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沒落的華誼兄弟,憑藉《八佰》突然翻身:票房告捷,股價大漲。但人在窮瘋了的時候,總會急著賺錢。華誼也不例外,挾風頭正勁的《八佰》,對中小影院發難,推出讓他們無法接受的「霸王條款」,引起一片討伐之聲。
翻看華誼的財報,公司確實是被逼到了絕路,最大盼頭就是《八佰》。但如此急切的騷操作,不但可能影響票房,還會影響到未來公司其他影片的上映,感覺有些得不償失啊。
華誼的底氣
商業大片《八佰》宣布定檔8月21日,是最近電影圈一大盛事。最激動的肯定是華誼兄弟,因為公司連續2年了虧損,如果今年繼續虧損,可能要退市,這個後果太嚴重。製作成本高達5億元的《八佰》,就是救命稻草。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華誼心裡打起了小九九,想憑藉《八佰》一次性賺足,給公司緊張的資金鍊緩一口氣。這部電影未映先火,各方翹首以盼,也給華誼接下來的騷操作帶來了很足的底氣。
他們最大的底氣,來自各大院線。儘管院線復工已從7月1日陸續開始,但由於沒有大片撐場面,票房低迷。《八佰》是復工後的首部商業大片,大家都指著它來提振人氣,增加票房。因此,他們都自發擔當起推廣員,不遺餘力宣傳。
市場反應也給了華誼底氣。截至8月20日上午,《八佰》點映票房突破1.8億元,創下國內電影點映票房新高。同一天,公司股價漲停。從8月2日定檔至今,股價累計漲幅超過30%,成為明星股。
華誼的吃相
許多電影定檔後,都會有提前的點映。華誼制定的《八佰》點映方案中,有這樣一條要求:年票房200萬以下影院,需預交保底金額,按上年票房的3.5%核定,交款後才可放映。不參與「保底分帳」的影院,將無19日-20日點映密鑰。
按統計,2019年票房200萬以下的影院,全國大約有4000多家。很多中小影院認為,自己成了華誼發行方案的「受害者」,因為預售已經放出去,華誼突然說要交「保底票房」。所謂保底,就是即便影院沒有達到上年票房的3.5%,也得一分不少,而且要先交,還是直接交給華誼兄弟。
華誼此舉,無異於逼迫中小影院委屈地籤訂「城下之盟」。一是因為目前只有《八佰》一部大片,二是很多影院已經預售了電影票,如果不按華誼說的辦,就無法給觀眾交代。
在具體操作上,《八佰》的點映時間也是反覆變動,密鑰一天一做,讓影院的排片、預售都得隨之調整,苦不堪言。
目前,華誼方面尚未就此作出公開回應。華誼兄弟證券部工作人員的回覆猶如打太極:《八佰》是有一個動態調整的,電影院可能根據發行策略有所調整。
華誼的苦衷
其實,華誼的這種以發行、內容製作為主的操作模式,在國外並不少見。只是在中國,長期以來是以終端渠道為主導,製片方的話語權太低。當下大片奇缺,華誼兄弟打破國內陳規,時間點選得很準。
但行規就是行規,想吃第一隻螃蟹,就得承擔相應代價。華誼兄弟的上述操作,把全國4000多家中小影院,變成了敵人。就算這次佔到了便宜,但以後呢?華誼還要在電影圈裡混,還得出新片,這不是給自己埋雷嗎?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華誼是不會這麼做的。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窮瘋了」。2018年-2019年,華誼分別巨虧10.9億、39.6億。今年一季度,營收下滑61%,虧損1.43億元。可以說,華誼已經快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必須要儘快搞到錢,《八佰》就是那根救命稻草。
所以,才有了「先款後片」的騷操作。如果按以往規矩,華誼收到這筆錢短則3個月,長則半年,公司等不起。而按照華誼定的新規矩,立馬就可以拿到上億元現金。今年一季度末,華誼持有的貨幣資金只有2.68億元,短期借款則高達20.75億元。對華誼來說,這筆錢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