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鈴之聲

2021-02-16 元影網

韓國上映了一部紀錄片叫《牛鈴之聲》,講的是一個八旬老人與相伴四十年老黃牛之間相互陪伴的故事。

導演李忠烈耗時三年跟拍,拍成79分鐘的紀錄片,一上映便口碑爆棚。

被譽為在冷凍裡看見綠色的溫暖膠片,200萬人民幣的拍攝成本,卻創下300萬人觀看,1.2億(人民幣)票房,攬獲諸多大獎,成為韓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紀錄片。

人的平均壽命是75年,狗的平均壽命是13年,牛的平均壽命是15年,而這頭牛為一個家任勞任怨耕耘了40年,全家10個人卻盼望它早點死。

整部片子中老農太太不停地嘮叨,不停地抱怨,不停地哭訴自己沒嫁到好人家,一生都在受苦,像極了生活中老一輩們,是典型的母親形象,總是擔心自己關心得不夠多,於是常常嘮嘮叨叨說個不停。這些嘮叨是最直接的愛的表現,來自內心深處的溫柔。

老人崔元均和農婦李三順是一對生活在韓國京北山區中的老夫婦,年屆耄耋的他們仍無法放下手中的活計,終日往返小家和田地之間。

老人在8歲的時候因為針灸左腳壞死,留下殘疾,行動不便,農活成為一大難題,幸虧家裡有一頭黃牛常陪伴左右,老人天天駕著牛車去田裡勞作,養活了家裡的9個孩子。

春去秋來,烈日寒霜,時間在重複中緩緩流淌,眼看孩子們全都長大成人走出村莊四散天涯。

老人卻離不開這片土地,離不開陪伴自己幾十年的老牛,老黃牛見證了自己從年少到遲暮,從青絲到白髮,在老人心中老黃牛是朋友,更是家人。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老牛的四十年便是最深情的守候。

但老黃牛的壽命早就超過了生命的極限,毛色斑駁,行動遲緩,眼神渾濁,老態畢現,獸醫說:牛頂多還能活一年。

老人擠出個笑容回應道:「不,都不是真的。」即使這個宣判,早就在老人心裡預演了千百遍,他還是選擇自欺欺人,是不是我不信,就可以假裝沒發生。

他依舊像往日一樣趕著牛車,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即使老黃牛已經一步三顫隨時都可能倒下,老人依舊不願讓它停下來。

這種執念和倔強讓人費解,難道他不心疼老黃牛嗎?難道非要壓榨它至死嗎?看似狠心的老人其實比任何人都疼愛老黃牛。

雖然老人每天把牛趕到稻田裡,其實牛隻是在田埂上悠閒吃草,而老人卻跪在地上拔草,用鐮刀一點點收割。

當其他農戶早就用機器取代傳統農耕工具時,他依然堅持親力親為,因為怕機器收割太浪費。嘗過窮的人,最懂珍惜。每次糧食豐收後,就寄給遠方的子女。

相較於老人的沉默寡言,妻子則更顯得喋喋不休,常常因為世俗瑣事抱怨。

因為吃醋抱怨:「你對一頭牛,比對我還好。」老牛跟錯了人,我嫁錯了郎,我這輩子倒黴了。」

因為餵牛抱怨:老人不買現成的飼料餵牛,而是每天早上起來割草做飼料餵牛,非常的麻煩費力。

因為不打農藥抱怨:為了保證草料的營養的無汙染,老人堅決不往田裡噴灑農藥,別人打農藥,他馬上給牛戴上籠頭,怕牛吃到毒草。

已經分不清養牛是為了勞作,還是勞作是為了養牛。可是老人卻樂此不疲,沉默寡言的老人每次談起老黃牛,都是一副神採飛揚的自豪樣,無神的眼睛都好似有了光彩。

一次老人睡著在牛車上,是老黃牛一直把他平安的送到家,路上遇到其他車還會躲車。

他們相依相伴走過了半生,彼此默默相守。 老人說:「對我來說,它比人更好,雖然它不是人,不會說話」。

就連周圍的人都說:「這頭牛,比你孩子還好。」老人只能心酸地笑笑,不去細思這句話背後的含義,也不願意去面對自己年老悽涼的餘生。妻子說:「沒有這頭牛,他大概早死了。」 

老黃牛已經顫顫巍巍了,老人何嘗不是步履蹣跚呢?一人一牛都到了無力抗衡天命的年紀了,病和痛全都找上門來,就算醫生已經警告老人不能再勞作了,老人依然倔強地在清晨趕牛去田裡。他說:「人只要活著就得幹活,除非我死。」

那份執拗和頑固讓人不解,直到他病情越發嚴重,子女們終於穿的光鮮亮麗開著車回來了,圍坐在一起聊天吃飯。

老人默默地坐在一邊,孩子們絮絮叨叨, 很熱鬧老人卻越落寞,明明是最親近的家人,中間卻橫亙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老人一直沒有說話,直到聽到妻子子女商量著把老黃牛賣掉才有所動容,眼神裡流露出一絲悲涼和無奈。

妻子說:「老牛都走不動路了,沒什麼用了,不如賣了。」明明在說牛,卻聽起來異常刺耳,是啊,牛老了,沒用了那就賣掉,那人老了呢?沒用了該怎麼辦?難道也要被拋棄嗎?

迫於子女和妻子的壓力,老人把老牛牽來牛市場,但因為老牛實在太老了,根本沒有市場,老人卻「獅子大口」開了一個天價,引得圍觀的人嘲笑譏諷。

在牛販子眼中,牛隻是一個勞動工具,當牛失去了創造價值的能力之後,便能隨意拋棄。而在老人心中,這不是能用錢衡量的。

老黃牛或許也感受到了周圍的一切,眼睛裡竟然掉下眼淚來,印度教裡說,牛的眼睛裡映射著整個世界。

就算它不會說話,感情也是相通的,那個眼淚像是一種被守護的感動,也像一種受人嘲諷的委屈,最懂老人的或許就是老黃牛,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一生。

老人開的高價自然沒有人肯買,他正好有理由把牛牽回去。我們或許明白了老人為什麼始終不聽勸阻,就算年老也不願意閒下來的原因。

對老黃牛也是如此對待,如果老牛閒下來了,那它很快就會死掉,只有讓它感受到存在,才能堅持走下去,堅持活下去。

果然,本來獸醫預言只能活一年的老黃牛,又活了三年,直到第三年的冬天的某個早晨,老黃牛倒在了牛棚沒有起來,任憑老人如何呼喚拖拽老黃牛也掙扎不起來。

生命就是這樣,就算是推遲,該來的還是得來,人類從不具備與上天討價還價的能力,能做的也只能是各安天命。

老人最後撫摸著老黃牛的頭,給它梳理毛髮,剪斷了老黃牛身上系了一輩子的銅鈴和鼻環。

失去老牛的老人身影越發單薄落寞,讓人心疼,老人坐在枯樹旁,手裡的牛鈴被風吹得悠悠作響。

他在想什麼?或許會想到老牛為這個家庭奉獻的一生,或許會想到自己與老牛互相扶持的時光,或許會想到自己繁忙的一生。鈴聲遠去,感動依舊。

整個紀錄片沒有華麗的場景,沒有強大的明星陣容,沒有深刻的臺詞,只有樸素和真實的鏡頭,平鋪直敘的對白和真實感人的故事。卻打動了每個人的心。

李忠烈是韓國獨立紀錄片導演,在拍這部紀錄片之前,因為事業失敗,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他正準備自殺。

拍完這部紀錄片之後,牛死了,他卻活了,他不僅救贖了自己,也感動了整個韓國。

紀錄片的結尾出現了這樣一句話:謹以此片獻給所有牛隻,和為養育兒女受盡苦難的父親。

很多人的父親都是這樣,父愛如山,從來不說,卻始終默默地為你做好一切,不邀功不抱怨,愛得深沉又安靜。

曾經的父親是我們心中的超級英雄,像鋼鐵巨人一般保護著我們,但是他其實也會老,他也有一副脆弱的血肉之軀,他最需要的便是陪伴和關注,最怕的便是情感拋棄和冷落,因為人老了,感官會退化,但情感卻不會。

觀看影片請點此連結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xOTA5Mzc1Mg==.html

如果喜歡我們的話請長按下方圖片,掃描我們二維碼,有更多驚喜等著你呦!

相關焦點

  • 【紀錄影院】《牛鈴之聲》:悠悠牛鈴,催人淚下
    200萬人民幣的拍攝成本,創下300萬人觀看、1.2億票房的記錄,《牛鈴之聲》成為韓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紀錄片。如果你可以靜靜把它看完,相信你也會成為落淚觀眾的其中一員。老兩口的孩子們不在身邊,他們相依為伴在田間耕作一輩子,還有這頭老得快走不動的牛。每天黃牛拉著一輛木板車走向田地,爺爺就蜷在裡邊聽著吱吱呀呀的收音機。
  • 《牛鈴之聲》:陪伴是你我之間最長情的告白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牛鈴之聲》,這部由韓國導演李忠烈導演的歷時79分鐘的紀錄片曾感動了無數人,也震憾了無數人,曾讓許多人淚奔。連導演李忠烈自己也被觸動了放棄了自殺傾向,影片中的牛死了,而他卻真正活了過來。
  • 震撼人心的79分鐘紀錄片《牛鈴之聲》: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牛鈴之聲》,這部由韓聲》,這部由韓國導演李忠烈導演的歷時79分鐘的紀錄片曾感動了無數人,也震撼了無數人,曾讓許多人淚奔。連導演李忠烈自己也被觸動了放棄了自殺傾向,影片中的牛死了,而他卻真正活了過來。
  • 牛鈴搖春光
    唐詩宋詞古詩詞
  • 樂器科普 | 牛鈴
    牛鈴作為鼓手來說,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它是在拉丁音樂中應用比較多的一種樂器。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尺寸,不同的音高,用鼓棒敲擊,發出一種很有穿透力的「咚咚」的聲音,大多作為節奏的基底來演奏。 ◐◐◐光看它平淡無奇的外表,似乎你會對這種樂器在搖滾樂的地位中嗤之以鼻,但是自從牛鈴在威豹樂隊(Def Leppard)的歌曲中佔據一席之地以後,它已經越來越成為搖滾樂中獨特的聲音。◐◐◐牛鈴在初期作為樂器就是用單手拿住,用另一隻手的鼓棒敲擊它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音色。而後為了演奏方便,才逐漸演化出各種支架,可以掛在鑔架上,夾在底鼓上等位置。
  • 心之鈴
    葉子手頭的民、清時期銀質鈴鐺都偏袖珍,這就得找機會搜羅大氣的銅鈴來完成任務。當時正要在工作間隙去滇東南旅行,於是一面寄情山水,一面在心裡構思作品。或是天意,這趟旅行結束,葉子也搜集到了兩隻中意的銅質鈴鐺。
  • 【新品】LP推出全新Black Beauty(黑美人)系列牛鈴
    搜索微信號:FAST_Musical 或發時達樂器LP Black Beauty®(黑美人)系列牛鈴以其優質的音色聞名於世。有記錄表明,它是錄音室使用為最頻繁的一款牛鈴,在無數張專輯裡,我們都可以聽到它的聲音。今天,LP Black Beauty(黑美人)系列牛鈴推出全新的型號。新型號擁有充滿活力的聲音及多個特別定製的外觀圖案可以選擇。
  • 道教法器之三清鈴
    三清鈴鈴口朝外,有收納之用例如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形象就十分深入人心,他常常手持各種眼花繚亂的道教法器與妖魔鬼怪們你來我往打鬥紛紛,一會嘴裡持誦神秘咒語,一會手上各種花式掐訣…最後總能彰顯道法,化險為夷。藝術來源於生活,影視劇中常出現的各種道教法器自然也是我們道士日常齋醮科儀中使用的「傢伙」,三清鈴便是其中之一。
  • 《妖鈴鈴》:嚇得我都笑出聲了
    熟悉嬸兒的朋友都知道嬸兒愛看驚悚片,因為裡面有一些某些人避之不及的邪典元素,如:血腥、暴力、殺戮、死亡……可惜,這類片子在國內銀幕上一年也看不到幾部
  • 鈴鈴的初戀
    可是鈴鈴總讓她失望,親戚對鈴鈴的關心也被她媽媽當成譏諷的話語,讓鈴鈴覺得:「不就是嫌我拿爸爸的錢嘛,我自己也可以賺錢。」鈴鈴回房間拿了幾件換洗的衣服,身上就只有剩下的一千來塊的錢,就去她初中同學陳娟的租房處,在陳娟的介紹下去到了現在的春盛酒樓工作。
  • 電影《妖鈴鈴》曝高能預告大打反差牌 吳君如領銜眾笑星演繹「什麼叫恐怖」
    吳君如飾演的鈴姐和張譯、papi領銜的萌貴坊眾街坊以「神演技」驚聲尖叫,隔空應答。徐天宇則展現了他的恐怖秘籍——一連串鬼臉。這種出其不意的「恐怖」方式,引得網友一陣爆笑!《妖鈴鈴》「什麼叫恐怖」版預告在氣氛的營造上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以各種驚聲尖叫開篇,之後神轉折到喜劇橋段上,抖了一個「恐怖」的包袱,原來「恐怖」和「喜劇」只有一線之隔。
  • 《妖鈴鈴》《解憂雜貨店》《前任3:再見前任》影片預售!
    《妖鈴鈴》繼《羞羞的鐵拳》之後,今年還有一部令人十分期待的喜劇電影,《妖鈴鈴》即將上映。
  • 【以考促優】沙坡頭區 | 叮鈴鈴,這份考卷「來者不善」
    【以考促優】沙坡頭區 | 叮鈴鈴,這份考卷「來者不善」 2020-12-24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認識一下神秘的道教法器——三清鈴
    開壇作法時,九叔嘴裡念著神秘的咒語,左手搖著三清鈴,右手揮舞桃木劍,法壇上還布滿各種其他法器。眾多的法器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清鈴,道長在前面搖著鈴鐺,後面跟著一排殭屍趕路,那麼三清鈴到底有什麼威力呢?三清鈴既是道教法器,同時還是一種樂器。法器簡單的說就是齋醮法壇上所用的器物,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溝通天地。
  • 鈴醫
    中醫,有許多種,我們常見到的是小鈴醫高小樸那樣的鈴醫,在街市裡吆喝賣膏藥和藥丸為生。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溫飽不能保證,所以想盡辦法賺點活命錢。      鈴醫,亦稱「走鄉醫」、「串醫」或「走鄉藥郎」,指遊走江湖的民間醫生。鈴醫以搖鈴招徠病家,固而得名。鈴醫自古就有,相傳始於宋代的鈴醫李次口,世代相沿 [1] ,至宋元時開始盛行。
  • 《妖鈴鈴》:吳君如遭遇信任危機
    《妖鈴鈴》——在2017年上映,由老牌港星吳君如領銜,眾多喜劇演員共同出演的喜劇片。主要講述了在城市CBD中間一座老舊小樓的幾戶住戶與開發商鬥智鬥勇的故事。當然住戶也不甘就此搬家,於是請來了驅鬼大師——鈴姐。
  • 《妖鈴鈴》:無心亦無腦的妖
    文/夢裡詩書吳君如自詡無釐頭的香港喜劇,實則充滿了裝瘋賣傻的尷尬,喜劇與驚悚的糅合,浮誇怪誕的風格更是令人在《妖鈴鈴
  • 《妖鈴鈴》,零分.
    今天有4部備受關注的華語新片上映,豆瓣評分最低的是《妖鈴鈴》,只有5.0分。
  • 鏡音鈴歌曲推薦(一)
    歌詞講述一個孤獨的科學家和他製作出的一個被世人譽為「奇蹟」的機器人一起生活,但這個機器人沒有人類的心和感情。《惡之娘》是惡之系列本傳的第一曲,mothy(惡ノP)在2008年4月6日投稿到niconico的原創曲,到目前為止有260萬的播放量。2008年7月28日發布了ACT2的修正版,2009年12月17日鏡音誕生紀念日投稿了mix版本。
  • 他給一頭牛舉行了葬禮
    其實一說到養動物,大多數人會想起貓貓狗狗這些小寵物,卻不會想到還有很多動物,他們仿佛一出生就是為了服務人類的,就像牛。前段時間,看了一個紀錄片,講的就是一對老人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相伴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叫《牛鈴之聲》,於2009年上映,一上映就口碑爆棚,包攬了很多大獎。