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泊河村故事

2020-12-28 黃河呂梁頻道

泊河村曾經是石樓縣有名的貧困村。如今,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增強了,村民依靠產業脫貧了,村容村貌整潔了,泊河村不但順利摘掉貧困村的帽子,還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旅遊示範村。

村幹部王愛平拆了自家的大門

「以前村裡開個會,也沒合適地方。現在好了,只要喇叭一響,村會議室還要加凳子才坐得下,村裡有啥難事,黨員幹部都以身作則,積極帶頭解決。」村監委會主任王三鎖說。

一個村子想脫貧、想發展,取決於這個村的「火車頭」。在團中央派駐泊河村第一書記連李生的引領下,分析查找到「病因」後,決定在村黨組織建設上下功夫。

先是投資40餘萬元,利用空置校舍改建標準村級組織活動陣地,使黨員幹部活動有了新家園;接著把「三會一課」制度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組織召開黨員生活會,提升幹部的基層治理能力。大家心裡有話擺到桌面上,坦誠相見,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幹部的心齊了、勁足了,覺悟也高了。

駐村第一書記連李生對記者說:「說件事情,也許你不信,為了改變村容村貌,村幹部帶頭把自家的大門都拆了。」

在泊河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中,修建村中道路需要拆除部分村民的大門和院牆,可是從誰家開始拆呢?

「要求別人的,幹部要先做到。」村委會副主任王愛平不顧家人反對,自己動手拆除了擋路的圍牆和大門。而黨支部副書記王愛英也把自家圍牆拆掉,為村主幹道讓出2.5米,使原本狹窄的鄉間土路,成了可以通過小汽車的水泥路。在泊河村黨員幹部的引領下,全體村民積極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各項工作得到順利推進。

「作為一名黨員,有機會為泊河村的建設出一份力,我感到無比榮幸。」王愛英說,幾年前村裡除了一兩條稍微寬敞的路外,其他路都是羊腸小道,村裡的衛生也管理不到位。現在道路寬了,街燈亮了,村容美了,環境也有專人維護了。

貧困戶任志平貸到5萬元款

「戴上貧困戶的『帽子』,覺得一點也不『光榮』,心裡很不是滋味。」貧困戶任志平對記者這樣說。他自強不息,靠養羊脫貧,並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2014年,任志平看到同村的寧瑞軍通過養羊增加了收入脫了貧,這讓他也萌生了養羊的念頭。他通過學習養殖技術也開始加入到養羊的隊伍中,在黨的政策幫扶下,吃苦耐勞的任志平,2018年靠養羊摘掉了窮帽。

脫貧後的任志平,開始琢磨如何帶領更多的鄉親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可他手頭並不寬裕,沒錢怎麼辦?

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幹部了解到任志平的想法後,主動上門給他講解國家對貧困戶小額扶貧貼息貸款政策,並幫他跑手續貸到了5萬元款。任志平用這筆貸款成立了偉勝養羊專業合作社,並吸納10戶貧困戶入股,帶動貧困戶年增收2000元,合作社年利潤達到6萬元。

任志平高興地說:「貧困戶能貸到款,國家的幫扶政策真給力。」

泊河村的養羊產業搞得不錯,其他產業也百花齊放,沒有落下步子。團中央駐村工作隊圍繞制定的「精準微扶、五小工程」產業發展計劃,因戶施策,實施大大小小項目96個,在種植、養殖等方面加大對貧困戶的扶持力度。還籌資46萬元,修築攔水壩和引水設施,將村裡的200畝旱地改為水澆地,夯實了農業產業發展後勁。

「這些年,我們村一年一個臺階,環境越來越美,收入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村民王林平笑容滿面地說。

山村裡建起了「水上樂園」

泊河村是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名村。山西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龍紋觥,1959年出土於泊河村,是青銅器中的孤品,相傳是姜太公送給其嶽父的盛酒器,這些歷史傳說為這個小山村增添了許多文化色彩。

泊河村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藉助美麗的田園風光,發揮距離縣城近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實施貧困村提升改造工程,新植成林苗木3000餘株,將6.5公裡的通村主幹道全面硬化,安裝了300盞100kW的高標準太陽能路燈,通過電商銷售30餘萬元土特產……泊河村依託全域旅遊精品線路打造鄉村新貌,迅速成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示範村中的先行者。

2019年8月,團中央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引進旅遊企業,借著「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東風,建起了「眾悅水上遊樂園」,增強了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今年5月1日,「眾悅水上遊樂園」開始試運營,當月吸引石樓、交口、柳林、隰縣、永和等地遊客超過1.8萬人次,收入近30萬元。泊河村黨支部書記王計平掰著指頭說,該項目每年上交村集體18萬元,解決貧困戶就業崗位25個。

一連串數字的背後,正是泊河村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奔小康的結果。如今,泊河村一改以前貧窮落後的面貌,村集體收入也從2017年的3.5萬元上升至2019年的51萬元,今年的收入預計可突破100萬元,全村222戶741人走上了小康生活的「快車道」。

石樓融媒

相關焦點

  • 團團石樓扶貧記:從「一碗粥道」到「泊河情」深
    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中國青年》雜誌推出《脫貧攻堅 青年力量》專刊,共分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回訪習近平到過村莊的年輕人」「山西靈丘、石樓:返鄉青年創業記」「鄉村振興,徐徐展開的青春」「脫貧攻堅中的青年力」「小康生活的幸福讀本」五個版塊。全方位、多角度講述了「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的青年故事。
  • 講好石樓故事,增強文化自信——系列連環畫之四《石樓貢棗的故事》
    石樓貢棗的故事 1、石樓貢棗,九顆一尺,十六顆一斤。說起石樓貢棗,還有一段流傳久遠的故事。
  • 中央媒體山西石樓扶貧行活動在石樓紅軍東徵紀念館啟動
    中央媒體山西石樓扶貧行活動在石樓紅軍東徵紀念館啟動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趙瑛攝  中國青年網石樓12月1日電(記者 周圍圍)紅色石樓,冬日融陽。12月1日上午,中央媒體山西石樓扶貧行活動啟動儀式在石樓紅軍東徵紀念館舉行。石樓縣委書記油曉峰致辭,縣委副書記田文軍主持啟動儀式。
  • 「共享甜蜜·攜手小康」山西石樓公益扶貧活動在石樓紅軍東徵紀念...
    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拓攝   中國青年網石樓5月19日電(記者 陳拓 張瑞宇)五月的石樓,草長鶯飛,陌上花開。5月18日上午,「共享甜蜜·攜手小康」山西石樓公益扶貧活動啟動儀式在石樓紅軍東徵紀念館舉行。呂梁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張廣勇出席會議並講話。石樓縣委副書記田文軍致辭。
  • 石樓:交安海報貼進校園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劉晨晨)為進一步增強廣大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營造文明出行、安全上學的氛圍,石樓交警近日走進轄區校園,張貼以「知危險 會避險」為主題的交通安全宣傳海報。
  • 石樓:三輛車緊相隨 共患難
    12月7日,321省道石樓馮家咀路段就出現一起因距離太近導致三車追尾的交通事故。中午,三人約定駕駛各自的重型半掛車去陝西。行駛至事發地點時,李某某駕駛第一輛車,由於是下坡路,並且看到對向有來車,下意識踩剎車減了速。第二輛車駕駛員張某也忙踩剎車,力求拉開距離,確保安全,卻因速度過快,車頭撞到了頭車「屁股」上。
  • 石樓交警:為進城務工人員戴好「安全帽」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辛文軒)為紮實做好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進一步增強進城務工人員交通安全意識,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石樓交警近日針對這一群體,以「知危險 會避險」為主題,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
  • 石樓任林鳳:雙手鉤織「致富果」
    20歲那年,初中畢業待業在家的她跟隨舅舅去臨汾學習修理手錶,後返鄉在石樓縣城擺攤修表,每天起早貪黑,勤勤懇懇,一幹就是十幾年。任林鳳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事跡感動了好多人,她不向命運屈服,頑強拼搏,靠自己雙手勤勞致富的活生生的故事,正在影響和帶動周邊的婦女走在自食其力脫貧致富的路上,她雙手編織的是「致富果」,傳遞的是正能量。
  • 石樓中學舉行2021年「風華石中 星熠春辰」元旦文藝匯演
    2020年12月31日,由石樓中學團委承辦的2021年「風華石中 星熠春辰」元旦文藝匯演在校園電視臺播出,高一、高二年級全體師生在教室裡觀看了此次文藝匯演。隨著軍樂社團的《迎賓進行曲》,文藝展演拉開了帷幕。 「YES!OK!YES!OK!」舞蹈社團青春靚麗的女孩們帶來一支充滿活力的舞蹈《YES!OK!》
  • 講好石樓故事,增強文化自信——系列連環畫之三《郝老爺巧斷糊塗案》
    郝老爺巧斷糊塗案1、 郝老爺,就是石樓義牒鎮清朝時期的郝升榮。2、郝升榮出身於人丁興旺,騾馬成群富甲一方的農商世家,從小聰明穎慧,邊協助父親料理商務,邊勤奮讀書。
  • 山西石樓加碼農地託管促農業提檔升級
    山西石樓加碼農地託管促農業提檔升級作者 高瑞峰 高寄洲青壯外出務工,老弱留守農村,這是大部分中國農村的現狀。面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湧向城市導致的「空殼村」土地撂荒問題,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成為鄉村振興一個繞不開的結。
  • 清廉石樓第六期《廉政史鑑》—郝彥昌貼錢為官掙獎旗
    把東徵精神發揚光大,讓屈產大地清風拂面,讓美麗石樓正氣盎然!責任編輯:賀文文技 術:李河生本期編輯:靳 月
  • 石樓縣民辦學歷可以進亞信嗎-山西民辦學歷
    石樓縣民辦學歷可以進亞信嗎-山西民辦學歷 大家好,我是四川新華電腦學校學生,為什麼要弄大專證,而我弄不到大專證,不能在這讀書嗎?考大專證書的目的是為了就業有個更多的保障,這個證書是可以考公務員的。學校在學技術的同時也提供學歷服務。學好技術有了高學歷找工作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