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地圖」會是地圖產品的下一個用戶增長爆點嗎?

2020-12-2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在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地圖已經不僅僅作為一款工具存在,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探索「社交地圖」的可能性。本文將圍繞社交地圖的定義以及國內外的案例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定義一下什麼是社交地圖

首先,「社交地圖」它是地圖的一個發展形態,是地圖基於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及國內眾網際網路大廠及獨角獸公司關心的「本地生活」可以切入的細分角度。

其次,細分社交領域,又可分為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這兩個方向目前國外都有網際網路頭部玩家接盤,前者是Snapchat母公司Snap收購熟人社交地圖產品」Zenly」,後者是Google,已收購生人社交地圖產品「Waze」。

1. Google收購Waze

2013年6月,Google以上10億美元完成了對Waze的收購。這場收購是在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和社交巨頭Facebook的競爭下角逐成功的,也是Google那幾年少有的巨額收購項目。

Waze是基於用戶發展壯大的以色列網際網路地圖產品,靠激勵用戶上報有用的道路信息,也就是靠UGC豐富地圖信息。

但是Google為什麼要斥巨資收購Waze呢?

其一是可以強化自身社交移動業務,此舉可以為Google提升社交能力,在移動方面獲得一定優勢。

其二,Waze就像一個人肉交通狀況通知地圖,它在巴西、阿根廷、英國、美國、哥倫比亞、德國、秘魯等國都有大批忠實用戶。

UGC(用戶創造內容)模式在那個年代,Waze已經形成規模。並且在2011年的3.0版本裡,起於地圖,不止於地圖,當時已經可見由」搜索-POI-導航」這樣的小閉環向本地生活app這樣的大閉環的擴展雛形。

Google的社交對於Facebook公司來說,可以說是不擅長科目,儘管有過社交領域產品的嘗試,但結果並不那麼理想。收購Waze,提升Google社交短板,加入自己的老本行:搜索業務,Google何樂而不為呢?

目前在疫情這段時間來看,Google收購社交地圖Waze後,能看到雙方已經交換了資源。

Google地圖加入了Waze社區的車主們在一線給出的實時路況信息,包括道路施工、路障、汽車追尾事故等。當然,Waze也融入了Google的搜索優勢,給用戶提供了更多便捷的信息查詢服務。Waze還加入了Google街景和精準的衛星圖,給用戶提供了POI更加直觀的方式。最近疫情期間,還與Why Hunger和No Kid Hungry合作,在美國地區增加了一些緊急配送食物點。

2. Google的Waze有這樣的特點

  • 你可以添加朋友,給你的朋友發送精確地址及到達時間。
  • 聲音導航。
  • 有高頻帶低頻的Waze社區。
  • 有一線用戶更新的最新人肉交通信息。
  • 你路線規劃中可以收到最便宜的加油站的消息提醒。
  • 鍵分享到Facebook社交平臺。
  • 當你給Waze社區做貢獻時(如匯報實時交通消息),你可以得到點數,並且告知用戶幫助了多少周邊的車主。
  • 融入第三方 (Google, Bing, Yelp, YellowPages, Facebook等)。

當然了這些都是眼下的兩方資源互置後情況。

長遠來看,Google和海外打車產品Uber一直在虎視眈眈地盯著無人駕駛領域,Waze能不能給Google無人駕駛方向帶來相應價值呢?答案也是一定的。

3. Snap收購Zenly

Snap在2017年6月,以2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獎勵的方式收購了法國創企私人社交地圖產品Zenly, Zenly以無廣告,實時關注熟人位置、電量、對方地區天氣等讓溝通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的產品功能深入人心。Snap map更新後的版本也已經有了Zenly的影子。

左為Snap,右為Zenly

總結下,在Zenly上,有這樣的特點:

  • 看到好友位置、手機電量、對方地區天氣、行駛速度。
  • 看到好友是在家/在工作,zenly會根據POI給常待地點標籤化。
  • 給對方發送emoji,對方在後臺將以PUSH的形式收到你的消息。
  • 想保留一些隱私?可以凍結位置/位置精確度模糊化。
  • 定位官方說法不耗手機電量。
  • 完全免費且沒有廣告。
  • 好友飛機安全落地提醒,包括查詢航班最新信息。

二、國內市場,社交地圖是不是偽風口?

上文說到國外的Uber,國內相對應的的則當屬滴滴,滴滴作為獨角獸公司,頭部BAT都有投資。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也是國內目前地圖產品前三。

百度在與滴滴的合作上可能更為廣泛,兩者發展聚焦都在出行優化和無人駕駛上。如果有了社交屬性地圖的加持,或許能增加用戶使用頻率,更好抓取路況信息。

除了這些,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加入社交屬性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優點:疫情以來,隨著BAT的push消息的增多,用戶的閱讀疲乏已經逐漸到來,隨著社交屬性的帶起,或許能給push的方向增加新鮮閱讀方向。

比如,媽媽晚回家,自己又跟媽媽不住一起,這時地圖給你發送了條推送「媽媽已經安全到家」會不會增加用戶打開APP呢?答案是一定的,這個產品方向有助於能拉新、促活的用戶增長戰略。

寫到這裡的時候,筆者發現高德地圖剛剛上線了新版本,重點推出了「家人地圖功能」。

還很貼心地告訴用戶如何使用,最後不忘提醒家人地圖使用中的「被迫用戶」產品可以關閉共享位置的功能。畢竟所有用戶都是爸爸,得罪了哪個都不好不是?

高德的切入點是相對符合中國市場的,基於三點原因:

    1. 地圖這種隱私性非常高的功能,對於家人地圖角度切入用戶,相比一般朋友,用戶更願意嘗試家人地圖。
  1. 中國父母和孩子之間紐帶相對較緊密,家庭黏性高,家庭意識強。
  2. 高德的用戶比例40歲以上及20歲以下的DAU(活躍用戶)相對25-35歲用戶佔比較少,這個功能有助於提升這兩類人群的拉新、促活。

總的來說,在微信中國用戶有1億用戶選擇「朋友圈3天可見」的時代背景下不難看出,用戶的分享欲、炫耀欲、朋友間點讚滿足欲、偷窺欲、社交欲等等都已經極大被限制住了,現在的微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成了當年的「手機通訊錄」。

地圖的社交風口不是空穴來風,就目前網際網路社交產品來說,社交屬性對於地圖LBS屬性來說有很大的使用場景及可發展空間。

 

本文由 @ayiayiayou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這3種相似的用戶地圖,你是不是容易混淆?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在日常工作中會接觸到很多需求,再進行需求的分析或者優化體驗時,我們經常會用到「用戶地圖」,但用戶地圖也分很多種;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幾種用戶地圖的分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般在「梳理產品框架、挖掘/獲取用戶需求、需要討論有爭議的功能點」等場景時,都可以用到該地圖。按產品的生命周期去看到話,在「探索期」中出現的頻率較高(成長期中也有)。因為該階段的產品戰略是找準產品方向,收集與挖掘用戶訴求,分期形成一個個解決用戶/客戶/公司題的方案。
  • 7000萬用戶、5000米世界冠軍畫地圖 運動社交平臺Strava估值15億美元
    每次運動結束後,Strava將各平臺數據整合,加以詳盡分析,為用戶提供指導。Strava並不希望只做一款健身追蹤器。和社交圈裡的Facebook,以及職場裡的LinkedIn一樣,Strava希望為運動員們打造一個專屬於他們的社交網絡。除了可以為運動員提供競爭對手的數據之外,Strava還可以幫助社區內的運動員建立聯繫,讓他們成為現實生活中的跑友。
  • 競品分析報告:百度地圖VS高德地圖
    2.1 範圍層地圖類產品主要是解決用戶出行導航的問題,因此產品功能也是儘可能地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出行需求,以及出行需求相關聯的衍生場景下的需求。這裡主要是從用戶出行流程整個環節下的場景角度出發,(主要分為出發前、行進中、達到目的地、行程結束後四個環節),將兩款產品的功能進行羅列對比,具體如下圖所示。
  • 百度地圖奇襲高德地圖
    具體在傳達「精準」這一信息點的時候,它一方面在廣告片裡放大產品層面 AI 技術算法的優勢,來讓用戶形成感知。之所以打這個點,是因為百度在 AI 領域的技術儲備和生態布局,目前都處於一個領先的位置。另一方面是瞄準了最大競爭對手高德地圖所留下的一個時間窗口。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高德地圖重心都在打車出行業務上面,很少再做精準導航的傳播。而對一款地圖產品來說,無論消費者習慣怎麼改變,「精準」永遠都是第一訴求。所以百度地圖在 AI 技術優勢和時間窗口的雙重加持下,對高德地圖做了一次奇襲。
  • 高德地圖發布AI智能公交導航地圖產品迎來AI之爭
    事實豐,今天是高德地圖在北京發布全新一代公交出行產品——AI智能公交導航,利用高德地圖的大數據及機器學習能力,為用戶公交出行提供全新的智能導航出行解決方案。 在公交出行產品1.0時代,人們主要使用PC地圖查詢,在公交出行之前用電腦查詢相關線路,然後按照線路描述乘坐公交;而在公交出行產品2.0時代,隨著高德地圖發布手機公交導航產品,人們已經從PC地圖過渡到手機地圖,使用手機地圖隨時隨地查詢線路,並進行公交導航,體驗更加靈活,指引也更加清晰,更符合公交出行需求。
  • 百度智駕地圖佘黨恩:智能駕駛如何定義高精地圖?(附演講全文)
    而根據摩根史坦利調查,這個軟體的成本是1900美金,不到兩千美金。但特斯拉用戶對FSD的激活比例非常高,達到了30%,因此在2019年給特斯拉帶來了12.6億美金的一個收入。以此來看,智能駕駛其實是一個非常高利潤率的產品,可以為 OEM帶來非常高利潤增長的想像空間。國內像小鵬汽車等車企也已紛紛推出了XPILOT這樣的功能,售價在2萬-4萬之間。
  • 從2020百度地圖生態大會,看懂AI地圖技術演變的因果與新機
    日常生活裡,地圖產品的浸潤是「潤物細無聲」的,可能是某一次在商場中迷路,也可能是突然進入了一個GPS信號弱的地下停車場,原本會受到幹擾而異常的GPS依然能持續可靠地帶我們找到方向,也許很多人壓根沒有聽說過百度地圖首創的智能定位功能,但並不妨礙大眾因此享受智能生活的愉悅感。線下商家可能會發現,按圖索籍、從地圖產品中來的客流突然變多了。
  • 解密地圖領域紛爭 百度地圖份額升至54.26%
    近日,一份來自中國IT研究中心的《中國手機地圖市場監測報告》在地圖行業掀起一片漣漪。報告中稱,百度地圖在2013年市場份額繼續快速增長,至10月份已經佔據54.26%,周活用戶份額上升至51.96%。
  • iRobot將地圖數據共享給了谷歌,谷歌會是好隊友嗎?
    在整個智能家居市場中,應用品類繁多,包括智能電視、智能冰箱等傳統家電類產品,也有諸如智能音箱、智能攝像頭等消費類產品。唯獨掃地機器人,是近年來隨著國內外智能家居概念的興起而產生的一個全新的產品形態。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這樣做可以允許用戶自定義清理清潔區域和清潔時間——用戶可以將他們房屋的平面圖劃分為不同的區域,然後命名,並指定清潔的時間和頻率。關於用戶擔心的隱私問題,外媒The Verge報導稱,雖然Roomba i7+採用的低解析度攝像頭拍攝的圖像會保留在Roomba本身,但是地圖的副本確實通過家庭WiFi進入了雲端。
  • 荔枝App攜手百度地圖開啟「有聲秋遊地圖」 升級POI應用體驗
    隨著全國集體入冬,秋天暫告一段落,音頻平臺荔枝(原荔枝FM)攜手百度地圖推出的"有聲秋遊地圖",項目也於11月20日圓滿結束。10月22日起,荔枝攜手百度地圖上線"有聲秋遊地圖",荔枝邀請站內知名主播DJ茉莉、沐風電臺、兒童睡前精選故事、微小寶睡前童話故事、NJ夏沫、夏彥辰、林林曉生、萌姐_醉後等人錄製百度地圖POI語音講解,講解內容覆蓋"秋味"、"賞楓"、"地標"、"登高"等出遊場景的推薦必去地,圍繞地點歷史背景、人文特色、熱門打卡攻略等維度產出語音內容,為秋日出遊人群提升文化體驗
  • 圖釘廣告上位:移動地圖新盈利點
    「在與地理位置相關的業務和產品中,圖釘廣告的比重肯定會越來越大。」導航犬開發商、北京騰瑞萬裡總經理錢進則認為,這得益於圖釘廣告不會影響用戶體驗、較人性化的特點。在錢進看來,圖釘廣告為導航犬提供新盈利途徑,同時也是導航犬自身新增的一個創意功能,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實用性的「廣告信息」來源。「Vpon作為導航犬的廣告服務商,從廣告主處收費,再與導航犬分成。」
  • 高德地圖,一個吃可愛多長大的導航!
    這支短片主打的功能是「對講功能」,這是高德地圖在原有「組隊出行」基礎上新增的功能。用戶通過高德地圖創建自駕遊出行隊伍之後,參與「組隊」的朋友們,可以在同個界面進行語音對講。這個功能乍一看有點枯燥,怎麼將賣點說到用戶心坎上?高德地圖鎖定三個出行場景,以賣萌戲精的方式來詮釋。
  • 從林志玲到馬未都,高德地圖:不會導遊的地圖不是好導航
    用過地圖導航的人大概都忘不了林志玲語音導航帶來的趣味體驗,這個高德地圖率先創新的導航玩法,可以說一下子就成了用戶的標配、行業的標杆,並由此誕生了很多令人耳熟能詳的明星導航聲音,除了林志玲,還有郭德綱與小嶽嶽嶽雲鵬等。其他地圖應用也亦步亦趨推出了自己的明星導航語音,一時間有沒有導航語音包成為了一個明星火不火的重要指標。明星雖然永遠都夠用,但用戶卻再難產生最初「哇!」
  • 高德地圖VS百度地圖 誰最好用已見分曉
    至於為什麼只選擇這兩款 App 進行比較,主要是從這兩款 App 在國內各大應用市場的下載量、日常大家的使用和討論、兩款產品各自的產品線部署情況來進行考量的。我才不會和你們說是因為我懶得下其他 App 這個原因呢。為方便趕時間的部分朋友,我將各場景下我的處的結論置於標題處,各位可以按需閱讀。
  • 高德「家人地圖」功能惹爭議,官方回應:用戶授權後才能使用|鈦快訊
    來源:鈦媒體APP鈦媒體快訊|7月15日消息:日前,高德地圖上線的「家人地圖」引發爭議。對此,高德地圖產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光明網採訪時表示,「開啟家人地圖服務時,需要所有加入用戶同意,並輸入共同的『家庭密碼』,獲得用戶確認授權後才能使用。」
  • 百度地圖發起定格時光計劃,用全景幫用戶記錄美好瞬間
    不僅能記錄真實的地理信息,還能留下關於此處的光影記憶,百度地圖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地圖,以AI硬實力為產品注入了更多溫度與情懷,正在深度詮釋「刻畫真實世界」的含義。(百度地圖「定格時光計劃」APP端介紹)在 「邂逅不期而遇的你」 拍攝項目中,百度地圖會定期公布街景採集路線和時間,公眾可以到相應地點與百度地圖的數據採集團隊「偶遇」,採集車將記錄下當時的畫面。經過隱私保護處理後,照片會被上傳至百度地圖的街景圖中。
  • 國內首個手機AR實景駕駛導航上線,能識別車輛行人,搜狗地圖出品
    這樣的解決方案會在今年的Q1或Q2推向用戶。為何要做AR實景導航近年來,AR導航儼然成為一個熱點,谷歌、百度、高德、四維圖新等傳統地圖商紛紛入局。但孔祥來說,搜狗地圖做AR導航,並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因為在用戶體驗層面,AR導航將是導航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方向。第一,AR導航為地圖廠商們構建高精度地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傳統的地圖測繪方式,是地圖廠商的專業隊伍,按照一定的作業規程定期掃街、帶回數據。
  • 如何創建客戶旅程地圖?
    您想給顧客留下難忘的第一印象並為他們提供與眾不同的購買體驗嗎?您想知道您的顧客在當今的數字世界裡是如何購物的嗎?在他們的客戶旅程中,更具影響力的渠道和接觸點是什麼,您如何影響這些?這對於您希望推出的新產品類別有什麼作用?
  • 百度地圖裡的國人十年:尋找中國人的心靈地圖
    2015年,百度地圖開放平臺上的日均定位請求爆炸性增長,高峰期超過260億次,其背後是億萬的需求與供給,在相互篩選、交易與滿足。今天,10個使用地圖App的中國人裡有7個會用到百度地圖。百度地圖市場份額超過70%,擁有業內最全最廣的POI(信息點)。百度地圖在索引真實世界、連接人與服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無論是資源還是數據,都不再是PC時代的網頁或者信息,而是一個個線下實體,通過接入百度外賣、百度糯米、去哪兒等TOP級垂類平臺,到連接Uber、順風車、代駕等服務,用戶可獲得餐飲、景區、商場、電影院、酒店、順風車等線下服務,在線完成交易。這正是真實世界在網際網路空間中的映射。
  • AI深入地圖,這個春節人人可當明星
    在過去,像華晨宇、湯唯、趙薇等明星的語音包,是地圖產品的重要招牌,即明星定製,為粉絲服務。但如今,由百度地圖發起的「銀河計劃」以這些明星和紅人作為種子用戶。一方面,普通用戶為愛豆們的聲音而來,另一方面,用戶們也在愛豆的引導下,對「個人語音包」產生濃厚的興趣,參與到定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