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與柳如是的詩文摯友——程嘉燧

2021-01-18 澎湃新聞

上海嘉定博物館去年曾舉辦「風雅練川:嘉定明清書畫展」 ,不少珍貴的館藏文物首次與觀眾見面,其中明代程嘉燧的畫《摹叔明山水圖軸》,排在展示的前列,頗為引人注目。作為「嘉定四先生」之一的他,祖籍並不在嘉定,但他與嘉定的關係可謂淵源流長。他久居嘉定,廣交郡賢,與之詩文唱和,書畫燕集。好友錢謙益與柳如是的相識,正是得益於他的牽線搭橋,才成就了一段文壇上的「錢柳」佳話。本文由上海書畫出版社

《書與畫》授權刊發。

程嘉燧(1565--1643)

程嘉燧,字孟陽,號松圓、偈庵,又號「松圓老人」,晚年皈依佛教,釋名「海能」,明代書畫家、詩人。程嘉燧的祖籍是南直隸徽州歙縣長翰山,今屬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

程嘉燧的祖父程溶、父親程衍壽均以經商為業。在明代,徽商走南闖北,長期在嘉定做生意,稱為徽商。程衍壽在青年時代就投奔在嘉定南翔的姑父李汝節,後定居於嘉定,並娶了嘉定妻子張氏,「賈於嘉定垂三十年」(明王世貞《新安程君墓志銘》),故程嘉燧的身上有著嘉定的基因。

久居嘉定

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程嘉燧生於嘉定,他的《松圓浪淘集·悼景先亡弟》中,有「餘初還山時,發燥未裹幘」 的詩句,由此可見他孩提時期一直生活在嘉定,直至童年時代才回故鄉長翰山。9歲時,因母親張氏病逝,程嘉燧再次回到嘉定父親身邊。14歲時,與唐時升、金兆登等拜賦閒在家的禮部尚書徐學謨為師學經。他在19歲時,娶嘉定女子閔氏為妻。從此,他就基本上居住於嘉定了。程嘉燧對功名似無興趣,不求仕進,性格散淡,萬曆十二年(1584),在他20歲時,曾參加過縣試,因名落孫山,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

明 程嘉燧 《

秋林圖軸》 弗利爾美術館藏

程嘉燧既無功名,也無職業,沒有正當的收入,故他在嘉定居無定所,有時住在位於嘉定孔廟東鄰墊巾樓,這裡原為舉人汪明際的宅第;有時住在北城的唐氏園,這裡是名士唐時升的宅第,朋友們都對他照顧有加,他也熱愛嘉定。在嘉定這塊民風淳樸,人文積澱深厚的沃土上,程嘉燧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受到眾多大德碩儒的教誨,廣交郡邑文人才士。他與唐時升、婁堅、金兆登、丘集、張名由、張應武、殷都、龔方中、孫履和、歸子顧、李元芳、李流芳等嘉定名流是文朋詩友。他們切磋詩文書畫諸藝,成為詩壇藝苑的卓爾名家。

程嘉燧樂於提鐫後進,曾將青年英才孫元化推薦給徐光啟,讓他培養深造;推薦青年志士黃淳耀去常熟文學家錢謙益家執教;抗清志士侯峒曾與程嘉燧不僅有很深的師生之誼,而且還有書畫之交。

因為久居嘉定,人們已把他看作本地人,將他與本土的文人雅士唐時升、婁堅、李流芳並稱「嘉定四先生」。在程嘉燧的心目中,嘉定的分量也是非常重的,半個多世紀,自己是飲練祁之水,吮吸疁土文化乳汁成長起來的,直至逝世前兩年,他才回故鄉,卻把兩個兒子留在嘉定,圓了想做嘉定人的夢。在長翰山中,他一直惦記著嘉定的良朋勝友、故老鄉親、一水一丘、一草一木,情思綿綿,以迄於長。

明 程嘉燧《

蘆艇笛唱圖 》 故宮博物院藏

擅長詩文

程嘉燧書畫詩文全能,具有多方面的藝術造詣。他精於詩文,而詩更是名重一時,為晚明一大家。其詩風流典雅,娟秀少塵,尤長於七律。他由於喜放浪於山巔水涯,足跡踏遍江南各地,邊遊邊寫,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山水行旅詩。應該說,他在詩畫方面取得的成績與他的行旅經歷有極大的關係,他的行遊詩在流派紛呈的晚明詩壇可謂獨樹一幟。由於程嘉燧精於繪畫,故往往他詩中有畫,時人稱「松圓詩往往有畫想,觀此乃如見其詩」 (清 程庭鷺《練水畫徵錄·程嘉燧》》 。

明 程嘉燧《

孤松高士圖軸》 故宮博物館藏

程嘉燧存詩近1200首,他的詩歌側重於敘寫個人經歷,其一生所歷之大事小事、悲事樂事、家事國事,均能入詩。這一點和唐代詩人杜甫頗為相似。程嘉燧雖不像老杜在詩歌上有創闢之功,但其詩歌內容豐富、娓娓絮語、瀟灑飄逸、引人入勝,藝術特色鮮明。錢謙益尊稱他為「松圓詩老」,「一代詩宗」。

錢謙益

萬曆四十五年(1617),程嘉燧與錢謙益結識,兩人成為忘年交,建立了一生的友誼。文壇佳話「錢柳」(錢謙益、柳如是)之合,也正是程嘉燧牽的線。晚年,因程嘉燧與錢謙益、柳如是夫婦交善,較長時間曾居常熟錢謙益的耦耕堂、拂水山莊,一面優遊山水,登梅圃溪堂,沐水閣雲嵐,觀山間晚翠,詩酒唱和。

柳如是

程嘉燧的詩歌評論也有獨到的見解,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稱:「孟陽好論古人之詩,疏通其微言,搜爬其妙義,深而不鑿,新而不巧,洗眉刮目,鉤營致魄,若將親炙古人而面得其指授,聽之者心花怒生,背汗交浹,快矣哉,古未有也!」遺憾的是,這些評論未見其積集成書,幸而錢謙益的《列朝詩集》保存了很少的一部分。

書畫俱精

程嘉燧繪畫生涯起步於嘉定,嘉定素有「教化之邦」的美譽,這裡的金石書畫藝術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深遠的歷史傳統,明代更是嘉定書畫的重要發展時期。由於當時經濟的長足發展,文化的日益昌明,加上一些文人積極參與書畫的創作和交流,逐步形成了濃厚的藝術氛圍,程嘉燧從小受到藝術薰陶。

程嘉燧在世時,畫名已很大,他與董其昌、李流芳、楊文聰、張學曾、卞文瑜、邵彌、王時敏、王鑑等被譽為「畫中九友」 。程嘉燧的擅山水,兼工花卉。他的山水畫師法「元四大家」中的倪瓚、王蒙,畫風特色是筆墨枯淡,意境蕭然,但氣韻沉厚腴潤,秀逸雅俊,落筆嚴謹,具有典型的文人畫風格。清人秦祖永論及程嘉燧的畫,謂其「深靜枯淡,畫如其人」,「意趣閒逸,思致遒勁,塵俗町畦,掃除殆盡。」 (秦祖永《桐蔭論畫》)。說明他具有革新畫風的精神。「嘉定四先生」中李流芳曾語:「餘精舍輕舟,晴窗淨幾,閒看孟陽吟詩作畫,此吾生平第一快事。」可見程先生畫作品位之高。據稱,程嘉燧平生最矜其畫,「有時甚至一年也不能作成一幅畫」,創作態度極為嚴謹。

明 程嘉燧《金府君墓志銘》

嘉定博物館館藏

程嘉燧的存世作品彌足珍貴,僅舉嘉定博物館館藏的兩件為例。一件是他寫的《金府君墓志銘》,由金氏後人捐獻。此碑由錢謙益撰文,程嘉燧書丹。墓主金兆登,萬曆十年(1582)舉人,嘉定名士,交遊廣闊,與錢謙益、王衡、唐時升、婁堅、程嘉燧、李流芳等均是他的文朋詩友。程嘉燧的這通碑刻寫於崇禎十一年(1638),為他的晚年之作,程嘉燧寫此碑時,距他逝世已不到5年。此碑的史料和藝術價值都很高,程嘉燧的書法作品較為少見,此碑為正楷,程嘉燧寫得十分認真,字字千鈞,一筆不苟,字形結構優美、挺秀,韻味十足。

明 程嘉燧《摹叔明山水圖軸》嘉定博物館藏

另一件是此次展出的《摹叔明山水圖軸》,系程嘉燧晚年所作,在圖右上方,有「崇禎十六年十月,摹叔明本,七十九翁偈庵程嘉燧」 的題辭。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也為程嘉燧去世年。據沈習康《程嘉燧年譜簡編》記載,程嘉燧於崇禎十四年,因訪得古燒松搗煤之法後,離開嘉定,歸故鄉長翰山嘗試研製,至崇禎十六年十二月逝世,由此可知,此畫當為他逝世前兩個月的絕筆,彌足珍貴。「摹叔明本」 表示,這是程嘉燧摹仿元代大畫家王蒙的畫,「叔明」為元代大畫家王蒙的字,王蒙擅畫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皴、牛皮皴,乾濕互用,秀潤可喜。《摹叔明山水圖軸》畫面基本結構,畫面簡約,近皴、遠坡大開合,遠處高峰聳立,山頭點苔較少,有峻拔之感,兩山之間夾著碧江,江上遠處有一片風帆,一個隱士正在船尾駛舟,頓時讓畫面有了動感。近處為一片樹林,樹蔭濃密,樹葉的造型複雜多變,草木繁茂,以示此時為夏日,岸邊有二處四座大小不一的水榭,當為高士的處所,帆船上的隱士也許就要到水榭上會客,而近處的水榭上卻沒有出現人物,一遠一近,一露一藏,在為讀者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此畫深受王蒙特殊境界和美學意趣的影響,以披麻皴筆,隨意松秀,柔中帶剛,筆氣連貫,色彩明潔,頗為豪放,其風格寄秀潤清新於厚重渾穆之中。

(原標題:《程嘉燧其人其作》)

——————

《書與畫》2018年第01期 | 目錄

專題嘉定明清書畫專題

16徐徵偉 簡述嘉定明清書畫藝術

20陶繼明 程嘉燧其人其作

24金曉紅 清王敬銘《山水圖》軸

28寄 廬 文人逸筆 海內孤品—— 清錢大昕《竹石芝仙圖》考述

32林介宇 鼎甲榮光—— 嘉定三狀元及其書畫

風採

名家特寫

75張頌仁 看見山水—— 評徐龍森的山水

品鑑

經典寫真

4羅 寧 徐郙 《行書四屏》

10雲 影 周顥《風雨歸舟圖》

鑑藏視野

42朱浩雲 二○一七年香港秋季首輪藝術拍賣戰況預示著什麼

論道

藝壇縱論

51嚴善錞 玄冥之境—— 讀周凱的畫和他的畫論

58闕長山 學書解惑我求誰—— 追憶書法篆刻名家方傳鑫先生

開卷有益

45許萬裡 古物出洋的親歷者—— 簡評《福開森與中國藝術》

傳法

傳移摹寫

36王學良 倪 弘 歷代名家臨鍾繇諸帖

63張偉平 樹體組構規律——『樹分四枝』的理解

資訊

展事推薦

49本刊記者 展訊、書訊

67劉 嫄 從錯綜複雜的私交關係看吳門派—— 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吳門派展

相關焦點

  • 鑑賞|錢謙益書法《與仲雪等唱和詩書法卷》與柳如是小像
    江蘇常熟博物館近日舉辦「錢謙益與虞山詩派文物特展」,展出文物六十多件,通過大量文物、書畫、古籍文獻,呈現明末清初錢謙益及虞山詩派的成就與影響。澎湃新聞特刊發錢謙益楷書《與仲雪等唱和詩》卷、錢謙益行書王維詩扇頁、柳如是畫像等的鑑賞文章。錢謙益(1582—1664)曾是明末東林黨領袖之一,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鴛湖鴛翼若為開——錢謙益柳如是與嘉興勺園
    南湖煙雨柳如是像      錢謙益、柳如是是明末政壇、文壇上的風雲人物,錢柳姻緣更是轟動一時,而他們的一生尤其是這一段傳奇感情,與嘉興南湖旁的勺園有著不解之緣。 柳如是美豔絕世,才氣過人,有詩稿《湖上草》、《戊寅卓》及尺牘存世,更與張溥、錢謙益、陳子龍、宋徵璧、汪然明、「嘉定四老」等名人及「秦淮八豔」等名妓關係頗深,是晚明文化史上避不開的一個人物。著名學者陳寅恪還專門為其作了《柳如是別傳》的煌煌巨著,可說是空前絕後。
  • 程嘉燧的籍貫問題及其家世姻親關係
    其詩才、文論為錢謙益、王士禎等名流所推崇。因為相近的文學理解和頻繁的藝術交遊,與同在嘉定的唐時升、婁堅並稱「練川三老」,此後縣令謝三賓收錄三人及李流芳詩文刊成《嘉定四先生集》,遂被合稱「嘉定四先生」。繪畫上其成就亦高,筆墨細淨簡淡,創作風格與繪畫理論開啟清初「天都一派」序幕,吳偉業歌之為「畫中九友」之一。
  • 柳如是:最有氣節的秦淮名妓
    可是作為一代國學大師,當時幾乎雙目失明的陳寅恪,卻在貧病交加中拼盡全力,用十多年的時間,由他口述助手筆錄,寫下80多萬字的《柳如是別傳》。柳如是,晚明嘉興人,本名楊愛,字影憐。自幼家境貧寒聰穎絕倫,入吳江盛澤鎮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婢,受其薰染,「博覽群籍,能詩文,間作白描花卉,秀雅絕倫」(《虞山畫志》)。
  • 秦淮名妓柳如是用什麼感動了一代國學大師
    自幼家境貧寒聰穎絕倫,入吳江盛澤鎮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婢,受其薰染,「博覽群籍,能詩文,間作白描花卉,秀雅絕倫」(《虞山畫志》)。她一生著述甚多,流傳下來的詩集有《戊寅草》、《柳如是詩》、《紅豆村莊雜錄》、《梅花集句》、《東山酬唱集》等,此外還有31篇文藻清麗的尺牘和不少風格獨特的書法、繪畫作品。  陳寅恪先生讀柳如是的詩詞,曾有「瞠目結舌」之感。
  • 柳如是:貞女?烈女?豪放女?
    錢謙益號牧齋,江蘇常熟人,明萬曆三十八(1610)年進士。那年他五十七歲。聽說了如是的誓願,他大喜過望,便也熱情地呼應道:「今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乎?吾非能詩如柳如是者不娶。」1640年冬天,柳如是徑直來到虞山錢謙益家中。兩人一見如故,錢謙益即築「我聞室」留其過年。次年六月,兩人結婚。是年,柳如是二十四歲,錢謙益六十歲。錢學士白髮冠帶,備足儀式以正妻之禮明媒正娶柳如是。
  • 經典閱讀 | 《柳如是別傳》
    然後緊接著在《次韻奉答》錢謙益的詩裡,柳如是更是說得直白,把自己比為「神女」,直接向他表達自己愛情的信息…… 柳如是清麗外表,優雅內在,超凡的穿戴舉止,已經讓錢謙益為之傾倒,又從二詩裡得知她的來意,歡喜之情,筆墨難書。在他仕途潦倒之際,得到如此一知己,簡直喜從天降。他急令家人在他家的「拂水山莊」附近為柳如是特築一樓,並親臨現場督工,十天時間,小樓建成。
  • 柳如是,不省油的賢妻
    完全是種五體投地的感覺,柳如是將自己放到對等的位置上就是大錯。於是所有男友都變成前男友,直到遇見詩壇盟主錢謙益。錢謙益認識董小宛,其實在柳如是之前。崇禎十三年夏天,冒闢疆尋訪董小宛,聽說她正陪著錢謙益在黃山白嶽一帶盤桓。據陳寅恪考證,崇禎十三年的冬天,柳如是才扁舟過訪錢謙益的半野塘。柳如是比董小宛大6歲,可能也沒有董小宛美貌。
  • 《柳如是》,一段傾城之戀,一首時代輓歌,於光影世界中遺世獨立
    明清之際,柳如是和錢謙益的情緣離合,除去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卻因時代的變遷被裹上一層濃濃的政治色彩。相悖於時下迷茫的英雄氣,令不知作者為誰的錢謙益大為讚賞。詩文上的惺惺相惜,心靈上的才情相契,讓兩人的命運緊緊地交織在一起。然而,朝堂間,風雨飄搖。半生無報國之途,卻在南國將傾,錢謙益臨危受命,正欲一展抱負,為國守節,卻聞揚州屠城十日。守節與否,如女子守身。大廈將傾之際,也是士大夫抉擇之時。
  • 《柳如是》:此心安,即歸處
    在女性主義被熱烈關注的當下,如果回溯歷史中有哪些女性始終閃爍著熠熠光輝,柳如是是決不可錯過的一位。她是一代江南名妓,位列秦淮八豔之首,是一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即使在晚年身體狀況極差的情況下也要為其立傳的晚明奇女子。2012年,根據《柳如是別傳》改編的電影《柳如是》問世。這部以「新文人電影」著稱的影片,也是中國最後一批膠片電影。
  • 錢謙益最猛門生:打跑孔有德,狂戀柳如是,害死忠義之士無數!
    謝三賓對「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情有獨鍾,但柳如是後來嫁給了當時名滿天下的東林學者錢謙益為側室,這讓謝三賓十分傷心,也極為憤怒,對錢謙益恨之入骨。謝三賓是錢謙益的門生,師生二人從此反目。錢謙益畫像《鮚埼亭集》中的《謝三賓傳》也稱:「謝與錢爭柳姬,幾於操刀。
  • 乘風破浪的萬茜,秦淮八豔的柳如是——亂世佳人,錚錚鐵骨
    ----沈虯《河東君傳》柳如是幼年被賣到前宰相吳江周道登府上,周道登十分寵愛她,有時還將她抱在膝蓋上,教她識字念書。然而府上鶯鶯燕燕眾多,周道登死後,柳如是被賣到妓院。柳如是靠著才智自己從妓院贖身,出來做了船妓。
  • 柳如是家書:胭脂淚背後骨氣凜然的奇女子
    他留給我們的最後一部著作,也是他醞釀最久、寫作時間最長、體例最完備的一部大著,叫《柳如是別傳》。這是後世關於柳如是的諸多著述中,篇幅最長,竟達85萬言,也最負盛名的一部。作為市井傳聞故事女主角的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豔之一,其香豔繾綣旁涉當世多位江南名士,最後嫁與其中多才學卻少骨氣的錢謙益為側室,卻未能逃脫紅顏薄命的成見式宿命。但作為學術研究對象的柳如是,則明顯上了一個檔次。
  • 文人電影脫不開的「煙花柳巷」以《柳如是》引出的文化思考
    而冊中所繪的「河東君」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柳如是。「河東君初防半野堂」是一個讓眾多中國文人魂牽夢縈的典故,也是清代文人始終放不下的繪畫題材。「半野堂」是明末清初一代名士錢謙益的居所,而錢謙益與柳如是的故事,就是從半野堂開始,從柳如是慕名拜訪錢謙益開始,這一典故又被今人稱之為古代社會女追男的經典案例。
  • 【電臺】柳如是:這恰是愛情最傳奇之所在
    前幾年,有一部小眾的國產電影,《柳如是》。依據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改編,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出品,是中國最後一批膠片電影。萬茜、秦漢、馮紹峰主演,服裝場景製作精良,畫風文藝,作為傳記類影片來看,還是比較靠譜的。
  • 柳如是:桃花得氣美人中,柴門迥不開,人從塵外見,詩向靜中來!
    1640年春天,煙雨濛濛,柳如是剛結束一段戀情,從杭州來到嘉興,正是住在煙雨樓對面的吳氏勺園養心情。十月,當時的文壇宗主和政治人物錢謙益來嘉興,遊南湖,有《題南湖勺園》詩。這年的十一月,柳如是女扮男裝往常熟半野堂拜訪了錢謙益。翌年正月,兩人又來到嘉興,同遊煙雨樓,錢謙益寫了名聞天下的《有美一百韻,晦日鴛鴦湖舟中作》贈給柳如是。
  • 《柳如是別傳》與讀書方法
    柳如是/畫讀《柳如是別傳》,亦可從中領悟寅恪先生昭示的讀書方法。《柳傳》中,傳主柳如是的資料背景與錢謙益的資料背景略有不同,有關錢謙益的文字資料較為完整,"蓋牧齋博通文史","旁涉梵夾道藏",當可盡搜文獻,考其詩文之"古典"、"今典"。而柳如是的情形略異,其本人留下的文字資料少些,在"殘闕毀禁之餘",更增加了讀懂柳如是的種種困難。
  • 古代名妓才藝有多高,見識一下花魁柳如是的書畫
    2012年,一部描寫明朝奇女子柳如是的電影上映,男主角之一是久違熒幕的秦漢。作為一個老戲骨,秦漢已經息影多年。之所以重出江湖,據他所說是因為這部戲的人性複雜面太吸引他。的確,柳如是是一位明朝末年的名妓,她不僅有容貌,更有才情。
  • 24歲名妓柳如是為何嫁給60歲老頭?真相令人淚目!
    錢謙益,時年五十七歲,高居禮部侍郎之職,但是因為被查出賄賂,實際是受到同僚排擠,被罷去官職,回故鄉途中,鬱鬱寡歡,就到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落腳,順便遊覽一下蘇杭美景,也散散心。柳如是也是草衣道人的好友,正好在她家,那些日子,她陪錢謙益同坐一船遊覽美景,嬌小玲瓏,美貌動人的柳如是很快博得了錢謙益的好感,她清麗,婉約,別致的詩詞也得到這位大名鼎鼎的詩人的欣賞。
  • 此恨綿綿無絕期丨陳子龍拒絕娶柳如是,到底是幫了她還是害了她?
    這不,當錢謙益出現在柳如是眼前的時候,她真的忍不住眼前一亮,也幾乎完全忘卻了周學士,特別是陳子龍帶給她的傷害! 柳如是又飛蛾撲火一般陷入了另一個愛情故事,不過這個愛情故事跟以往的愛情故事有些雷同。 比如,這錢謙益和周學士一樣,也是個老頭兒,也有家室,他的家人也不同意柳如是進自己的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