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拍攝到冰川融化的瞬間: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6日報導,攝影師Diane Tuft在北極、挪威和格陵蘭島的冰山取景,拍攝到了極地冰川融化的震撼場景。
她在即將發行的新書裡公布了數十張照片,為人們記錄了「冰封之國」消失之前的「末日景象」。
據報導,北極冬季浮冰的面積降至1442萬平方公裡的新低。這比2015年的水平減少了約9.7萬平方公裡。去年海冰的數量比2015年略多一點,但也幾乎持平。圖為北冰洋上的浮冰。
圖為格陵蘭島的冰山。據報導,南北極去年11月的海冰面積為38年來最低。以北極為例,2016年11月海冰平均面積為908萬平方公裡,比起1981年至2010年同月平均面積少了195萬平方公裡,約等於丹麥的面積。
圖為格陵蘭島西部迪斯科灣的冰山。
Diane說:「過去20年來,我一直都專注於拍攝我們居住的星球在視覺上的變化,而這種變化非常驚人。」圖為格陵蘭島迪斯科灣。
Diane說:「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比地球上其他地區更快,我只能在這些景觀消失前把它們用影像記錄下來。」圖為挪威Isfjorden地區的冰川。
Diane說:「我希望公眾能通過我的照片看到氣候變化的實證,我們需要在一切無可挽回之前想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對策。」圖為格陵蘭島迪斯科灣。
Diane想通過這一組紀實照片呼籲人們關注全球變暖問題。圖為挪威Isfjorden地區碎裂的冰川。
迄今為止,Diane的作品展已經在各地展出,反響熱烈。圖為格陵蘭島一處融化的冰川。
Diane還在書中記錄了自己看到冰川消融的沉重心情以及氣候變化的相關隨筆。圖為北冰洋內的北極圈區域。
Diane為了拍攝照片,使用了各種交通工具(飛機、船、直升機等)以前往各個地區拍攝,整個拍攝周期從2016年夏季持續到2017年。
Diane表示這是一次非常震撼的經歷,「北極冰川消融,海平面上漲,我一度以為北極之行無法實現了。」圖為格陵蘭島消融的冰川。
「幾千年來,北極冬季的海上浮冰都太厚了,導致船隻無法行駛到北極圈內。而現在,由於氣候變暖,我們的船隻一路行駛到了北極圈中。」圖為挪威境內的一處冰川。
Diane希望通過自己拍攝的照片可以引起社會對於遏制碳排放量的相關討論,從而減緩氣候變化產生的各種惡劣影響。圖為挪威境內的冰川。
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南極洲,以及格陵蘭島上的冰川,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科學家們認為,這種不祥的預兆正在快速蔓延:融化的冰川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颶風肆虐,世界各地所有的沿海城市,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漸沉入海底。
人類文明真的已經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了嗎?
融化速度驚人
冰川的融化一直以來都對當地居民構成威脅。在過去的30年裡,秘魯流失的冰川超過了總量的四分之一,許多融化的冰川形成了高山湖泊,隨時有爆發洪水、衝毀村莊的危險。當高山冰川融化之後,會對人類社區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比如說,喜馬拉雅山區的一些峽谷裡有一些冰川,在乾旱季節給當地居民提供了飲用水源。一旦這些冰川融化,當地居民就必須尋找其他的水源,或者乾脆搬家。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南極洲直到18世紀才被人們發現,被稱為第七大洲。從那時起,科學家和探險家們就開始不斷搜集關於極地冰原的信息。如今,科學家們最想了解的就是極地冰川的速度融化,因為通過這一數據可以預測海平面升高的速度和幅度。
但是極地對人類來說,似乎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幾十年來,由於範圍太大,人們一直無法獲得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準確測量數據。極地地區的完整測量圖,包括冰川的重要數據,至今仍然像是一個未完成的拼圖。
在人口近1.4億的孟加拉,不斷升高的海水侵蝕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稻田,為了維持生計,當地的農戶不得不把稻田變成了養蝦場。在美國的阿拉斯加,一部分的永凍土正在溶解,向大氣層中釋放出溫室氣體之一的甲烷氣體,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在其他地區,不斷升高的海平面還伴隨著另外一個自然現象:冰後反彈。在冰河世紀末期,有一塊巨大的冰層覆蓋住了北美洲的部分地區。當冰層慢慢消失,這些被冰層重重壓在底下的土地,就會慢慢的反彈。隨著這些地區的上升,周圍的地區就會下降。
在美國東海岸的切薩皮克灣附近,這種現象正在發生。在這個世紀末,切薩皮克灣附近的土地下沉將會導致海平面升高大約30釐米。可能這聽起來並不多,但是海平面升高30釐米可能會迫使海岸線向內陸推進至少30米。
衛星送回的數據讓我們對冰川融化的全球局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然而,人們心中最大的疑問是: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延緩氣候變暖的趨勢呢?我們的行動還來得及阻止即將到來的災難嗎?
專家們表示,我們應該更嚴格地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即使我們現在這樣做了,海水仍然會持續升溫大概30到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升溫的海水、升高的海平面、再加上融化的冰川,都可能引發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巨大災難。儘管如此,有些事情如果現在不做,我們就失去了降低災害影響的最佳時機,當災難到來的時候,一切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