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回憶》真兇確認,未來再不會有這樣的電影了

2021-02-21 中國新聞周刊

誰也不要試圖用自己看小說得來的那點小聰明

去挑戰刑事科學技術

 

《殺人回憶》的真兇終於找到了。

 

今年無疑是導演奉俊昊的大年,先是憑藉《寄生蟲》拿了金棕櫚大獎。四個月後,《殺人回憶》又有了迴響。

 

上個世紀末,全世界都深受連環殺手困擾。比如美國的曼森家族,日本的大久保清、西口彰,中國內地的甘肅「白銀案」,香港的「雨夜屠夫」等。其中不少還被拍成了影視作品。而韓國的《殺人回憶》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

《殺人回憶》劇照

但進入21世紀後,隨著鑑證技術發展,犯罪者逐漸無所遁形。同類型的電影,自然也越來越少了。

 

華城連環殺人案

 

簡單回溯一下這個案件。

 

《殺人回憶》案件原型,在韓國被稱為「華城連環殺人案」。受害者共計10名。案件之一是模仿犯罪,兇犯是一名尹姓22歲男子,因為暗戀受害者的姐姐,又弄錯了施暴對象,選擇了殺人滅口。後來其被判處無期徒刑,但被證明和其餘九起案件無關。

 

其餘案件,第一起發生在1986年9月15日,最後一起發生在1991年4月4日。受害者年齡分布雜亂,高至71歲,最低的只有14歲。

 

為了破案,警方曾動員了韓國史上最多人次的警察和軍隊,搜查了約2.1萬個嫌犯,鑑定570組的DNA、180根毛髮、40116枚指紋,但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事情的轉機,還是因為DNA技術的突破。韓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從罪犯資料庫中,發現了一名名為李春才的在押囚犯的DNA,與華城連環殺人案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物上殘留取樣的DNA完全一致,由此鎖定了真兇。

 

為了加快破案進程,韓國警方還決定,除第8起模仿案件之外,將從第2、3、4起案件中提取DNA,儘快交給國立科學調查研究所進行分析。

 

之前在很多影迷的幻想中,嫌犯應該是一名高智商、高學歷的犯罪者。但如今看來,情況並非如此。李春才早在1994年就因為殺害妻子的妹妹被捕了。手法也並不算高明:讓受害者喝下含有安眠藥的飲料後,實施強姦,事後滅口拋屍,拋屍處離家僅僅一公裡。結果沒過多久就被警方逮捕,判處無期徒刑。其現年56歲,服刑在釜山監獄。

 

或許是為了隱藏身份,低調做人。據《釜山日報》報導,李春才在釜山監獄服刑的20多年,行為端正,沒有受過一次懲罰或調查,還被列為了一級模範囚犯。

 

這也暗合了韓國另一名連環殺手柳永哲當年一句推斷:此人要麼已死,要麼已經被警方抓獲,因為連環殺手是不會停下來的。

 

一語成讖。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定位了兇手,也有很大概率無法再追究其責任。因為韓國法律規定,案件的追溯時效最長15年。而最後一起案件發生在1991年。也就是說,早在2006年,這些案件就全部失效了。

 

這條法律在當年還引發過韓國民眾「延長重大犯罪上訴時效」抗議。雖然當時未被批准,但到了2015年,韓國國會還是通過了修正案——廢除殺人案件的追訴時效。

 

而根據今天上午韓國警方記者招待會的最新消息,嫌疑人李春才否認了自己的所有罪行。

 

至於外界最為關注的公訴時效過期問題,警方也做出了承諾,稱「將做出最大努力,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結果。」

 

「觸物留痕」

 

這兩年,隨著DNA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很多懸而未決的案件都一一告破。最典型的是甘肅白銀案,罪犯高承勇之所以落網,正是因為Y-DNA檢驗技術的發展,使警方發現城河村高氏家族有作案嫌疑,在挨個錄入指紋後,終於定位了兇手本人。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大數據、行動支付的普及,以及信用體系的建立,未來將不會再有秘密可言。而科技的進步,一定會在文學、電影中有所體現。

 

古典的偵探小說大抵都遵循一些固定的套路。比如說,缺陷英雄。愛倫·坡筆下的杜邦,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性格上都有些古怪,但智力和觀察力遠超常人,能發現其他平庸警察發現不了的痕跡,並且把看似沒有關聯的幾樣事物串聯起來,得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結論。

 

玩過星際爭霸、紅色警戒這類即時戰略遊戲的人都知道一個概念:戰爭迷霧。古典偵探小說的敘事手法,本質上就是把戰爭迷霧一點點撥開的過程。

 

但如今再也沒有「戰爭迷霧」這種概念了。在科技面前,所有的東西都近乎透明,等於開了全圖外掛。 「觸物留痕。」——犯罪學家、被痕跡檢驗專家們視為圖騰的埃德蒙•羅卡爾,曾經留下過這麼一句話。

 

一樁案件發生,痕跡專家到場採樣,立刻就能把所有細節收集完畢,並且找到對應的資料庫和公式:輪胎胎印能推出車的款式和行車距離;鞋底泥土的成分能推出嫌疑人的生活背景;屍體內部的化學元素能推出死者生前的生活飲食習慣;嫌疑人身上的灰塵、織物、毛髮,總有那麼一點會附著在受害者的衣物上,不可能完全清理乾淨。更遑論滿大街都是的攝像頭了。

 

雖然這一系列流程凝結著數代刑偵人員積累下來的至高智慧,但從創作的角度來看,過程實在過於直接。就好比把一串數字輸入計算機,得出一個答案,讀起來毫無智商快感可言。

 

閱讀快感沒有了,作家和編劇們也不好意思再沿用五十年前的寫法。於是古典偵探小說也就隨之銷聲匿跡。事實上,近年來的所謂犯罪電影,諸如《心迷宮》《烈日灼心》《暴裂無聲》《踏血尋梅》等,對於案件本身的描寫篇幅都相當有限,更多都是借著案件在探討社會問題和人性。在敘事技法上,也都喜歡將時間打亂,引導觀眾從不同視角接受信息。

《踏血尋梅》劇照

敘事手法進步了,反過來也露了怯——如果一個故事一定要靠打亂時空和視覺順序才能講好,那麼只能說這個故事本質上是缺乏起伏的。《心迷宮》也好,《暴裂無聲》也好,都有這個毛病。但這不能怪創作者,而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這個概念上來看,《殺人回憶》已成絕響,未來恐怕不會再有同類型之作了。

 

如今這個時代,是對普通人最好的時代,也是對犯罪者最壞的時代。因為犯罪就一定會留下痕跡,留下痕跡就等於被抓。誰也不要試圖用自己看小說得來的那點小聰明去挑戰刑事科學技術,就像不要和計算機去比誰背圓周率背得多一樣。

值班編輯:俞楊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殺人回憶》真兇終於抓到了,沒想到真相竟然這麼戲劇性!
    因為,本案正是電影《殺人回憶》的原型案件。沒錯,就是那部被譽為韓國影史最重要作品,有無數死忠影迷,並影響了之後非常多電影人的《殺人回憶》(不知被多少當代電影人奉為聖經)。而這一回,奉俊昊成名作《殺人回憶》聚焦的懸案竟然得以告破,也算是了卻導演和主創的一樁心願。於是,電影中一臉無助的宋康昊與金相慶,如今終於有了他們的答案。
  • 《殺人回憶》真兇無法被追責?看看《素媛》就知道了!
    韓劇《信號》、電影《殺人回憶》、《岬童夷》皆改編自本案,其中《殺人回憶》在豆瓣評分高達8.8,收穫眾多好評。昨日,據韓國SBS電視臺報導,犯案30餘年後,韓國警方終於確認了真兇的身份,而他竟然就「躲」在監獄裡!
  • 33年,電影《殺人回憶》背後的真實案件,終於發現真兇了
    多家媒體報導,經過最新一輪的DNA比對,華城連環殺人案真兇的身份得到了確認。華城連環殺人案搜查本部長 潘基洙說:「 今天7月15號,我們委託國搜科再次對現場物證進行鑑定,目前為止,嫌犯的DNA與過去10起案件中的3起 所留DNA 相一致,我們正在進一步的搜查中。」
  • 《殺人回憶》兇手原型出庭作證 首次公開承認自己是真兇
    據韓媒報導,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兇手原型李春才今天作為證人出席華城連續殺人事件第八起殺人案的再審,首次公開承認他才是這起案件的真兇。
  • 33年後真兇落網!韓國神級電影《殺人回憶》,終於可以拍結局了
    你心中最好看的韓國電影是哪一部?很多人認為是奉俊昊執導的經典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必定不會忘記影片最後那一幕:宋康昊扮演的警察,一雙帶著紅血絲的眼睛直直地凝視著鏡頭,似乎能穿透銀幕告訴兇手:「我一定會找到你,不死不休」。電影《殺人回憶》劇照而今天,《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落網了!真是有生之年!
  • 韓國《殺人回憶》兇手原型確認,33年懸案破解細節曝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從1986年至1991年,10起連環殺人事件,10名女性受害,僅1人倖存。警方先後投入200多萬人搜查,未能破案,真兇逍遙法外。這是電影《殺人回憶》的故事情節,也是30多年前發生在韓國的真實事件。《殺人回憶》預告片截圖。9月18日,真兇找到了。據韓國SBS電視臺報導,時隔33年,韓國警方確認了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兇手。
  • 電影《殺人回憶》真兇原型是他嗎?震動韓國的33年懸案調查有了進展!
    這起已經發生了33年的懸案,因為在2003年被拍成電影《殺人回憶》,而在韓國家喻戶曉。一方面,該案早在2006年就超過了15年的追訴期。另一方面,韓國警方也承認,案件仍然存在疑點。這名在押囚犯的血型與此前調查不符。警方不排除,「華城連環殺人案」有多名兇手作案。
  • 《殺人回憶》真兇找到,他卻依舊逍遙法外丨毒藥頭條
    前天晚上,朋友圈都在刷屏一部電影,奉俊昊的《殺人回憶》。
  • 《殺人回憶》:電影裡沒被抓到的真兇,在現實生活裡被抓到了
    《殺人回憶》原型案件的兇手終於被抓到了!這條新聞在近期始終佔據著微博熱搜。《殺人回憶》的原型本是韓國80年代發生的連環殺人案,跟我國的白銀連環殺人案類似,一直都屬於懸而未決的大案。當時受限於落後的技術手段,韓國警方一直都沒有抓到殺人兇手,沒想到事到如今竟然找到了真正的兇手。
  • 電影《殺人回憶》中的真兇原型是他嗎?這宗33年的懸案調查最近終於...
    都市快報 綜合報導9月18日晚,韓國警方宣布,有關「華城連環殺人案」的調查終於有了進展——一名已服刑24年的在押囚犯疑似真兇。他的DNA與三起案件中受害者身上殘留的DNA相匹配。這起已經發生了33年的懸案,因為在2003年被拍成電影《殺人回憶》,而在韓國家喻戶曉。一方面,該案早在2006年就超過了15年的追訴期。
  • 33年「殺人回憶」懸案,幕後真兇竟然躲在牢中,還混成了「模範囚犯」……
    看過《殺人回憶》的人,誰都不會忘記電影最後那一幕:樸警員走到麥田旁蹲下來,雙眼含淚直直瞪向屏幕之外。這部被無數影迷奉為「韓國影史最佳」的影片,改編自曾令韓國陷入一片恐慌的真實案件——「華城連環殺人案」,兇手連續姦殺10名女性,200多名警察出動卻無功而返。無論是在電影還是現實中,沒能抓到真兇都成了人們心中最大的遺憾。
  • 《殺人回憶》現實收官,真兇李春宰的人生軌跡
    殺人回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2004年的韓國經典犯罪電影《殺人回憶》正是以他為兇手原型。李春宰1994年的落網對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幸運。警察在他的臥室發現了妻妹的血跡,經過調查李春宰殺害妻妹罪名成立,韓國法院判處他死刑後又改判無期徒刑,20年後有權申請假釋。自此,1986至1991年的韓國華城特大連環殺人案被陰差陽錯的掩埋起來。當時辦案的警察不止一個感覺李春宰與華城連環殺人案的犯人畫像相似。
  • 《殺人回憶》真兇落網,這個韓國導演功不可沒
    刑警不舍晝夜追查線索,卻始終離真兇一步之遙。 直到影片末尾,退役的刑警依然逼視著鏡頭,似乎要把藏在人群裡的嫌犯看穿。 這是影片《殺人回憶》的經典一幕。 這件轟動韓國的刑事案件,直到電影《殺人回憶》上映時,兇手仍未落網。 電影《殺人回憶》是2003年的電影票房冠軍,收穫了540萬觀影人次。
  • 蒼天有眼:《殺人回憶》的真兇28年之後被抓
    據韓媒,2003年由奉俊昊執導的懸疑經典《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已被抓。韓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從罪犯資料庫中發現與案發現場相同的DNA而確定了犯人的具體身份。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當時有10名女子受害,僅1人倖存。
  •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裡的真兇到底是誰?
    《殺人回憶》裡的兇手是誰?首先,我想先來分析一下我認為「真兇未被揭曉」的原因。他們利用錄音斷章取義,向外界宣告白光昊是殺人兇手,並還原了犯罪場景,要求白光昊再現犯罪過程。但是正如漢城探員徐警官指出的「繞在被害人頸部的繩子,都打了三個很緊的結,而光昊的手有問題」。也就是說,光昊的手使他無法完成這項動作,他不是殺害被害人的真兇!
  • 《殺人回憶》真兇落網,4年連害10女卻無法被追訴
    電影《殺人回憶》裡的兇手原型,終於找到了。作為曾經看完這部電影感到壓抑的人,心裡真的是難以言喻的心情。警方經過一系列科學技術比對,確認他為真兇!聯想起來,還記得在電影《殺人回憶》裡,導演做了一段這樣的設置:時間過去,調查案件的警官「宋康昊」偶然地又經過了第一起案件發生時的稻田,從一個女孩的口中,知道兇手前些天剛剛來過——是來欣賞他的傑作嗎?更可怕的是,兇手沒有任何明顯的特徵,女孩想了半天,也只能說出他是個「很普通」。
  •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真兇已被找到!
    據韓國警方9月18日表示,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廳最近在重新調查華城連鎖殺人案時,發現了正在監獄服刑的A某是真兇的特定線索
  • 《殺人回憶》終於有了結局
    昨日(2019年9月18日),韓國SBS電視臺公布消息,韓國國立科學搜查院通過DNA檢測手段,確認了電影《殺人回憶》中的兇手原型。《殺人回憶》即是根據發生在30餘年前,轟動全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而成。
  • 《殺人回憶》:無數人心中的韓國電影NO.1,罪惡永遠不會過期
    相信很多熟悉韓國電影的觀眾,在看到奉俊昊導演,宋康昊主演的電影《寄生蟲》,成為第一部獲得坎城金棕櫚獎項的韓國電影時,除了恭喜還是恭喜,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意外。那個面積10萬平方千米的小國家,不僅整容業發達,明星經濟成為範例,還擁有好多聲名遠揚的電影佳作。其中誕生於雙昊聯手的作品,更是模範中的模範。
  • 《殺人回憶》電影中沒能找到真兇,當年全靠它的配樂治癒我受傷的心
    2003年的韓國電影實在太強了,《殺人回憶》韓國上映一個月後的大鐘獎,它還能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影帝這樣的重磅獎項,到了年底青龍獎上,就受到了《春夏秋冬又一春》《老男孩》等的包抄,僅拿到最佳攝影和最受歡迎電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