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在哭泣!冰川融化坍塌

2021-02-25 和生環保科技

攝影師拍攝到冰川融化的瞬間: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6日報導,攝影師Diane Tuft在北極、挪威和格陵蘭島的冰山取景,拍攝到了極地冰川融化的震撼場景。

她在即將發行的新書裡公布了數十張照片,為人們記錄了「冰封之國」消失之前的「末日景象」。

據報導,北極冬季浮冰的面積降至1442萬平方公裡的新低。這比2015年的水平減少了約9.7萬平方公裡。去年海冰的數量比2015年略多一點,但也幾乎持平。圖為北冰洋上的浮冰。

圖為格陵蘭島的冰山。據報導,南北極去年11月的海冰面積為38年來最低。以北極為例,2016年11月海冰平均面積為908萬平方公裡,比起1981年至2010年同月平均面積少了195萬平方公裡,約等於丹麥的面積。

圖為格陵蘭島西部迪斯科灣的冰山。

Diane說:「過去20年來,我一直都專注於拍攝我們居住的星球在視覺上的變化,而這種變化非常驚人。」圖為格陵蘭島迪斯科灣。

Diane說:「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比地球上其他地區更快,我只能在這些景觀消失前把它們用影像記錄下來。」圖為挪威Isfjorden地區的冰川。

Diane說:「我希望公眾能通過我的照片看到氣候變化的實證,我們需要在一切無可挽回之前想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對策。」圖為格陵蘭島迪斯科灣。

Diane想通過這一組紀實照片呼籲人們關注全球變暖問題。圖為挪威Isfjorden地區碎裂的冰川。

迄今為止,Diane的作品展已經在各地展出,反響熱烈。圖為格陵蘭島一處融化的冰川。

Diane還在書中記錄了自己看到冰川消融的沉重心情以及氣候變化的相關隨筆。圖為北冰洋內的北極圈區域。

Diane為了拍攝照片,使用了各種交通工具(飛機、船、直升機等)以前往各個地區拍攝,整個拍攝周期從2016年夏季持續到2017年。

Diane表示這是一次非常震撼的經歷,「北極冰川消融,海平面上漲,我一度以為北極之行無法實現了。」圖為格陵蘭島消融的冰川。

「幾千年來,北極冬季的海上浮冰都太厚了,導致船隻無法行駛到北極圈內。而現在,由於氣候變暖,我們的船隻一路行駛到了北極圈中。」圖為挪威境內的一處冰川。

Diane希望通過自己拍攝的照片可以引起社會對於遏制碳排放量的相關討論,從而減緩氣候變化產生的各種惡劣影響。圖為挪威境內的冰川。

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南極洲,以及格陵蘭島上的冰川,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不祥的預兆正在快速蔓延:融化的冰川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颶風肆虐,世界各地所有的沿海城市,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漸沉入海底。
  人類文明真的已經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了嗎?

融化速度驚人

  冰川的融化一直以來都對當地居民構成威脅。在過去的30年裡,秘魯流失的冰川超過了總量的四分之一,許多融化的冰川形成了高山湖泊,隨時有爆發洪水、衝毀村莊的危險。當高山冰川融化之後,會對人類社區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比如說,喜馬拉雅山區的一些峽谷裡有一些冰川,在乾旱季節給當地居民提供了飲用水源。一旦這些冰川融化,當地居民就必須尋找其他的水源,或者乾脆搬家。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南極洲直到18世紀才被人們發現,被稱為第七大洲。從那時起,科學家和探險家們就開始不斷搜集關於極地冰原的信息。如今,科學家們最想了解的就是極地冰川的速度融化,因為通過這一數據可以預測海平面升高的速度和幅度。
  但是極地對人類來說,似乎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幾十年來,由於範圍太大,人們一直無法獲得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準確測量數據。極地地區的完整測量圖,包括冰川的重要數據,至今仍然像是一個未完成的拼圖。

在人口近1.4億的孟加拉,不斷升高的海水侵蝕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稻田,為了維持生計,當地的農戶不得不把稻田變成了養蝦場。在美國的阿拉斯加,一部分的永凍土正在溶解,向大氣層中釋放出溫室氣體之一的甲烷氣體,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在其他地區,不斷升高的海平面還伴隨著另外一個自然現象:冰後反彈。在冰河世紀末期,有一塊巨大的冰層覆蓋住了北美洲的部分地區。當冰層慢慢消失,這些被冰層重重壓在底下的土地,就會慢慢的反彈。隨著這些地區的上升,周圍的地區就會下降。


  在美國東海岸的切薩皮克灣附近,這種現象正在發生。在這個世紀末,切薩皮克灣附近的土地下沉將會導致海平面升高大約30釐米。可能這聽起來並不多,但是海平面升高30釐米可能會迫使海岸線向內陸推進至少30米。

 衛星送回的數據讓我們對冰川融化的全球局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然而,人們心中最大的疑問是: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延緩氣候變暖的趨勢呢?我們的行動還來得及阻止即將到來的災難嗎?

  專家們表示,我們應該更嚴格地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即使我們現在這樣做了,海水仍然會持續升溫大概30到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升溫的海水、升高的海平面、再加上融化的冰川,都可能引發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巨大災難。儘管如此,有些事情如果現在不做,我們就失去了降低災害影響的最佳時機,當災難到來的時候,一切就晚了。

相關焦點

  • 南極冰川大幅度崩裂?北極凍土融化現巨型病毒?更大的災難可能正在發生...
    高溫之下,南極冰川和積雪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大幅度崩裂和融化現象。NASA的地球觀測衛星2月發布了2張南極圖片,顯示出高溫對當地冰蓋和冰川的嚴重影響——僅僅9天時間,熱浪就迅速融化了鷹島內20%的積雪,露出黃褐色地面還有融化的池塘(圖中明亮的藍點處)。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北極和南極都是白雪覆蓋的地區,它們一起構成了地球的寒帶。極地冰的主要存在類型是冰蓋。所謂冰蓋是指面積大於5萬平方千米的巨大冰川體,是陸地冰川的特殊類型。 冰蓋是陸地冰的主體,當前僅存的冰蓋為南極冰蓋和格陵蘭(位於北極地區)冰蓋。
  • 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北極熊無家可歸!
    近日,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北極熊無家可歸!我們可以發現,北極的冰川融化已經非常嚴重了。這正是我們人類肆意開發地球資源所導致的結果。我們現在在馬路上,可以見到非常多形形色色的汽車,大量的汽車行駛導致大量的汽車為其被排放,這些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正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
  • 北極永久凍土正在融化,被喚醒的究竟是什麼?
    全球氣候變化,永凍層融化帶來的後果會是什麼?最近,流行文化也將視角投向了氣候變暖環境下古老疾病的威脅。在影視劇《末日孤艦》( The Last Ship)中,雷切爾·斯科特博士正在北極開展著一項絕密的研究任務,以拯救人類。她的目標是在古老的動物遺骸中找到抗體,而這些遺骸會隨著冰床的移動和冰川的融化浮現。斯科特博士的研究船是一艘美國海軍軍艦,為了保護這項絕密任務已經關閉了無線電。
  • 解密南極「末日冰川」融化之謎
    如果把一些極端情況考慮進來:比如南極部分冰川一旦坍塌消融,海平面數字會大大超出預測區間。搭載雷達系統的DC-3運輸機  我們需要重視冰川坍塌的可能性。要具體研究冰川坍塌的可能性,研究員們需要建立一套坍塌消融模型,包括它發生的條件、坍塌過程和物理原理等,這是難點所在,因為冰川坍塌發生在冰面以下幾千米的地方,衛星探測等技術對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對於南極冰川研究的一大挑戰是:地理覆蓋龐大,時間上跨度大。
  • 海平面上升,主要不是因為冰川融化?
    來源:flickr一、北極海冰持續融化,三四十年後可能無冰魏科介紹,全球氣候變化最具風向標意義的幾個參數,一個是全球溫度的增高,另一個是海平面高度的上升,還有一個是兩極的冰雪量。全球溫度升高後,最明顯、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兩極冰雪的融化。
  • 格陵蘭島冰川加速融化,人類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格陵蘭島的冰蓋已經在迅速融化,全球海平面正在急速上升,人類將面對怎樣的未來?格陵蘭島綜合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17日報導,根據周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格陵蘭島的冰川的融冰量可能會比之前預測更多,這也就意味著,格陵蘭島的冰蓋已經在迅速融化,全球海平面正在急速上升。二氧化碳等導致地球升溫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正在加劇這種融化。但專家們所掌握的信息較少,這些冰川在過去是如何變化的?特別是在有衛星記錄之前的幾個世紀冰川是如何變化的?
  • 北極高燒不斷,遠古病毒的「冰牢」正融化
    假設更極端的情況,如果南極冰蓋、格陵蘭冰蓋、陸地冰川等的冰層都全部融化,海平面將會上升約66米,各大洲絕大部分人口最集中、最繁榮、最發達的沿海城市都可能被淹沒。2014年7月1日,在北冰洋海域拍攝的一處冰川。新華社記者 戴天放 攝蝴蝶效應北極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雖然北極海冰只覆蓋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小部分,但其在地球系統中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極海冰不斷融化,會對全球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蝴蝶效應。
  • 瑞士冰川崩塌,阿爾卑斯山被蓋...
    專家警告,阿爾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上,一塊約50萬立方米的融冰,可能隨時融化崩落,周邊居民已經被緊急疏散。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 北極發現新島嶼,高20米,衛星圖上可見
    俄羅斯八名高年級學生(9到11年級)通過衛星圖像在線發現了北極新形成的一個島嶼,具體位置在新地群島,這個團隊的帶頭人是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的副教授阿列克謝·庫切伊科博士。從衛星圖像中可以觀測到謝韋爾內島與冰川之間的冰橋發生斷裂,僅僅幾分鐘之後「新島嶼」就形成了。
  • 三分鐘漲知識系列:南極和北極的冰川為什麼是淡水
    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庫,全世界70%的淡水儲存其中。據考察,南極的冰層平均厚度為1700米,最厚處可達4000米,冰川總體積約為2800萬立方千米,北極的冰層厚度約為2~4米,冰川總體積也只有南極的十分之一。
  • 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阿拉斯加冰川融化可能導致「巨型海嘯」
    據雅虎新聞當地時間10月20日消息,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並警告說,阿拉斯加融化的冰川可能會引發一場「巨型海嘯」,這是一堵極高的水牆,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破壞力。
  • 科學家在北極發現巨大暗河,或與瑪雅文明有關,兩者有何關係?
    甚至在今年年初,北極地區還出現了38攝氏度的高溫,導致藻類泛濫,被一片綠色和紅色所覆蓋,這都是藻類繁殖的結果。很多人覺得在極寒的地方出現植物,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對北極的影響其實這對於北極來說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因為當陽光照射在北極地區的時候,由於一片白色可以將大部分的太陽光直接反射,真正可以停留在北極地區的並不多。
  • 巨型冰川融化,巴鐵700萬人處於險境,中國這次也愛莫能助
    「巴基斯坦」冰川融化七百萬人遇險,引發全世界關注,外國媒體:該重視了。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巴基斯坦的古冰川現已有了融化的趨向,經觀測近期這種趨勢在持續擴大,這將造成 巴基斯坦的河水水位升高。要清楚,巴基斯坦的冰川總面積達13690平方千米,是除開南極和北極以外,冰川規模較多的國家。
  • 蝗災蔓延,冰川融化,病毒橫行:2020年,大自然的絕地反撲,也許無人倖免……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因為氣候變暖導致的南北極地區冰川大量融化。原本壯觀的皚皚冰山,如今幾乎每天都在不斷崩解。(圖源:vice)還有北極。自20世紀90年代起,北極變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2倍。過去6年,更是北極地區最熱的6年。
  • 冰川融化速度比想像還快!北極熊可能提前滅絕,超級病毒正在釋放
    今年夏天,北極圈出現了3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引發全世界的關注,大家都認識到全球變暖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連北極地區的氣候都如此異常,引起了大家對北極地區未來的擔憂高溫導致北極凍土層融化,在地下沉積了上億年的甲烷正在一點點冒上來,現在北極地區海域的海底已經發現了多次甲烷爆發的跡象
  • 阿爾卑斯山脈驚現粉紅色冰川,美麗背後很「扎心」丨小球大世界
    微鏡下放大1000倍的雪衣藻來源丨百度生活在溼潤環境中的藻類來源丨百度原來,雪衣藻與大多數藻類不同,十分耐寒,廣泛分布在北極、南極及其島嶼,以及全球其他極端環境中,如阿爾卑斯山脈、亞特拉斯山脈、富士山和喜馬拉雅山等海拔2500 m以上的雪山。
  • 南極的冰川為什麼比北極少,為什麼南極大陸冰川佔有率會到90%?
    如今,世界上90%的冰川位於南極大陸,北極僅佔9%,而北極佔9%,基本上位於面積較大的格陵蘭島。除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川外,其他地區的所有冰川加起來不到全球冰川總數的1%。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和行星軌道是一樣的。目前認為南北極冰川形成和融化的原因是相同的。為什麼現在90%的冰川位於南極?冰川的形成和消失主要受地球大氣溫度的控制。
  • 看世界丨66°34′N以北再奏「冰與火之歌」 「新北極」影響如何?
    前不久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氣候變暖,2019年全年格陵蘭島融化的冰蓋有近5320億噸,比2012年創下的記錄還要多15%。詳情》》但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正在消失的並不止格陵蘭,整個北極都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 北極的冰拱正在融化,最後的冰區將面臨消失,我們該如何阻止?
    北極最後的冰區正在加速融化加拿大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之間長達數年的海冰,其面積可以達到大約160萬平方公裡,被科學家們稱為「最後的冰區」,也是世界上最厚、最古老的海冰。2019年,加拿大將這裡指定為海洋保護區,並命名為Tuvaijuittuq,意為「冰永遠不融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