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大熱劇《以家人之名》大結局,今天宋威龍大清早發了條告別微博的小作文,闡述了自己對凌霄這個角色的一些感想,看著挺真情實感的。
結果不知道為什麼,在幾位實力派主演低調的告別微博裡,只有宋威龍是靠演技上了熱搜的……
本以為這麼高調應該大概不會是團隊營銷,結果點進去發現,確確實實好多人都在誇他的演技:
這就尷尬了,要知道,小鮮肉最忌諱的就是靠演技上熱搜。即使在真正有實力的情況下,初期也只敢在作品和其他演員的演技讚賞下低調地營銷一把,結果宋威龍這麼突兀、直白地上熱搜,可謂是被嘲了一遍又一遍。
宋威龍沒有演技嗎?
其實並不是,只是還沒到上熱搜的地步。
畢竟客觀的說,在《以家人之名》裡,譚松韻和張新成的「李尖尖、賀子秋」的演技高光時刻要比宋威龍多太多了,而凌霄這個人物的「隱忍、喜怒哀樂」,宋威龍全部用「面癱式」的演技一面蓋過去,頗有點十幾年前流星花園的既視感,帥是帥到了,蘇也蘇到了,但是情感爆發戲就頗有點尷尬。比起演技,不如說他在演他自己更合適。
但是有一說一,宋威龍是99年的年輕小演員,也不能用老戲骨、影帝的標準來要求他,只要找到演技短板,加以訓練改正,年輕人是很快就能進步的。
宋威龍最大的問題是說臺詞仿佛在背課文,氣息弱,說話中氣不足,情緒激烈地戲臺詞接不上。
這裡最能清晰看出來臺詞問題的就是子秋知道凌霄和李尖尖在一起後,三個人在門口吵架。張新成和譚松韻乾脆利落,宋威龍氣若遊絲。
不管是大聲咆哮還是小聲嘀咕,都要讓觀眾聽得清在他說什麼,這是最基本的。但宋威龍全劇經常使用氣音,總有種漂浮的感覺,而且只要語速稍快,就會吞音。
上一次聽到這樣的臺詞,還是吳亦凡。
大概是人設的問題,「隱忍」是凌霄貫徹始終的性格特點,喜怒哀樂並沒有特別大的起伏。宋威龍把隱忍的人物特點錯當成「面癱」演繹,全劇下來,幾乎沒有特別大的表情變換,且致命點還是眼神木然,沒有光彩。
幾乎是一個表情演完了整部劇,在獨戲中還具有觀賞性,但一旦和別人對戲,明顯接不住。
和譚松韻的這場剖白戲,譚松韻的情感流露自然,眼睛裡都是戲,而他在必要的哭戲外,面無表情……
哪裡該急,哪兒該緩,哪裡要停頓,哪兒要克制,哪個節點爆發,都要拿捏準確。
在一些重頭戲上,宋威龍很多地方節奏都踩不上點。
依然是凌霄和子秋攤牌這場戲中,旁邊的張新成幾乎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但宋威龍就生硬稚嫩的多,給人一種本該佔據優勢,但卻底氣不足的感覺。
演員沉浸式的演技固然很感人,但在技巧上沒有把控好,也是虛浮無力,共情能力就將弱一點。比如在劇中,凌霄本該是最慘的一位,結果意外地被宋威龍扯偏了,反而存在感弱了。
好在,宋威龍也確實年輕,外在形象也確實很好,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有人說,演員想要塑造出好的角色,對生活的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也必然要經歷一些磨難。所以,對一個演員,尤其是非常年輕的演員來講,一帆風順未必是好事,聽到批評、質疑的聲音也並不是壞事,這樣會讓他們在面對那麼高的人氣、那麼多人的喜愛的同時,也能靜下心來去思考、去沉澱。
所以不管此次熱搜是否被別有用心的人刻意買的,這一份合理內的批評確實是真的,宋威龍及其粉絲可以虛心接受。
演員之間的演技就像學生的成績一樣,確實存在有高有低的事實,演技也是在塑造一個又一個角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的,從《鳳求凰》到《下一站幸福》,再到《以家之名》,能看得出來他是在不斷前進、不斷進步的。
喜歡本篇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