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貓阿嬤罵小孩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一句文明話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想不到,這牛,真的牽到北京了。
Sherlock很小的時候,忘了幹了什麼事情,情急之下,拍了他的頭,罵了他幾句!
大概是從小儘量堅持的「忍」住不要打小孩,所以他過了幾分鐘,這個當時沒幾歲的小孩很小心的問了一句,讓咱頓時很不好意思的話:
「是不是做了這個事,就可以打頭?」
當下,這個當爸的就跟小孩道歉了,不是因為做了這個事情就可以打,是老爸的不對!
咱們小時候那個年代,哪有什麼愛的教育、哪有什麼不準體罰?!
咱們住的小鄉、小鎮,當爹娘的,常常拉著小孩去學校,就很明白的跟老師說:
「老師,只要不乖,你就打!不打沒用!」
真的,老師,也從來不客氣,就是打!!
不客氣的說,小學,沒見過老師不拿教鞭的!!
咱們就是從小學一路被打到初中.
大概高中老師就不好意思打了!
因為考試沒考好。
忘了老師的標準是什麼了,有時候90分,有時候80分,有時候70分。
有時候少一分打一下,有時候少五分打一下。
打的最狠的,不是小學,而是初中。
到了初中個頭也長了,皮糙肉厚,幾乎每個老師都有教鞭,有個年輕的男老師位子旁更是一大捆教鞭。
大部分老師用的教鞭都是藤條,當年也他的教鞭用的是藤條!有用竹子的,但很少。
原因是,竹子比藤條容易開裂,如果老師沒注意的話,開裂的竹子太細,一鞭下去很容易就見血了……那兒話叫這「竹筍炒肉絲」!
藤條當然也會開裂,開裂了必須換,否則也容易受傷。
(圖片來自度娘:藤條教鞭)
至於家裡,用的不是藤條。
說實在貓阿公跟貓阿嬤,沒有很常打小孩,小孩鬧的兇的時候,有跪在椅子上,頭頂小板凳。
雖然也有空手打屁股,但真正挨打其實不多,咱唯有成績不好的時候會挨揍,因為沒有藤條,當然也沒竹條,用的就是最方便的晾衣架,那種外包塑料皮的鐵衣架,手抓一邊,咻咻咻的,使起來也挺順手。
都忘了多大了,社會上開始鼓吹愛的教育,不要體罰。
發展到現在已經是老師一定不能打學生的,否則家長肯定沒完沒了!
相信不久的未來,會進步到歐美一般,你敢打小孩,隔壁鄰居就去報警了!
不可否認的,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人,心裡肯定多多少少,會把打小孩,列入「教育」的範圍內。
也或許,多多少少也都認為,打是真的有用(也是一下,肯定有有用的,也有沒用的,這得看對象了!),所以有時候難免忍不住想動手。
(漲個知識:這個是4月30日)
這裡不討論「打」對或不對,好或不好,(確實有人覺得不好就是不好,不能模擬兩可!)只是,對於從小被打大的咱們,有時候確實對小孩氣的都上腦了!
當年的鄉下,大伙兒有空有時間年齡早早就要去工作,大部分家長教育程度不高,「教育」當然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一傢伙打下去,你就明白了。
這事不能做現在這群長大的小孩變成家長,當然不會延續一樣的教育方式,但潛意識肯定還留著印象。
但,其中,印象最深刻、最深刻、最深刻,讓小時候覺得這化很有深意、很有道理,就是貓阿嬤會罵「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意思是,小孩子怎麼說、怎麼教都不聽,就像你把牛牽北京這個充滿文化的大京城,還是一頭牛,一點都不會變。
就是這句,是咱記憶最深刻的「教養」!
現在,牛,真的到北京了,還牽了頭小牛,大牛在北京教小牛!
想起貓阿嬤當年罵人的「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千迴百轉滋味上心頭。
(久未露面的霸氣Ten哥!應粉絲要求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