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能量」這個詞在公眾視野中很扎眼的出現了兩回:
一次是在黑龍江鶴崗,當地教育局約談了鍾美美,希望這個因模仿老師在網絡上爆紅的初二學生能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
一次是在江蘇常州,五年級小學生繆可馨的作文本上,袁老師批了五個大字,「傳遞正能量」。
10歲女孩跳樓自殺,只因作文"負能量"
這幾天,又被一則社會新聞扎痛了心:
一個五年級,10歲的女孩繆可馨,從四層教學樓輕輕一躍,結束了自己太過年輕的生命。這大概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悲劇。
根據繆可馨母親的說法,繆可馨是家裡獨生女,活潑開朗,不久前的語文考試成績全班第一,作文成績也一直不錯。
但怎麼也沒想到,她會在上完2節語文作文課後,表情痛苦地跑出教室,翻躍欄杆從4樓墜樓身亡。
據女孩母親在網絡上的發文:女兒之所以自殺,是因為她的作文被老師定義為「傳遞負能量」。
在這篇《三打白骨精》的讀後感中,繆可馨認為白骨精很善於欺騙,於是發出感慨:
「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繆可馨的這篇作文,並沒有得到肯定,老師將這段話劃線標出,並注釋道「傳遞正能量」。除了充滿爭議的「傳遞正能量」,作文中很多生動、充滿畫面感的細節也被刪除。
繆可馨的母親在微博發文稱,「這篇作文被刪了改,改了刪。之後又重新寫了作文,卻繼續被刪,本子中間還撕掉了兩頁紙,我不敢想像繆繆有多受打擊。」
從作文角度來說,她的認識沒有停留在表面,能透過問題看到主旨,具有發散思維,很棒啊。可被老師否定了,理由是請傳遞正能量。試問,現在連表達真實內心感受的權力都沒有了嗎?打著傳遞正能量的藉口,實則為學生設置條條框框,卻不利於她們的成長,
比如說,所謂的傳遞正能量,意味著只讓孩子看到社會美好的一面,不讓孩子去了解社會的陰暗面。結果,孩子以為世上沒有壞人,人人都是善良的,沒有像白骨精一樣會騙人的偽裝者。等有一天,孩子遇到這樣的壞人時,一點辨別能力都沒有,只會被壞人騙走。
再說回這篇文章的批改,對這篇作文中把《西遊記》作者寫成羅貫中,這種常識性的錯誤視而不見,反而大段刪減,圈出或者劃掉那些帶有描述性的,原本可以讓作文更增靈性和趣味的詞語,被老師一改,倒成了白開水般的平白直敘。
改之前與改之後,孰好孰壞,一目了然。
評論裡就有老師說:如果我的學生能寫出如此水平的作文,我呵護都來不及,鼓勵都來不及,哪裡捨得這般批駁她呢?
繆可馨的死,據家長稱是袁老師對孩子有意見,對她去外面報作文班,而不報自己的輔導班有意見,所以是故意整她。還有消息稱,這位老師當堂罰繆可馨重寫作文,還打了她一巴掌。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具體還沒有實錘,也沒有進一步的證據證明,事情還在進一步的調查中。但是可以肯定的一個事實是,繆可馨這位小學五年級的女生,確實走了。
然而就在繆可馨走後,在所有事實都沒搞清的情況下,繆可馨班級的一位家長在家長群裡站出來發了個語音,語音的大概意思就是說:關於繆可馨這件事,認為老師沒有錯的,出來點個讚。
而更令人沒想到的是,就在連警方都沒搞清事實的情況下,這個班級群裡的幾十個家長,竟都跳出來齊刷刷地給這位老師點讚:
我就納悶了,警方都沒調查出個結果出來,你們這群家長,就急匆匆的站出來表態站隊,這是幾個意思?難道是你們覺得點讚能代替證據?還是你們覺得你們人多就是證據?
五年級的女孩繆可馨死了,但是這幫家長,卻站在繆可馨的血上,向這位老師進獻忠誠——這不就是魯迅一百年前文章裡說的「密密麻麻的吃人」嗎?這不就是魯迅一百年前說的「吃人血饅頭」嗎?
警方調查結果還未公布,這時候的這種齊刷刷的點讚、表態、站隊,何嘗不是另一種殺人?繆可馨已經死了,但是這幫點讚的家長,又正在讓繆可馨再遭遇一次「二次死亡」。
繆可馨事件給了我們當頭一棒:
能夠將孩子從我們身邊奪走的,除了災難、事故、疾病,還有可能是刻意打擊、孤立排擠、語言暴力……
孩子就像剛剛長出的鮮嫩的幼苗,未來可期活成大樹。卻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個眼神,周圍的冷漠,而受到傷害。
繆可馨的死,正是老師用刻板的成人化思維來衡量孩子的結果。她沒有看到繆可馨文章的優點,極度否定她,讓她產生了自卑感,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這種對一個成績優異,努力向上的10歲孩子來說,可以說是很致命的打擊。
這種教育方式,是一個老師,家長最忌諱的。很多家長也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打壓孩子,用家長的權威否定孩子,用成人的標準衡量孩子。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利於孩子個性的培養。
如何才能保護好的孩子,避免這種悲劇的再次發生?
致老師:你的言行將影響孩子一生
當老師的你,生命中會遇到很多個學生,每一個學生對你而言,只不過是眾多學生中的一個。然而,對於學生來說,你卻是他生命中遇到的有限的老師。
你要知道,一個老師的言行,真的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所以,懇請當老師的你,如若愛,請深愛;如若教,請全力以赴。
致家長:教孩子面對生活的挫折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不是每一次都會贏,更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同與喜愛。只有當孩子能夠正確對待成敗,正視自己的優缺點時,才能走長遠而寬闊的道路。
同時,爸爸媽媽也一定告訴孩子們: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愛惜自己的性命,因為你是爸爸媽媽心中獨一無二的寶貝。有了任何解決不了的難題,都可以來找爸爸媽媽,父母永遠是你的後盾,家永遠是你的港灣!
致孩子:不要被一時的失敗嚇怕
孩子,從你開始學習走路,就是在不斷練習摔倒,爬起,再次摔倒,重新爬起……有位哲學家說過:「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人生總是五味雜陳,有甜蜜,就會有苦澀。
我們這一生中,要經歷許多的這樣的挫折,才可能迎接一次的成功。就算用盡了全部的努力,人生也不是每一次都會贏。但是輸了也沒關係,這也是一種學習和進步。因為努力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