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和第二屆創新使命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前來參加會議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全球市長盟約聯席主席馬洛斯·舍甫科維奇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前執行秘書長、全球市長盟約副主席克裡斯蒂娜·菲格雷斯等對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充滿期待,並認為中國的承諾具有重要意義。
多年來,中國政府秉持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向綠色轉型,是國際氣候談判多邊進程的積極推動者和相關協議的忠實履行者,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根據《2016全球新能源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清潔能源投資額已穩居世界第一。另據「氣候追蹤組織」報告數據,中國煤炭消耗量已連續3年下降,並預計下降趨勢還將延續,未來有望大幅超過《巴黎協定》中制定的減排目標。
隨著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世界正將全球氣候治理希望的目光更多投向中國。對此,菲格雷斯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是長期的、一貫的,這與美國是否退出並無直接關係。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美國的退出,中國的領導地位將表現得更加明顯和重要。我們注意到,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在能源領域和環境治理方面提出了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可再生能源總投資規模將達3600億美元,帶動就業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這表明中國已清晰準確地認識到發展新能源對改善國民生活、發展經濟、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在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中國政府承諾將保持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一貫立場,繼續推動協定實施細則後續談判及有效落實,這對堅定國際社會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舍甫科維奇表示,歐洲的發展經驗表明,新能源的應用,不僅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還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歐洲經濟規模增長了大約50%,而同期溫室氣體排放量卻下降了24%。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與新能源有關的領域和企業逆勢發展,表現亮眼。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領域將為歐洲創造超過900萬個就業崗位。
當談到中歐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能源領域的合作前景時,舍甫科維奇表示:「在不久前結束的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上,雙方再次重申了《巴黎協定》的承諾,並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成果。中歐在經驗分享、技術交流等方面合作前景廣闊。目前,雙方已在光伏產業領域建立起較好的合作機制,未來在能源升級、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還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在談到對未來合作的期望時,舍甫科維奇表示:「希望未來歐中能源合作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吸引更多私人投資參與,加快能源升級轉型步伐。」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2日 03 版)
(責編:崔東、楊牧)
盤點:歷屆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上的中國聲音在16年發展歷程中,成員國堅定遵循「上海精神」,紮實推進政治、安全、經濟、人文領域合作,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樹立了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典範。16年來,中國在歷次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提出哪些主張?本網一一盤點。【詳細】
聯合國發布《2017 年世界投資報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投資國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17 年世界投資報告:投資和數字經濟》報告稱,2016 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下降15%,但中國以1830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投資國。報告指出,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飆升44%。【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