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師到底要怎麼樣「傳遞正能量」?
常州濱河小學的繆繆小朋友在生前的作文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段話被他們的袁老師要求修改,袁老師批示的修改標準就是要「傳遞正能量」。
兩節課的作文修改過後,這名十來歲的小女孩大概仍是沒有搞清楚怎樣寫才是「傳遞正能量」,她走出了教室,蹣跚而決然地爬上欄杆,從五年來學習成長的地方墜亡了。
這個活生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在事件最終情況沒有調查清楚之前,從責任方面進行任何評價都為時尚早,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此刻要對這個事件閉口。
袁老師作為任課老師固然是在履行他的教學職責,但他至少在這次作文課上所展現的定式化教學思維和教育方式,是非常令人遺憾和失望的。
「正能量」是什麼?該怎樣傳遞「正能量」?高大全偉正光的趣味,整齊劃一無異議的步調,才是唯一的「正能量」及其傳遞方式嗎?
在那個名字叫做「505一家人」的微信群裡所上演的,或許就是這樣一種前呼後繼的「正能量」場面,以及一堆成年人不落人後的接龍般的「傳遞方式」。
繆繆小朋友墜亡的整個事件中最不可思議的景象是什麼?目前為止看來就是班級家長群裡,一堆成年人一個接一個的點讚了……
「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繆繆小朋友這段稚嫩的文字中,無疑有著銳利如刀的力量。
任何一場家長群點讚大賽的開始,通常都有先知先覺的某位家長去做登高一呼的帶頭人,這種人通常被稱為家長群裡的「戲精家長」。
不要急於認為這樣的家長是表現欲過強,不妨回想一下他們以往種種看上去善意而正義的舉動,再結合起來體會體會繆繆小朋友作文中被老師批為負能量的這一段話。
實際上,小女孩作文中的這段話並不是無感而發,她也並不是不憚以惡意來揣測人心,而是寫在《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中,是建立在她對經典文學故事的觀察之上的。
一個心性天真率直的十來歲小學生,看完了偽善狡詐的白骨精、被蒙蔽的唐僧、被誤解的孫悟空……在作文中寫出的這樣一段話,完全可以作為《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不失為一種對故事內涵的準確概括。
這有什麼不妥?這真有修改的必要嗎?非要改掉真情實感的觀察和表達,堆砌上無病呻吟假大空的空洞詞藻嗎?
如果袁老師是想通過這樣一次作文課教學,讓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學會「傳遞正能量」,那麼他從一開始的做法就是有問題的。
因為他用以啟發學生的材料,恰恰是傳遞批判精神和鬥爭精神的《三打白骨精》,裡面除了正能量之外,還有著更多並不那么正能量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去講,不僅《三打白骨精》不合適袁老師這樣的教學思路,大概整部《西遊記》都是不合適的。因為幼小純真的學生們,未必看不到想不到故事背後的深層次真相。
如果在他們已經看到想到的情況下,仍然生硬地要求他們不能說出寫出,那麼這樣的老師百分之一萬是差勁的老師。
這就是一個差勁老師乃至差勁學校的悲哀,很多時候他們對待真正的熊孩子、熊家長拿不出有效的辦法,卻又同樣無法阻止一個好學生走向絕路……
這樣的事例是很多的——
2019年5月深圳某小學四年級某班同學的全體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班上一名學生的事件一度沸沸揚揚。事件中的這名學生是一個打過全班45名同學的「熊孩子」,突襲同學、上課搗亂就是他彪悍的日常……
2019年9月杭州文瀾實驗學校五年級家長也寫了一封公開信,因為他們班上一名學生及其家長「直接衝擊學校,衝擊課堂,多次以極端方式威脅,謾罵相關孩子,家長,甚至老師」……
2020年5月寧波「象山實驗小學暴力事件」中,同樣是因為一名熊孩子在熊家長的驕縱下,「多次擾亂教學秩序,並多次與同學發生打架事件,辱罵同學甚至往同學身上撒尿、腳踢同學頭部、對同學勒索、剪同學頭髮」……
這些事情都無一例外是經年累月得不到解決,而在最終形成輿情引發廣泛關注後,事情所謂的處理也仍然只是進入到新一輪的妥協,人們沒有從中看到一絲一毫的大快人心的「正能量」結局。
到底該怎麼樣「傳遞正能量」呢?有些老師、有些學校是沒有做好榜樣的,《三打白骨精》乃至整個《西遊記》的故事世界也都同樣沒有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