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的朋友們已經對「燕雲十八騎」並不陌生,所謂「燕雲十八騎」,顧名思義,是由十八名騎兵組成的王牌特種部隊,這支部隊隸屬于靖邊侯羅藝。燕雲十八騎輕易不露面,是一支神秘又可怕的部隊,一旦出現,就代表著會有一場殘酷的屠殺。
燕雲十八騎中的所有騎兵都是全副武裝,從頭到腳都是黑色,還要戴著面罩,他們出手快、準、狠。所到之處從來不留活口,這也是燕雲十八騎神秘和可怕的地方。但其實這支部隊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中僅屬於一個傳奇般的存在,雖然羅藝帶著他們出場了,但是他們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就迎來了羅藝的死亡。
羅藝去世後,其子羅成並沒有真正接管這支隊伍,他知道這支隊伍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強悍、可怕,戰鬥力極強,但也殺人不眨眼,屬於魔鬼級別的部隊,於是羅成將這支隊伍解散。然後江湖上就再也沒有這支部隊了,至於他們後來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或許摘下面罩忘記過去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或者投了軍,又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但他們都默契的對過去隻字不提,反正誰也不認識他們,唯一認識他們的羅藝已經去世。當然這支隸屬於羅藝的「燕雲十八騎」只存在於電視劇中,而正史、野史和各種演義小說中都沒有記載羅藝的這支王牌特種部隊。
當然,在正史中,羅藝並不是死在隋末,而是死在唐初,羅藝在隋末的眾多割據勢力中,算是比較聰明的,他雖然在隋末佔據幽州的時間比較早,但是他並沒有以此割據天下,而是一直在眾多割據勢力中尋找強悍的勢力,也就是說他只想據守一方,對整個天下沒有興趣或者說自認沒有那個能力得到和治理天下。
在這個過程中,與幽州臨近的割據勢力甚至更遠的勢力都在試圖拉攏羅藝,希望能夠得到羅藝的支持,在隋末的大環境下能夠佔據主動,比如羅藝的鄰居高開道,還有更遠的宇文化及、竇建德等等,到最後,羅藝選擇了投靠李淵。
事實證明,羅藝的這個選擇是相當聰明的,因為最終笑到最後的就是李淵。羅藝投唐之後,被李淵賜姓李。而羅藝在投唐後的關鍵一戰就是平定劉黑闥之戰。
劉黑闥原本是竇建德的部下,竇建德死後,劉黑闥被竇建德舊部奉為主帥,起兵反唐。而李淵曾先後派出李世民、李元吉和李建成平定劉黑闥,唐平定劉黑闥之戰先後兩次,第一次是李世民將劉黑闥打敗,此次羅藝領兵一萬出戰,戰績不錯。
後來,劉黑闥捲土重來,李元吉出兵不利,李淵派出了李建成出兵,而羅藝再次出兵,後來李建成將劉黑闥打敗,在洺州與羅藝匯合,之後將劉黑闥處死。劉黑闥之亂被徹底平定。這次之後,羅藝請求入朝。
羅藝這個人做一個大將綽綽有餘,但入朝為官確實不怎麼樣,他入朝之後,急於站隊,很快就站在了李建成這一邊,他原先的部下薛萬徹兄弟也跟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羅藝對對李世民的態度是很不好的,李世民的部下曾在沒有犯錯的情況下被羅藝毆打。
但很不幸的是,羅藝押錯了寶,他曾經堅定地站在了李建成那一邊,而沒有給自己留一線餘地,到了後來,突厥經常犯邊,李淵就讓羅藝鎮守涇州,遠離了朝廷的紛爭,但並沒有真正從正直的漩渦中徹底脫離出來。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被殺,李世民很快登基,成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羅藝在涇州急了,他認為李世民一定會為難於他,卻沒有想過他的特殊身份,或許會被李世民忌憚,反而能保全自己。他看不到這一點,也或許被部下挑唆,總之他選擇叛唐。他先是矯詔領兵回朝,在途中趁機進入幽州,將幽州佔領,但還沒有來得及穩定幽州,就被楊岌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匆忙中,羅藝領著百餘名騎兵往北逃竄,準備進入突厥地界,但是羅藝卻在途中被部下給殺了。《舊唐書》記載:「至寧州界,過烏氏驛,從者漸散,其左右斬藝,傳首京師,梟之於市。」
有意思的是,當時李世民得知羅藝叛唐,考慮到羅藝也曾戰功赫赫,於是派出了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兩員大將領兵討伐羅藝,然而大軍行到半路上,卻傳來了羅藝被殺的消息。這應該算是最好平定的一次叛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