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初,啤酒迎來了消費旺季。據統計,2019年,我國啤酒產量約為3765.3萬千升,人均啤酒消費量約33公升。夏日炎炎,啤酒稱得上消暑神器了。
解熱消暑
研究表明,釀造啤酒的麥芽汁在酶的分解下,產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質,胺基酸就有17種之多,其中有7種是人體無法合成的。啤酒中存在著矽,能夠強健骨骼,經常飲用可以降低年老時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1升12°Bx的啤酒,能產生3344kJ的熱量,與210克麵包相當,由此,啤酒有了「液體麵包」之外號。啤酒含有大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夏天飲用之後,水分排出體外帶走額外的熱量,二氧化碳遇熱膨脹,通過打嗝起到消暑的效果。啤酒消暑,是人們喜聞樂見的。
上圖_ 最初啤酒製作的示意圖
起源神奇
事實上,啤酒有著悠久的歷史。生物學家發現,野外的黑猩猩和其它哺乳動物會特意尋覓酒精。由此推斷,早期人類也應該有類似嗜好。清末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中記載:「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採百花釀酒。」兩者不約而同地印證了酒精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進步。
最初的啤酒以發芽的大麥和燕麥等穀物,經過粉碎、糖化、發釀後得到的。與現在的啤酒不同,它不僅沒有泡沫,也沒有苦味。公元前11000年,兩河流域、北非尼羅河流域新月型地帶開始種植大麥,這為啤酒的釀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儘管沒有發現啤酒的直接證據,科學家確信當時人們已經開始飲用啤酒了。
1992年11月,美國《自然》雜誌證實,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發現了距今5500年的陶罐中有麥芽糖的痕跡,這是證明啤酒存在的最早物證。蘇美爾史詩《吉爾伽美什》是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詩,敘述了公元前2700年到2500年間的事件。有人用七罐啤酒和一些麵包馴服了野人恩基杜。可以說,對啤酒的喜愛,源自人類追求酒精刺激的本能。
上圖_ 美國禁酒時期場景
萌芽多變
啤酒的發展超越了它本身的價值。古埃及時期,修建吉薩金字塔的工人,每天的工資就是三杯啤酒,總計4升。當時的啤酒醇厚甘美,營養豐富。飲用時,人們加入棗和蜂蜜調味。啤酒不但是金字塔建成的功臣。也是當時最早的貨幣之一。
中國古代也有叫做「醴」的啤酒。《禮記·雜記》明確記載:「醴者,稻醴也。」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表示:「酒醴異氣,飲之皆醉。」說明醴有別於酒,是由谷芽發酵的低度甜酒。至漢末,醴被酒精度數更高的黃酒代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9世紀,歐洲的釀酒廠普遍加入一種攀援草本植物的果實。釀出的啤酒略帶苦味,口感清醇,酒味純正。這種果實就是啤酒花。酒加入啤酒花後,能夠起到抑菌防腐的作用,適於長途運輸。著名的印度淡色艾爾啤酒就是由19世紀英國殖民印度期間,為了能把英國啤酒帶到印度專門研發的。如今的啤酒普遍加入了啤酒花,有人因此將啤酒花叫做「啤酒的靈魂」。
上圖_ 1814年,倫敦一個啤酒廠的釀酒罐爆炸
15世紀以前,歐洲流行在室溫下發酵的麥芽啤酒。這一工藝被撒克遜人打破了。他們意外發現了巴斯德酵母,改變了啤酒的釀造工藝。這種酵母活躍溫度只有4.5℃,而普通酵母的活躍溫度是21℃。傳統酵母在液體上部發酵,稱為「上發酵法」。巴斯德酵母需要沉入液體底部發酵,並且儲藏在洞穴中陳化,這一方法叫「下發酵法」。
「上發酵法」的啤酒主要有淡色艾爾啤酒、司陶特啤酒以及波特黑啤酒等。「下發酵法」的啤酒品種豐富,有拉格啤酒、皮爾遜淡色啤酒、多特蒙德淡色啤酒、慕尼黑黑色啤酒等。經過初期的萌芽,啤酒漸漸有了人們熟悉的樣子。
上圖_ 西方把酒言歡的僧人 。畫家:愛德華•凡•格呂茨納
發展壯大
啤酒的普及,離不開德國人的貢獻。目前,全世界有三成的啤酒廠設在德國。德國巴伐利亞州集中了700多家啤酒廠。僅100萬人口的科隆就有23家啤酒廠,整個德國生產超過5000種品牌的啤酒。這些工廠擁有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生產最高品質的啤酒。
德國啤酒品味卓然,種類多樣,頗受消費者歡迎。目前,全球啤酒銷量前兩位的中國和美國,其啤酒釀造工藝均來自德國。據統計,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是106升,這一數字是中國的三倍,足見德國人對啤酒的喜愛。
世界上最古老並且持續經營的釀酒廠也來自於德國。1040年,巴伐利亞弗賴辛市的唯森修道院獲準釀造啤酒。近千年來,這家修道院始終堅持釀酒。如今,它改名為唯森巴伐利亞州釀酒廠,仍在生產著唯森啤酒。刻板嚴謹的德國人推動了啤酒的成熟,使世界為之傾倒。
上圖_ 釀酒賣酒自力更生的修道院
走進中國
19世紀末,啤酒重回中國。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海外,遊歷歐洲11國,著成《歐洲十一國遊記》。他對德國慕尼黑的貓匿(MUNCHEN)記憶猶新,書中坦言:「貓匿之啤酒名天下,吾飲歐美各國之啤酒矣,皆略有苦味,不宜於喉胃,惟貓匿之啤酒入喉如甘露,沁人心脾,別有趣味。德國人無有不飲啤酒者,其飲啤之玻杯奇大如碗,圓徑三四寸,有高八寸而圓徑二寸,初視駭人,全歐美所無也。」這裡說的貓匿就是世界知名的慕尼黑啤酒,怪不得康有為欲罷不能。
1900年10月29日,俄羅斯商人烏魯布列夫斯基在哈爾濱建立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啤酒廠。它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啤酒廠,開創了現代中國啤酒釀造的歷史。1903年,青島淪為德國殖民地,英德商人為滿足當地德國人的需要,開辦了「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公司的設備和原料均來自德國,建廠初期公司年產量僅為2000噸。
上圖_ 1903年青島啤酒廠
日本作家田原之次郎在《膠州灣》一書中記述:「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這家公司後來成為眾所周知的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原本沒有「啤酒」一詞。康有為回國後,出版了《歐洲十一國遊記》,率先使用了「啤酒」。可以說,中國的啤酒還有貓匿有著一定聯繫。一杯穿越古今的啤酒,融合中西風味,帶來詩和遠方之外,也不能貪杯哦。
參考資料:
【1】高 矅 《一部啤酒的自然文化歷史》
【2】張曉紅 《啤酒文化溯源》
【3】趙浚宏 《百年青啤不負百年盛名》
【4】吳正格 《康有為的啤酒之緣:遍飲歐洲諸國啤酒》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