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大選」的臨近,島內局勢開始火熱了起來,各方人馬輪流上臺,為自己競選造勢,並趁機攻擊競爭對手,這引出了許多的話題。近日,國民黨熱門獲選人郭臺銘,就與臺當局打起了擂臺,雙方就「民主能不能當飯吃?」、離了大陸臺灣經濟困局將如何解決等問題,展開了激烈交鋒。
1、島內鬥爭加劇
作為曾經的臺灣首富、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在經濟上特別的有見解,這讓郭臺銘贏得了許多臺灣人民的支持。但是由於郭臺銘常年在大陸經商,與大陸交往密切,不少的島內獨派人士就認為,郭臺銘當選將給臺灣「民主」帶來損害。為此,臺當局還翻出了郭臺銘前幾年說的話「民主不能當飯吃」,對郭臺銘展開了抨擊,指責郭臺銘在「吃飽飯」(經濟靠大陸)和「民主」(獨立自由)之間,選擇了吃飯,並聲稱郭臺銘不選擇「民主」,就是不應該參加民主的選擇。
2、郭臺銘的講話
據了解,郭臺銘曾經說過,「民主對GDP沒幫助,不能無限上綱把各種運動當作民主,民主是過程,不是果實,經濟果實才能填飽肚子,民主的動能須化為經濟的成果。」很顯然郭臺銘的意思是,「民主」應該推動經濟,而不是給經濟發展製造阻礙,並不是單單「民主不能當飯吃」這麼簡單。臺當局只不過就是斷章取義,抨擊政治對手而已。
3、臺灣經濟仰仗大陸
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郭臺銘立即就展開了反擊,聲稱在當局的領導下,臺灣每天至少有160萬人淪落到吃不飽飯的境地,當局將大陸視為敵人,不是民主而是民粹!現在臺灣經濟的發展方向在大陸!臺灣的經濟僵局只有大陸能解,而當局所依仗的美國,對解決經濟僵局,沒有任何作用。
4、國臺辦的回應
而就在島內「大戰不休」的時候,國臺辦也做出了重要表示,在例行新聞記者會上,國臺辦發言人就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期望,煽動兩岸敵對關係,以各種名義搞對抗,其目標不過就是滿足一黨一己之私而已,臺灣同胞應該很清楚這個問題!
5、郭臺銘的立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郭臺銘雖然與大陸關係匪淺,但與美國的關係也不差,在美國總統呼籲製造業回流的時候,郭臺銘就斥資100億美元,去美國建廠,而當時許多的中國商人對此都非常謹慎,並沒有像郭臺銘這麼積極。所以郭臺銘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立場,也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