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是讓你做爛好人嗎?上一句才是重點
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民間哲學,包含了各個方面,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還是在為人處事方面對我們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出處
大家肯定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是教導我們和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能放過對方就放過對方,另外一句俗語和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讓我們懷有寬宏大量之心,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慢慢我發現,有人做得太過了,一味地追求饒過別人,根本就不考慮具體是什麼情況,導致現在的很多人都很反感這一句話,因為感覺這句話太「聖母」了。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出自《唾玉集·常談出處》,全詩總共28字。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首詩利用很多典故,記錄了當時某個棋藝高超的道士身上發生的奇異事件,這老道人棋藝非常精湛,每次下棋的時候,都喜歡讓別人一手,所以人們就用這首詩教導人寬容。
但是發展到現在,大家對於這首詩並不了解,只是記住了裡面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一句話,但是這句話應該通讀全詩之後或者與前半句聯繫起來,再理解。
前提很重要
這句話的前一句是自出洞來無敵手,在我認為這是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先決條件。為什麼老道在下棋的時候,會讓別人?很簡單,因為這位老道的棋藝已經非常之高,就算讓了對方一手之後,對方依舊是下不過他,對結果沒有任何影響的情況下,他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是很多人往往都沒有考慮到這個先決條件,就無腦的饒恕別人,下棋的時候如果你下不過對方,你會選擇讓對方嗎?這就不是寬容,這是挑釁。
這個先決條件真的是很重要,有的時候真的是不能盲目地寬容,就好比現在的熊孩子把別人的車給劃了,你去勸車主要大度,不要跟小孩子一般見識,得饒人處且饒人。你信不信車主一大嘴巴子就上你臉上去了,不是劃你的車你不心疼,而且你也不幫忙承擔損失,所以你就說出這樣的話,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前提,是進一步天下我有,沒有這個前提,你退了這一步,不僅不會心情平靜,反而會越想越氣。
在你有資本的時候,你謙讓別人,能顯得你大度,別人會讚美你。千萬不要去做聖母,這樣沒有幾個人會喜歡,還有可能讓自己甚至自己的家庭都會受到影響,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結語】
但是並不是說讓大家不與人為善,經過一番衡量之後,對自己沒有太大的影響話,寬恕他人不僅對我們沒有什麼壞的影響,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朋友。與人為善,能讓自己的關係圈擴大,生活也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