電視屏幕、電影屏幕、電腦屏喜和手機屏幕來完成的。有人稱現在的這個時代為「四屏時代」。這四塊屏幕傳播什麼,很多人也就知道什麼,相信什麼。如果影像媒介出現了價值的錯位、倫理的失序,那麼就很可能致使人們的思想航船發生逆轉。
賈磊磊以網路遊戲舉例,現在一些網路遊戲中充斥著暴力、殺戮的畫面,而有些網路遊戲也會被改編為電影,如果不加取捨,不經過「過濾」,那麼其中的負面因素就會通過影像的轉換進入到公眾視野中。因此,怎樣在一個網絡化的平臺上建構一種既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基本精神訴求,又能夠符合人類共同價值取向的虛擬世界,是當今面臨的重要課題。
西南大學影視傳播與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袁智忠教授介紹了中國電影倫理學派基於三個觀照視角:「新文科」「中國電影學派」「中國電影傳播和民族文化軟實力視角」進行構建,同時闡述了中國電影倫理學派的建設路徑、價值與意義。
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交流會從多學科、多角度的視角進行學術研討,對於中國電影朝著符合傳統美德、現代意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電影的美學價值、票房等代表了電影的「才」,那麼「倫理」就體現了電影的「德」,應多打造「德才兼備」的電影,傳遞社會正能量。(記者 伊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