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米身高的單親印度裔母親,培養出來美國第一位非裔女性副總統!

2021-01-20 睿媽看教育

美國當地時間11月7日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和他的搭檔、加州聯邦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發表勝選全國講話。對睿媽來說,比拜登更值得關注的是,他身邊這位女士——未來的副總統,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非裔、女性副總統——哈裡斯。

一般來說,美國副總統好比是綠葉一般的存在,一定要配上總統這朵大紅花才有價值。但是卡瑪拉·哈裡斯,可不一樣。


她絕對不是個活在別人光環之下的存在。




她在勝選演講中提到:


雖然我是第一個進入白宮的女性副總統,但我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為每個今晚觀看的小女孩都知道,這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國家,對我們國家的孩子來說,無論你是男是女,我們的國家都向你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 懷著夢想,懷著堅定的信念前進,或許是以一種別人從未見過的方式,但是你要知道,我們會為你的每一步行動鼓掌。


印非混血、身份自信的律政屆新星

卡瑪拉·哈裡斯 (Kamala Harris),1964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她的父親是牙買加非裔移民,母親則是來自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

由於父親在史丹福大學教授經濟、母親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癌症研究,哈裡斯從小的圈子以白人為主,在膚色對比的環境下她對自己的身份認定是「黑人」。父母離異後,12歲的哈裡斯和妹妹跟隨母親,去了加拿大蒙特婁,直到1981年高中畢業。選報大學的時候,哈裡斯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傳統黑人大學」霍華德大學,這很讓人意外,哈裡斯的妹妹瑪雅就讀的是史丹福大學;直到今天,很多記者仍在問哈裡斯:「為什麼不選擇常青藤學校?」她的解釋是:希望「被黑人學生、黑人文化和黑人傳統」所包圍。2019年,哈裡斯在個人回憶錄《The Truths We Hold: An American Journey》說到剛走進霍華德大學課堂時,感覺:「這就是天堂,這裡有幾百人,每個人都像我一樣。」


在霍華德大學期間,她在加州參議員艾倫-克蘭斯頓的收發室作為實習文員,擔任經濟學會主席,帶領辯論隊,並加入了AKA聯誼會(美國最古老的黑人聯誼會)。


母親(中)來參加哈裡斯的畢業典禮


之後,她在1989年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哈斯汀法學院成功拿下法學博士學位,一畢業,便踏入了律政屆的大門。


初入職場的哈裡斯


憑著律師出身,她曾在舊金山地區長期從事地方檢察官工作,之後幾年慢慢積攢力量,先後擔任加州總檢察長、加州聯邦參議員,逐漸成為政壇新星。2019年1月,她宣布將參加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


直至2019年12月,她退出總統大選,又在2020年8月,接受拜登拋出的「橄欖枝」,成為其競選搭檔,又勝利當選成為美第一位非裔女性副總統。


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有一個中文名「賀錦麗」,據說是參選舊金山地方檢察長時,別人為她起的——這也使她當時成為了舊金山第一位起中文名字的非華裔候選人。

母親是我的超級英雄

哈裡斯的執政風格以強硬著稱,這麼堅毅的女性,她有沒有什麼背後推手?有!哈裡斯曾多次飽含深情地談到,她的印度裔母親對她產生的深遠影響。她曾說,「母親是我最喜歡的超級英雄,她是我的導師和嚮導,是我做一切的原因。」斯坦福畢業的哈裡斯妹妹、民權律師兼公共政策倡導者瑪雅·哈裡斯,曾發推特稱:「如果你不知道我們的母親是誰,就無法知道卡瑪拉·哈裡斯是誰!」


哈裡斯在社交媒體上曬出母女三個的合影

哈裡斯說,她和妹妹是被一個強大的媽媽養育成人的。媽媽告訴我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意義;教給我們要勤奮要腳踏實地;教給我們不要等著別人來定義你,而是你要主動告訴別人你是誰;不光要有夢想,還要實幹;她教育我們要相信自己有修正偏見和謬誤的能力。哈裡斯的母親高普蘭(Shyamala Gopalan,1938-2009),自幼在印度南部長大,父親是爭取印度獨立的資深外交官,母親是幫助弱勢女性的激進主義者。年僅19歲的她,在德裡大學完成了學業後來到美國,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她本應在結束學業後,返回印度完成包辦婚姻,但她卻偏要與命運抗衡,逐漸活躍於美國民權運動,並與一起參加該運動的伯克利經濟學博士、牙買加人唐納德.哈裡斯(Donald Harris)墜入愛河。

幼兒時期的哈裡斯與父母

小時候的哈裡斯與母親但婚姻在第7個年頭,走向破裂。作為一名單親媽媽,高普蘭堅持爭取到兩個女兒的撫養權,並憑著一己之力,養大兩個女兒,將她們培養成同樣傑出的女性。在撫養女兒的同時,她在事業上也更加奮進——獲得加州大學營養學和內分泌學博士學位後,她留在學校從事乳腺癌研究工作,並曾到有「加拿大哈佛」之稱的麥吉爾大學任教,多年來在荷爾蒙和乳腺癌領域成就卓著。


前左為哈裡斯母親


她還是個活躍的民權活動家,並把這種理念傳遞給女兒。


哈裡斯小時候,母親便推著她的嬰兒車,加入到爭取平權和移民權利的遊行示威中。


可是,大學教務處卻將這職位給了一名資質較低的男子。


這種公然的性別歧視,促使她對此提起訴訟,爭取自己的權利。哈裡斯曾感嘆說:「母親很矮(僅高1.5米),但她的指揮力很高,機智,勇敢,有敏銳的幽默感和無盡的知識。她的力量使她為某事而戰,從未被嚇倒。」小時候姐妹兩個在白人社區上小學,母親知道她們會因為膚色被歧視,特地告訴孩子們——你們會成為自信、驕傲的黑人女性。
年輕時的哈裡斯母親和兩個女兒歐巴馬提到過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曾因自己是"混血兒"而苦惱。而哈裡斯沒有,她說自己要「感謝母親從小帶我融入印度和黑人社區,接觸多種豐富的文化。因此,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文化背景,而感到不舒服。」正因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自信,哈裡斯在高中畢業後沒有去名校,而是去了傳統黑人大學。2009年,哈裡斯母親因癌症病逝。哈裡斯說,自己每天都在想念母親,想她所打過的那些硬仗,想她教給自己的價值觀。「母親不僅教會我們做夢,而且還要做事。 如果我回家抱怨某事,她會說:『不要抱怨,你打算怎麼做?』從那時起我決定去競選美國總統。」 「我的母親很矮,只有152公分,但是如果你遇到她,會覺得她身高2米8。這是因為她有堅韌的精神去打破各種障礙。一直以來她讓妹妹和我感到,我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可以說,正是偉大的母親塑造了這位準副總統。

哈裡斯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和自信、天生樂觀、富有領導力的閃光點,可以說,都得益於母親的薰陶。

78歲的拜登,可以說是年齡最大的美國當選總統;如果,四年後他不謀求連任,現年55歲的哈裡斯極有可能將競選美國總統一職,屆時歷史也許會再度改寫……


睿媽並無意發表政見,也不對拜登哈裡斯執政後中美關係走向加以評判,只是想儘量就事論事、客觀地討論哈裡斯,作為一個沒啥背景的黑人女性衝破最高天花板,真的了不起,她的母親,一個只有1.5米身高的單親印裔母親,更加了不起,值得尊敬!

版權聲明:文章內容部分參考網絡資料。本文所推送的內容貴在分享、交流,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處理,我們將立即更正和刪除相關內容。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睿媽小鋪逛一逛~

相關焦點

  • 第一位入主白宮的女副總統:女人能上位,肯定靠了什麼
    最近,美國大選結果出爐,拜登擊敗川普,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這也意味著卡瑪拉·哈裡斯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消息一出,無數川粉為川普扼腕,無數人敬佩拜登戰勝喪妻喪子之痛,以77歲高齡登上總統之位。
  • 首位雙族裔女性副總統候選人,兩個孩子繼母
    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宣布,卡瑪拉·哈裡斯為副總統競選搭檔,這一歷史性提名再次引起了公眾對這位曾經創造美國政界多項歷史第一的政治家的興趣。父親是經濟學教授,牙買加非裔;母親是醫生,印度裔。七歲父母離異。哈裡斯畢業於美國霍華德大學和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
  • 印觀察|印度裔崛起美國政壇:下一任美國總統來自印度?
    印度裔高管遍布美國矽谷高科技企業已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近年來,印度裔在美國政壇的崛起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在本屆聯邦政府及內閣機構中,川普總統已先後任命了多達8位的印度裔執掌政府重要部門。而在反對黨民主黨的陣營中,共有5位印度裔現任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議員。這樣的比例遠高於印度裔在美國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也高於其他任何亞洲族裔位居美國政府高官的比例。
  • 從檢察官到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哈裡斯是一位「為小人物而戰的無畏...
    她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擔任該職位的非裔和亞裔(印度裔)。哈裡斯的母親是印度移民,父親是牙買加移民,她19歲時移民到美國,作為移民之女,哈裡斯的「美國夢」也成真了。對哈裡斯來說,她的一生都在打破美國社會的「玻璃天花板」。在此之前,她是第一位擔任舊金山地區檢察官的黑人女性,也是第一位擔任加州司法部部長的黑人女性。
  • 當選美國副總統,也逃不過蕩婦羞辱
    在卡瑪拉母親的出生地——印度南部的一個小村莊——人們也在歡慶卡瑪拉和拜登的勝利。正如母親所教導的那樣,哈裡斯在職業生涯中,突破因為身份帶來的重重阻礙,創下了許多第一次。2016年,她當選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成為該州首位非裔參議員——在以開放、多元的加州,這個「首位」也不過出現在幾年前。同時,她也是參議院中的首位南亞裔。母親的這句教導,哈裡斯用在了勝選演講中。「我可能是白宮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但我不會是最後一個。」
  • 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部邦德片延期,非裔女星將成首位女性007
    11月5日,據美國媒體報導,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最後一部「邦德電影」——《007生死交戰》雖然一直無法登陸大銀幕,但是片方卻一直不斷地釋放出勁爆情節,吊足了影迷的胃口。
  • 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部邦德片延期,非裔女星將成首位女性007
    11月5日,據美國媒體報導,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最後一部「邦德電影」——《007生死交戰》雖然一直無法登陸大銀幕,但是片方卻一直不斷地釋放出勁爆情節,吊足了影迷的胃口。·林奇,這也是007系列;可電影中首位非裔女性特工,吸引影迷關注。
  • 賴羽峰:歧視、落差、公民不服從——美國非裔的不滿
    根據該網站,在抗議最激烈的幾天曾經出現單日抗議事件達466處(5月31日)和522處(6月6日)的情況。在7月3日之後,雖然「遍地烽火」的情況大大緩解,直到本文寫作前一日,7月31日,依然在波特蘭、紐約等地有零星的抗議活動。Count Love繪製了美國全國5月25 至8月1日以來關於種族議題的抗議分布圖(圖一)。
  • 美國迎來首位非裔紅衣主教
    格雷戈裡(Wilton Gregory)去年成為華盛頓特區第一位非裔美國大主教,創造了歷史。本周日(25日)教皇方濟各在梵蒂岡邀請格雷戈裡成為美國首位非裔紅衣主教。 根據CNN報導,格雷戈裡因在2000年初期指導天主教會度過神職人員的性侵危機而聞名。
  • 誰才是第一位非裔美國人WWE冠軍?是科菲金斯頓還是巨石強森?
    對於科特和WWE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和嘗試,因為這些年來,非裔美國選手,就是摔迷經常所說的黑人選手能贏得WWE冠軍。在最近WWE名人堂成員D-Von Dudley's Table Talk播客上,前WWE冠軍科菲金斯頓(Kofi Kingston)被問及成為第一位贏得WWE冠軍的非裔美國人的感覺。科菲金斯頓糾正了D-Von的說法,科菲說THE ROCK才是第一個贏得WWE冠軍的人!
  • 《黑豹》:非裔美國人的理想國
    簡單的說,就是「政治正確」,稍微複雜點說,就是人為的給非裔美國人創造一個精神家園。在如今的美國,除了一小部分精英外,大部分的非裔美國人仍然沒能在文化和精神上完全的融入白人社會非裔美國人有自己的社區,自己的音樂,自己的服飾和髮型,甚至自己的語言習慣。川普上臺後,儘管美國全面轉右。但是在種族歧視和對待非裔美國人的問題上,美國上下仍然保持了之前「白左」的步調。近年美國經濟萎靡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非裔美國人是其中的重災區。為了安撫他們,拍這樣的一部《黑豹》似乎也不難理解。
  • 影像故事|非裔美國人的百態人生
    如今,這些物品正在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博物館中展出。撰文:Elijah S. Walker攝影:Ruddy Roye近日,攝影師Ruddy Roye為一篇關於非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博物館的文章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展示了非裔美國人為竭力爭取種族平等和社會公平的執著精神。
  • 美國首位有非裔血統的美國小姐:凡妮莎·威廉斯
    凡妮莎·威廉斯是一位演員和歌手,她因《美國小姐》和她在《醜女貝蒂》等電視節目中的角色而聞名。1983年,威廉斯成為美國首位有非裔血統的美國小姐。她曾被選為「全世界最美麗的50位人物」及「全美最美麗的十位女人」。誰是凡妮莎·威廉斯?
  • 美國首位女副總統「誕生」,印度國內歡呼雀躍:這是「印度女兒」
    而這件事卻讓印度人感到開心,那就是隨著「拜登勝選」的消息傳遍全球,美國第一位女副總統也隨之「誕生」。 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哈裡斯是一個印度裔美國人,所以印度也將其親切地稱之為「印度的女兒」。 據了解,哈裡斯雖然出生於美國加州,但她的母親是一名印度人,所以在她「當選」了美國女副總統後,印度國內也跟著歡呼起來。
  • 「投奔怒海」40年:美聯航也拖不走的越南裔「美國夢」
    他們中的幸運者遇到外輪或軍艦,然後被送到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的避難所,隨後被分配到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1981至2000年間,美國接受了53萬多名越南政治難民。不過,美國並不區分越南難民的民族來源,沒有官方數據顯示有多少越南難民或越南裔美國人是像理察·周那樣的越南華人。
  • 從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解讀美國非裔男子之死事件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名非裔男子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對美國這個「熔爐」國家的多元文化衝突,尤其是「種族歧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一探討在美國非裔男子之死的事件中映射得更加深刻。1《撞車》主題就是「種族歧視」。《撞車》既有現實的撞車,又有文化、種族、情緒的撞車。地點在洛杉磯,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突出。
  • 百名美國非裔名人喊話拜登:不選黑人女性做搭檔就等著輸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名美國非裔名人喊話拜登:不選黑人女性做搭檔就等著輸吧近日,美國前副總統、2020年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再次被要求提名一名黑人女性作為其競選搭檔。100多名著名黑人男性在10日發表了一封措辭強硬的公開信,警告拜登說,假使不選擇一名黑人女性作為競選夥伴,那麼他將輸掉此次選舉。
  • 非裔未來主義視域下的《黑豹》解讀
    作為一種想像更好未來的工具,非裔未來主義顛覆了白人科幻的美學範式,在黑人宇宙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上將黑人置於未來世界的中心,言說了一個以非裔流散族群經驗為中心的未來世界。非裔未來主義多以科幻為底色,同時融合魔幻現實主義和非洲中心主義的特色元素,利用非裔美國聲音來講述文化、技術與未來的故事。這種利用烏託邦想像將黑人心靈從被奴役與被壓迫的過去中徹底解脫出來的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它又是一種解放美學。
  • 為什麼美國人會說義大利裔是「半個黑人」?
    [5]1899年,路易斯安那州的Tallulah市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針對義大利移民的私刑事件,當地的WASP「民兵」動用私刑絞死了五名義大利移民,包括三名義大利店鋪的服務員和兩名來店鋪聊天的義大利裔平民,而絞死五人的理由是,三名義大利裔服務員「竟然」向黑人提供了和白人一樣的服務,而兩名義大利裔平民「竟然」沒有阻止服務員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