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牛!
辛丑牛年從2021年2月12日開始
至2022年1月31日結束,共354天
你知道嗎?在「醜牛」這兩個字裡
「醜」形容的不是牛的長相和品行
指的是
中國古代曆法中十二地支中的第二位
來!
牛年,一起到浙江來找「牛」
如果要找一件能代表牛年大吉的文物
這隻東晉青釉褐彩牛形燈
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
1956年
它從瑞安麗岙的一座
東晉昇平三年(公元359年)的墓裡出土
後來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作為一件被定為一級文物的甌窯瓷器
半個多世紀以來
它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國內的各大重要展覽上
在講到甌窯瓷器造型
講到中國取火照明用具的歷史
牛形燈總是無法缺位
燈的主體為一牛形
瓶狀體上端塑一牛首
雙眼和嘴施褐色點彩
瞪目俯視,炯炯有神
後端有一由盤口往上漸收和彎曲的執手
仿佛在說:
牛年,有我為你撐腰!
要說杭州哪裡「牛氣沖天」?
肯定繞不開西湖
西湖古時又有「金牛湖」的別稱
現如今
在西湖還能看到「金牛出水」的景觀
你知道在哪裡嗎?
2月11日的牛年春晚
《牛起來》節目中
一群「犇犇」讓人印象深刻
臺上靚麗炫酷的它
臺下竟勤勤懇懇送起了盒飯
不少網友
在2001至2002年
蕭山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中
出土了為數眾多的水牛遺骨
其中的一個牛頭骨連著角,相對完整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水牛頭骨
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水牛頭骨
這是浙江境內
首次發現年代最早的牛的遺骨
但動物考古的專家
對跨湖橋遺址的水牛
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馴養的,尚無法辨別
有學者根據浙江地區良渚文化中
出現類似石犁的石器
推測當地在距今5000~4300年
已經開始用聖水牛(已滅絕)犁地
商代晚期青銅牛尊。出土於湖南衡陽,其牛角與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牛角十分相似
考古專家們認為:
從跨湖橋遺址早期到中後期文化層中
牛遺骨的數量從少到多這一現象來看
出現家養水牛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跨湖橋遺址已經創下了
多個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
若水牛鑑定為人工馴化的家養牛
那麼跨湖橋遺址的水牛
就有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上
年代最早的家養水牛了
很多海寧人都知道
鹽官有著兩頭氣勢雄偉的大鐵牛
前蹄內跪,後腿盤地
為什麼它們會以這樣一個姿態出現?
根據海寧史料記載,從唐宋以來
錢塘江沿岸經常會發大水
不但會衝壞江堤,還會衝走農田
官府在鹽官建造起一座40米高的寶塔
取名鎮海塔,也就是今天的佔鰲塔
但寶塔建起來了,大水卻依舊頻發
於是,雍正八年,由朝廷出錢
在鹽官東西兩側的海塘上,鑄造了6頭鐵牛
每頭重達3000多斤
並在每頭牛上都刻上了銘文
「銘文上就講了五行的關係,以牛來克水,這個就是當時鑄造時的精神依託。乾隆年間又打造了10頭鐵牛
從海寧尖山一直擺到了今天的杭州
算來共有16頭
可惜的是,這16頭鐵牛
隨著時代的變遷都不復存在
1987年6月,海寧文物部門
為了恢復鹽官「鎮海鐵牛」這一景觀
重新鑄造了兩頭鐵牛,並立在佔鰲塔東則
並保留了鐵牛銘: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
還有實體「牛」元素
▽
在麗水縉雲仙都朱潭山景區
有一頭「網紅牛」,因一張照片而有了名氣
「網紅牛」
它的「出圈」作品《仙境》
出自攝影大師吳品禾先生
上世紀90年代,他的這張獲獎照片
勾勒出了朱潭山景區人間仙境的美景
吳品禾的作品《仙境》
晨霧裡
老農荷鋤而歸的畫面徵服了很多人
仙都的朱潭山景區在全國一炮而紅
也讓麗水這隻「網紅牛」
擁有了百萬粉絲
全國各地無數人前往縉雲仙都風景區
只為拍下一組與「網紅牛」合影的照片
許多遊客專程來看「老漢牽牛」的美景
如今參與表演的這頭牛
是第五任黃牛模特
目前已被仙都景區管委會「收編」
它在每個周末的固定時間段
都會為遊客上演「老漢牽牛」的圖景
景區則付給它每天500塊錢的「工資」
圖片來源於微博旅遊學長
一頭「網紅牛」讓景區大熱
也讓牽牛人受益
讓很多人過上了富足的好生活
如果這幾天你留心看了央視
可能會看到嘉興春節進行的一場
和牛有關的民俗活動——摜牛
摜牛,說白了就是人和牛摔跤
在嘉興人的方言裡,摜就是摔
在摜牛的競技臺上
運動員要挑戰自己體重5倍以上的牛
雖然要把牛摜倒在地上
但是選手們也不能讓牛受傷
嘉興的摜牛最早來源於古代農耕文化
當時人們需要徒手抓住野牛
把他們馴服成為人們拉犁耕地的耕牛
隨後,摜牛的習俗就被傳承了下來
每逢春節等傳統節日
當地都要進行摜牛表演
你還知道浙江哪些「牛」元素?
在留言區說說,新年一起「牛」!
來源:浙江新聞(zjnewsapp)綜合浙江省博物館、溫州晚報、蕭山日報、麗水日報、浙裡麗水、央視、浙江發布微博、大潮客戶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值班編輯:薛妍辰
2021,願大家一起「牛」起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