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2020-12-26 瀟湘晨報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一次性餐盒是什麼垃圾?

用過的一次性餐盒是其他垃圾。一次性餐盒多數是由塑料製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汙染,投放垃圾的時候要注意將它投放到其他垃圾箱內。

用過的一次性餐盒因為有剩飯、剩菜和油漬殘留,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要重新清洗,會增加勞動成本。高成本讓回收得不償失。

塑料垃圾到底有什麼危害?

廢舊塑料包裝物由於很難降解,會造成長期、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其次,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會導致動物死亡。

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也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因無法保證質量很難回收利用。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漲姿勢丨一次性飯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漲姿勢丨一次性飯盒是可回收垃圾嗎?: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
  • 垃圾減量36計·餐盒回收|外賣餐盒有了新去處 上海社區首次將餐盒...
    圖說:餐盒回收箱 金旻矣 攝(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又髒又油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在上海的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總被歸為「幹垃圾」丟棄。但其實,許多一次性餐盒,是可以回收並循環再生利用的。記者今天獲悉,近三個月來,共和新路街道4個小區的居民,已經漸漸習慣將外賣餐盒交給「回收箱」,餐盒平均減量回收率達到75%。這也是外賣塑料餐盒首次作為單品類,在上海社區內做到回收減量。在東方公寓、嘉利明珠城、和源名邸、永樂苑等小區裡,從去年9月開始,悄然出現了幾個藍色的回收箱。居民可以將PP材質的一次性餐盒,清洗乾淨,扔進這個箱子,並由專門的清運公司運走。
  • 「巴士」吃餐盒 杭州西湖區開通一次性餐具垃圾清運專線
    「在我們這裡,用過的一次性餐具是可回收的。」正是午餐時間,杭州西湖區蔣村街道西溪銀座寫字樓裡,一名吃完外賣的年輕人,熟練地把餐盒裡的食物殘渣倒進綠色的「易腐垃圾」桶,然後將餐盒放入藍色的「可回收物」桶。
  • 國內首創|循環外賣餐盒+餐盒回收櫃,破解塑料汙染
    與此同時,隨之而產生的一次性餐具垃圾問題所帶來的環境壓力也日益緊張。圖 | 源於艾媒數據中心一次性塑料餐具因其降解難,回收難,大部分只能被當做垃圾處理,處理方式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會給環境帶來嚴重汙染。此前,我們曾經討論過不同的一次性餐具的替代方案,比如,「共享餐盒」模式。
  • 垃圾去哪了|外賣餐盒也能在線預約、上門回收了!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垃圾去哪了」第三集:回收圖說: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主要針對可回收利用的資源進行回收、分類、中轉。圖說:自從垃圾分類正式施行後,浦錦街道的居民享受到了定時定點回收垃圾的方便,現場將可回收垃圾交給回收員,稱重後就可以拿到錢一口價:滿足條件下單預約梁爽一邊幹活一邊告訴記者,之所以被稱為「環保騎士」,是因為中轉站還有另一種回收方式—
  • 鋁箔餐盒成升級限塑令下破局者,綠色,健康,可回收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點外賣,而外賣包裝自從誕生之日起,廣泛應用的塑料餐盒,泡沫餐盒,就和有害,垃圾等詞劃上了等號。那麼既環保又實用材質的餐盒,成為了眾多餐飲老闆的訴求。其實,很多企業也注意到了,鋁箔餐盒很符合這個特點。鋁箔餐盒保溫性能佳,可回收,隨著環保問題的凸顯,消費的升級,很多餐飲店,比如小龍蝦,烤魚,花甲,煲仔飯等這些都已經開始使用了。
  • 外賣餐盒垃圾成災,每天覆蓋上千個足球場!
    環衛工人表示,垃圾總量多,塑膠袋比較多,多數都是泡沫的,工作量會大。為了節約成本,商家在送外賣的時候,大多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餐盒。而即便是環保材質的餐盒,也往往被當成一次性用品,用完即棄,再利用率極低。按一單外賣只用一個塑膠袋和一個塑料餐盒,每個塑膠袋和塑料餐盒均為0.06平方米計算,粗略估計,每個訂餐平臺每天產生的廢棄塑料的面積,就能達到240萬平方米,大約相當於336個足球場。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了回收。而現在,外賣商家所提供的餐盒,除了環保紙質餐具、聚丙烯(PP)餐具外,還包括四年前解禁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它們的回收利用情況分別是怎樣的呢?
  • 線上生鮮外賣火爆,誰為餐盒垃圾買單?
    生鮮、熟食的包裝之痛記者算了一筆帳:以高菲常點的外賣為例,一份價格為30元的單人套餐,包含4個一次性餐盒和餐具。如果一周點十次外賣,就會產生40個一次性餐盒。像高菲這樣的單身上班族在城市裡數量龐大,一日三餐所帶來的餐盒垃圾數量驚人。對主婦張可來說,她採購生鮮食材產生的垃圾主要以泡沫箱保溫箱為主。
  • 奶茶杯、餐盒、玻璃瓶……是什麼垃圾?怎麼扔?這回全說清了!
    小夥伴們還記得嗎?>必須投放到藍色可回收物桶裡根據市垃分辦印發的《指導目錄》低值可回收物共分為5大類那麼 到底怎麼投放這類垃圾才既正確又環保呢?跟著日報君學起來吧↓↓外賣餐盒、牛奶盒怎麼投放市民在投放牛奶盒、飲料盒等前,請把盒內剩下的液體倒掉。在投放一次性餐盒前,請把裡面的剩菜剩飯倒入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內。
  • 廈門垃圾分類有重要變化!塑料餐盒包裝袋今後投「藍桶」
    一次性塑料餐盒、快遞塑料包裝袋等,原先都被稱為「其他垃圾」,丟進黃色垃圾桶。實際上,這些垃圾還有一定的可回收價值。7月16日,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垃分辦)印發《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以下簡稱《指導目錄》),明確了5大品類的低值可回收物。
  • 央視曝光醫療垃圾做成餐盒,嗯?
    如果回到2000年,我們擔心的就不只是打碎醫療垃圾生產玩具,而是《南方都市報》報導的這種直接將廢棄針筒放到兒童零食中當玩具的可怕事情了。醫療廢物的處理方法,無論是可回收再利用的部分,還是需要焚燒銷毀的部分,在我國都有嚴格的規定,任何違規違法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 大媽撿拾一次性飯盒回收到快餐店?沒有此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和平)近日,一則題為「大媽垃圾堆裡撿飯盒,用口罩擦完再轉給飯店」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稱在長沙人民中路某中學對面,拍到一位黑衣服大媽在環衛工人垃圾車中撿拾一次性飯盒,並且用一次性口罩簡單地擦拭,疑似回收的一次性飯盒流向附近的快餐店。針對這一「現象」,今日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走訪。
  • 軟二多人回收二手餐盒!戳破它,別讓它流回餐桌!
    在這個隱隱已成地下產業鏈的餐盒回收「江湖」之中,消費者如何「自保」?不少市民支招:吃完快餐後將餐盒戳破、剪斷,從源頭斷了餐盒回收之路。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前日中午,記者再一次實地探訪,在觀日路28號一棟辦公樓內,看到一名清潔工打扮的女子拿著兩個大號編織垃圾袋,不停地在垃圾桶裡翻找,不到十秒鐘,她將挑出的餐盒往垃圾袋裡一塞,又迅速往下個樓層奔去。幾棟樓「掃蕩」下來,她收穫了四五袋「戰利品」,騎上電動車揚長而去。
  • 上海垃圾分類已進入2.0版 但可回收垃圾與幹垃圾混投現象仍很普遍
    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但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包括各種塑膠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裝、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礦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鏡子、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布料包括舊衣物、書包、鞋等。
  • 廣東一高校試水循環外賣餐盒
    記者近日從佛山市順德區獲悉,南方醫科大學順德校區通過在學校食堂外賣投入使用循環飯盒,正在逐步取代塑料一次性飯盒;經過近三個月的試用,白色塑料垃圾大大減少。10月1日起,該校將在順德校區全面禁止餐飲單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餐盒。據了解,這是國內高校首個智能循環外賣餐盒的規模化應用嘗試,僅在該校區,一年可減少使用25萬套近10噸的「白色垃圾」。同時,該模式也正在全國多所高校進行推廣。
  • 我們一天扔掉的外賣餐盒,可以堆出330多個珠穆朗瑪峰!
    可這「一頓飯」的工夫卻帶來了「白色汙染」的問題。寫字樓、學校、居民小區相繼成了外賣餐盒「白色汙染」的重災區。而這無疑讓大大小小的寫字樓成了外賣垃圾的重災區。特別是不少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大部分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但即使是使用了比較貴的環保紙質餐盒或者可循環再生的塑料餐盒,也往往被當成一次性用品,用完即棄,再利用率極低。
  • 「無需餐具」還是送,餐盒循環嫌麻煩:外賣限塑,難在哪?|「塑」戰
    廢餐盒做成再生塑料,價值5000元/噸 王軍感到,各地在執行新「限塑令」時,普遍更重視可降解塑料替換這條解決路徑,忽視了建設高效回收體系,「可降解塑料也需要回收回來再堆肥才行,不是說扔在自然界就會降解,所以應該是替代材料和回收體系兩條腿走路。」
  •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點一份炒飯,裡裡外外包了四層,吃完之後,餐盒加包裝幾乎堆滿了一個垃圾桶。我們真的需要這麼浮誇的外賣包裝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和子楊有同樣感受和困惑的外賣用戶不在少數。中新經緯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外賣包裝精細精美,甚至過度化已成普遍現象,但同時也遭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反感。外賣包裝要好看嗎?有必要嗎?到底誰在為「浮誇」的外賣包裝買單?
  • 快餐盒塑膠袋奶茶杯……這些垃圾你都投對了嗎?
    如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杯、塑料包裝等生活垃圾都需要作為「低值可回收物」,投放到藍色可回收物桶裡。那麼,新規推行以來廈門市民中有什麼樣的聲音?環衛工作者們又有怎樣的看法?>在洪蓮路口,思明環衛工作人員蔡女士表示,雖然已經出臺新規定,但近期每天仍有較多可回收的塑料垃圾錯誤地出現在橘黃色桶內。
  • 麥當勞紙吸管兩頭遭批評,要實現吸管「可回收」為啥這麼難
    塑料吸管進入海洋後會誤傷海洋動物或被誤食,例如海龜但如果麥當勞還立了「可回收」的flag,紙吸管的可回收性能並不優於塑料吸管——畢竟塑料不怕水,而被果汁沾溼的紙可回收性卻可能降低。要想真正實現吸管可回收,核心不在於材質是紙還是塑料。一個產品是否可回收並不僅僅取決於材質本身,實現「可回收」需要滿足三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