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桃花得氣美人中,柴門迥不開,人從塵外見,詩向靜中來!

2020-12-23 美術研究

柳如是(1618—1664),明末清初女詩人、女畫家,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故自號如是。著作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繪畫作品有《月堤煙柳圖》《柳蔭貓戲圖》《人物山水冊》等。

柳如是《人物山水冊》其一,題跋:「為得風騷趣,柴門迥不開。人從塵外見,詩向靜中來。消息須微悟,推敲別有才。吟成誰解愛,幽徑長莓苔。古彝詞長先生為餘作西泠採菊長卷,餘臨古八幀以報之。我聞居士柳如是。」 陳寅恪20年寫就一部《柳如是別傳》 江南是文人墨客心中永遠的精神故鄉。

三月下江南,也許白居易走過,也許蘇東坡走過,也許沈周走過,也許柳如是走過,也許許多敬愛的、喜歡的人走過。不經意間,腳印重合,於是,就走到了常熟,駐足眺望,歷史紛紜而至,如同河裡的雲影,滄海桑田。 「在常熟,聽到了第一聲春雷,仿佛炸在耳邊。博物館俞館長說:『因為自家人呢,雷聲告訴你!』這是冥冥中的天意。在俞館長的陪同下,依次看翁同龢的故居、錢謙益的墓、柳如是的墓、黃公望的墓,依次選幾枚紅葉獻祭。

墓的四周,桃花開,李花開,茶花開。」 讀到老師這則微信,我就看到圖片中有一張墓塋前擺放著三枚紅葉。如雲如織的紅暈,飽蘸生命之美,顯示著歷經滄桑而不衰竭的光澤。是的,紅葉便是活著的歷史,一切都未曾老去。隔山隔水,遙祭江南屬於紅葉的懷想,許多人、許多事便在紅的爛漫中踏歌而來,突破時空的界限,歷史皺紋一般地印出遙遠而清晰的風景。

我問墓是四人中的誰,老師說當然是柳如是。當然,亦是猜想的果然,讀書人一腔心事,難捨紅顏。 關於柳如是,《觚剩》記云:「柳如是,名是,一字蘼蕪,本名愛,柳其寓姓也。丰姿逸麗,翩若驚鴻。性狷慧,賦詩輒工,尤長近體七言,作書得虞、褚法。」又有傳,柳如是號河東君,本為嘉興人。她與東林黨領袖錢謙益的愛情傳奇,就是從煙雨樓相約開始的,一生風塵而富貴,充盈而悲苦。

凝眸紅葉,我咀嚼著「自家人」一詞。 張潮在《幽夢影》中說:「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春至,我雜七雜八買了幾十本書,一一讀後,最喜歡的是《陳寅恪的最後20年》。讀這本書是因為老師推薦,老師研究史學經常言及陳寅恪,十多年前讀過此書,修訂本出來後又買了一本,說是珍藏。我近年來喜讀史書,史學家喜歡的書,就激起了我捧書而讀的興致,豈知拿起書就捨不得放下,讀完後字字句句仍如石子投入了波心,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老師姑蘇歸來三日,風光歷歷如昨,夜深難眠,遂取《祝英臺近》漫成一詞: 又江南,和風渡,縱是無人處。寂寂迴廊,清淺春如許。任他疏影飛紅,歸舟雲斷,風兒碎、閒階微步。 甚情緒?花信樓外枝頭,空枉憑欄目。心事眉尖,況是斜陽暮。桃花李花橫斜,仙源惆悵,誰與共、明朝客路! 感怨之情、哀婉之傷,使人感覺到老師的江南之行當有一種浪漫與感傷的氣質在。

讀詞,讓我把剛放下的《陳寅恪的最後20年》又重新翻開。老師是聽了崑曲《桃花扇》而感。55年前,陳寅恪曾觀桂劇《桃花扇》,感賦二絕,其一: 桃花一曲九迴腸,忍聽悲歌是故鄉。 煙柳樓臺無覓處,不知曾照幾斜陽。 孔氏的傳奇中,香君還只是紅塵看破,黃冠青燈;可桂劇中的佳人已是「殉國堅貞,玉顏同盡」。

這西子之沉的悲歌,也許更能觸及陳寅恪舊日的感傷。劇中李香君之死,可能讓陳寅恪想到「桃花得氣美人中」的柳如是。李香君與柳如是同為明末「秦淮名姬」,都經歷了由明到清改朝換代的大動亂,同有亡國之痛,只是在歷史上柳如是因為丈夫錢謙益去世後被族人逼迫,自縊而亡,悽婉中更悲壯。

我是兩年前才知道陳寅恪的。在湘西鳳凰的陳寶箴世家門口,老師停下了腳步,說到陳寶箴與陳三立父子,也說到陳師曾與齊白石,最後說到陳寅恪。 從陳寶箴世家牆壁上懸掛的老相片中可以找到陳寅恪,他的爺爺與父親曾在鳳凰廳任職,他最愛的長兄陳衡恪是在鳳凰出生的,但小了長兄14歲的他實在是與鳳凰沒有任何聯繫。我這個湘西女子與他更是隔世隔空的陌路人。

那麼長的歷史,那麼多的往事,我只記住了陳寅恪曾經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寫就80餘萬字的厚厚三大卷《柳如是別傳》。一位史學大儒為何要耗如許光陰,為柳如是這位曾經淪落風塵的青樓女子作傳?其實,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經歷的人就會明白,陳寅恪為柳如是作傳,其主旨不在為錢柳姻緣留下翔實的歷史記載,或傳播一段轟動一時又為世俗所詬病的愛情傳說,他是要為一位生於國破家亡的亂世,卻表現出超凡民族氣節和風骨的才女、奇女作傳,是為一種偉大的人格和靈魂作傳。而柳如是這樣的一種「風骨」,與陳寅恪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脈、心靈上是相通的。他讚譽柳如是為「女俠名姝」「文宗國士」,因此「痛哭古人,留贈來者」。

在柳如是墓前,老師言及紅豆。他獻祭的三枚紅葉也讓我想到了紅豆。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開篇《詠紅豆(並序)》裡說:「昔歲旅居昆明,偶購得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中紅豆一粒,因有箋釋錢柳因緣詩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屬草。適發舊篋,此豆尚存,遂賦一詩詠之,並以略見箋釋之旨趣及所論之範圍云爾。」 「灰劫昆明紅豆在,相思廿載待今酬。」斜陽外,又是誰在喟嘆呢? 煙雨江南,凝結了江南的風光之美,也凝住了許多人的江南情結,直直地成了一種意境,涵蘊著自然,也暈染著心情。 我三年前第一次到江南,沒有去常熟,心心念念的卻也是柳如是。於是,在嘉興邂逅了煙雨樓。

煙雨樓的成名源自《陶庵夢憶》,張岱在其中描述:「嘉興人開口煙雨樓,天下笑之。然煙雨樓故自佳。」在近千年的歷史中,煙雨樓是歷代文人惆悵懷舊的詩篇,是眾多墨客濃淡相宜的畫卷,細細品讀,枯寂的心靈霎時泛起色彩,有煙雨,有風月,有心情。凝眸樓門斑駁龜裂的匾額,我心裡暗忖:煙雨無所不陰柔,煙雨樓並不屬於那些文人士子吧。煙雨,泛著聲色的兩個字,詞典解釋為像煙霧那樣的濛濛細雨,卻又不是「霧」,只是在湖面上繚繞升騰的一層水汽,似輕紗,似薄霧,極盡纏綿,極盡婉約。

以煙雨為樓名,煙雨樓不僅有「空空濛蒙」的醉人風光,亦有「精舫美人」「載書畫茶酒,與客期於煙雨樓」的無邊風月,勾引著多少痴纏的魂魄,在夢的一角牽引著薄煙泛波,在月的塵埃追逐著細雨紛飛。 那麼,分煙話雨,氤氳出才情女子獨有的風情。 煙雨樓是錢柳定下姻緣的地方。「就樓中看湖,不若就此間看樓之妙也。」1640年春天,煙雨濛濛,柳如是剛結束一段戀情,從杭州來到嘉興,正是住在煙雨樓對面的吳氏勺園養心情。

十月,當時的文壇宗主和政治人物錢謙益來嘉興,遊南湖,有《題南湖勺園》詩。這年的十一月,柳如是女扮男裝往常熟半野堂拜訪了錢謙益。翌年正月,兩人又來到嘉興,同遊煙雨樓,錢謙益寫了名聞天下的《有美一百韻,晦日鴛鴦湖舟中作》贈給柳如是。錢柳的愛情在鴛鴦湖中發生,他們二人又在煙雨樓定情,在當時明末的士林中被傳為風流佳話。

幾百年沉積的故事,疏疏脈脈,文字描寫總是那樣淡定從容,輕輕地筆尖一轉,足夠讓你游離在滄海桑田之外,唯有煙雨的侵浸才能領悟。 從煙雨樓開始,明清許多畫家、文人熱衷於畫柳如是小像並廣徵題詠,這仿佛成為一種文人的趣尚,抑或,綺思豔想,故國情懷。我曾在中國古代畫集中,見過幾幅柳如是小像。《柳如是別傳》卷首原載有一幅柳如是小像,其容瘦小,而意態悠閒,丰神秀媚,坐一榻,一手倚幾,一手執扇,自跋數語於幅端。

與此不同,明清流傳下來的摹本常見為柳如是夜訪半野堂的女扮男裝,其中有清代乾隆年間人陳栻《河東君初謁半墅堂小景》卷,高40釐米,寬60釐米,絹本設色,款署「己巳嘉平浩吟主人摹為芥園居士」,圖繪柳如是著儒服,頭上戴黑色冠帽,帽前有一小方白玉,身穿白色長衫,翩翩玉立,迎風徜徉河畔,背景空濛。左邊古柳一株,綠影婆娑,柳下湖石一塊。

《月堤煙柳圖》為現存第一件女性畫家創作的山水畫

引首金箋紙上有近人高吹萬行書題字:「河東君初謁半墅堂小景。壬午中秋吹萬居士高燮題。」觀此柳氏畫像,不禁想起清人雪苑懷圃居士《柳如是事輯》中的文字:「崇禎庚辰冬,扁舟訪宗伯,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給,神情灑落,有林下風。」 一個女人以儒巾長衫流傳畫史,可謂江南煙雨發酵了文人的諸般情感,氤氳出人物的情感波蕩和藝術的韻致橫生,留給了男人想像和綺念。

然而,與愛情相比,柳如是的才情端得清雅脫俗,更有書捲紙香之韻。 文學作品中,柳常被用來比擬女子。女子秀眉細長如柳葉,稱「柳眉」;女子的腰若柳條般柔軟,稱「柳腰」。柳如是作為一代名姬,應是柳眉婉秀、柳腰嫋娜。我在書上見過畫家陳少梅的一幅《柳蔭獨倚圖》,據說畫的就是柳如是,雲淡風輕,傍花倚柳,執扇美人如荷姿媚,如柳柔曼,似羞含俏,宛若沾了一絲溼答答的花粉香,掩不住的憂愁卻擾了思緒。「如是之柳」,也正可以說柳如是以柳自況。

她一生坎坷,囿於娼妓身份,感情生活上也多次受挫,屢遭排擠,因此養成了多愁善感的藝術氣質。在她的筆下,有數十首楊柳詩詞,有院中柳,竹邊柳,湖邊柳,波上柳,煙中柳,風前柳,雨中柳,夢中柳,月下柳。她的柳與柳花有著美,有著高貴,有著愛情,有著痛苦,有著自由。在繪畫上,她更以匠心之筆塑造著「柳」的形象和意境。

柳如是詩、書、畫無所不能。柳如是的一卷三十一通尺牘很有情致,用詞用典都有十分濃麗的色調,處處透露著這個女子的絕世聰明。對她的詩文,明人評價甚高,稱其詩「閒情淡致,風度天然,盡洗鉛華,獨標素質」。翁同龢則稱許她的書法:「鐵腕拓銀鉤,奇氣滿紙。」

翁同龢是清朝同光年間的書法大家,對一個淪落風塵的弱女子的書法竟有如此高的評價,實屬難得。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也稱讚:「河東君之書法,復非牧齋(錢謙益)所能及。」 我想,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重新審視這位身份特殊的女畫家。在那個漫長而又黑暗的社會中,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大家閨秀,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永遠處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中,更何況是妓女。

但與其他妓女不同的是,柳如是努力地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屈服命運的安排,種種行為是不被當時社會認可的。她總是游離於清規戒律之外,一方面受到傳統的責罵,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才華氣概徵服了許多高才名士,他們無不被她的才氣所傾倒,以至於她的詩書畫得以流傳至今。 我不懂書法,經常捧讀柳如是的尺牘,最喜歡的還是她的繪畫。《汪氏珊瑚網名畫題跋》中記載:「松陵盛澤有楊影憐,能詩善畫。

餘見其所作水仙竹石,淡墨淋漓,不減元吉、子固。」由於她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就嫁給了名士錢謙益,生活穩定富足,並且兩人相敬如賓,所以她的繪畫風格大部分清新典雅,並賦有詩文,顯示出一種文人畫傾向,且有大膽追求獨立自由的「自語性」特徵。這與生活相對不穩定的其他妓女畫家是有所區別的。

比如她早期的《花卉冊》,畫於絳雲樓的《柳蔭貓戲圖》,沒有標明時間的《山茶鳥鳴圖》《梅骨水仙圖》《魚嬉圖》,等等。繪畫手法多樣,有筆墨淋漓的寫意畫法,也有細緻淡雅的工筆畫法,並且她注重觀察自然,有時會進行花鳥寫生,因此畫面生動無比。 《柳蔭貓戲圖》是一幅設色工筆畫,整個畫面清新淡雅,在一片草叢中臥著一隻大貓和兩隻正在嬉戲玩耍的小貓,它們身後有一大株正在怒放的牡丹花,淡淡白、淺淺紅,牡丹底下還有一叢黃菊正悄然盛開。

《河東君初訪半野堂小景》

無論是對花還是對貓的勾勒都十分細緻工整,線條流暢;花卉的枝葉和草地則用沒骨的方法,設色雅致而不落俗套。這充分展現了柳如是高超的繪畫技巧,以及她創作時的心態。大貓的安逸、小貓的嬉戲和花朵的綺麗表明此時柳如是正處在一種安逸穩定的生活之中,沒有對生活抱以不安。

畫中左下角的落款為「如是女史柳隱寫於絳雲樓」,右上角還有錢謙益的題詩,可以看出她此時已經和錢謙益結婚,身份從妓女轉變為姬妾,獲得了自由,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 但是,從柳如是廣為流傳的畫作可知,她的創作題材還有山水,或純水墨,或設色,或工筆,或寫意。

《月堤煙柳圖》是柳如是的山水代表作,亦為一幅以柳自況的作品。《玉臺畫史》中記載:「柳所畫《月堤煙柳》,為紅豆山莊八景之一。」山水題材在當時女性畫家的畫作中,是非常少見的。故而,《月堤煙柳圖》作為現存第一件女性畫家創作的山水寫生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特殊性。「如是我聞畫於花信樓中」,這是柳如是的即興之作,也是對景寫生之作。

此畫主要描繪了紅豆山莊的其中一景,四周楊柳籠煙,石城環抱,花信樓就處在這樣的美景之中。圖上有錢謙益寫的跋:「癸未崇禎十六年(1643)寒食日,偕河東君至山莊,於時細柳籠煙,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東君顧而樂之,遂索紙筆坐花信樓中圖此寄興。」此畫是一幅春景寫生圖,設色清雅淡素,線條纖弱,以意奴筆;長堤環繞,微月半掩,亭臺畫舫點綴高樓垂柳,微風徐徐中小桃初綻,柳色漸行漸遠,淡到無痕。

古有「寒食插柳」的習俗,試想錢柳二人趁著寒食節到城外祭祖,然後來到拂水山莊,遊玩踏青,晚間留宿於此,賦詩作畫,清雅之舉,殊有情味。陳寅恪於此處按語:「此詩『桃花』『楊柳』一聯,河東君之繪出實同於己身寫照。」從如是之柳,到寒柳,再到月堤煙柳,是柳如是生活狀態變化所導致的內心情感變化。

婚後,錢謙益對柳如是寵愛倍加,為其築「我聞室」,建「絳雲樓」,兩人終日流連於月堤煙柳之間,優遊卒歲,談詩論文,於是,找到人生歸宿的柳如是不復此前的傷感,如是之「柳」也沒有了之前的寒意,轉而變得婀娜多情,清新愉悅。

然而,那個時候明朝正處飄搖之中,閨中人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尋常婦人,戚戚然心生憂家憂國的愁緒。《月堤煙柳圖》也因此表現出煙月籠罩中那一抹淡淡的憂傷。「此去柳花如夢裡,向來煙月是愁端。」也許,女子一旦有這樣的憂傷就會比男子更為動人心魂。 後來,柳如是在明亡之際勸說錢謙益與她一起以死殉國,在錢謙益公開降清又犯案被捕後幾瀕於死救夫出來,在錢謙益去世後以死保全錢家。

柳如是《月堤煙柳圖》

三百多年後,老師在柳如是墓前感嘆:「石柱上刻著柳的句子『淺深流水琴中聽』,其實,我更喜歡她那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這句詩出自柳如是的《西湖八絕句》:「垂楊小院秀簾東,鶯閣殘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該詩前句柔媚婉轉,寂冷纏綿尚不脫多情女兒傷春故態,然而人所不能料及的是末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陡然翻起,使人如同瞥見蒙蒙煙雨之中,一位婀娜娉婷的纖纖女子正獨自漫步於青苔小徑之上,春寒料峭,垂楊嫩柳青翠可憐,正是眼前寂寥無行處,回身不忍之時,忽地千樹萬樹桃花同時怒放,燦若雲霞,花影人面交相輝映,光豔絕倫,不由使人神醉。

相關焦點

  • 《柳如是》:此心安,即歸處
    《柳如是》劇照(源自網絡)相見時,柳以女子的情態作詩「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讓錢領略到她的才貌雙全;錢以「近日西泠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和詩,也讓柳在心裡悄然種下情根。一方面,兩人相遇時,錢已經人到壯年,不似少年的青春熱血,他在她面前沒有足夠的自信;另一方面,柳也剛剛經歷了一段無果的情,情對此時的柳來說,太難了,而且當下國運動蕩,她怕在錢心裡,與報國相比,自己沒有那麼重要。然而,當錢牧齋幾番誠懇地向自己表明心跡時,柳如是被他真摯的心意深深打動。
  • 熟悉的柳如是和不熟悉的汪然明
    當然,《三十》不盡如人意的結局和《浪姐》漸漸向同質化女團靠攏的後半程,同樣體現出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飄搖的晚明說到獨立女性,沒人會想到古代中國,更不會想到晚明。而一代國學大師陳寅恪老先生,於浩繁的中國歷史中獨獨鍾情於她,特意為她寫了一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柳如是別傳》,開人物別傳之先河,更是在學術界為她披上了一層神聖的面紗。
  • 經典閱讀 | 《柳如是別傳》
    書生餓眼,見錢但不在紙裹中,(天祿琳琅書目作「但見錢在紙裹中。」)可為捧腹。司馬得此十篋,乃今時書庫中寶玉大弓,當令吳兒見之頭目眩暈,舌吐而不能收。不獨此書得其所歸,亦差足為絳雲老人開顏吐氣也。劫灰之後,歸心空門,爾時重見此書,始知佛言昔年奇物,經歷年歲忽然復睹,記憶宛然,皆是藏識變現,良非虛語,而呂不韋顧以楚弓人得,為孔老之雲,豈為知道者乎?司馬深知佛理,並以斯言諗之。
  • 風塵才女《柳如是》:天生我是英雄骨,何必安排女兒腸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柳如是選擇南下蘇州那年當柳如是在好友草衣道人的居所,寫下那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連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竟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女子。也正是這樣一個契機,她與東南文宗錢益謙,漸生情愫。
  • 乘風破浪的萬茜,她演繹的風塵才女《柳如是》史上最為經典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柳如是選擇南下蘇州那年當柳如是在好友草衣道人的居所,寫下那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連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竟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女子。也正是這樣一個契機,她與東南文宗錢益謙,漸生情愫。
  • 鴛湖鴛翼若為開——錢謙益柳如是與嘉興勺園
    從記述中可以看出,吳昌時家班演出的《牡丹亭》,無論聲腔表演還是服飾裝扮應該都是十分雅致的,所以才能「不須粉項與檀妝」、「歌舞場中別調清」。   錢謙益、吳偉業、吳昌時等人時常在勺園中商量時局、尋歡作樂。在錢謙益的詩中,多次寫到勺園,如這首寫於崇禎十三年(1640)《題南湖勺園》:「寒園竹樹正蕭蕭,幾度南湖影動搖。有雨雲嵐渾欲長,無山翠靄不曾消。
  • 「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她飾演的《柳如是》最經典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柳如是選擇南下蘇州那年,她21歲,歷經歲月變遷,卻比尋常女子更多了幾分成熟穩重。無論生活多麼無依無靠,仍要笑著活下去。當柳如是在好友草衣道人的居所,寫下那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連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竟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女子。也正是這樣一個契機,她與東南文宗錢益謙,漸生情愫。
  • 《柳如是》,一段傾城之戀,一首時代輓歌,於光影世界中遺世獨立
    詩如其人,柳如是詩作中開闊的胸襟,高昂的民族氣節,非任何時代的女詩人所能比擬。也正因如此,國學大師陳寅恪願耗十年之功,為其作《柳如是別傳》,此絕非僅僅為一青樓女子作傳,更是為自己敘寫心史。柳如是》始終充滿著濃鬱的文人氣息,在細膩靈動的鏡頭中,散發著散文詩般的韻味。1、 形散而神不散的敘事表達不同於情節緊張的劇情片,《柳如是》的整體敘事結構上略顯鬆散。
  • 柳如是:貞女?烈女?豪放女?
    秋深後,柳自松江移居盛澤,仍藕斷絲蓮。她寄書給子龍,寫下了《踏莎行·寄書》:花痕月片,愁頭恨尾,臨書已是無多淚。寫成忽  被巧風吹,巧風吹碎人兒意。        半簾燈焰,還如夢裡。消魂照個人來矣。開時須索十分思,緣他小夢難尋視。 這是兩人的酬唱之作。
  • 文人電影脫不開的「煙花柳巷」以《柳如是》引出的文化思考
    而冊中所繪的「河東君」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柳如是。「河東君初防半野堂」是一個讓眾多中國文人魂牽夢縈的典故,也是清代文人始終放不下的繪畫題材。「半野堂」是明末清初一代名士錢謙益的居所,而錢謙益與柳如是的故事,就是從半野堂開始,從柳如是慕名拜訪錢謙益開始,這一典故又被今人稱之為古代社會女追男的經典案例。
  • 人人都愛《柳如是別傳》? | 小滿書房
    《柳如是別傳》是民國國學大師陳寅恪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知者甚多,讀者寥寥。《柳如是別傳》耗時十年,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柳如是固然是一名奇女子,但是其在歷史中分量似乎並不重,為何陳寅恪要選擇她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學術作品的主題?
  • 古代名妓才藝有多高,見識一下花魁柳如是的書畫
    2012年,一部描寫明朝奇女子柳如是的電影上映,男主角之一是久違熒幕的秦漢。作為一個老戲骨,秦漢已經息影多年。之所以重出江湖,據他所說是因為這部戲的人性複雜面太吸引他。的確,柳如是是一位明朝末年的名妓,她不僅有容貌,更有才情。
  • 柳如是:最有氣節的秦淮名妓
    《柳如是別傳》,原題《錢柳因緣詩釋證稿》,是陳寅恪先生最後一部著作柳如是14歲時被年逾花甲的退朝宰相強娶為妾,柳如是得到專寵。狀元出身的退朝宰相非常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常把她抱於膝上教她這個教她那個。
  • 《柳如是別傳》與讀書方法
    例如,《柳如是別傳》上冊,主要是講柳如是和天才詩人、抗清志士陳子龍的愛情故事,這一發現是寅恪先生的原創,謝國楨先生在《方以智年譜序》中寫道:"如書中所記……柳如是與陳子龍遇合的逸事,原為人們所不注意,一經寅恪師的揭露,三百年前的社會興亡,使人如在目前。我讀後惟有惶恐俯首再拜,不敢讚嘆一辭"。
  • 萬茜「五大」古裝角色,「南枯月漓」蛇蠍美人,柳如是迷倒眾生!
    一、柳如是--2012年電影《柳如是》劇中柳如是是青樓的頭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主張男女平等,關心家國大事。而在政治風波中歷盡爾虞我詐的錢謙益(秦漢飾),身心疲憊,縱情詩酒卻又心懷社稷。機緣湊巧,他們以詩為媒,惺惺相惜,因為互相欣賞走到了一起。
  • 柳如是家書:胭脂淚背後骨氣凜然的奇女子
    與士人縱談時勢、和詩唱歌。更以豪爽不羈的態度追求過幾個優秀男人。最初是與柳如是年齡相仿的宋徵輿。宋徵輿放在今天算是個才華橫溢的富二代。自山居晚香堂壽慶後,宋就戀上了柳,緊追不捨。柳如是見其情真意切,決定以身相許。倆人熱戀了兩年,宋徵輿的媽不樂意了。心想我一名門望族哪能娶一妓女做兒媳?收了賄賂的松江地方官府,便出臺了一個很扯的規定:外地人不得在本地做妓。
  • 唐寅題圖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2.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業錢。3.《落花圖詠》春盡愁中與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風。鬢邊舊白增新白,樹底深紅換淺紅。漏刻已隨香篆了,錢囊甘為酒杯空。
  • 詩詞 | 初見,是一樹桃花開
    《詩經》裡曾有過的千年惆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依舊在悵惘著那些年年染遍春色的桃花女子。歲歲年年,當紅顏老去,惟有桃花依舊笑春風。人生的初見,在一樹桃花裡,早已物是人非。 而他的心情卻是失落至極,鬱悶至極。走著走著便來到了城南,他口有些渴了。抬眼望去,一處紅牆綠瓦的小院掩映在桃花深處。輕扣柴扉,一聲,兩聲。門裡傳來柔美的問詢,一應一答,那美麗的場景,宛若一首優美的桃花詩。柴門開處,一個清新嫵媚的女子,鬢髮如雲,紅顏花面,青衫羅裳,婀娜妖嬈,帶著幾分矜持,幾分羞澀,亭亭在桃花影裡。兩顆年輕的心,便在美好的春光裡有了最美的初相逢。
  • 桃花開得不容易——《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今天,當人們唱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沉浸在歌曲所營造的美好意境中時,你可曾想到,這朵「桃花」是怎樣含的苞?如何開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