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陽娜娜入職阿里,年薪百萬的新聞一度登上熱搜。歐陽娜娜大家都不陌生,00後,父親議員,母親演員,姑姑歌唱家,一個含著金鑰匙長大,卻比我們還要努力百倍的人。年紀最小的大提琴演奏家,全額獎學金去美國留學,進軍娛樂圈也如魚得水。
幾乎同一時間就有網友給出了歐陽娜娜在阿里的職級p8(高級專家,工作6-12年),年薪150萬左右(一般阿里校招的學生,入職兩年後,能力出眾可以獨立承擔項目者,職級為p6),負責淘寶服飾行業運營。更有網友曬出了歐陽娜娜在阿里的工作周報。從周報可以看出,所負責項目的本周完成情況,完成進度,下周計劃,個人目標,一目了然,有數據有闡述,語言簡潔明了。雖然年紀輕輕,初入職場,可是職業邏輯,職業素養儼然一個成熟的職業人。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對歐陽娜娜的職級和薪酬進行了質疑,但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00後已經進入職場,他們有活力,善於創新,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和適應能力超快。在新媒體時代下成長起來的oo後,他們自帶流量和熱度,更懂得借勢營銷,更懂得個人品牌。這則新聞的熱度還未過去,釘釘的一則招聘信息對於職場中的中年人更像是「晴天霹靂」。
釘釘招聘小學生當產品體驗師。在網際網路和自媒體時代下成長的10後,他們更早的具備了產品思維,新興媒介有賦予了他們更豐富的體驗方式和表達媒介,所以釘釘招聘了小學生當產品體驗師。兩則新聞讓本來就危機四伏的職場中年人更是忐忑不安。一邊是因為疫情造成的就業需求短期下降,一邊是00後,10後進入職場,正是應了那句「時代拋棄你,連聲招呼都不打」。
35歲定律能否打破,人到中年職業該何去何從?為何有人打破定律,高薪跳槽,而有人只能向年齡低頭。當今社會,任何一個崗位和行業都有可能被替代,我們如何在職場上求生存?這就需要我們擁有可遷移能力。什麼是可遷移能力,就是不受崗位和行業制約的通用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或是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依然可以用的能力,就是可遷移能力。可遷移能力又分為部分可遷移能力和完全可遷移能力。我們擁有的可遷移能力越多,我們在職場上擁有的選擇機會越多。
同學雨婷,俄語專業畢業,畢業後進入一家貿易公司從事商務助理工作,工作內容除了翻譯外,還負責商務接待,商務策劃,商務文案等。去年由於公司效益不好取消了在中國的辦事處,從公司白領變成了中年失業婦女。本想靠專業能力繼續再找一份類似翻譯的工作,卻沒想到四處碰壁,本來就寥寥無幾的面試邀約,給出的工資是少之甚少,根本無法維持生計。後來幾個閨蜜聊天時,通過她對平時工作的描述,發現了她的能力不只是俄語翻譯,她的日常工作中還鍛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因為其負責公司的產品宣傳策劃,在這個過程中還造就了自己的產品策劃,市場推廣,文案輸出等能力,而這些能力不會因她從事的崗位和行業所受到限制。在閨蜜的引導下雨婷轉換了求職方向,投遞了4A公司的產品策劃助理職位。雖然因為沒有行業背景,起薪很低,但是在之前工作中鍛鍊的產品策劃,商務推廣,文案輸出的能力讓她在新的工作裡迅速嶄露頭角。試用期轉正時,不但提升為策劃經理,工資也漲了許多。
好友天平,中文專業專科畢業後託關係進入了當地的一家報社做編輯工作,雖說工資不高但工作還算輕鬆自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從不耽誤,加之從酷愛文學,熱愛寫作也算自得其樂。這幾年由於傳統媒介行業的不景氣,報社精減人員,學歷只有大專的她成了第一批被精減的人員。別看學歷只有大專,但天平的寫作能力絕不含糊。無論多難的選題,她都能搞定。正是這種能力,讓她在失業後迅速在新媒體公司找到了一份文字編輯工作。她說她的工作只是從在報紙上寫轉到了從網絡上寫。
人到中年,各方面的壓力逐漸增大。我們只有在工作中在注重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不斷地培養自己的通用能力,積累自己的人脈,才能打破「35歲定律」在職場上求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