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2021-03-03 貓生活MUK


小時候貓阿嬤罵小孩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一句文明話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想不到,這牛,真的牽到北京了。

Sherlock很小的時候,忘了幹了什麼事情,情急之下,拍了他的頭,罵了他幾句!

大概是從小儘量堅持的「忍」住不要打小孩,所以他過了幾分鐘,這個當時沒幾歲的小孩很小心的問了一句,讓咱頓時很不好意思的話:

「是不是做了這個事,就可以打頭?」

當下,這個當爸的就跟小孩道歉了,不是因為做了這個事情就可以打,是老爸的不對!

咱們小時候那個年代,哪有什麼愛的教育、哪有什麼不準體罰?!

咱們住的小鄉、小鎮,當爹娘的,常常拉著小孩去學校,就很明白的跟老師說:

「老師,只要不乖,你就打!不打沒用!」

真的,老師,也從來不客氣,就是打!!

不客氣的說,小學,沒見過老師不拿教鞭的!!

咱們就是從小學一路被打到初中.

大概高中老師就不好意思打了!

因為考試沒考好。

忘了老師的標準是什麼了,有時候90分,有時候80分,有時候70分。

有時候少一分打一下,有時候少五分打一下。

打的最狠的,不是小學,而是初中。

到了初中個頭也長了,皮糙肉厚,幾乎每個老師都有教鞭,有個年輕的男老師位子旁更是一大捆教鞭。

大部分老師用的教鞭都是藤條,當年也他的教鞭用的是藤條!有用竹子的,但很少。

原因是,竹子比藤條容易開裂,如果老師沒注意的話,開裂的竹子太細,一鞭下去很容易就見血了……那兒話叫這「竹筍炒肉絲」!

藤條當然也會開裂,開裂了必須換,否則也容易受傷。

(圖片來自度娘:藤條教鞭)

至於家裡,用的不是藤條。

說實在貓阿公跟貓阿嬤,沒有很常打小孩,小孩鬧的兇的時候,有跪在椅子上,頭頂小板凳。

雖然也有空手打屁股,但真正挨打其實不多,咱唯有成績不好的時候會挨揍,因為沒有藤條,當然也沒竹條,用的就是最方便的晾衣架,那種外包塑料皮的鐵衣架,手抓一邊,咻咻咻的,使起來也挺順手。

都忘了多大了,社會上開始鼓吹愛的教育,不要體罰

發展到現在已經是老師一定不能打學生的,否則家長肯定沒完沒了!

相信不久的未來,會進步到歐美一般,你敢打小孩,隔壁鄰居就去報警了!

不可否認的,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人,心裡肯定多多少少,會把打小孩,列入「教育」的範圍內。

也或許,多多少少也都認為,打是真的有用(也是一下,肯定有有用的,也有沒用的,這得看對象了!),所以有時候難免忍不住想動手。

(漲個知識:這個是4月30日)

這裡不討論「打」對或不對,好或不好,(確實有人覺得不好就是不好,不能模擬兩可!)只是,對於從小被打大的咱們,有時候確實對小孩氣的都上腦了!

當年的鄉下,大伙兒有空有時間年齡早早就要去工作,大部分家長教育程度不高,「教育」當然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一傢伙打下去,你就明白了。

這事不能做現在這群長大的小孩變成家長,當然不會延續一樣的教育方式,但潛意識肯定還留著印象。

但,其中,印象最深刻、最深刻、最深刻,讓小時候覺得這化很有深意、很有道理,就是貓阿嬤會罵「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意思是,小孩子怎麼說、怎麼教都不聽,就像你把牛牽北京這個充滿文化的大京城,還是一頭牛,一點都不會變。

就是這句,是咱記憶最深刻的「教養」!

現在,牛,真的到北京了,還牽了頭小牛,大牛在北京教小牛!

想起貓阿嬤當年罵人的「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千迴百轉滋味上心頭。

(久未露面的霸氣Ten哥!應粉絲要求出鏡)

相關焦點

  • 牛年說牛事:誰牛誰知道
    今年是牛年,大家都希望「牛」轉乾坤。其實,每到春節,大家總想圖個好意頭,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 【衝刺• 夯實脫貧成果】寧夏海原:牽緊牛鼻子 做好牛事業
    2019年脫貧摘帽以來,各級扶貧幹部、大扶貧格局中匯集起的社會力量以及貧困群眾被激發出的旺盛內生動力,在決勝脫貧攻堅、全民奔赴小康的徵程中繼續協同發力,貢獻出夯實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既充滿共性又富有個性的海原方案——牽緊牛鼻子,做好牛事業。
  • 牛年到,十大牛人牛作,詮釋中國「牛」精神!
    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傳世「第一」牛圖唐 韓滉 五牛圖《五牛圖》卷,唐,韓滉作。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紙質為麻料,具有唐代紙張的特點。圖畫五牛,形象不一,姿態各異,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畫成正面,視角獨特,顯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 牛年之「牛」文,「牛」詩,「牛」對聯
    對於牛的愛,童年的時候,對生活的認識有限,主要來自媽媽講的牛郎織女故事。認為牛郎要是沒有他忠實的朋友——那頭老水牛,那他一輩子就會打光棍,沒有媳婦兒,沒有兒女。後來,如沒老牛那張皮,也不能上天去會見心上人,他的兒女也見不到媽媽。啊,老牛啊,你真好!那時我常常做一個夢,夢見媽媽給我弄來一頭水牛,水牛對我十分友善,我牽它去吃鮮嫩的草,喝乾淨的水。
  • 藍盈瑩離職的北京人藝有多牛?
    近日,北京人藝負責人證實藍盈瑩因個人原因從北京人藝辭職。藍盈瑩因出演《甄嬛傳》浣碧一角被觀眾熟悉,2012年她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人藝。藍盈瑩北京人藝是中國話劇表演的「最高殿堂」,北京人藝有三牛:最牛劇作家
  • 職場、情場的牛及牛脾氣討喜嗎?
    牛堅持要去。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屬咐他到人間後,走三步撒一把草籽。牛帶著草籽,走出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不小心跌了一跤,來到人間後,頭腦暈乎乎的,誤以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三把草籽。於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第二年,野草叢生,農夫們根本無法種莊稼了。他們託灶神告訴玉帝,野草太多,莊稼無法生長。
  • 北京「火山犇」讓察右後旗貧困戶「牛」起來
    對口幫扶的北京門頭溝區幫扶團隊把產業扶貧作為幫扶察右後旗的重中之重,摸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帶貧模式。「按照『減羊增牛』的養殖業發展理念,我們在『增牛』上做足文章,幫助察右後旗發展肉牛產業,確保剩餘建檔立卡貧困戶早日脫貧。」北京市門頭溝區掛職幹部、察右後旗副旗長王增和說。
  • 【牛到吉祥轉乾坤】記當代著名畫家趙梅生筆下的牛
    引言在文學作品中,牛以及和牛有關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
  • 鄭柏林:畫牛話牛
    出版有(牛的畫法)、(鄭柏林畫牛)、(鄭柏林作品選)、鄭柏林畫集)等畫冊,2012年8月,作品(孺子牛)參加了文化部在倫敦舉辦的「中國藝術展」。 2015年作品由中國新聞社海外華文媒體平臺,向海外華人華商區全面的展示。現居北京。畫牛話牛文丨鄭柏林在幾千年的人類社會文明中,牛為人們的生活貢獻了一切。
  • 浙江,「牛」在哪?
    牛年,一起到浙江來找「牛」如果要找一件能代表牛年大吉的文物這隻東晉青釉褐彩牛形燈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水牛頭骨這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年代最早的牛的遺骨但動物考古的專家對跨湖橋遺址的水牛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馴養的,
  • 牛年牧牛牛上牛,春風得意馬蹄疾.
    無礙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山童穩坐青松下,一曲昇平樂有餘。四),得牛:久埋郊外  今日逢渠竭盡精神獲得渠,心強力壯卒難除;有時才到高原上,又入煙雲深處居。六、騎牛歸家:幹戈已罷  得失還無從發奮求道(尋牛)、諳習法理(見跡)、實踐修行而見性入理(見牛)、徹底悟入以致見性悟道(得牛)、到努力在動中保持正念(牧牛),已經一番辛苦,現在進入幹戈已罷、人牛一體的境界了。
  • 牛鈴之聲
    他依舊像往日一樣趕著牛車,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即使老黃牛已經一步三顫隨時都可能倒下,老人依舊不願讓它停下來。因為餵牛抱怨:老人不買現成的飼料餵牛,而是每天早上起來割草做飼料餵牛,非常的麻煩費力。因為不打農藥抱怨:為了保證草料的營養的無汙染,老人堅決不往田裡噴灑農藥,別人打農藥,他馬上給牛戴上籠頭,怕牛吃到毒草。
  • 牛公館裡的「牛媽媽」
    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晚晴》欄目6月17日節目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在北京延慶的奶牛中心育種基地有這樣一位「牛媽媽」,四十多年來風雨無阻地照顧著這些牛群,她歷時七年時間,制定兩項行業標準,填補國家空白。
  • 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在北京召開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李楠) 12月2日,以「品華夏牛肉 興民族品牌 豐百姓餐桌」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以下簡稱 品鑑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由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成立的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主辦,品鑑了9個地方肉牛品種和類群的優質牛肉產品,講述了我國本土肉牛的品牌故事。
  • 手捧《走進汗牛》/東萊
    (ps:之前有「東萊粉」問此書哪裡有賣,據可靠消息:各新華書店/文軒有售)歡迎近處和遠方的朋友《走進汗牛》,走進汗牛,走進窩底,走進潘安!走進汗牛片區,就是走進小金小江南;走進汗牛片區,就是走進世外的桃源;走進汗牛片區,就是走進神秘的自然!走進汗牛片區,就是走進山明水秀;走進汗牛片區,就是走進風情民俗;走進汗牛片區,就是走進一方淨土!
  • 將和牛推廣到全世界——澳洲和牛的知識
    上篇關於日本和牛的介紹中,最後提到了日本和牛出海要感謝90年代不顧國內反對,義無反顧將日本和牛出口到美國的武田正吾先生(Shogo Takeda)。 牛肉中的愛馬仕解禁——日本和牛的知識 其實日本和牛出口的歷史要追溯到1974年,加拿大曾運輸了23管基因進行科研;1976年克羅卡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CU)的Mr. Morris Whitney以科研目的進口了4隻黑毛和牛公牛。
  • 牛年說牛
    晚上,隊長拉我到山坡,指著黑幽幽的大山深處的火光,「明天就上那兒,苗寨老百姓燒山種山蘭稻,砍下很多樹林的。」第二天,隊長牽來大公牛,我將牛拖架架上大公牛脖子上,隊長一聲「去!」大公牛輕鬆地拖著牛拖架開路了。隊長和我跟著,隊長說,大公牛懂路。過了白銀苗寨,四周丘陵灌木叢林,到了大河邊,大公牛帶著牛拖一下衝入河中,隊長邊大聲喝著「去,去。」
  • 中國牛,是真牛!
    這種家牛毛色以黃褐色為主牛角較短在動物分類學上稱為普通牛它們越過山丘、跨過河流不斷向外擴散到距今4500年前後普通牛、水牛、瘤牛、犛牛它們共同組成了中國古代家牛的大家族(中國古代家牛的傳入和起源示意,在我國傳統叫法中黃牛包含普通牛和瘤牛,其中普通牛的傳入可能早到距今5500年左右,但充分的證據年代在距今
  • 女人夢見牛是什麼預兆 夢見牛死了是什麼意思
    打算出門的人夢見牛死了,建議多阻礙,延後再出行。 懷有身孕的人夢見牛死了,預示生男,春佔生女,慎防早產,母體要多保養。 創業的人夢見牛死了,代表吉兇參半,有得有失。宜慎之。 談婚論嫁的人夢見牛死了,說明姻緣成熟,最佳配偶,婚姻可成。 準備考試的人夢見牛死了,意味著文科成績不理想,無法錄取。
  • 兒童國學教育:有關牛的俗語,牛年說牛之(三))
    牛耕田,馬吃谷  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六章二:「你將來打算歸田,還是出洋?」腳一跺:「哼!牛耕田,馬吃谷,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場!」張恨水《啼笑因緣》一三回:「你老人家要三位師兄幫忙,就說要人家幫忙的話,這樣牛頭不對馬嘴,鬧上一陣,還是沒有談到本題。」草明《乘風破浪》一章:「看你們多羅嗦!媽,你怎能把我結婚的問題扯到煉鋼上去哩,那不是牛頭不對馬嘴麼?」  牛頭不爛,多費些柴炭  比喻遇到難辦的事,要多下功夫。胡正《汾水長流》二七章:「'不要看你後爹還是那麼頑硬,到頭來也得把他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