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導演管虎的作品《八佰》已經在各大院線全面上線,早在前幾日的點映環節中,《八佰》就憑藉壓倒性的好口碑先聲奪人,已然有了票房大爆的跡象,也成了各家影院摩拳擦掌迎接的「救命稻草」。然而,華誼兄弟的新發行方案,打蒙了眾多翹首以待的影院方。
「好作品自然會讓觀眾心甘情願的買帳,眼看著影片的熱度空前暴漲,但沒想到其背後的華誼公司卻搞出一波騷操作。」一位業內人士說。
據悉,8月14日下午,眾多影院的老闆收到了《八佰》院線方的通知聲明,聲稱影片的發行方式要進行變動,去年總票房低於200萬的影院,要想播放該片,必須額外提交3.5%的保底金額,並且這筆保底費要在8月19日預交給發行方的指定帳戶中,不得不說,這樣一條聲明瞬間有了&34;的意味。
影片《八佰》海報
消息一出,影視界一片譁然。據業內人士預計,按照此條聲明的標準進行篩選,全國共有4200家影院受到波及,佔影院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也意味著,稍顯弱勢的小影院將深受其害。
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截至8月20日,全國電影總場次合計18.91萬場,其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場次佔比23.0%,《八佰》場次佔比22.3%。
本想著這部《八佰》可以成為救市良方,畢竟雖然各大院線已經逐漸復工,但是按照硬性規定,影院的上座率不得超過30%,在相關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諸多影院才得以喘息回春,不料如今又遭遇當頭棒喝。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則認為,此前因為疫情原因,我國的影視市場遭遇罕見的寒冬期,導致電影市場暫時停擺,給大大小小的影院,也包括影視公司都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就華誼兄弟而言,也經受現金流考驗,這個意義上說,華誼兄弟這麼做,也是商業方面的考慮,無可厚非。
事實上,近年來華誼的處境也是舉步維艱,深陷虧損泥潭而難以翻身。根據財報數據,2018年-2019年,華誼兄弟分別虧損10.9億元,39.6億元。作為華誼兄弟主推的大製作,《八佰》曾被看作是公司2019年扭虧的關鍵,但去年《八佰》撤檔,給華誼兄弟2019年資金回收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據媒體報導,老闆王中軍賣掉自己的收藏畫作之後,還出手賣掉了自己的半山豪宅,拿獲得的2.2億港元給公司兜底,《八佰》無疑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當然要藉此契機大力回血。
但最新數據顯示,從《八佰》定檔至今,作為發行方的華誼兄弟已經飽嘗紅利,股價累積增長幅度超過30%,單是點映票房就高達1.3億,勢必將繼續刷新票房紀錄,有望穩居近期影視市場的黑馬之位。
但即便如此,也有業內人士給出評價:「《八佰》確實開了一個壞頭,發行方單純逐利的行為,對本就脆弱的小影院,將是災難性打擊;這個意義上說,影視公司為了逐利,吃相有些難看。」
屈放則認為,中小影院若想要依靠票房回血的可能幾乎微乎其微。目前大多數影院依舊處於虧損狀態,資金鍊早已斷裂。以此契機,行業洗牌或加速,商業玩法將重新洗牌,在此過程中,大的院線和影視公司或許會有更多優勢,也會佔領更多市場份額。
此前,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前5月全國範圍內有6940家影院類企業註銷或吊銷。
而根據燈塔專業版App數據,2014年到2019年,中國影院數由4891家增長到11361家,漲幅132%;銀幕數由26034塊增長到68284塊,漲幅162%。在2017年一年之中,國內銀幕數由4.3萬塊上升到5.3萬塊,超過北美的4.5萬塊,成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市場。
有業內人士預測,疫情將加速過剩產能的影院淘汰出局,或被併購,最後可能只有不到1/3甚至1/4留下來。
事實上,去年行業已經進入調整深水區。財報顯示,2019年,在國內直營影院數和銀幕數同比分別增長12%和11%的情況下,萬達電影國內票房營收83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而票房業務毛利率由10.3%下跌到6.6%;橫店影視直營影院和銀幕同比增長16%的情況下,電影放映業務營收21億元,同比增長1.4%,毛利率和利潤貢獻分別增長-4.7%和-19.8%,處於虧損狀態。
而在疫情之下,即便是華誼兄弟這樣的頭部影視公司,也只能展開自救。據悉,資金壓力下,華誼兄弟在今年4月28日發布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本次發行股票價格為2.78元/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全部發行對象均以現金方式認購,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以及償還借款。發行對象包括阿里影業、騰訊、象山大成天下、豫園股份等。但華誼兄弟因《八佰》賺足了眼球與吆喝,卻也引來了中小影院的罵聲甚至抵制。
「這也是商業洗牌必經的過程,這種苦痛在所難免。」屈放最後說。
華商報記者 李王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