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發生了一個非常令人心痛的事件:
繆可馨,一個在常州上五年級的小女孩,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衝出教室、翻越欄杆、墜樓身亡。
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難道她平時就是一個問題兒童嗎?
不是的!
繆可馨在家長眼裡,一直是個俏皮活潑的孩子。
開朗大方,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裡跳舞:
枯燥的作業本,在她這裡也有各種有趣和可愛:
作文裡她也展現出自己觀察細膩、思維活躍的特點。
家裡房間貼滿了她各種各樣的獎狀。
前不久的期中考試裡,語文還拿了全班第一名。
但是就這樣一個和家人親近、性格俏皮的孩子,卻在上了兩節作文課後突然跳樓了。
課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警方還在調查中。
但根據家長搜集到的資料,小朋友可能是因為老師對她作文的否定而深受打擊。
老師批改的作文,是小朋友寫的《西遊記》讀後感。
講道理,我認真看了,覺得老師的批改真的很沒有道理。
第一,是小朋友複述故事時邏輯很縝密,每個人做事兒都有原因。老師的刪改固然簡潔了,但每個人的行為都沒頭沒腦的。
不過,老師最新回應,說這些紅圈都是繆可馨自己改的,暫時沒有結論。
第二,老師要求她精簡刪改的同時,直接否定小朋友的讀書體會,認為她的作文負能量。
要她重新寫一次,要「傳遞正能量」,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堅持不懈精神。」
我以為她說了什麼「反社會」的結論,結果仔細一看:
孩子說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迷惑,社會裡有的人內心可能是陰暗的。
這不是從「三打白骨精」中能合理總結出的感受嗎?
難道非要孩子天真地相信世界上只有好人、沒有陰暗,才是正能量?
看網上評論,有人說老師可能是因為認真才嚴格。
可是老師如果認真的話,應該指出來這篇作文最大的問題,是把西遊記的作者寫成了羅貫中。
我無法想像,在這篇作文被老師全盤否定後,一直喜歡寫作的繆可馨內心有多煎熬。她的父母把女兒輕生部分原因歸結到老師身上,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在事情曝光後,繆可馨家長所在的家長群卻發生了讓人意外的一幕。
02
事發後,繆可馨的老師在家長群發語音說自己沒有錯,讓認同的家長點個讚。
於是,下面出現了一長串贊。
要知道,這時候繆可馨的父母還在群裡。
他們正在四處尋求幫助、希望家長群的老師、同學們能夠給出多的信息。
但遇到的都是沉默、迴避。
這時候老師要一句「贊」,幾十位家長們就像沒有感情的點讚機器一樣,都跑出來了。
雖然在三十多個贊後,終於有家長出來喊停,希望能夠尊重體諒一下繆可馨的父母。
但是,也足夠讓人的心也涼了...
其實,老師或許沒有大錯,但家長們的反應確實讓人心寒。
除了這些家長外,網上還有很多人看似冷靜地分析,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真是打不得、罵不得,玻璃心,還是缺乏「挫折教育」。
我明白,很多人小時候都遇到過老師家長的打罵和否定。
但毫不留情的打罵否定,是否就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那些被否定著長大的孩子,看似對外界的批判無所謂了,但他們真的快樂嗎?
如果給他們選擇,他們是願意被鼓勵理解長大,還是被否定責罵著長大?
況且,這時候用玻璃心來描述一個五年級的小女孩,不覺得太殘忍了嗎?
03
繆可馨小朋友的悲劇,讓我心碎以外,還有一點憤怒:
怎麼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還是和幾十年前一樣落後?
所有的行為都要為了學習,所有的學習都必須符合「規範」。
孩子的個性、特長、思想,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發展。
看似為了孩子的學習好,其實是在傷害他們。
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
比如,前段時間有個初中女孩在節目裡和爸爸喊話:
她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至今寫了56本,30多萬字。
因為喜歡寫作,她的文科成績都很不錯。
如果家長能好好培養、鼓勵,說不定今後真的能成為一名作家。
但是,小朋友的爸爸不這樣認為。
他發現了女兒寫小說後,直接把她一筆一划寫出來的小說,都撕了。
孩子用心創造的作品,一瞬間全被毀了。
這事兒換成年人都不一定受得了,小女孩之後也備受打擊,說自己那段時間一直失魂落魄。
但她還是很懂事,說知道爸爸是希望她把心思放在數學上,她也努力了,但真的覺得自己沒有數學天分。
她現在很難過,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信心了。
我原本以為,聽到女兒的控訴爸爸會反省自己的行為。
但實際上,她爸爸是這樣回應的:
更令人窒息的是,在女兒訴說自己的傷痛時,他居然在下面若無其事地「鼓勵」她,說「別人行,你也行。」
我不知道,這個爸爸所做的一切,是否就是網友說的「挫折教育」;
我不知道,經歷了這些的小女孩,是否就是變堅強了、不玻璃心了。
無論這些網友怎麼想,我還是要指出:
這個爸爸的回應,本質上是對孩子缺乏共情能力。
高高在上地打擊孩子、傷害了孩子後,還傲慢地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
而我們的孩子,就在這樣一次次的打擊、不理解中,失去對父母傾訴的欲望、失去發展個性的信心。
變成了所謂認真學習、滿滿正能量、千篇一律的孩子。
何其殘忍,何其可悲!
04
從鍾美美到繆可馨,最近的教育相關事件,都有一個關鍵詞:「正能量」。
繆可馨只是說出了一個現實的道理,沒有攻擊他人或者宣洩仇恨,但也被老師批評不夠正能量。
鍾美美有很強的表演天賦、創作的短視頻也深得網友喜歡。但學校還是覺得「不夠正能量」,勸說他改一改。
我想,這些孩子的創作,歸根結底都是呈現了現實生活中一些真實的場景、普通的道理罷了。
怎麼就成了負能量了呢?
難道一定要孩子們相信世界就和童話一樣、不準他們提出疑問、有自己的思考、有學習以外的愛好,就是正能量了嗎?
難道只有像那些家長一樣,無論老師說什麼,都無腦點讚、聽話、順從,這就是正能量了?
況且,人的情緒會有起伏,沒有人能夠一直積極向上正能量。
我們的教育,不是不準孩子有負面情緒、不讓他們接觸到社會現實,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去面對、消化這些負面信息,因為他們早晚都會面對這一切啊。
就算是為了引導孩子好好學習,也有很多種溫柔有效的方式啊。
比如,同樣是面對孩子寫小說,詹青雲的媽媽就溫柔得多。
詹青雲的這條微博下,也有不少網友也說出了自己被老師溫柔對待的故事。
希望這些事件能夠帶給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一點思考,對孩子多一點尊重和理解。
相信被溫柔對待的孩子們,一定會理解父母老師的苦心,成長真正有堅強樂觀的大人們。
別再繼續延續往日的教育悲劇,拿溺愛當鼓勵、拿殘忍當挫折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