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玩一天手機是什麼體驗?
大概是,你在前一天晚上捧著手機玩到下半夜,所以早上睜開眼睛就已經是上午十點了。
可你還是沒有起床的勇氣,於是你習慣性地摸了摸手機。
這也不能怪你,畢竟「人是鐵,床是磁鐵」。
你最先看的是朋友圈。
你看見A去哪裡玩了,B吃了什麼好吃的;
你看見C的小狗狗換了新造型,D的小寶寶越來越可愛;
你看見E公布了自己一天的行程,F發了一堆亂碼和感嘆號……
你挨個給他們點讚或者評論,一不小心,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然後,你「轉戰」微博。
你關心G男星和H女星到底是誰辜負了誰;
你關心J大神和K大神的爭論又出現了什麼新證據;
你關心L男孩到底有沒有認回自己的親媽;
你關心M主角又洩露了哪些電影內幕;
你還會操心N國跟P國有沒有通過貿易協定,而Q總統又說了什麼驚世駭俗的言論……
一不小心,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這時候,你的肚子開始提意見了,你意識到自己該吃飯了。
於是,你打開了外賣軟體,這家看看,那家瞧瞧,為了湊足起送價,你也是煞費苦心。
一不小心,半個小時又過去了。
吃飯的時候,你開始看抖音,至於剛送來的外賣是什麼,健不健康,好不好吃都已經不重要了。
反正,短視頻裡的小哥哥、小姐姐都很可愛,好聽的歌讓你很嗨,而好笑的段子讓你每隔幾分鐘就能笑出鵝叫。
一不小心,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等到眼睛酸痛,頭腦發昏,你終於意識到該休息一下了。於是,你把滾燙的手機往床邊一扔,然後揉了揉眼睛,大約過了三十秒,你又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機。
你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也沒有人找自己,反正就是放不下手機,於是你開鎖,關上,再開鎖,沒完沒了地循環著。
等到自己無意間瞄了一眼窗外,這才猛然發現,外面已經華燈初上,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你稍微有點兒吃驚,夾雜著一些虛度時光的懊悔,但還來不及做反應,你再次拿起了手機。
畢竟,朋友圈裡又有了新動態,微博裡又有了新鮮事,淘寶裡又有了降價提醒,影視劇軟體裡又有了新劇情……
就這樣,不用腦子的愉悅逐漸被巨大的空虛和焦慮所替代。
久而久之,你既沒有了仙氣,也沒有了煙火氣。
手機玩得越多,你就離現實越遠。
你看見的只是別人剪輯過的詩意與遠方,卻欣賞不了身邊的晚霞與落日;
你聽見的只是別人加工過的快樂,卻聽不清戀人的期待;
你得到的只是隔著屏幕的泛泛之交,卻感受不到身邊人的關心和需要。
你看著被點讚了幾萬次的視頻,刷著被轉發了幾千次的微博,喊著和別人一模一樣的口號,但所有這些都跟自己的生活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那麼請問一下,是你在玩手機,還是手機在玩你?
·2·
我是第二天早上才看到他的私信的,內容很長,而且文筆很好。
他說他很焦慮,得了一種「即使沒什麼事也要盯著手機」的病。
他說他一天到晚就想玩手機,而一旦掏出手機,其他的事情就會變得異常艱難。
推進工作進度很難,看完一本書很難,下樓運動很難,上網絡課程很難,洗澡很難,甚至就連哄女朋友都很難……
他說他每天都很焦慮,「就像頭上總是跟著一團黑雲,現實生活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心裡馬上就有一場狂風暴雨。」
更嚴重的後果是,越來越多的計劃都擱淺了,越來越多的喜好都無感了。
他一邊自責,一邊失控,就像獵人射完了最後一支箭,但依然沒有命中目標。
就是那種,明知道一直玩手機不好,也知道應該放下手機,但就是戰勝不了手機這個「惡魔」。然後什麼都不想做,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等到事情搞砸了,就安慰自己說:「算了,都已經這樣了,還是繼續玩手機吧。」
在私信的結尾,他連發了三遍:「我該怎麼辦啊?」
我回答道:「繼續玩唄,畢竟這樣的好日子已經所剩無幾了。當你成家立業,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車貸的時候,你腦子裡想的只會是『如何賺錢』。所以,玩吧。」
我能說什麼呢?
讓你關機?你忍不了十分鐘就會重啟;
讓你把手機交給別人看管?你不到兩個小時就會搶回來;
讓你把充電器扔掉?你會慷慨地再買三個;
讓你把手指剁了?你會用腳趾玩!
手機會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誤以為自己很重要。
但實際上,你真的沒有那麼多需要立刻回復的信息、電話;你的微信、微博裡新內容也並不需要你及時地點讚或者評論。
與其浪費時間去刷無聊、刷寂寞、刷空虛,不如好好經營現實中的友情、親情和愛情。
就算你每隔五秒鐘打開一次微信,不想理你的人還是不會理你;就算你一件不落地了解世界的大事小情,與你無關的事還是與你無關。
如果你把大把的時間都用來接收這些無用的信息,你哪有時間去變成有用的人?
更嚴重的後果是,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回報慢」的事情了。
那麼你呢?
旁人勸你放下手機,勸你卸掉抖音、微博、淘寶、知乎、今日頭條,勸你讀幾本喜歡的書,勸你到樓下隨便走走,勸你去外面騎騎車,勸你去見見朋友……
可一天下來,你最終卻發現:還是玩手機最省錢,最省心,最有趣。
你甚至覺得:離開了手機,連買一瓶礦泉水都好麻煩。
好不容易聚了一回,才聊了三句話,你就低頭刷手機去了,然後回家發朋友圈,精修幾張誘人的食物圖,再配上一句「今天和朋友聚會,聊得挺開心的」,然後就非常滿足地等著別人成堆的贊和評論。但實際上,你並沒有參與聊天,也並沒有開心。
你的社交變了一種畫風,由從前的觥籌交錯、推心置腹,變成了「飯飯之交」和「點讚之交」。
就像是在提議:「有空一起去玩手機吧」,「很高興跟你一起玩手機」,「我想你了,好久沒有一起玩手機了」,「很開心跟大家聚在一起玩手機」 ,「下次一定帶上充電寶招待你們」……
和家人見面,你照舊是手機不離手。骨肉至親說了什麼你都在敷衍了事,卻和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網友聊得熱火朝天。
你在手機裡看著別人吃喝玩樂、到處走走停停,看著別人擼貓玩狗,寄情山水天下。
你也曾想過回歸現實生活,但當你關掉手機之後卻突然發現:現實裡一片狼藉,自己既沒什麼朋友,也沒有詩意和遠方。
你甚至覺得:不是自己愛玩手機,而是除了手機之外,自己無人理睬。
情緒不佳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所事事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都是拿起手機,然後像個機器人一樣點點點。
以至於不管你哪裡不舒服,你媽媽都覺得你是玩手機玩的。
對你來說,停電一天可以,但手機沒電一分鐘都不行;一個人待著,人間還不錯,但如果沒有信號,那人間就是煉獄!
成天嚷嚷著要自由,但真給你自由的時候,你反而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只會躺著玩手機,坐著玩手機,站著玩手機。
結果是,當你的網絡或者設備正常運轉,你也正常運轉,而一旦你的設備或者網絡出現了問題,你也隨之出問題了。
·3·
ipad在2010年首次發布的時候,賈伯斯曾經這樣描述它:「這是一個非凡的設備,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瀏覽體驗,那將是難以置信的感受。」
數月之後,ipad火爆上市,《紐約時報》的記者採訪賈伯斯:「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歡ipad吧?」
結果賈伯斯回答說:「他們還沒有用過ipad。在家裡,我會嚴格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
巧的是,在矽谷有一所學校的校規規定:「學生在八年級之前不允許使用電子產品。」
而讓人吃驚的是,這所學校的學生家長大部分都是矽谷的技術高管。
這些最熟悉電子產品的人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那是因為這些人最清楚:電子產品有多誘人,就會有多害人!
這些設計手機和手機軟體的人,為了讓你用起來更方便、玩起來更過癮,會挖空心思地研究你的習慣、需求和愛好,他們會對一個按鈕的位置、大小、形狀和顏色反反覆覆地推敲,會對某項功能給人的愉悅感受進行來來回回的測試和調整,並最終給出一個最令人舒服、最容易讓人上癮的方案。
他們會設置誘人的目標,比如分數和排名;他們會給出不可抗拒的及時反饋和互動,比如點讚、評論;他們會讓你毫不費力地挑戰成功,比如遊戲的升級;他們會製造一個又一個的懸念,比如影視劇作品。
他們還會根據你的喜好來定製內容。
比如你喜歡這個款式的鞋子,那麼你界面上都是類似的東西;你喜歡炒股,那麼你看到的都是股票的信息;你喜歡體育,那麼到處都是體育新聞。
更可怕的是,你看不到盡頭。
假如你是看雜誌或者讀書,你會讀到一頁、一篇、一本的結尾,你有機會停下來想一下:是繼續讀下去,還是幹點兒別的?
但電子產品提供的內容卻是滾動出現的,視頻結束了一個還有一個,遊戲結束了一局還可以再來一局,段子看完了還有更好玩的……
換言之,每個手機軟體背後可能有成百上千個設計師在想盡一切辦法把你留在手機面前。
除了內容,還會配合各種各樣的消息、提醒、更新、邀請、簡訊……隨時隨地把你的注意力拉回到屏幕上。
手機看似是在對你投其所好,但實質卻是在給你戴上鐐銬。
你一個涉世未深的人,怎麼可能敵得過那些「老謀深算」的產品經理?
普通的你就像是實驗室的小白鼠,很難在如此強大的誘惑面前不動聲色。
除了誘惑,人類的基因也要負一定的責任。
因為對動物而言,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是非常危險的。
簡單點兒說就是,你在看書的時候,你的腦子會對你發出指令:「喂喂喂,小屁孩,注意觀察環境。小心腳下,別踩空了;小心前面的灌木叢,裡面可能有隻白眼狼;小心隔壁山上的老王,他隨時可能衝過來搶你的燒烤味薯片。」
但是,難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往往是同一件事情。
畢竟,你不需要像遠古的祖先們那樣面對危機四伏的森林,你需要的是注意力的聚焦,把你的時間、精力、才華統統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就像陽光通過放大鏡那樣,把一張紙燒穿。
生而為人,你要有骨氣,不能別人讓你看什麼,你就看什麼。
·4·
今日頭條的張一鳴先生曾說過這樣一種觀點。
他說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追求效率的少數精英,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能夠做到心無旁騖。
另一類則是大部分需要圍繞一個東西打轉的人,不管這些東西是遊戲、小說、愛情,還是今日頭條,有些人需要沉迷其中。
那麼你是屬於哪一類?
你覺得是工作離不開手機,可你本來是打算用手機給電腦傳一個文件,結果拿起手機就忘記了初衷。
熱搜榜讓你不可自拔,每一個突發事件你都想知道起因、經過和結局,每一個上榜人物你都想知道他的前世今生。
你曾想用手機學習、看書,還專門列了詳盡而且豐富的學習計劃和生活計劃,還曾信心滿滿地覺得在地鐵上、計程車上,在排隊時,可以把那些碎片的時間都利用上。
但事實是,你往往是一頁電子書都還沒讀完,就已經不知不覺地點了十個App。
你曾積極地參與「知識付費」,但對你而言,知識付費最明顯的效果是「付費了」,至於有沒有得到知識?自己讀了些什麼?你的腦子幾乎是一片空白。
我並不是反對你用手機,我反對的是每天把大把用於學習、生活、運動、陪伴的時間拿去玩手機。
在空閒時玩一會兒手機是消遣時間,在正經時間玩手機是消遣生命。
你以為手機可以幫自己拓寬視野,擺脫無聊和寂寞,結果卻被手機推到了腦袋空空,兩手空空,同時和真正重要的人漸行漸遠的尷尬境地。
你以為可以用手機去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卻沒想到最先碎掉的是你的注意力。
手機並沒有幫你打發掉碎片化的時間,而是把你的時間打成了碎片。
·5·
哦,對了。
手機終究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它的意義在於為生活錦上添花,而不是落井下石。
跟手機較勁的時候,你得有「躲」的智慧。通俗地說就是:我打不過你,我還躲不過嗎?
怎麼躲呢?我總結了五個親測有效的方法:
第一,關閉所有的軟體提醒,包括通知、聲音、震動,但來電除外,以防急事。
第二,學習或者工作的時候,務必把手機調成靜音模式,並放在視線之外,然後抽出一個時間去集中處理信息。
第三,給自己下一個死命令:手機不許上餐桌,不許進衛生間,不許上床。
第四,每天定一個具體的目標,越具體越好,然後養成用一大段完整的時間去搞定目標。
第五條尤其有效,每次準備伸手拿手機的時候,你就問自己:「不看會死嗎?」
摘自2020年新書《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註定不能萬事如意的人生,我就不祝你一帆風順了,我祝你乘風破浪。
23個熱氣騰騰的故事,送給在人間湊數的你。專治對生活過敏、對人間水土不服,以及各種不開心。幫你找出被生活藏起來的糖果,讓你在熱愛的世界裡閃閃發光。不負責疼愛你,只想要喚醒你。
點擊「閱讀原文」可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