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感到焦慮怎麼辦?在手機上換種玩法(上癮警告!

2021-01-07 騰訊網

當你點開朋友圈,發現n年不見的朋友結婚了,夫妻合照一臉幸福,而你還單著身;打開微博首頁,幾小時前掀起的罵戰仍在進行,你爬了800層,感覺什麼也沒看懂,腦子卻要爆掉;明明已經下了班,只想像鹹魚一樣攤倒在床,微信卻彈出五六條對話,條條都讓你回復……

好累,好有壓力。

但這時你會關掉社交網站、放下手機嗎?

手機實用又好玩,但也讓人好累

上個月,《信息系統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結論:當社交網站帶給我們壓力時,我們可能不會離開,反而留在該平臺換個玩法,從而消耗更多的時間

歡樂的東西使人上癮就罷了,為什麼「帶來壓力的東西也使人上癮」呢?

手機真好玩,也讓人焦慮

這裡的社交媒體,指的是具有聊天、分享、遊戲等多種功能的社交平臺,如今常用的社交app都已符合。社交平臺上眼花繚亂的功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豐富,但也讓我們感到愈加疲憊、失落。

這些在信息技術使用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被稱作「科技壓力」(technostress)。在該研究中,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可能遭遇的壓力被分為六種情況:

1、社交過度(social overload),例如,時刻關注著朋友圈動態,非常關心朋友的情緒問題,隨時準備給朋友提供情感支持或其他幫忙。

2、入侵生活(invasion),覺得社交網絡入侵到線下的私人生活,例如,放假的時候總是和社交網絡上的朋友保持聯繫。

3、熟悉模式(pattern),為了更合群,人們在讓自己去適應朋友的過程中也會感到壓力,例如每天要看好多次朋友圈,以防錯過朋友發布的最新動態。

4、不確定性(uncertainty),應用軟體經常改版更新,導致新的界面等各種使用問題。

5、複雜性(complexity),功能太多,條款複雜,不知道該怎麼使用,但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和了解這些功能。

6、信息過多(disclosure),被想看的、不想看的信息包圍,很難在社交平臺上專注於對自己重要的信息。

壓力的來源,被用來緩解壓力

人們在社交平臺上遭遇壓力時會怎麼辦?

論文中提出了兩種應對假設。第一種假設非常順應直覺,即減少使用,或直接離開社交媒體幹點別的,比如去健身或者找朋友吃飯;第二種假設是,用戶會繼續留在平臺,只不過換個功能繼續玩,比如刷狀態刷累了就去看看直播,社交過度不想聊天了就去打小遊戲。

通過對444名Facebook用戶的調查發現,對社交媒體使用越習慣,就越傾向於在遭遇壓力後留在該平臺,通過平臺上的其他娛樂功能去轉移注意力。

這個「不太理智的」應對選擇,與「習慣」的力量分不開。文中表示,做出某一應對決策,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所需要的認知努力,二是做這件事經歷的掌控感,三是做出這個應對行為需要面臨的風險。這三個因素都受「習慣」的影響。

而一件事一旦成為習慣,做起來也就不太費腦(認知努力低),掌控感強(熟能生巧),由於做過多次所以風險也小。

具體到社交媒體的使用上,研究人員表示那些資深用戶像是老馬識途,能花更少的力氣在同一平臺的不同功能上找到樂趣。這就讓他們在遭遇壓力時,更可能通過在版面間跳來跳去轉移注意力,這就導致了更長的使用時間,最終讓人成為網絡成癮的獵物。

emm..怎麼還沒有點讚評論?去玩個小遊戲再回來看看

研究人員指出,在同一個環境裡,既有壓力又有對策,一邊扎心一邊順毛,可能是社交媒體獨有的有趣現象。研究者同時也強調,我們應該意識到壓力成癮間的關聯——讓你感到不適的社交app,也可能讓你越來越沉迷。

功能齊全的社交平臺讓人焦慮,又讓人沉迷。但是,這樣的網絡平臺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實用的工具,因此學會平衡很重要。如果無法應付這些壓力與成癮,則要儘快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值得注意的社交平臺上癮警兆包括:

社交平臺讓你越來越遠離家人朋友;

每天在社交平臺上花的時間超過6小時;

被問到「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社交平臺」時會謊報數字;

其實不想花那麼多時間在社交平臺上,但不知為什麼還是一直刷;

每隔五分鐘就想刷新,如果連續3小時都沒查看社交平臺就會感到緊張焦慮;

只想刷社交平臺,對別的事都不感興趣;

手機永遠隨身,就是為了能隨時刷社交平臺;

曾經試過「戒」社交平臺,但因為太過痛苦而失敗了;

感覺社交平臺已經對自己的職業或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

當你因為在社交平臺上看到「別人的生活為何如此充實」而倍感壓力時,繼續刷社交平臺並不能真正讓你開心起來。關掉社交平臺,回到現實生活,從中發掘出樂趣、成就和情誼——這些並非動動手指刷新就能獲得,但卻會帶來更真實持久的幸福。

參考資料:

[1] Social media stress can lead to social media addiction.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8/190827125559.htm

[2] Monideepa Tarafdar, Christian Maier, Sven Laumer, Tim Weitzel. Explaining the link between technostress and technology addiction for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 study of distraction as a coping behavior.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19; DOI: 10.1111/isj.12253

作者:vicko238

編輯:Cloud、遊識猷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靠譜科普

就看果殼

哪些功能或是APP,讓你對手機產生依賴,甚至上癮?有人說是支付寶???

BTW,我們設置了小小的門檻,相信熱愛科學的你肯定會通過考驗!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在42秒內答對儘可能多的題,達到一定分數才可以加入,每24小時僅能答題一次。呼~深吸一口氣,然後好好答題吧!

AI和同事們等你來玩哦~

相關焦點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難免感到焦慮。前幾天就有位寶媽跟我說,她家兒子正在讀高三,還有半年時間就要高考了,但是兒子卻總是手機不離身。她罵也罵過、道理也說過,但是孩子依舊改不掉手機癮。寶媽擔心這樣下去,孩子的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之後高考不理想,影響到升學和以後的工作。
  • 中小學生玩手機上癮,三個方法會讓他放下手機回歸正途
    隨著手機的普及,它已經從一種工具演變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地位一度等於吃飯和睡覺。與具有較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成年人相比,兒童仍然受到手機的極大影響。孩子們每天早晨都會玩手機,直到清晨才醒,只是花更多的時間在手機上而無法起床。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做對這兩件事情就可以
    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不願意學習,老師布置作業也不寫,整天自己躲在房間裡打遊戲,也不跟人說話,說他也不聽,說多了他還嫌煩……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而且對此很是頭疼,因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他放學後,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家,那也很無聊,只能玩玩手機找點樂子,所以家長下班後不要把孩子扔一邊,自己在玩手機,你玩孩子也玩,這是一樣的道理。其次,周末放假也可以帶孩子出去玩,這樣孩子又開心,家長又開心,根本沒有時間去玩手機。
  • 孩子玩手機上癮?父母做到這3件事,孩子會放下手機不玩遊戲
    甚至會有「上癮」的徵兆,即使在父母的嚴厲警告和勸誡下,仍然只圖一時爽快,不計後果,也不在乎他人感受。一位媽媽心痛的說:我們家孩子就是被手機毀了。上了初中他們班上的同學開始有了手機,有的是父母為了方便聯繫給配的,有的是學生自己買的。就在這時候,兒子開始慢慢的用我的手機聊QQ,當時覺得就聊個天沒什麼。
  • 孩子「玩手機」上癮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會做好這2點,別不知道
    孩子"玩手機"上癮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會做好這2點,別不知道現在玩手機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種通病了,不僅是年輕人沉迷於玩手機,就連小孩子也是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上。對於很多年輕的家長來說,只要孩子不哭鬧,就會給他們去玩手機,這樣自己也比較省事,可以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殊不知這樣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手機?是上癮機制搗的鬼,三招幫你擺脫手機上癮
    可見沉迷手機已成為普遍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沉迷手機是上癮機制導致的不僅是青少年越來越依賴手機,成人也是如此,這都是上癮機制導致的。在這裡也許很多人會疑惑,這個上癮機制究竟是什麼呢?整套流程下來,孩子在手機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們就像無形的成本,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脫離手機。
  • 不是我們在玩手機,而是手機在玩我們
    但細想想,如果是你,吃一頓完全不能接觸手機的飯,又會有何表現?我想雖然不至於這麼誇張,但肯定也會感到某種「分離焦慮」,並為之抓狂。其實,妹妹和我們,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掉入了資本主義精心打造的社交媒體陷阱。在某種程度上,做出這種行為的我們,都是受害者。
  • 手機上癮是怎麼一回事?心理學博士為你解密上癮之謎
    行為上癮跟吃喝、注射或攝入特定物質無關,按照現代定義,上癮在本質上來說是件壞事兒。數十年來,神經科學家認為,只有毒品和酒精可以刺激上癮,行為或許會讓人感到愉快,但那些愉快永遠不可能上升到跟毒品及酗酒相匹敵的急切程度。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上癮行為生成的大腦反應,跟吸毒後的大腦反應是相同的。
  • 年度最佳真實恐怖片:不是我們在玩手機,而是手機在玩我們
    但細想想,如果是你,吃一頓完全不能接觸手機的飯,又會有何表現?我想雖然不至於這麼誇張,但肯定也會感到某種「分離焦慮」,並為之抓狂。 其實,妹妹和我們,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掉入了資本主義精心打造的社交媒體陷阱。
  • 不要這樣玩手機!
    結果,小巴車在超車時迎面撞上一輛大卡車,小巴車司機和車上九名乘客全部遇難,大卡車司機僥倖生還,目前還在醫院接受治療。 開車不要玩手機,害人害己!切記!切記!無獨有偶,在中國杭州,有人模仿抖音視頻的「菜換肉」橋段,卻惹出了大事……抖音上最近開始流行一種新玩法:吃飯時,拿自己的菜,去換別人的肉。
  • 是你在玩手機,還是手機在玩你(`⌒´メ)
    你看見A去哪裡玩了,B吃了什麼好吃的;你看見C的小狗狗換了新造型,D的小寶寶越來越可愛;你看見E公布了自己一天的行程,F發了一堆亂碼和感嘆號……你挨個給他們點讚或者評論,一不小心,半個小時就過去了。然後,你「轉戰」微博。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讓孩子放下手機的3個方法,寶媽快來學學
    孩子離不開手機成了普遍的現象,也成了家長目前最棘手的教育問題,每天因為手機和孩子鬥智鬥勇,但是還是很難讓孩子乖乖地放下手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第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因素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家長們天天抱著手機玩,不分白天黑夜,孩子們有樣學樣,從開始模仿大人,到體會了手機中的樂趣,使得孩子也放不下手機。父母的行為舉止會嚴重的影響小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長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打遊戲,卻不允許孩子觸碰,孩子就會覺得你們可以玩我為什麼不行,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 離開手機沒法活?韓國興起手機上癮治療營:去戒毒所戒手機,12天強制不能玩手機......
    睜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機,閉眼前最後一件事也是看手機。為了緩解過度依賴手機的情況,幫助戒手機癮的「戒毒所」在韓國年輕人中流行了起來。數據顯示,在韓國10至19歲的青少年中,約有30%被歸為過度依賴手機;11至12歲的兒童中,72%都有自己的手機,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耗費約5.4個小時。
  • 你在玩手機,別人卻在賺錢,手機賺錢常見的10種方法!(上)
    大家好,我是青狼,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手機上可操作的賺錢方法。手機上賺錢工作並不是說利用手機本身去賺錢,本質上還是利用手機在網上賺錢,因此你需要了解都有哪些項目可做,自己又會做什麼。手機賺錢的方法很多,但因手機屏幕過小,不太適合辦公工作,因此以小項目、操作相對簡單的工作為主,並且有些工作還需要電腦配合才能工作,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方法。
  • 就要上班上學沒有遊戲玩了?幾款單機好玩的手機遊戲推薦給你!
    這裡推薦幾款非常輕度的但也是非常有趣的手機單機遊戲,讓你學習工作之餘的零散時間,也能享受到小遊戲帶來的樂趣。1.塗鴉上帝:起源,真的是玩了就上癮的一款遊戲!在遊戲裡玩家可以隨心所欲的用材料合成各種各樣的東西。還有很多玩法,對於我這種一天到晚無所事事的可以說特別適合!
  • 「媽媽,寒假了我能玩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殊不知家長偷了一時的懶,會換來一輩子的後悔。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專家珍妮·拉德斯基曾對一些對手機痴迷家庭的孩子做過一項跟蹤調查。調查發現,相比起父母少玩手機的孩子,對手機上癮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煩躁、冷漠等性格。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有名7歲男孩浩浩唱了一首《父親》,獻給了他的爸爸。
  • 愛奇藝帳號手機號碼換了怎麼辦 怎麼修改重新綁定手機號方法
    愛奇藝帳號手機換了怎麼辦?有些小夥伴可能手機停機了,或者以前那個號碼不用了,這個時候接收不了簡訊怎麼更改帳號了,小編整理了方法如下:  愛奇藝手機號不用了怎麼修改手機號  1、進去我的界面,點擊【幫助反饋】;
  • 手機投屏智能電視的N種玩法
    打開APP 手機投屏智能電視的N種玩法 陳翠 發表於 2019-04-02 15:32:38
  • 孕期天天躺著玩手機?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
    不過後來有不少專家和醫生都出來闢謠,說手機輻射是屬於安全的,非電離輻射並不會導致胎兒畸形,孕期接觸手機也不妨礙事兒。不過雖然手機的輻射不會傷害到胎兒,但是如果孕媽媽習慣經常天天躺著玩手機的話,還是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也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發育。女人在孕期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再喜歡玩手機也一定要忍住,不能再玩了。
  • 手機版「昆特牌」來了,你可能會玩上癮
    如果你是一名巫師老玩家,與昆特無意間錯過;或是一名卡牌新手,早已對昆特略有耳聞;還有跟我一樣想重新回到昆特牌這個大世界的 「 半熟選手」,這次的手機版是入坑的最好選擇。拿起手機,約上好友,再用低沉的嗓音緩緩說出:「嘿,朋友,來盤昆特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