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湖的慈鯛第二彈

2021-02-22 瘋狂水草

阿傑老師收集的馬鯛179種,ABC(第一個按字母分)屬已發布慈鯛魚賞析大全(點擊可進入),這次瘋狂君把DEFHLM屬發出來啦,最近瘋狂君的百科大全是不是太多了,科普一下,萬一有你想了解的呢!

D屬

1-酋長

學名:Dimidiochromis dimidiatus 

食性:食魚型

體長:27釐米

介紹:在原產地,它們生活在馬拉威湖的淺灘中,以捕食其他魚只的幼魚為生。它們身體的顏色是臀鰭呈橙黃色。

2-國王天使、黃點藍

學名:Dimidiochromis kiwinge

棲息地:開水域

食性:食魚型

體長:30釐米

介紹:本種為大型肉食性慈鯛,所以最好用120釐米以上水族箱飼養他們,在人工飼養環境中他們對食物並不挑剔,很樂於接受各種活餌和人工飼料;性情相對暴躁,尤其在發情、交配階段會變的相當兇暴,其它時間卻能夠和本種或其他種屬的魚只和平共處;不幸的是本種魚只成魚發色較晚,飼養者需要一定的耐心。

2-馬面、藍兜口、將軍鱺

學名:Dimidiochromis compressiceps

英名:Malawi eye-biter

食性:食魚型

體長:25釐米

介紹:水族箱裡頭馬面能夠接受各種各樣的東西飼喂,飼料魚、人工飼料都沒什麼問題,但在幼魚時期比較容易患腹水病,所以需要注意投餵飼料的量;我們飼養者看到的馬面基本上都是藍色的,但在馬拉威湖裡也有黃色的馬面地域型品種。


3-紅兜口

學名:Dimidiochromis strigatus

英名:sunset

食性:食魚型

體長:25釐米

介紹:身體呈藍綠色,胸鰭附近呈紅色;飼養他們最理想的水族箱是750公升左右的,裡面鋪底沙,放一些巖石造景,如果能種上一些水草最好;繁殖的時候,雄魚在水草附近做比較大的窩,在窩的上方抖動身體引誘雌魚前來交配產卵。


4-沼澤雙弓齒麗魚

學名:Diplotaxodon limnothrissa(Turner 1994)

英名:Ndunduma,Masahunju,Jamisoni

特徵:身體細長,非常類似坦湖劍鯊

棲息地:馬拉威湖深水域

食性:肉食性

體長:雄性16釐米,雌性14釐米

介紹:該物種生長迅速,而且壽命較長,它們遊動速度很快,也是天生的獵手,在原生環境中主要在開放水域捕食橈足類浮遊生物為食。

5-約氏矛非鯽

學名:Docimodus johnstonii(Boulenger, 1897)

英名:Putsarihautoja

棲息地:馬拉威湖全域,馬隆貝湖和希雷河上遊

食性:食鱗和魚鰭

體長:25釐米

介紹:它以慈鯛或脂鯉科魚類的鱗片以及鯰魚的皮膚和魚鰭為食,處於繁殖期時有相當深的婚姻色,人們曾在Zimbawe巖附近發現發情的D.johnstonii在水深大約40米的大巖石上守護著自己的領地。

6-伊夫林矛非鯽

學名:Docimodus evelynae(Eccles&Lewis,1976)

棲息地:馬拉威湖全域

食性:食鱗和魚鰭

體長:20釐米

介紹:原生環境中他們一般吃沙子裡頭生活的微小生物,厚厚的嘴唇在採食過程中能夠很好的起到「墊子」的作用。長到成魚以前,這種魚相對來講比較懦弱,而且習性方面也太溫和,所以到一定的尺寸之前最好是和比較溫和的魚只一起混養比較好。另外人工繁殖魚的嘴唇跟野生種相比嘴唇不夠明顯,有一些品質退化,在幼魚時期這種魚的雄雌判斷比較困難。幼魚的卵斑幾乎不能作為雌雄判斷的依據。

E屬

7-厚唇格仔

學名:Eclectochromis ornatus

英名:Maleri thick lip

體長:25

介紹:這種魚長到成魚以前,相對來講比較懦弱,而且習性方面也太溫和。所以到一定的尺寸之前最好是和比較溫和的魚只一起混養比較好。另外人工繁殖魚的嘴唇跟野生種相比嘴唇不夠明顯,有一些品質退化。另外,在幼魚時期這種魚的雄雌判斷比較困難。幼魚的卵斑幾乎不能作為雌雄判斷的依據。


8-大嘴黃肚天使

學名:Eclectochromis lobochilus

英名:Hertae

體長:25釐米

9-金鷹

學名:Exochochromis anagenys

英名:Malawi torpedo

食性:食魚型

體長:30釐米

介紹:它是一種食魚性的慈鯛,在原產地巖石比較豐富的地方會兇猛的追蹤捕食M小型魚,但是在水族箱裡它的習性卻非常的溫和。所以特別是幼魚時期最好是避開和Mbuna屬的魚一起混養。因為Mbuna種類非常容易幹掉他們。總的來說他們是比較容易混養的種類。選擇這種魚的最好的辦法是選擇眼睛和嘴巴的距離長的魚,這樣的魚長大了以後身材很漂亮。成魚最大體長是30公分左右。


F屬

10-雪花豹

學名:Fossorochromis rostratus

棲息地:沙地

食性:食魚型

體長:30釐米

介紹:它有躲在沙裡習性,所以要注意選擇沙子的種類。最合適的是比較細粒的底沙,最理想的底沙是海沙。比如雖然身體沒有長大,但是身體顏色、魚鰭的狀態感覺已經很完美的魚只最好不要選擇,因為這樣的魚是幼魚成長期沒有攝取充足的營養用於成長,最終導致個體較小的。人工繁殖的話,差不多10公分左右就會開始發色,以比較容易判斷性別。


H屬

11-巨人馬面 (黑點天使)


學名:Hemitaeniochromis urotaenia

英名:yellow urotaenia

特徵:身體的側面有斷斷續續的條紋

棲息地:沙地

食性:掠食性

體長:25釐米

介紹:屬於掠食性的慈鯛,它們在野生的條件下主要是吃食其它種屬正在孵化中的魚卵或是幼魚等。所以在投餵餌料的選擇上最好能以可填飽肚子的朱文錦或是去除額劍後的溪蝦為主。它們繁殖的時候沒有做沙窩繁殖的習性。他們會直接把巖石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然後在這個石頭的上面進行繁殖。人工飼養時,最理想的魚缸尺寸是350公升以上的水族箱。        


12-鴨咀倒三角

學名:Hemitilapia oxyrhynchus

棲息地:具有水草的淺灘

食性:雜食型

介紹:這種魚比較溫和,所以最好不要和食魚型的大型慈鯛一起混養。另外,它們遊泳的速度比較快,所以和Aul屬這些比較動作慢的魚只一起混養的話,會直接導致Aul屬慈鯛因吃不到食物而營養不良。最佳的混養對象是紫水晶、埃及豔后等比較強韌的中型慈鯛。如果用人工飼料來餵它的話,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一直餵給紅蟲的話會使他們患腹水病,甚至導致死亡,所以需要在食物中添加一些植物性飼料。


L屬

13-綠遺鼻鯛

學名:Lethrinops furcifer

英名:Green Face , Rounded Head

棲息地:沙地

體長:18-21

介紹:飼養這種魚的時候需要底面積比較大的水族箱。另外它們也比較喜歡含沙子,所以底沙需要保持乾淨。否則,它們容易患腹水或者身體出現其它不良情況。由於這種魚特別的溫和,最好是和非常溫和的坦湖中上層慈鯛(藍劍沙類)或者Copadichromis屬(火冠類)一起混養。餵它時需要給他質量比較好的飼料。冷凍豐年蝦,蝦乾等也可以適當的使用一些。


14-Yellow Collar

學名:Lethrinops sp "Yellow Collar"

棲息地:沙地

體長:9-13

介紹:生活在沙地水域。它們用鰓來過濾沙子,然後吃掉裡面的無脊椎動物。在水族箱裡頭最好是為他們準備一些巖石洞穴以供躲藏,但在水族箱底部和中間的部分要留出一些空地,給他多一點可以好好的遊泳的空間。食餌可以選擇慈鯛專用的飼料、薄片,偶爾餵給他一些冷凍豐年蝦、北極蝦、麵包蟲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不能餵的太多。

15

學名:Lethrinops sp makokola

棲息地:沙地

體長:13-17釐米

介紹:在水族箱裡頭飼養的話,投餵麵包蟲、紅蟲、北極蝦或者乾燥飼料等基本上都沒問題。繁殖的時候他們會在石頭和石頭的中間做比較矮的凹陷繁殖窩。雌魚在「繁殖窩」上方跟雄魚一起旋轉下來產卵,雄魚同時射精,飼養他們最理想的水族箱是400公升以上的,在水族箱裡頭應該為他們準備比較大塊的多孔石頭,這些孔可以為它們提供隱藏、休息的場所,另外,飼養的過程中還需要時刻保持底沙的清潔,防止他們生病。

16-米潤斯天使 馬勒當拿珍珠

學名:Lethrinops microstoma

棲息地:沙地

體長:15釐米

介紹:飼養他們最理想的水族箱是250公升以上的。在水族箱裡頭最好是為他們準備一些巖石洞穴以供躲藏,但在水族箱底部和中間的部分要留出一些空地,給他多一點可以好好的遊泳的空間。繁殖期間,雄魚一般會用沙子來做一個比較大的「火山口」狀繁殖窩,然後引導雌魚過來含卵繁殖,當幼魚開始群遊的時候雌魚一般還會繼續照看自己的孩子,應該說是一位盡職盡責的母親。

17-珍珠孔雀

學名:Lethrinops sp Nyassae Black Fin Mbawa

棲息地:沙地

體長:15釐米

介紹:成熟的雄魚體色呈淡淡的淺藍色。鰓蓋後面呈黃色。在原產地,它們主要生活在沙地水域的淺灘之中。以沙子裡面的無脊椎動物為食。混養比較容易,但是飼養者需要觀察是否受欺負,如果發生這的情況的話,需要馬上做出隔離措施,不然很容易鬧出「魚命」。

18-紅帽珍珠

學名:Lethrinops sp Red Cap

棲息地:沙地

飼養這種魚需要比較高的飼養技術,因為這種魚的習性極其的溫和,在混養缸裡頭經常會出現腹水的情況。所以單獨飼養最好。關鍵是為他們提供:沒有壓力的生活環境和容易消化的飼料。為它們準備好這兩個條件的話,它們幾乎不會出現腹水等不良情況。

19-巴亞士珍珠、白龍佔麗魚

學名:Lethrinops albus(Regan, 1922)

特徵:圓頭,下口

棲息地:沙地水域

食性:肉食性,濾食

體長:13釐米

20-鴨咀

學名:Lichnochromis acuticeps

英名:Malawi Bar

棲息地:沙地

體長:17-20釐米

介紹:由於他們比較神經質,很容易受到驚嚇,所以發色是比較困難,因此混養狀態下缸裡頭幾乎沒有能看到他們完全發色的機會,最好是一段時間單獨飼養比較容易發色。它們的理想的水族箱尺寸是350公升。繁殖的時候他們挖石頭的附近的沙子,然後誘惑雌魚,幼魚經過口孵時期以後就會馬上開始集體遊動。

M屬

21-銀魚雷、1280火箭

學名:Mylochromis ensatus

英名:silver torpedo

體長:20

介紹:人工飼養時最先要注意的事情是要為了它們準備比較大的魚缸!據資料表明,飼養它們的時候需要500公升以上的水族箱。另外,水族箱裡面需要準備底沙和巖石造景,最好是給他準備泥土作為底沙,但是實際飼養時,在缸中鋪上泥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可以用比較小粒的底沙替代就可以了。

22-金斜紋天使

學名:Mylochromis "Mchuse"

英名:Mchuse

食性:沙地

體長:20釐米

介紹:水族箱裡頭給他準備石頭和比較小粒的沙子,而且飼養者需要將沙子保持乾淨。為了吃食它們非常重視自己能夠挖的領土,所以同種類之間的鬥是比較激烈,它們很活潑,而且遊泳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沒有糾纏著欺負別的魚,所以比較容易混養。它們容易習慣各種人工飼料,最好偶爾投餵乾燥豐年蝦、北極蝦、麵包蟲等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如果是人工繁殖種的話,會非常容易飼養。


23-鏟咀斜間

學學名:Mylochromis epichorialis

英名:Amadi

體長:25

介紹:原來這種魚在國際市場曾經紅極一時,但現在早已經變成了比較少見的魚種了。在水族箱比較優勢的成年雄魚的體色會呈現偏綠色的藍色或者深綠色,而且身體的高度也比較高,所以成魚非常的美麗。

在原產地,它們生活在巖石比較豐富地方,在這種地方,他們主要吃貝類或螃蟹等硬殼動物,水族箱裡頭最好給他準備巖石和可以遊泳的十分大的空間,它們很容易習慣各種人工飼料,偶爾投餵一些乾燥豐年蝦、北極蝦、麵包蟲等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會比較好。


24-新領航

學名:Mylochromis ericotaenia

體長:21

介紹:習性比較溫和,以前被稱為適合初學飼養者飼養的魚,但是現在看到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在原生環境中,以攝食沙子裡面的無脊椎動物和為生,飼養他們最理想的水族箱是350公升以上的,還要為他們準備比較大塊的石頭,飼養繁殖容易,雄魚在繁殖的時候一般會用沙子做出一個向內凹陷的火山口狀繁殖窩,然後進行口孵繁殖。

25-美麗馬拉威麗魚

學名:Mylochromis formosus

體長:15-20

介紹:它們分布在馬拉威湖的很多沙底的淺灘水域,吃食沙子裡面的水生昆蟲或無脊椎動物和小魚,它們身體側面有縱向的不明顯的條紋l,成熟的雄魚體色呈藍色,雌魚和幼魚是偏銀褐色,飼養他們最理想的水族箱是350公升以上的,還要為他們準備比較大塊的石頭。,雄魚在繁殖的時候一般會用沙子做出一個向內凹陷的繁殖窩,習性非常的溫和,但是發情的時候可能會跟別魚衝突。

26-依高拿斜間

學名:Mylochromis incola

英名:gold-like Mola , Golden mola hap

體長:12-20

介紹:它們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淺灘,在原產地他們的數量非常稀少,屬於瀕危動物,雖然目前這種魚在國際市場上已經非常普遍了,但是我們幾乎還沒有看到這種魚的機會,特別是澳大利亞等對於觀賞魚進口管理非常嚴格的國家裡,還會對飼養者提醒保護並且限養這種魚。成熟雄魚體色呈銀藍色。幼魚和雌魚呈銀白色。


27-雷伯頓天使、皇冠斜間、七星魚雷

學學名:Mylochromis labidodon

特徵:識別的是它的獨特的帶有牙齒的顎

棲息地:生活在卵石顆粒的湖底

食性:肉食性

體長:15-20釐米

介紹:成熟的雄魚從頭部到背部呈深藍色,腹部呈黃色或者明亮的銀藍色,非常美麗。飼養他們最理想的水族箱應該是250公升以上的,還要為他們準備一些巖石洞穴,底沙應選用小粒底沙,雖然它們也是口孵魚類,但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幾乎沒有繁殖成功的例子,水族交易市場上出現的全部都是野生種,這種魚習性非常溫和,即便是雄魚在發情期也幾乎不會主動佔領地盤。

28-紫藍斜間、黑斜紋天使

學名:Mylochromis melanotaenia

體長:20釐米

介紹:在原產地它們主要生活在馬拉威湖水草繁茂的底面是泥土的深水水域。它們一般用很發達的嘴巴和牙齒來捕食卷貝等甲殼動物.雄魚身體顏色是明亮的藍色,身體側面有斜間。飼養他們最理想的水族箱容積是250公升以上的,還要為他們準備巖石洞穴和小粒底沙,雄魚繁殖的時候一般不做窩,在沙子上面直接繁殖。而且這種魚保護地盤的領地意識沒有那麼強烈,所以比較容易混養。

29-七星Mola

學名:Mylochromis mola

英名:Trianodon , incola mola   

體長:21釐米

介紹:這種魚的身體比Mchuse還大,但是幼魚的時候比較難判別這兩種魚,在原產地生活在繁茂水草的水域或者沙地水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物,水族箱裡頭給他準備巖石洞穴和可以遊泳的開闊空間,它們很容易習慣各種人工飼料,最好偶爾投餵乾燥豐年蝦、北極蝦、麵包蟲等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

30-金斜紋天使


學名:Mylochromis lateristriga

英名:longnose , Flame Oxyrhynchus

棲息地:沙地

體長:24釐米

介紹:在原產地生活在繁茂水草的水域或者沙地水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物,水族箱裡頭給他準備巖石洞穴和可以遊泳的開闊空間,它們很容易習慣各種人工飼料,最好偶爾投餵乾燥豐年蝦、北極蝦、麵包蟲等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

31-Pointed Head

學名:Mylochromis " Pointed Head "

棲息地:沙地

體長:20釐米

32-黃翅斜間

學名:Mylochromis sphaerodon

英名:Trianodon Sandy Shore

體長:20釐米

介紹:它們分布在馬拉威湖全境的各個沙地水域,以沙地上面的貝類為食,水族箱裡頭給他準備用以躲避的巖石洞穴和可以遊泳的開闊空間。非常容易習慣各種人工飼料,最好偶爾投餵乾燥豐年蝦、北極蝦、麵包蟲等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Mylochromis sphaerodon的體形是非常典型的Mylochromis屬體形。但是他的臀鰭呈橙色,這個顏色在Mylochromis魚只當中比較特殊,從這方面特徵能夠很輕易的把它和同種其他魚只區分開來。

33-銀斜間 環紋馬拉威麗魚

學名:Mylochromis balteatus (Trewavas, 1935)

特徵:斜紋

棲息地:馬拉威湖北部地區

食性: 肉食性

體長:最大體長雄性20釐米,雌性18釐米

介紹:在原生環境中,它們主要生活在砂石底部的淺水區域,以2-3隻這樣小規模的群體或單獨個體活動,通過其鰓篩沙子,從沙灘上挖掘無脊椎動物為食,強大的牙齒能夠很輕易的碾碎甲殼類生物的堅硬外殼。在人工飼養的時候也能觀察到它們挖沙覓食的習性。

34-黃斜間、無吸盤馬拉威麗魚

學名:Mylochromis anaphyrmus (Burgess & Axelrod, 1973)

特徵:斜紋

棲息地:馬拉威湖南部和西部地區,Nkhota常見

食性: 肉食性

體長:最大體長23釐米

介紹:馬拉威湖分布的非常廣泛,主要集中在馬拉威湖南部和西部地區,一般生活在水深10米以下湖底為沙質或者有一層薄薄的淤泥的水域,它們會在淤泥中捕食蝸牛和水生昆蟲的幼蟲為食。成年的雄性會在淺窪地的沙灘上建立它們的巢穴,並以此吸引雌性,同樣也採用口孵的方法繁殖。

35-綠翡翠斜間、斜帶馬拉威麗魚

學名:Mylochromis plagiotaenia (Regan 1922)

棲息地:馬拉威湖南部和東南部

食性:肉食性

體長:雄14釐米,雌10釐米

介紹:野生環境下的綠翡翠斜間全年都能夠繁殖,每年的11月至12月是它們繁殖的高峰期,處於繁殖的雄性綠翡翠斜間會遊動到3米深的淺水處,並在水草中清理出一小塊直徑為10釐米左右的小空地.使湖底裸露出沙地,做為自己的繁殖巢,雌性口孵繁殖,21天以後會釋放出仔魚。

人工飼養時最好為它們提供較大的飼養空間,一雄配多雌,它們對人工飼料接受程度也比較高,顆粒、植物薄片、豐年蝦糠蝦等食物都能夠輕易接受,但個人不建議過多的投餵天然餌料,因為這樣做會大幅增加腹水和腸炎發病的機率。

給大家推薦一個好玩的地方

水族微信社區:泡泡盟

PS:是個新創建的水族交流小程序,可以用微信直接登陸,無需下載,無需註冊,使用方便,發帖就像發朋友圈,還有積分可以兌換禮物。(聽說還在招募版主哦~~~)

直接掃描二維碼即可加入:

和瘋狂君一起去一探造景作品之美 ~~~

用對背景的魚缸這也太美啦!

會遊泳的寶石——燈魚

他把這個巨石陣複製回家了!

哇靠?!意想不到的造景.

這波空氣缸美得冒泡泡~~~

把「日落」帶回家呀~~~

自己造個萬聖節的景觀呀~~~

慈鯛魚賞析大全

石頭\/魚兒\/水草,這狀態美呆了~~~

論「中國風」對水族造景的影響

水草如何做出「懸空」的特效?

29歲,重慶人,無子,已婚,膚黑,5年職業造景師.

熱烈歡迎我們的第一個自由專欄作家閃耀登場

國外水族精品店怎麼好看,我都想搬過去住了~~~

開缸旺季,快來領取水草泥開缸哇~~~

把森林帶回家~~~

-素材來源-

圖片來源 |阿傑

整理編輯 | 阿傑/瘋狂君

相關焦點

  • 三湖慈鯛那些事兒~
    三湖慈鯛不是大眾觀賞魚,但是,它們在水族圈的地位絕對可以排進前三。別的不說,單說魚的種類,絕大多數寵物魚都得靠邊站。品種多,數量大,花色全,再加上它們獨特的育兒方式,讓無數愛好者義無反顧地「跳了湖」。最著名的三湖慈鯛要數黃色的非洲王子了,排第二的估計就是藍色的阿里。
  • 馬拉威湖王子一一非洲王子'天藍王子'的介紹及飼養
    在馬拉威湖,大部分慈鯛偏向冷色調,冷色調更有利於它們躲避天故,久而久之,暖色調成為了馬拉威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中國首位三湖慈鯛女博士
    一個美女,是個博士,不只是喜歡三湖慈鯛,而且所從事的就是相關的科研工作。這樣的妹子,酷不酷?酈珊,就是這樣的一個妹子。。事情還得從今年九月份說起。當時馬湖慈鯛中的巖棲類發生了一件大事。Adrianus Konings合作研究非洲馬拉威湖慈鯛科魚類分類與進化。博士論文整理了Pseudotropheus elongatus類群,並且描述了該科1個新屬Chindongo及7個新種。 2015年回國之後,致力於我國淡水魚類入侵的研究,奔赴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開展科考工作。
  • 【魚標本戲說非洲慈鯛】第七章:「三湖」以外的美——不遑多讓的非洲其它慈鯛品種
    例如馬拉威湖的藍兜口、巨人馬面,皇冠馬面同屬Hemitaeniochromis(斑帶麗魚屬)而西非的五星上將,紅寶石等屬於Hemichromis(斑麗魚屬)。這兩個屬從學名上來看,名稱中多了個單詞taenio,這個詞是絲帶的意思(藍兜口亞成體身上的那段黑色橫線),也就是說這兩個屬其實是身上有無橫線裝飾的親戚。沒錯,您所鍾愛的巨人馬面和您一直不看好的紅寶石是血緣較近的遠房表親。
  • 三湖慈鯛攝影教程之相機裝備篇
    圖註:三湖慈鯛-鑽石貝 Lamprologus stappersi 攝影師:康多米  原產地:坦幹依喀湖圖註:三湖慈鯛-太陽斑蝴蝶Tropheus moorii Kasakalawe 攝影師:康多米原產地:坦幹依喀湖
  • 《維多利亞湖聖經》中文版(第一期)
    除了在形式和顏色上的巨大差異,許多獨特的特徵使得馬拉威湖和坦噶尼喀湖的慈鯛聞名: 一個是高度發達的居住習性和巖石的保真度的麗魚科魚類,導致異常高水平的區域和地方內湖區和非常高的物種數量。另一個是馬拉威湖和坦噶尼喀湖的巖棲物種之間以及整個群落之間進化出的迷人的相似性(lowe-mcconnell 1993)。
  • 【魚標本不說「三湖」慈鯛】第一章:加勒比的水墨雋永
    雖不再"三湖",亦不敢忘慈鯛之美,只是賞玩二十年間,閱魚無數,久而久之,總覺寡淡。就在渾噩間,一次偶然,有路魚又重新勾起了我的興趣。甚至夢間也能憶起,心中宛如多份掛念。這般如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之心態,於我實在是遙遠至極了。nandopsis tetracanthus 古巴酋長(雲狀紋路版)
  • 三湖慈鯛顏值高,適應能力強,戰鬥力爆棚,怎麼樣才能混養?
    前言:慈鯛魚是最受魚友們喜愛的魚之一,其中我們飼養最為廣泛的就是三湖慈鯛,主要是因為三湖慈鯛的顏值高,適應能力強。慈鯛原產於熱帶中南美洲、非洲及西印度群島,因具有極高觀賞價值而被引進全球各地,如今已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最常見的外來魚種。其中生活在非洲中部三大湖的慈鯛(非洲三大湖指坦幹依喀湖、馬拉威湖、維多利亞湖),因其變化無窮的色彩、強壯的體魄、優雅的體型、超強的水土適應能力,已成為觀賞魚種的最佳選擇,這就是我們平時所熟知的三湖慈鯛。
  • 200個鄱陽湖容量的馬拉威湖,如何成非洲三國角逐主戰場?
    馬拉威湖深千尺,不及鄰國讎恨深在東非大裂谷帶的山谷之中,藏著世界第四深湖——馬拉威湖。此湖是地塹湖,從自然景觀來講,馬拉威湖可謂是風平浪靜、波瀾不興。然而,馬拉威湖湖畔三國卻暗流洶湧的鬥爭了幾十年,上演了一出現代非洲版本的「三國殺」。
  • 魚店常見三湖慈鯛之非洲王子
    非洲王子原產地非洲馬拉威湖湖濱的礁巖水域,幼年時期非洲王子魚的身體為橙黃色,其身體上的尾鰭、胸鰭上部有兩條黑色條紋直接延伸至尾部;而成年的非洲王子魚,雌魚的體色依然是橙黃色,而雄魚則變為深藍色的體色。非洲王子是一種如同鱸魚一般的典型的鱸形目的體型的魚。
  • 深度好文 - 坦湖的它的慈鯛們
    科學家們估計坦幹伊克湖(以下簡稱坦湖)已有900萬~1200萬年的歷史。坦湖海拔773米,東經29°5'~31°15',南緯 3°20'~8°48'。穿越了四個國家,分別是北部的蒲隆地,東部的坦尚尼亞,南部的尚比亞和西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湖因為其南北延伸長達670公裡,深1470米而著稱於世。它是非洲第二大湖,世界第二深的湖(僅次於貝加爾湖)以及世界上最長的湖泊。
  • 2020年去馬拉威的5大旅遊勝地
    蒙博島蒙博島是一個直徑約1公裡的小島,位於馬拉威湖公園內,那裡以乾淨且從未受到汙染而聞名。例如露營,在馬拉威湖附近遊泳,在大石塊周圍潛水,沿著海灘散步,觀賞數百種熱帶魚類等。馬拉威湖皮划艇是在馬拉威湖的絕妙體驗。馬拉威湖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巨型淡水湖,其中有許多美麗而荒涼的島嶼,因此它將成為遊客停下來的理想休憩場所。腳在這裡。
  • 非洲慈鯛的食性行為
    其中,尤以湖產慈鯛的食性特別值得一提,因為一般河產慈鯛一般只有無脊椎攝食者、藻食者、雜食者而已,但在湖中的慈鯛卻不只如此,還有更特殊的食性,如食鱗性、食海綿性、專食魚卵或魚苗、藻類刮食性及泥食性等。這種高度分化的食性,是因為棲息地特定的生物基底,及被限定在特定區域的緣故。
  • 想要知道三湖慈鯛怎麼養,首先,我們要了解三湖慈鯛生活環境
    三湖慈鯛怎麼養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為什麼大家都喜歡三湖慈鯛呢?因為三湖慈鯛的價格親民,色彩豔麗,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三湖慈鯛非常的好養。一、水質:想要知道三湖慈鯛怎麼養,首先我們要了解三湖慈鯛生活環境,也就是水質問題。
  • 十二位慈鯛新成員參見
    新種學名的中文結合了學名原意與部分俗稱,其緣由與命名邏輯詳情可參閱文章:《名字背後的故事 || 美麗三湖慈鯛中文名錄》。2020年7月,來自中非皇家博物館的Katrien Dierickx和Jos Snoeks描述了一種新的食崽性慈鯛(專以其它魚類的幼苗和魚卵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