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檢察官到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哈裡斯是一位「為小人物而戰的無畏...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俞飛 方圓

12月14日,美國各地選舉人進行投票,約瑟夫·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正式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同時,拜登的搭檔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也當選為下一任美國副總統。

在這次大選中,56歲的哈裡斯也成為諸多關注的焦點。她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擔任該職位的非裔和亞裔(印度裔)。哈裡斯的母親是印度移民,父親是牙買加移民,她19歲時移民到美國,作為移民之女,哈裡斯的「美國夢」也成真了。

對哈裡斯來說,她的一生都在打破美國社會的「玻璃天花板」。在此之前,她是第一位擔任舊金山地區檢察官的黑人女性,也是第一位擔任加州司法部部長的黑人女性。可以說哈裡斯的這些經歷,除了讓她雀屏中選為副總統之外,也讓她成為一名敢於突破圈層的偉大女性。

移民之女 不同凡響

鏡頭拉回到1964年10月20日的加州奧克蘭,一個女嬰呱呱墜地,這就是小哈裡斯。她的父親是生於牙買加的馬克思主義黑人經濟學家,母親則是來自印度南部的科學家戈帕拉。七歲那年父母分居,母親一手將哈裡斯姐妹帶大。

1969年,乘坐公交車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哈裡斯就身處一場激烈的全國辯論中:黑人和白人能否一起上學?50年後,面對民主黨總統初選競選對手拜登,她動情地講述:「加利福尼亞有一個小女孩,她是融入白人公立學校的黑人二等公民,每天坐著公交車去學校。那個小女孩就是我。」

哈裡斯的母親只有1.5米,但她機智、勇敢、堅韌,還有敏銳的幽默感和無盡的知識,她渾身充滿力量,從未被嚇到。母親堅持向哈裡斯灌輸自信心和成為獨立女性的決心。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她相信,崇拜女神的文化會孕育堅強的女性。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援引哈裡斯的話:「當你打破這些東西時,可能會很痛苦,有時你會被割傷,有時你會流血。」

童年時,哈裡斯前往印度探親。積極參與印度獨立運動的外公與朋友在金奈海灘邊散步,她跟在後面,聽著他們討論時政。得知她競選美國總統,印度鄰居對記者表示:「我們並不感到意外,你看,她家裡所有的女性都很有個性。這些女性知道她們在談什麼、說什麼。」

有一次哈裡斯的女友卡根遭繼父猥褻,哈裡斯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堅持要卡根搬來同住一年。可以說好友遭遇性侵犯的事情,讓哈裡斯也堅定了選擇成為檢察官保護婦女兒童的決心。

1982年高中畢業,哈裡斯選擇了華盛頓特區的霍華德大學,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黑人大學。在這所學校裡,她一直在蛻變,變得更強大、更自信,完成了對黑人身份的認同與肯定,「如果你天生就是黑人,接受這個事實,不要怨天尤人。但你得跑得更快,投得更準,跳得更高!」

女檢察官初試啼聲

大學畢業之後,哈裡斯考入加州大學黑斯廷法學院,1989年獲得法律博士學位。

哈裡斯還記得第一次踏進加州奧克蘭阿拉米達法庭的情景。那是1988年,法學院的最後一個暑假,她和九名同學接受了地方檢察長辦公室實習生的邀請。她一直有一種感覺,想成為一名檢察官,能夠站在刑事司法改革的第一線,去保護弱者。但當時因為從未親身體驗這份工作,讓她一時難以下定決心。

歷史上,阿拉米達檢察長辦公室人才輩出,大名鼎鼎的美國最高法院院長沃倫,就是從這裡起步發跡,日後擔任加州總檢察長的,最終成為20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大法官,創造了轟轟烈烈的沃倫法院時代。

緊張、興奮、榮耀,讓年輕的哈裡斯深感重任在肩,她想要保護社會中最弱勢和最無聲的群體。每次開庭時,她從檢察官座席起立,大踏步向前,說出開庭詞:「卡瑪拉·哈裡斯,代表人民!」

基層助理檢察官面對各種類型案件,從酒駕案到殺人案,無所不有,哈裡斯兢兢業業,無役不予。外界稱讚她是一名冉冉升起的新銳助理檢察官。

有一起突擊搜捕販毒案讓哈裡斯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那天是周五的下午,一位無辜的旁觀女性被捕,她只是倒黴地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而周五大家都著急下班回家,最早也要周一才能見到法官,這就意味著這位女性要在看守所待上兩天。

哈裡斯回憶道:「這位女性在周末需要加班嗎,她要怎樣向老闆解釋自己被逮捕的事情?她會被炒魷魚嗎?她的孩子怎麼辦,他們會不會認為自己的媽媽做了壞事?誰來照顧這些孩子?要是有人給兒童保護機構打電話,這位女性可能會失去孩子的監護權。」

「她什麼錯事也沒幹,卻有可能失去家庭、工作、名譽、尊嚴和自由。」想到這,哈裡斯火速跑到法官辦公室,百般懇求秘書通融,務必請求法官在五分鐘內回到法院搞定這樁案子。幸運的是,法官及時趕回,敲下法槌,下令釋放涉案女子。「她自由了,趕得上回家和孩子共進晚餐。雖然我再也沒有見過她,但卻永遠不會忘了她。」

這件小事,讓哈裡斯認識到,刑事司法體制對普通人影響深遠,萬萬不可等閒視之。

歷史上,美國白人檢察官濫用權力陷害無辜黑人,偽造證據迫害有色人種,劣跡斑斑。但是堅守正義的檢察官同樣不乏其人,比如他們無懼無畏,起訴暴徒,調查指控腐敗政客和排汙企業,1961年,首席檢察長羅伯特·甘迺迪派人保護「自由乘客」,1962年他命令聯邦執法官陪同第一名黑人學生梅雷迪斯去密西西比大學報到入學等。

「長期以來平等的司法只是一個夢想,但是制度存在的問題絕不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我想推動制度的變革。」哈裡斯經常會激勵自己。她的母親也經常提醒她,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是誰,你要告訴他們你是誰。於是,哈裡斯下定決心,要從體制內部一步步加以改變,日拱一卒。

1998年,舊金山檢察長哈裡南聘請哈裡斯負責職業犯罪部,管理五名律師,處理殺人、盜竊、搶劫和性侵犯案件,特別是三振出局法案。

對於哈裡斯而言,美國刑事司法體制的挑戰,一方面要對危及公眾安全的嚴重暴力犯罪重拳出擊,法不容情;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嚴打,以種族定性對付有色人種,讓美國淪為後患無窮的大規模監禁社會。這一切考驗著美國刑事司法體系中的中堅力量——檢察官的智慧。

問政犀利 身段靈活

2002年,哈裡斯宣布競選舊金山區檢察長,最後她戰勝了自己的老上司,2008年,她又競選加州總檢察長,成為加州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檢察長。

作為女檢察長,哈裡斯對人口販賣和性侵兒童的犯罪分子從沒手軟過。凡是落到她手裡的這類犯罪嫌疑人,她一直都在用極重的罪行起訴這些惡人。在哈裡斯上任之前,當地重罪定罪率為50%;到2009年,這一數字為76%,毒販的定罪率也從2003年的56%上升到2006年的74%。

上任後的半年時間裡,哈裡斯通過辯訴交易解決了74件積壓的殺人案件中的27件,並將11件送進了法庭,九人被定罪。她還接手了49起暴力犯罪案件,其中36人被定罪。從2004年到2006年,哈裡斯的殺人案定罪率達到87%,所有槍枝違法重罪定罪率達到90%。

哈裡斯說過:「與死刑相比,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是一種更好、更划算的懲罰。」在她的競選綱領中,承諾永遠不會尋求死刑。而2004年舊金山警察局一名警官被槍殺,美國參議員範斯坦、奧克蘭市長和舊金山警察協會聯手施壓,要求她改變立場,但哈裡斯拒絕尋求被告人死刑判決。

2016年,哈裡斯當選美國參議員,是十多年來首位進入參議院的黑人女性。眾多白宮官員和議員對她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哈裡斯銳利簡潔,而且她的發問方式極具震懾性,她身上的這些特點,也是她從事27年檢察官生涯練就的超凡口才和盤問技巧。

比如在大法官聽證會上,輪到哈裡斯提問時,她質疑過一些錯誤的判決,也她毫不客氣地追問對方原因,讓對方一時語塞。她還提出過以更為尊重的方式對證人進行提問,還有一些問答的視頻剪輯被發布到網上後,在社交網站上一炮而紅。

不惜以今日之我挑戰昨日之我,哈裡斯這名建制派的精英,調整身段,向進步派民主黨人靠攏。她全力支持歐巴馬醫改計劃,幫助推進加州激進的環保立法,通過與企業達成和解協議來保護消費者利益,為移民與難民群體辯護髮聲。她支持將聯邦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以及修改美國保釋制度的提議。

作為對弗洛伊德被殺事件的回應,哈裡斯一直公開支持種族公正立法,支持改革警察制度,以及將私刑定為聯邦罪的提議。哈裡斯承諾將保護移民免受川普驅逐政策影響,保護在孩提時代來到美國的移民免遭驅逐。

壯志凌雲,哈裡斯的目光投向了白宮。2019年1月,她站在奧克蘭市政廳臺階上,正式宣布參加總統競選。她坦言:「縱觀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為所有人的平等、自由和正義而奮鬥並作出犧牲的女性,包括黑人女性,她們經常被忽略,被忽略得太多了,往往證明她們是我們民主的脊梁。」

《紐約時報》報導稱,「她是美國歷史上登上主要政黨總統選舉選票的第一位黑人女性,也是第一位有印度血統的人。她的入選凸顯了這個國家的一個顯著轉變:新一波移民子女崛起為一支日益強大的政治和文化力量,他們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波移民子女。」

正如拜登在推特上表示選擇哈裡斯的原因:哈裡斯是一位「為小人物而戰的無畏戰士」。

作為第一位躋身主要政黨選票的黑人女性,哈裡斯激起眾多非議,不僅質疑她的性別,還質疑她的黑人身份和美國人身份。

經歷風風雨雨,笑看人生,成功翻開歷史一頁的哈裡斯星光熠熠,自信從容地站在講演臺上,用自身奮鬥來印證未來的可能性,「不論你是男是女,帶著雄心逐夢,在自己身上看到別人從未看到的一面,世界將在每一步都為你們鼓掌」。

2021,下一站,白宮!未來還有多少驚喜等待哈裡斯,全世界都在看……

本文為《方圓》雜誌原創稿件,轉載時請在醒目位置標明作者,並註明來源:方圓(ID:fangyuanmagazine)。

編輯丨肖玲燕 設計丨劉巖

文丨俞飛

本文有刪減,掃描二維碼

購買《方圓》12月人物版

原標題:《從檢察官到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哈裡斯是一位「為小人物而戰的無畏戰士」》

相關焦點

  • 首位雙族裔女性副總統候選人,兩個孩子繼母
    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宣布,卡瑪拉·哈裡斯為副總統競選搭檔,這一歷史性提名再次引起了公眾對這位曾經創造美國政界多項歷史第一的政治家的興趣。哈裡斯畢業於美國霍華德大學和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2003年,哈裡斯以舊金山區域檢察官的身份步入政壇。2010年,當選加州總檢察長,成為該州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檢察長。
  • 當選美國副總統,也逃不過蕩婦羞辱
    11月8日,將成為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的卡瑪拉·哈裡斯發表勝選演講。罕見地,這次勝選演講的出場順序和往常不一樣,當選副總統(Vice president-elect)在當選總統(president-elect)之前發言。哈裡斯的母親生前常對她說:「你可能會在很多事情上創下『第一次』,但請確保你不會是最後一位。」
  • 從情婦到美國副總統,她用了26年
    因為這屆大選的副總統候選人、或者說大概率的準副總統,在美國過於出圈,什麼圈子都沾一點。這個準副總統,就是一邊握著名校學歷、豐富從政經驗優勢的「強勢牌」,另一邊還有女性、黑人、亞裔、離異單親婦女等「弱勢牌」,江湖人稱「剛柔並濟」、「政治正確界王炸」的卡馬拉·哈裡斯。
  • 1.5米身高的單親印度裔母親,培養出來美國第一位非裔女性副總統!
    美國當地時間11月7日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和他的搭檔、加州聯邦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發表勝選全國講話。對睿媽來說,比拜登更值得關注的是,他身邊這位女士——未來的副總統,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非裔、女性副總統——哈裡斯。
  • 拜登選了哈裡斯為競選搭檔,印度人「嗨了起來」
    這意味著如果拜登贏得大選,哈裡斯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也是首位非裔及亞裔副總統。消息一出,不少印度人比美國人還要來得激動。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當地時間8月12日報導,許多印度民眾熱烈祝賀哈裡斯被選為競選搭檔,甚至有人將她稱為「印度的驕傲」,一些名人及政要也參與其中。
  • 哈裡斯:我丈夫即將成為美國史上首位"第二先生" 他激動壞了
    當地時間12月15日,即將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副總統的哈裡斯採訪中表示,丈夫將是美國首位「第二先生」,他對此感到特別激動。> 31940928,.哈裡斯
  • 第一位入主白宮的女副總統:女人能上位,肯定靠了什麼
    最近,美國大選結果出爐,拜登擊敗川普,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這也意味著卡瑪拉·哈裡斯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消息一出,無數川粉為川普扼腕,無數人敬佩拜登戰勝喪妻喪子之痛,以77歲高齡登上總統之位。
  • 川普律師曾稱哈裡斯沒資格就任美國副總統:她父母是移民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9日報導,代表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的律師約翰·伊斯曼(John Eastman)最近聲稱,拜登的競選搭檔卡瑪拉·哈裡斯可能沒有資格擔任美國副總統,因為她的父母是移民。川普本人曾宣揚這一說法。CNN稱,這種說法是一個種族主義陰謀論。
  • OMG | 懟過拜登的她,怎麼就成了首位「準美國女副總統」?
    2012年,HBO推出了一部叫做《副總統》(Veep)的喜劇劇集。故事主角是虛構的美國女性副總統Selina。每天,她一邊焦頭爛額地給別人擦屁股,一面還得填上自己給自己挖的坑。至於生活,老母親的人設硬著頭皮也得繼續凹。
  • 好萊塢明星紛紛為她「站臺」,拜登競選搭檔哈裡斯激活24萬人「首次...
    多位好萊塢名人為哈裡斯「站臺」 根據《華爾街日報》得到的邀請名單顯示,好萊塢女明星明迪·卡林和瑞茜·威瑟斯彭,以及電視節目製作人尚達·萊姆斯都是哈裡斯首場個人籌款活動的共同舉辦者。而那場籌款活動,門票價格從500美元到10萬美元不等。
  • 哈裡斯穿匡威鞋拍《VOGUE》封面遭批,美國政治女性該怎樣穿著?
    「偽造的」封面 最近,即將就任副總統的哈裡斯為美國《VOGUE》雜誌拍攝了2月刊封面。沒想到,封面照片提前洩漏出來,並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在這張封面照片中,哈裡斯穿著一件黑色外套和匡威運動鞋,踩在粉紅色的絲綢上,搭配著蘋果綠色的背景。哈裡斯在照片中的笑容隨和又略帶疲憊。
  • 美國副總統電視辯論會,彭斯和哈裡斯激烈交鋒,卻被「它」搶鏡
    【南方+10月8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三晚間現任共和黨副總統彭斯和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舉行了電視辯論,辯論圍繞經濟、外交政策和醫療改革等方面,但是整場辯論會卻被一隻蒼蠅搶了鏡。
  • 把哈裡斯拍得像個白人?美國時尚雜誌《Vogue》被罵慘了
    網友認為《Vogue》削弱了哈裡斯原有的膚色特徵 圖源美聯社封面照一團糟。安娜·溫圖爾 (《Vogue》美國版主編)一定沒有黑人朋友或者同事。任何人都會為哈裡斯封面照的質量低劣而震驚,卻沒有人注意到溫圖爾幾十年來都在亂拍有色人種。面對現實吧,《Vogue》美國版就不咋地,尤其在拍黑人女性的時候。
  • 2020《時代》年度人物拜登和哈裡斯:象徵美國團結二人組
    他說:「我最受詬病的就是我說我們必須團結美國。我從未放棄這個要旨。」拜登秉持遠見,奠定基調,贏了選舉。但是,他也認識到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到達目標,一位78歲的白人男性可能永遠無法呈奉的未來:世代更替、嶄新的視角和美國多樣化的體現。
  • 哈裡斯的維基百科頁面被頻繁編輯引發質疑,為何刪除其負面信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的維基百科頁面引發了一場網絡大戰,因為其編輯量大幅上升,這反映了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的副總統人選宣布之前的激烈角逐程度,並導致維基百科將該頁面設置為「酌情裁量」。上周,Intercept率先報導了這一趨勢。
  • 展現「居家暖男」形象,哈裡斯丈夫將辭職做「第二先生」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陳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劉皓然】美國2020年的總統大選創下多個先例:白宮將迎來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卡瑪拉·哈裡斯,而美國也將迎來歷史上首位「第二先生」——當選副總統的伴侶道格·埃姆霍夫。
  • 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哈裡斯發表當選演講
    當我們在此次選舉中為民主制度投票時,美國的靈魂正處於危險之中,全世界都聚焦於此,是你們為美國開啟了新的一天。因此,我想念她,也沒有忘記世世代代的女性,特別是黑人女性。沒有忘記亞裔、白人、拉丁裔和美洲原住民女性,他們共同在這個國家的歷史上,為今晚這一時刻鋪平了道路。
  • 曾激勵無數人奮鬥的「美國夢」,如何激化了美國社會的分裂?
    憑此一役,卡瑪拉·哈裡斯創造了多項歷史:她將成為首位非裔、首位亞裔也是第一位女性美國副總統。多元身份成為了解讀卡瑪拉·哈裡斯的首要標籤,同時也給她的競選之路帶來了不少麻煩。從黑人大學霍華德大學和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畢業之後,哈裡斯曾在舊金山地區長期從事地方檢察官工作,2010年當選加州州檢察長,2016年當選加州聯邦參議員。為了獲得加州華人社區的認同,她還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賀錦麗」。歐巴馬在任總統期間曾稱她為「加州最美女檢察長」,卻被平權運動人士指責為不尊重女性,一度引發不小的輿論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